电车痴汉攻略(日本有哪些我们想当然的,事实却并非如此的事情)_日本_地铁_安检

本文目录

  • 日本有哪些我们想当然的,事实却并非如此的事情
  • 新片《通勤营救》,大家看完后有何感想
  • 硕士男在面馆伸咸猪手,被女孩抡起凳子打,你怎么看
  • 《你的名字》好看吗
  • 万能的答友们,有没有像《绝对一番》这种讲日本影视的小说推荐
  • 日本地铁为什么没有安检
  • 为什么有些去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会失踪
  • 地铁设置的女性专用车厢有人用吗
  • 如何看待日本地铁的助推员职业为什么有人说“地铁是日本女性的噩梦”

日本有哪些我们想当然的,事实却并非如此的事情

误解一:日本很小,是个弹丸之地

日本被我们称作“小”,可日本的“小”是相对的,因为其所处的地方让它看起来显得很小。

日本的陆地面积38万平方公里,属于中型国家,位列全球第62位,比江苏、安徽、上海与浙江加起来,还要大一个海南岛。

国际上,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公里属于巨型国家,100万到500万之间是超大型国家,50万到100万之间是大型国家,10到50万是中型国家,日本属中型。

如果将日本放在欧洲,那么日本的面积仅次于俄罗斯、乌克兰、法国、瑞典、挪威与西班牙这六个,比英国、德国、意大利这些都要大。

而且,日本的南北跨度惊人,超过3500公里,相当于哈尔滨到海南岛。

另外,日本也是世界上海洋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目前其专属的海洋经济区面积超过440万平方公里,位居全球顶级水平。

误解二:日本人普遍居住在别墅里,独门独户

无论影视作品还是动漫里的日本家庭,最典型的就是居住在独门独户的类似于别墅的住所。

不过实际上,那种看起来很像别墅的日本家庭住宅叫做“一户建”,与真正的别墅不同,说白了算是一种折叠起来的平房。

一户建兴起于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崛起的时代,介乎于平房与单元楼之间,目前大约有一半的日本家庭住在一户建之中。

现实中的一户建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大,日本超过六成的一户建的室内面积不到100平方米,其实相当拥挤窄小。

一户建多为木板等轻质材料建造,很不结实,之所以流行是因为日本地震多发,一户建就算发生垮塌,造成伤害的可能性也比较低。

误解三:日本人热爱传统,很喜欢穿着和服出门

按照2016年东京大学与大阪大学的调查,有超过82%的日本学生表示不愿意穿和服出门,再除去不喜欢也不讨厌的,真正表示愿意穿和服出门的不到4%。

在很多人眼里,日本人非常重视他们的传统文化,随时随地穿着和服出门。

但实际上,真正的日本人尤其是年轻一代越来越不喜欢和服。

和服价格高昂,而且穿起来之后虽然好看,却束缚活动,并且穿着繁琐,在日本,还有一群叫做“和服警察”的人,专门批评穿和服不规范的行为,这些都让和服越发不讨喜。

近年来,日本各地不断对和服进行改良宣传,希望年轻人更能接受和服,但收效甚微。

现实生活里,日本人除了重要庆典日子与特别场合,甚少穿和服出门,京都与奈良街头穿着和服随便逛的,大多都不是日本人。

误解四:日本人经常吃寿司生鱼片,饮食很清淡

说起日本料理,直接反应就是寿司、生鱼片、天妇罗之类,日本饮食所提倡的就是“突出食物的本来味道”,但现实未必如此。

生鱼片与寿司,即便是在日本也并不是普通的食物,价格是很贵的,一般的日本家庭根本不可能经常吃,更别说上班族。

日本家庭料理,与我们所熟悉的日本料理有不小的区别,往往以炖菜、油炸、炒菜与烧烤之类为主,日本饮食虽然少油少辣,但盐放得够够的,也有偏甜腻的风格。

可能令很多人比较意外的是,日本的胃癌发病率在全球仅次于韩国,甚至比我国还要高出一成左右,而这与日本人的饮食有极大关系。

但日本的医疗体系很完善,因此日本人的胃癌生存率极高,其平均寿命也位居全球之首。

误解五:日本的物价非常高,连肉都吃不起

日本是个发达国家,而物价高往往也是发达地区的一个普遍特征,尤其像日本这种资源匮乏而且人力成本很高的高度发达国家。

不过整体来说,日本的物价水平,相较于日本的收入水平,并不算高。

例如牛奶与肉类,日本的牛奶、猪肉等价格其实与中国国内基本持平,有些甚至更便宜,尤其是进口的各类农产品,价格反而更低。

日本有不少的食品的价格的确不低,但几乎局限于日本本土出产,比如和牛牛肉、西瓜等,而这主要因为日本耕地太少,农业条件有限导致。

像是那些天价草莓、天价西瓜之类,在日本的农产品中属于少数,一般人根本不会买,日本普通的水果价格与国内也没有太多的差别。

误解六:日语和汉语关系密切,日语源于汉语

很多人觉得日本的文字来源于汉字,日语当然也是汉语的一个分支演化而成的语言,但实际上汉语跟日语,八竿子打不着。

古代的日本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却有自己的语言,为了标注他们的语言,因此借用了中原的汉字,道理就像我们用拼音标注汉字一样。

之后,日本人用汉字发展出了平假名、片假名,也就是所谓的日文,因为日本古代落后于中原地区,所以借用了大量汉语固有词汇,这也是为何日文看起来让我们很熟悉的原因。

不过整体来说,同样的汉字在我们这里和在日本,意思并不一样,日本与汉语也不属于同一个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日语到底属于哪种语系,至今还在争。

新片《通勤营救》,大家看完后有何感想

其实这是一部黑美片,

1、美国人民活得很悲惨,六十岁还得还房贷,每天每日年复一年的坐区间车上班,连孩子的学费都无法保证,不做工就一定经济危机,生活悲催。

2、大魔王为了毁灭证据,竟然开启起了痴汉电车模式,把证人送上列车,让大叔玩你猜谁是我游戏,主角光环一环扣一环,六十岁的身体还能打能挨打能追列车能打通所有关卡。

3、美国的应急救援系统完全就是一摊屎,列车出轨半天没有反应,不过列车质量实在是忽好忽坏,用久了空调坏可以理解,竟然脱轨一车人毫发无损避震效果不是航空级别我还不能相信。结果警察来了包括特警都是来处置人质案件的,到底是谁TM报的警?难道不是来救援的吗?不过编剧已经安排好一个戴套的女护士了,所以有一幕大叔把枪交给坏警察,打一个人质护士马上救一个,还专业戴套了。

3、刚开始以为大魔王在列车上安装了无缝监控摄像头,又或者安排了N个卧底线人监视大叔,没想到就一个顺风耳千里眼的吉他男杀手,从大魔王无事不知以及有能力安排列车停在固定位置给大叔现场直播【看我推你朋友】这一幕,再加上大叔家人早就被监控手机,真正的大魔王团队何止CIA、FBI、CTU强大?结果还不是输得一塌糊涂。

最后,还是感觉再看成龙电影一样,看了几十年,剧情老套,故弄玄虚,漏洞百出,龙头蛇尾,就是开头展示十年如一日的镜头还不错。

硕士男在面馆伸咸猪手,被女孩抡起凳子打,你怎么看

女子进面馆,内急上厕所,出来门口站,玩机等同伙。

过来一男子,三十差不多,牛高又马大,模样也不错。瞧见女子靓,性感又婀娜,前凸后又翘,不禁生欲火,借故把道问,窥机行龌龊,暗地生骚扰,出手臀部摸。

女子红颜怒,当即板凳搬,高高举起劈,男子用手托。女子又报案,民警来两个。现场男子讯,居然在读硕。众人齐傻眼,个个摇脑壳。

民警男子捉,带入派出所,拘留关十日,悔得泪婆娑。

白长几十岁,谈书是倒灌,光天化日里,胆大做色魔,丢尽父母脸,冲动吞苦果。做人德猥琐,就有恶来磨!

《你的名字》好看吗

在隔夜君看来,《你的名字》无疑是近年来最动人心魄的爱情故事,剧情设定让人佩服赞叹!

2016年12月2日,国内各大院线上映了一部迟到3月之久的日本动漫(日本地区于8月份上映),

一般来说,这样迟到的动漫能够获得过亿票房成绩就已可归列到佳作位阶了,比如最近上映的柯南剧场版《零之执行人》(上映19天,目前成绩1.25亿)。

然而这部动画却并不拘泥于此,在整个放映周期里,一举斩获了将近6亿票房成绩,位列到中国动漫票房排行榜的第八位。

作为一名90后,隔夜君的朋友圈固然也存在着许许多多钟爱动漫的小伙伴,

但唯独这部动漫让他们心悦诚服的掏拿钱包翻刷了五六遍,即便在数月之前就已然在网络上看过盗版资源了,也依旧如此。

在隔夜君看来,对于这部动漫的溢美褒爱可一点儿都未有夸张,

而其在豆瓣评分获得8.4分的佳绩,进入到TOP250强电影的席位之中也可算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好吧,隔夜君知道在座各位也都早已对其中的内容熟悉到烂透程度了,

但也不妨跟随隔夜君的脚步,来好好的回味一下这部动漫的精彩之处吧---

《你的名字。》

大抵来说,《你的名字。》讲述了男主“泷”和女主“三叶”在受到千年一遇的彗星影响下意外得到了交换身体的能力(不可控,大约一周2-3次)。

随后在相处的过程中逐渐萌生爱意,并通过相互搀扶,最终在陨石坠落之际成功挽救女主所在“系守镇”全体村民的故事。

对于所有所有的新海诚粉丝来说,这部动画最最最激动人心的地方就在于男女主角终于能在剧情的最后相聚在一起了---

区别于《星之声》跨越次元的孤寂,《秒速五厘米》未有果敢的决定,《言叶之庭》碍于世俗观念作祟从而带来的悲情,

还记得《你的名字。》的最后一幕吗?

当泷和三叶因为彼此的心有灵犀而追赶到斜梯之时,他俩沉默了,也并未抬头望向彼此,

然而,就在交错擦肩而过,诚以为将会重蹈悲剧之际,泷果敢回头并把三叶叫唤下来了,

随后,在两人应声齐呼“你的名字是?”下,影片便完美落幕了。

这样的安排显然也延续了新海诚惯常有的含蓄风格 ,使得影片不油腻,同时也能给观众留足了想象空间,

看到这样的进步,也难怪新海诚粉丝会为这部动画溺爱疯狂咯。

好了,结局说完了,接下来我们就脱掉“新海诚粉”的外衣,憋除情怀的期待,

在客观的剧情结构上方好好品味一下这部动画的精彩吧---

众所周知,《你的名字。》当中的男女主角相错了大概三年时间,

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也可看做是男主泷这一未来人通过某种方式与过去的女主三叶沟通联系了吧。

然而诚哥却并未拘泥于“时空穿越”,没有类似于细田守导演在06年制作的《穿越时空的少女》一般,安排了泷以同样的方式到来三叶的跟前。

不是的,诚哥巧妙的构造出了陨石到来的影响,使得男女主角仅仅在意识上发生了置换(彼此以互换身体控制权的形式来展现),

隔夜君曾在点评《穿越时空的少女》和《宝莲灯》的时候都曾批评过这两部作品在人物感情的刻画之上实在过于单薄了---

前者似乎着重描绘女主得到穿越能力后所体验的趣味琐事,而对于其与另一位能力者“间宫千昭”之间的情感却是寥寥数笔带过,从而也就导致后来的泪别场景让人看出了尴尬之意。

而对于后者来说,男主沉香和其母亲的情感刻画就更是比纸片还要单薄,仅仅只有开头的一两分钟坐船谈论宝莲灯的剧情罢了,压根就不存在所谓的寄情可能。

但回到诚哥所设计的“身体交换”玩法之下,两位主角却能够从至微小的琐事(起床检查身体,更换衣服,上厕所等等),

再到人际关系(泷帮助三叶剔除了流言蜚语的影响,而三叶则帮助泷得到了学姐的青睐),通通都能够以最“设身处地”“感同身受”的方式展现在观影者眼前,

即便泷到了剧情的中段都仍未言说过自己已有钟爱之人,但每一位观影者都应当对“泷与学姐第一次约会的主导权已经落回到泷的身上”这一事情,早已有了心有灵犀的觉察。

学姐虽美也善解人意,但没办法,谁叫三叶已与泷有了不可取替的经历呢。

而对于“时空交错”这一设计点,也悄然的给我们在男女主角感情升温之际带来了两道“命运捉弄”的观感体验---

其一为三叶前去东京觅寻男主时的失望(彼时的泷并未有与三叶的记忆),

继而也就让三叶下定了决心去撮合泷和学姐的感情,并带着伤悲的情感修剪了长发,且恰巧隔天就适逢上了陨石的坠落,葬身在了系守镇上。

其二则为泷在历尽艰辛觅寻系守镇,但却又在抵达之时发现该地域早已摧毁的那种悲恸---惶恐无助,不可思议,一阵又一阵寂冷之感油然而生,让人不禁泛起鸡皮疙瘩。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加重两位主角的情感羁绊,诚哥还在“时空交错”的基础上加入了“记忆消褪”的设定---

1.每次交换完身体都会有一部分事情模糊忘记;

2.在陨石坠落之后,失去了这一时空媒介的两位主角就会陷入“记忆真空”之中。

第1点的作用在于很好的为“剧情初期两位主角将交换身体的经历当做成梦境”的这一设想建构了合理性---只有感知成梦境,两人方才会放下警惕去肆无忌惮的玩乐,待到感情升温到一定程度后,那即便这真的是事实,那两人也会因为习惯和幸福的沉溺而见怪不怪了。

当然,这样模糊记忆的设定也能够为三叶前去东京探望泷的那次悲剧提供了合理的解释依据---原来泷在醒来之后已经忘记我了,看来他爱的还是学姐呢。

对于第2点“记忆真空”来说,这绝对绝对就是用来酝酿泷和三叶之间情感的最为绝妙的设定了---

就在陨石落下,三叶逝世之后,男主就突然间将先前所发生的事情都忘记得差不多一干二净了,唯独在记忆中留下了系守镇的部分轮廓,以及那一股“不知原何,但竭尽全力去追寻就对了”的冲动。

再到后来系守镇得已规避灾难的8年时间后,甭管身边的同伴都已经抵达到谈婚论嫁的阶段了(早耶香和敕使已经在择选婚礼举办地址,而学姐也已然戴上了结婚戒指了),

即便如此,泷和三叶也依旧囿于心中的那股“我好像一直在寻找着什么,寻找着某个人”的想法而孤寡单身着,

而此刻的我们当然也知道用意几何了,不就是为了等待彼此的再度邂逅吗?

啊~~~能够汲取到观影者成桶成桶泪水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咯。

当然,上面所提及的也仅仅是这部动画较为关键的创作设定而已,

事实上诚哥为了让《你的名字。》的叙事更符合逻辑,其在细节操盘上也做了相当之多的功夫---

比方说1200年前陨石到来时开辟系守湖的记录;

三叶婆婆反复言说“产灵”的事情(世间万物之间存有联系,而人类与鬼魂也能够通过口嚼酒来进行沟通);

三叶家族世世代代都有过奇异而类似的经历;

以及老师在课堂上解读“黄昏之时便是人与非人相见的时刻”这一知识用意等等。

事无巨细的给我们带来了全方位的铺垫,好让这个故事能够在严丝密缝当中,走向预想的大团圆结局。

从而也使得一直以来在中国境内都普遍被认为是“小孩子才会看”的日本动漫(国内观众本身对于动漫的认识就已经普遍低龄化了,而相比起欧美动漫来说,日漫电影一直以来的票房惨淡也足以说明国人对于它的低龄化认同),

《你的名字。》显然就将这种桎梏给打破了,方才成就了中国动漫票房第八,日漫品类第一的佳绩。

就看看12月份上映的“中国大陆有史以来第一部宫崎骏动画”《龙猫》能否打破这个记录咯,拭目以待吧!

在内容的最后,隔夜君也给大伙带来几幕动画分镜的赏析,

可别以为新海诚只有“每一帧都能够做壁纸”的绘画技艺哦,诚哥还有着高超的“分镜构图”能耐呢,震撼一下吧---

希望你们能够喜欢上《你的名字。》这部新海诚动画。

关注【隔夜说动漫】,一个有趣且有深度的动漫自媒体。

如果觉得回答对你们有用,麻烦“点赞”以表鼓励!

万能的答友们,有没有像《绝对一番》这种讲日本影视的小说推荐

首先你这个问题根本就不像是影视方面的问题。为了你这个问题,我真是累着了。下面为你推荐几部类似《绝对一番》的小说。

《变成血族是什么体验》,讲述的是主角发现自己变成了吸血鬼,开启了一段我研究我自己的路程。小说作者的创意很新颖,区别于一般的小说套路,以一种新颖的视角来勾起读者好奇心,创意给满分。作者写作的文风和写作题材内容搭配的很好,文中核心内容是科学研究吸血鬼,是对其变化的科学探索,以一种循序渐进的平实文风,给读者一种真实感,化虚为实。主角的智商全程在线,这点非常难得。

《我在东京当和尚》,讲述的是主人翁重生日本东京,成为寺庙的候补和尚。只想读书、念经、学习、充实自我、传播正能量。却不想平静的日常,总被魑魅魍魉打破。不得已,主角挽起袖子,拿起禅杖……“施主,该上路了!”

非喜勿喷!!喜欢我的话可以关注哦,谢谢!!

日本地铁为什么没有安检

谢邀!

相比国内各大小城市地铁站、长途汽车站、火车站复杂的安全检查,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车站是没有安检的,不仅没有安检,甚至有些国家连检票的都没有,乘客可以随意进出车站,与中国“逢包必查、逢液必检”差别很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什么要安检

“2017年9月15日伦敦地铁爆炸事件”、“2017年4月3日圣彼得堡地铁恐怖袭击事件”、“2017年6月20日布鲁塞尔中央火车站爆炸事件”、“2010年4月11日明斯克地铁爆炸案”、“2010年3月19日莫斯科地铁爆炸事件”……这种针对地铁站、地铁列车、火车站等公共场所的恐怖袭击的清单还很长。像地铁站和火车站这种人流密集、不易疏散的场所,是恐怖袭击的最理想的目标。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人为的恐怖袭击,在世界上还有很多因为乘客携带危险品而引发的意外安全事故。比如2013年5月广州地铁一男子携带的易燃液体倾倒、2014年南京地铁一男子背包中的化学品自燃等。虽然这些都不是人为的恐怖袭击,但是因为乘客的疏忽大意,将危险品带入地铁或火车,因某些意外因素,最终造成非常严重的安全后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安全检查的意义就是,首先对犯罪分子潜在的犯罪行为具有一定程度的“威慑作用”。“犯罪成本”增加,会降低犯罪行为的发生概率。其次,安全检查另一目的就是为了防范乘客因“无意”而携带的“危险品”乘车,以保证地铁或火车的安全运营。其实,现在欧美国家因为接二连三的针对公共场所的恐袭事件,也已经提升了安全保护等级。只是我们在地铁站、火车站增加安检设备,而其他国家通过增加巡逻的人员和安保人员,已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日本地铁没有安检

日本的地铁并不是一直平安无事,曾经发生过恐怖袭击或者安全事故,比如1995年3月20日东京地铁发生的震惊世界的沙林毒气袭击事件,结过造成13人死亡、5500多人受伤。其实,日本也考虑过增加安检设施,在2015年6月新干线列车纵火事件后,日本国土交通省就曾要求铁路公司对乘客携带物品进行严格严查,以防止类似恶性事件的发生。不过一些客观的原因,最终无法实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

1.客流量巨大

以东京为例,每天有600万人往来于东京与周边的城市,日平均客流量达1100万人次,是世界上客流量最大的地铁系统之一,而北京、上海的日均客流量在900万人次左右。为了满足如此多的乘客进出,日本的地铁站、新干线车站设计理念都是如何快速、便捷的疏散乘客,避免人群拥堵。如果增加安检,必然会影响乘客进出车站的效率,不仅会造成乘客的拥堵,甚至会影响列车的准点行驶,严重的话会造成整个车站的瘫痪。

(图片来源于网络)

2.投资过大

日本车站为了保证客流畅通,增加了大量的出入口。以东京车站为例,共有检票口18个,出口56个。在整个东京的地铁系统中,拥有285个座车站,而东京市周边车站更是达到1800多个。如果都增加安检设备和安检人员,投入是非常巨大的。这个支出单凭政府自己是无法担负的,结过只能提高票价来弥补财政开支,但乘客会坚决反对这一做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3.小概率事件

日本治安良好,是世界上犯罪率最低国家之一,国民的法律意识也比较强。虽然日本地铁、新干线也发生过恐怖袭击、自杀式袭击的事件,但之间间隔很长,次数少,发生的概率很低,像1995年“沙林毒气事件”是1927年日本开设地铁以来发生的第一起恐怖袭击事件。所以,针对如此低的犯罪案件,没有必要增加安检设施加以防范。

(图片来源于网络)

4.隐私和人权

日本有律师表达过“地铁安检对人权是一种侵害”的看法,可能这位律师的说法有些严重,但这是国家文化的一部分。包括在西方很多国家出于对乘客的信任和尊重,不查票、不安检、进出车站闸机完全开放,而搜身、出示证件、开包检查等都是针对犯罪嫌疑人的做法。如果对每一位进出站的乘客都这样,势必会让很多乘客不舒服,感觉到自己的隐私、人身权益受到极大侵害。强行推行安检,从民间舆论上会有极大地压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5.建筑空间所限

外国很多地铁、铁路建设时间很早,伦敦地铁是19世纪中叶投入运营,而日本的地铁也是建于20世纪初。车站内通道空间狭窄,别说增加安检设备,有的甚至连宽敞的候车厅都没有,这一点与中国完全不同。还有,很多国家车站不仅是乘车的地方,还是巨大的商业综合体,绝大多数空间都被各种商店、餐厅占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

总结

总之,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殊的一面,各个国家为了乘客的安全,也做出很多相应的设施,可能日本更适合不安检,而我们为了出行安全进行严格的检查,在很多人看来也是十分有必要。无论哪种,我们都严格遵守当地的安全政策法规,不给自己和他人造成安全的隐患。


任何关于斯里兰卡的问题,欢迎向我提问,我是“最懂兰卡旅行的人”:斯里兰卡小妞。

感谢点赞,么么哒。

为什么有些去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会失踪

本人在日本学习工作了七年,我来说一下我对这件事的认识。

首先说,任何国家都不是完美的,都有阴暗的一面,比如说任何国家都会有黑社会,毒贩,皮条客之类的存在。

总体来说,日本是一个安全程度比较高的国家,女孩子晚上下班十二点走路回家也不用担心什么,新闻里报道的都是个案。

前几天被杀的那两个福建姐妹,是兼职的水商卖,通俗点说就是陪酒的,杀她们那个男的是她们的客户,新闻上说有感情纠葛,一个已婚男人和两个陪酒女人有感情纠葛,用脚趾头想也能想到是什么情况,陪酒这个职业虽说收入不错,但也算一只脚踏入了黑社会,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前两天又报道了一个中国女性被杀,杀人者是中国籍男性,据新闻说也是感情纠葛。

北海道阿寒湖那个姑娘情况不明,还需要有待调查,阿寒湖那个地方我去过,北海道乡下,日本的乡下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脸熟,犯罪率远远低于城市,比大城市安全多了。

对于赴日的留学生也好,务工人员也好,只想对你们说放心,日本很安全,出门在外千万别跟任何黑社会什么的组织有交集,赚你的小钱千万别贪大,人心不足蛇吞象,混高危行业总是要还的。

另外,生活在日本人的环境里就很有秩序,中国人多的地方就乱,出门在外跟有利益交集的中国人一定要留两个心眼儿,像在日本买房买车这种大事一定要找日本人,因为他们做买卖规矩,所有的事情买前说的一清二楚,跟中国人打交道谈不上骗你,但是买之前就是各种不告诉你,等你买了知道了也晚了,反正你自己买之前也没问。

我知道又有一帮五毛要喷我了,不过你们喷之前是否要去当地调查体验一下呢?日本有你想象不到的人性化。

地铁设置的女性专用车厢有人用吗

设置女性车厢想法很好,但是实施起来难度较大。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想法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首先,当遇到客流高峰的时候如何避免男同胞不进入女性车厢这是面临最大的难题;其次,地铁车厢是个联通在一起的,车厢之间没有明显的物理隔离,如何做到车厢里的人不会串到女性车厢?如果设置女性车厢最终不能有效实施的话,这种局面是非常尴尬的。

如何看待日本地铁的助推员职业为什么有人说“地铁是日本女性的噩梦”

我在日本东京工作了多年,而且每天是乘坐地铁上下班,我来回答题主的这个问题,说一说日本乘坐地铁和地铁性骚扰问题:

第一,日本的地铁在上下班高峰期确实特别拥挤。日本人有一个传统习惯就是虽然家家户户都有车,但是上下班基本上都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这主要是日本的公共场所停车位有限,停车费用高,再就是为了防止堵车,国家不提倡员工开车上下班,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员工所需的交通费全部由公司报销。日本的地铁和公交车都有专门针对员工上下班的月票,这些月票的价格比按次计算的价格要便宜一半多,而且这些费用公司会按照你的乘车区间自动查询出来全额给你报销。

这样就导致了在上下班的高峰期,地铁特别的容挤,很多时候地铁站台服务人员要帮助推乘客才能把车门关上的现象,但这些工作人员并没听说有专门的助推员的名称,都是地铁车站工作人员。

虽然日本地铁上下班高峰期特别拥挤,但是乘车秩序还是非常好的,日本人的素质非常高,大家都会主动地排队,而且会按照秩序先下后上,在下车的时候即便是在车厢深处也不用担心下不了车,凡是门口不到目的地的乘客都会主动先下车到站台上,腾出空间让里面的人下来,然后自己再上去。在国内往往被堵在里面的乘客就会下不了车,在日本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第二点,在日本的地铁上,由于非常拥挤,确实存在着有些人试图借此机会骚扰女乘客的情况,当然这个情况在国内也是有的,但是在日本数量并不多,所以说地铁是女性的噩梦是谈不上的。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日本人的自觉性很高,非常爱面子,所以他们的工作压力都非常大,导致了日本人心理出现问题的也不少,日本的心理疾病以及自杀率都是很高的。一些心理变态的人确实是存在的,日本人两面性很强,很多人表面上彬彬有礼,实际上内心也是非常复杂的,很色的人不少,对于那些骚扰女乘客的人,日语叫“痴汉”日本警察局对于这些骚扰女性的人是严厉打击的,凡是女性提出举报,都会被扭送到警察局处理。所以反而很多的男性在拥挤的车厢里面,会把自己的双手都举过头拉住高处的拉环,据说是担心有些女性因为拥挤误解举报自己时证明自己的清白。

日本为了防范地铁性骚扰的发生,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一方面在车站里会有很多的宣传画,提醒女性注意防范痴汉,另一方面,日本的地铁都设有专门的女性专用车厢,在上下班高峰期和夏季都会启动女性专用车厢,在规定的时间内男性不可以乘坐女性专用车厢。

日本社会各种变态的人比较多,所以很多文艺作品里面有描写这些变态的现象,实际上地铁并没有特别的普遍,数量还是非常少的,我乘坐地铁的几年时间里,没有发现一例被女性举报而被抓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