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家产之争现端倪郭麒麟拱手让给弟弟,郭汾瑒何许人也?郭麒麟郭汾阳郭德纲三个不同人生经历的人!你最想成为谁_麒麟_汾阳_德云社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郭汾阳 麒麟 汾阳 德云社

本文目录

  • 德云社家产之争现端倪郭麒麟拱手让给弟弟,郭汾瑒何许人也
  • 郭麒麟郭汾阳郭德纲三个不同人生经历的人!你最想成为谁
  • 为什么感觉郭德纲对郭麒麟很严厉,对郭汾阳很慈爱
  • 如何看待郭麒麟粉丝称呼其弟弟郭汾阳为“郭肥羊”
  • 为什么德云社在太原没有分社
  • 德云社接班人是少班主郭麒麟还是另有其人
  • 历史上都有哪些“多智近乎妖”的人

德云社家产之争现端倪郭麒麟拱手让给弟弟,郭汾瑒何许人也

郭麒麟弟弟叫郭汾阳,不是郭汾瑒。

郭德纲给两个儿子取名字是有讲究的,古代一般夸人孩子牛叉,就说他是“麒麟儿”,也有王室成员自夸孩子的。说白了,名字里加“麒麟”,都是自我标榜很高大上的证明。

比如唐·杜甫《杜工部草堂诗笺·徐卿二子歌》:“君不见徐卿二子生奇绝,感应吉梦相追随,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

而郭汾阳是唐朝中兴名将郭子仪的的别名,平定安史之乱以后,郭子仪进封汾阳郡王。郭德纲一直自称是郭子仪的后人,还说做过基因鉴定,所以他给儿子取个老祖宗的名字,证明自己对祖宗的尊敬。这就跟《七龙珠》里,孙悟空给儿子取名孙悟饭,纪念死去的爷爷一样,都是非常讲究的操作。

两个儿子一个是太子,一个是亲王,而郭德纲自己做着什么梦,这还不明显吗?

当然现在太子的位置有点尴尬,因为德云社的权力体系是有严重问题的,放到古代皇权社会,德云社现在就是外戚全面掌权,太子基本上就坐冷板凳了。

德云社的主体法人,北京德云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由王惠和王俣钦持股。

而德云社的关联企业,比如餐饮和服装等外延业务,也基本上是王惠和王俣钦全面接管,两人不是大股东就是高管,最次也有个监事的职位挂着。

而德云社另一块大头资本,也就是以麒麟剧社,也行影视,德云社影视为主的业务板块,由侯震和郭德纲在掌控。但郭德纲的占股比例都在10%以下,侯震则是大头股东,估计这也是郭德纲把侯震当吉祥物养着的代价,德云社风险最高的商业板块就是影视,基本上是烂片代名词。麒麟剧社的门票虽然勉强可以在粉丝经济帮衬下不亏本,但也仅仅是不亏而已,要靠京剧赚钱那就是做梦。

所以侯震在这些公司当大股东,其实是承担最高风险的,郭德纲则是随时可以抽身走人的轻松姿态,王者之油腻感一目了然。

而郭麒麟在所有德云社商业版图中,一丢丢的占比都没有,连背锅都没资格。

所以这个太子也就是名义上的罢了,虽然现在郭德纲王惠都在壮年,还谈不到继承接班的时候。但我之前在另一篇文章里也说过,郭麒麟说一千道一万,他跟王惠也是继母跟继子的关系,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继子要继承继母的财产,必须是由继母抚养长大,或者对继母尽到了赡养义务,那样可以后天产生继承权。否则郭德纲王惠的财产继承份额,就是郭麒麟继承郭德纲一半财产,郭汾阳继承另一半,以及王惠的全部财产。

说白了,郭麒麟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放弃不放弃一说,除非王惠王俣钦愿意无偿赠予股份给郭麒麟,他才可能接管德云社。否则郭麒麟就只能效仿李国庆,带着云鹤九霄的弟子们抢公章,武力夺权。

郭麒麟如果真的被当成接班人培养,也不至于年纪轻轻就自己挣工资,手头再紧也不敢向郭德纲王惠开口,宁愿去找岳云鹏阎鹤祥借钱。到了21岁事业有点成就,立刻就搬出去自己租房子住,而且一年接几十个综艺,到19年才买了自己的第一辆车。

可以这么说,郭麒麟现在有的一切,基本上都跟后妈没直接关系,主要靠的是郭德纲的人脉资源,但郭麒麟如果跟废材星二代一样,他也不可能走到今天的地步。而郭麒麟未来走得多高,关键就在于他能够跟德云社切割得多彻底,说白了就是能不能自立门户。

如果郭麒麟事业上不去,或者说离了郭德纲的人脉就凉凉,那他将来还是得掉头回去跟后妈跟郭汾阳矫情,上演真正的家产大战。

郭麒麟郭汾阳郭德纲三个不同人生经历的人!你最想成为谁

还是郭大林吧,没受过很多苦,却很懂事自律,聪明还努力,星二代的好榜样

郭汾阳从生下来就锦衣玉食,泡在蜜罐里,看不出将来会怎样,但相信郭德纲教子有方

郭德纲虽然才华横溢,但可别做他,从艺道路太艰辛,至今也是坎坷不平,带领数百众弟子为他们都有口饭吃,整日奔波容易吗,还得时常受到主流的敲打,我可不愿意这么颤颤惊惊地活着

为什么感觉郭德纲对郭麒麟很严厉,对郭汾阳很慈爱

郭德纲对郭麒麟的严苛到达了变态的程度,在我们看来,对郭麒麟的家庭教育完全是一种独裁性质的,而且是吃苦耐劳的挫折教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郭麒麟小时候,郭德纲领着一大帮子徒弟在家里吃住,而那个时候郭德纲和德云社没什么钱,经常吃不饱饭,偶尔家里买点好吃的,水果,排骨之类的,郭德纲永远是让自己的徒弟先吃,别人都吃完了,有剩下的再给郭麒麟吃,剩不下的话就吃不上了。

这也给郭麒麟养成了习惯,不管什么东西都先问问郭德纲自己能不能吃。而且郭德纲是个思想极为传统的人,儿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的命令,不允许有任何的意见和不满。郭麒麟参加郭德纲的节目《大叔小馆》的时候,郭麒麟在郭德纲面前拘谨的都让人心疼,以至于连孟非都看不下去了。郭麒麟只要在郭德纲面前,很少有放得开的时候,永远是垂手而立于郭德纲身后,连话都不敢说,也不敢有任何的小动作。

如果按照郭麒麟现在的修养和言谈举止,谁都会说郭麒麟是个有家教的孩子,说郭德纲的家庭教育很成功。可是如果从郭麒麟自己的快乐来说,恐怕郭麒麟并没有那么快乐。郭麒麟在跟华少一起参加一档节目的时候,第一次向华少吐露了自己的心声,那就是自己其实并不喜欢说相声,但是从小经历了父母离婚,早早地学会了察言观色的郭麒麟很清楚,郭德纲还是希望自己说相声。

而且郭德纲的挫折教育,普通的家庭还是不要模仿了,因为以郭德纲目前的经济实力,哪怕是郭麒麟说相声失败了,也有无数的退路可以选择,普通人如果学习郭麒麟这样早早退学干副业,一旦失败了就是万劫不复。所以郭德纲对郭麒麟的家庭教育从结果上看是成功的,但是却没有任何借鉴的意义,因为一般人是没有郭德纲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的。

如何看待郭麒麟粉丝称呼其弟弟郭汾阳为“郭肥羊”

郭德纲的儿子麒麟己长大,在德云社说相声,有一批粉丝,民间相声市场,郭德纲经过潘家园和十里河文玩市场里开相声场打拼十几年,有了德云社演出场地。面对某方相声派围攻堵截,一点点占住北京市场。北京相声起源民间,又回到民间,八九十年代相声陷入低谷,十大笑星来自国家文艺团体,冯巩没在相声界站稳脚跟,到演小品火遍全国。有一点,郭德纲的执守相声阵地,撑着相声大旗,使许多年轻人喜欢相声艺术。郭粉丝叫什幺不重要,至少相声艺术能传承下来。

为什么德云社在太原没有分社

山西自古物产丰富,风景优美,山峦叠嶂,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大部分为山区和丘陵,孕育出多个盆地地形。高山挡住了人们的去路,使人们视野狭窄;交通闭塞又使得人们信息封闭形成了山西人儒家传统少道家思想,多质朴少浮华的思想。

山西人为什么叫“老西儿”那?是因旧时华北及东北地区人们对太行山以西的晋语区(主要是山西省)人们的一种戏称或蔑称,该称呼最初可能并不具有歧视意义。旧时山西人崇尚经商,平原地区的人们对山西人还抱有成见,认为山西人小气、狡猾、唯利是图等等,后来就形成了山西人“扣”的性格。

代表人物,大宋名相寇准。

军阀阎锡山。

郭德纲为什么不去太原社分社,以至于从不去太原演出那?是因为早些年时山西煤炭发达,同时也孕育了不少煤炭老板。有一次煤炭老板们请郭德纲去演出因为招待问题是郭德纲对次非常不满(详情看下图)

还有郭德纲的成名作《一户候》可以看出郭德纲对当时的不满。

德云社接班人是少班主郭麒麟还是另有其人

郭德纲的三个儿子,你更看好谁?

最近,郭德纲带领下的德云社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德云社演员吴鹤臣因病众筹100万惹争议开始,红的发紫的张云雷再出事,并被暂停演出活动,一时间关于郭德纲本人的非议也变多了,恰好应了那句话:树大招风。

再看郭德纲还是相当镇静的,唯一一次公开发言是转发三庆戏院的发文:忍耐任由风雨过,守得云开见月明。虽然只是简单的配了一颗红心,但这句话应该也代表了老郭此刻的心情了?

今天我们抛开德云社的这些风风雨雨,是是非非不说,来看看老郭心尖上的人——郭德纲的儿子~们。

第一个:郭麒麟

郭麒麟是郭德纲的长子,是郭德纲与前妻胡中惠所生。郭麒麟初中辍学后就跟着父亲混迹相声行当。

随着年龄的渐长,当初那个胖小子摇身一变已经成了一枚小鲜肉。不光说起相声来有模有样,影视作品演得也还不错,特别是人品没有一点争议,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至今还没有公认的郭家少奶奶。

郭德纲也是看在眼中,急就不光在心里,还上升到了嘴上,曾经公开给儿子郭麒麟征婚,自夸道:我的这个大儿子是品学兼优,非常的可爱。这种玩笑中谁能说没有半分认真在里边呢?单从郭麒麟这个名字来说,老郭对这个儿子也是给予了厚望的。

第二个:郭汾瑒

郭德纲的小儿子叫郭汾瑒,记得当年很多人提出疑问,难道不应该叫郭貔貅吗?郭德纲的这个小儿子是2015年出生的,和郭麒麟有着较大的年龄差距,是与现任妻子王惠所生。

说起郭汾瑒这个名字也是颇有讲究的,郭汾阳是汾阳王郭子仪,这两个人,一个有功名,一个长寿,所以,这个名字也代表了老郭的一种心态寄托,希望二儿子有成就的同时,还要健康快乐。

但因为年龄的原因,郭德纲的二儿子还是会耍小孩子脾气的,在一次上台认父中,硬要拉老郭下台,要不说孩子是最可爱的,他的出现给现场增添了很多的欢乐,老郭也是实话实说:爸爸不能走,还没下班。

郭德纲摘掉德云社这顶帽子,也是一名普通的父亲,也免不得在社交平台上晒孩子的照片,老郭曾表示:自古颜值乃兵家必争之地。所以秀出了父子三人的照片,出了彰显自己的父爱,大概对儿子们的颜值也是颇为自豪的了。

而郭德纲这两个儿子的关系也是十分融洽。在老郭的儿子中,除了这两个,其实还有一位,他就是郭德纲的干儿子陶阳。

艺名陶云圣,以京剧神童出身,对于这个孩子,郭德纲和于谦都很看好,陶云圣这个名字就是于谦给起的,郭德纲也在公开场合表示:陶阳,这孩子是我儿子。

此外,郭德纲也说过,只有和陶阳在一起才能深入探讨戏剧,跟别人不行。除了戏剧方面卓有才华外,郭德纲还表示:这孩子在表演、说等各方面都非常优秀,是个难得的人才。

曾经一次,郭德纲、岳云鹏和陶阳同台,陶阳上来就叫岳云鹏“小二”,岳云鹏叫板:我今儿没抽你是不是?

在郭德纲介绍完陶阳之后,小陶阳就走向岳云鹏身侧,只听响脆的“啪”一声,任谁看都是岳云鹏给了陶阳一巴掌,郭德纲也赶紧走过来推了岳云鹏一把:在这欺负孩子呢。

但细心的观众都有发现,岳云鹏原本是笑着伸出手的,一看就是想摸一下孩子的脸,但在他伸出手的瞬间,小陶阳抬起自己的手压了一下岳云鹏的胳膊,这个小动作造成了岳云鹏的手掌不受控制,给了陶阳一巴掌,当时岳云鹏的脸都是蒙圈的。

由此,不少观众都隔空喊话老郭:小心你这个儿子,陶阳歪心眼太多。

曾经,郭德纲在面对媒体采访时也被逼问一个问题:你会让谁当接班人?郭德纲表示:德云社明天解散就解散,这个问题自己没有任何想法,一直教育儿子就是要留手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造化,留金山银山也没用,还得留手艺。艺术就是一门生意,看怎么把自己的手艺卖出去。说相声就是乐呵乐呵得了。

如此看来,老郭还是看的很开的。关于郭德纲的这三个儿子,你更看好哪一个?

历史上都有哪些“多智近乎妖”的人

李泌。

神童闻名,四朝老臣,三匡储位,功绩不显。

//4月份挖的坑,今天填了。毕竟咱和某位挖坑不填拆螃蟹遁的,还是有区别的(滑稽)。

唐玄宗当年把李泌当做神童召来,然后让开元名相张说考他。李泌:“我当时就念了......四句诗。”

泌既至,帝方与燕国公张说观弈,因使说试其能。说请赋“方圆动静”,泌逡巡曰:“愿闻其略。”说因曰:“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泌即答曰:“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说因贺帝得奇童。

李泌这个“方若行义”不光是说说,对于和他结成忘年之交的张九龄(就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那位),他也敢直言劝谏。

九龄与严挺之、萧诚善,挺之恶诚佞,劝九龄谢绝之。九龄忽独念曰:“严太苦劲,然萧软美可喜。”方命左右召萧,泌在旁,帅尔曰:“公起布衣,以直道至宰相,而喜软美者乎?”九龄惊,改容谢之,因呼“小友”。

(严挺之确实是个正臣,不为李林甫所容,被排挤之后郁郁而终)

后来啊,李泌开始研究《易经》《老子》这些“旁门左道”,研究长生不老的秘诀(挺玄乎的。反正神人嘛,没点特殊爱好才是不正常的)。后来被唐玄宗召回讲《老子》,封翰林待诏(“唐翰林院,本内供奉艺能技术杂居之所”),同时“供奉东宫”。也就是在这时,他和后来的唐肃宗李亨关系非常之好。

安史之乱以后,李亨继位灵武,广求人才(我们的诗圣杜甫就是这会到了灵武去当左拾遗),李泌也来了,但是他并不想做官,一袭白衣“入议国事,出陪舆辇”,“权逾宰相”,人们都指点说“著黄者圣人,著白者山人”。李亨可能觉得面子挂不住,于是让他当了广平王李俶(chu,后来的唐代宗)行军司马。

然后,他神奇的表演就开始了。

始,军中谋帅,皆属建宁王,泌密白帝曰:“建宁王诚贤,然广平冢嗣,有君人量,岂使为吴太伯乎?”帝曰:“广平为太子,何假元帅?”泌曰:“使元帅有功,陛下不以为储副,得耶?太子从曰抚军,守曰监国,今元帅乃抚军也。”帝从之。

“非嫡子领军立军功——嫡庶不和——手足相残”,这个剧本在唐朝曾经发生过一次,就是玄武门之变。李泌的建议从根本上使得建宁王(肃宗三子李倓tan)和广平王(肃宗长子)之间避免了这样的悲剧。

初,帝在东宫,李林甫数构谮,势危甚,及即位,怨之,欲掘冢焚骨。泌以天子而念宿嫌,示天下不广,使胁从之徒得释言于贼。帝不悦,曰:“往事卿忘之乎?”对曰:“臣念不在此。上皇有天下五十年,一旦失意,南方气候恶,且春秋高,闻陛下录故怨,将内惭不怿,万有一感疾,是陛下以天下之广不能安亲也。”帝感悟,抱泌颈以泣曰:“朕不及此。”

李林甫当年坑李亨的时候,李泌也在,不过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懂得大局重于私仇(以帝王之尊要把一个人刨坟,可见是多大的愤怒)。

因从容问破贼期,对曰;“贼掠金帛子女,悉送范阳,有苟得心,渠能定中国邪?华人为之用者,独周挚、高尚等数人,馀皆胁制偷合,至天下大计,非所知也。不出二年,无寇矣,陛下无欲速。夫王者之师,当务万全,图久安,使无后害。今诏李光弼守太原,出井陉,郭子仪取冯翊,入河东,则史思明、张忠志不敢离范阳、常山,安守忠、田乾真不敢离长安,是以三地禁其四将也。随禄山者,独阿史那承庆耳。使子仪毋取华,令贼得通关中,则北守范阳,西救长安,奔命数千里,其精卒劲骑,不逾年而弊。我常以逸待劳,来避其锋,去翦其疲,以所征之兵会抚风,与太原、朔方军互击之。徐命建宁王为范阳节度大使,北并塞与光弼相掎角,以取范阳。贼失巢窟,当死河南诸将手。”帝然之。

会西方兵大集,帝欲速得长安,曰:“今战必胜,攻必取,何暇千里先事范阳乎?”泌曰:“必得两京,则贼再强,我再困。且我所恃者,碛西突骑、西北诸戎耳。若先取京师,期必在春,关东早热,马且病,士皆思归,不可以战。贼得休士养徒,必复来南。此危道也。”帝不听。

一般“XX不听”后面没啥好事。这次也是,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鱼朝恩带着九节度使围洛阳,被史思明打了个落花流水......

后来李泌被李辅国所不容,隐居衡山去了。隐居之前,因为太子(李俶)不容于张良娣,且张有李辅国为外援,而且这对“黄金搭档”已经坑死了李倓,所以李泌在唐代宗面前吟诵了章怀太子李贤(被武则天所杀)的《黄台瓜辞》(不是“黄瓜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少,再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意思很明显——你都已经“一摘”过了,千万别“再摘”了。这是他第二次掺和人家“家务事”救命了。

唐代宗李俶继位后,把李泌召回。代宗、德宗两朝倒是没啥特别奇的事——虽然从中央到地方,从文到武的成就都有,不管是代宗的“为翰林学士,颇承恩遇”还是德宗的“召赴行在,授左散骑常侍”都可见待遇不错,但是不搞大事怎么对得起李泌呢?在德宗任上,他第三次掺和人家“家务事”,而且比前两次都狠。

太子妃萧母,郜国公主也,坐蛊媚,幽禁中,帝怒,责太子,太子不知所对。(信纲曰:汉成帝皇后许氏的姐姐也是“挟媚道,祝诅后宫,署及主上”,最后连累许后被废。所以这是很严重的问题,搞不好就是太子全家GG)

泌入,帝数称舒王(德宗的侄子)贤,泌揣帝有废立意,因曰:“陛下有一子而疑之,乃欲立弟之子,臣不敢以古事争。且十宅诸叔,陛下奉之若何?”

帝赫然曰:“卿何知舒王非朕子?”(古代人觉得“为人后者为人子”,所以只要德宗把舒王过继来,就算皇帝的儿子了——明世宗的“大议礼”就是围绕这个问题撕起来的)

对曰:“陛下昔为臣言之。陛下有嫡子以为疑,弟之子敢自信于陛下乎?”(你连亲儿子都不信,侄子会信你?)

帝曰:“卿违朕意,不顾家族邪?”

(注意这句话的分量!唐太宗说魏征“会须杀此田舍翁”也不是当面说的啊......皇帝对大臣赤裸裸的下死亡威胁,可以说是要玩命了)

对曰:“臣衰老,位宰相,以谏而诛,分也。”(下略一段)

执争数十,意益坚,帝寤,太子乃得安。

这是李泌做的最后一件大事,一年多以后他就去世了。

快一千年后的康熙61年(1722),李泌得以从祀历代帝王庙。从祀历代帝王庙的唐臣共13人:房玄龄、李靖、宋璟、郭子仪、杜如晦、狄仁杰、姚崇、张巡、李泌、陆贽、许远、李晟、裴度。

最后来看看后人对他的评价吧,看他是否对得起这几个字。

《旧唐书》:泌放旷敏辩,好大言,自出入中禁,累为权幸忌嫉,恒由智免;终以言论纵横,上悟圣主,以跻相位。

(插一句,《旧唐书》不知为何,关于李泌的很多事都没写)

《新唐书》:泌之为人也,异哉!其谋事近忠,其轻去近高,其自全近智,卒而建上宰,近立功立名者。

司马光:泌虽诡诞好谈神仙,然其知略实有过人者。至于佐肃、代复两京,不受相位而去,代宗、顺宗之在东宫,皆赖泌得安,此其大节可重者也。《旧传》(《旧唐书·李泌传》)毁之太过。

胡三省:自李泌为相,观其处置天下事,姚崇以来未之有也。史臣谓其出入中禁,事四君,数为权幸所疾,常以智免。好纵横大言,时时谠议,能寤移人主意。然常持黄、老、鬼神说,故为人所讥。余谓泌以智免,信如史臣言矣。然其纵横大言,持黄、老、鬼神说,亦智也。泌处肃、代父子之间,其论兴复形势,言无不效。及张、李之间,所以保右代宗者,言无不行。元载之谗疾,卒能自免,可谓智矣。至其与德宗论天下事,若指诸掌。以肃、代之信泌而泌不肯为相,以德宗之猜忌而泌夷然当之,亦智也。呜呼!仕而得君,谏行言听,则致身宰辅宜也。

王世贞:元载忌之,出为江西观察判官判官,一下佐也,泌不辞而往,又奇也。载诛而复召,常衮忌之,出团练澧朗、剌杭州,又不辞而以吏治显,又奇也。嗣帝为德宗,避(朱)泚奉天,复召泌而用之,则直臣之而已,又出而观察陕虢,凿饟漕之道,剪淮西之逆,又奇也。自是始登相位,天子恭巳葵之,不复设他相,以至终其身,又奇也。至德之初,郭汾阳(汾阳王郭子仪)、李临淮(临淮王李光弼),贞元之际,李西平(西平王李晟)、马北平(北平王马燧):其建勋克复,若异代然,而皆保全于泌之手,又奇也。

(这段讲了代、德两朝李泌究竟干了些啥大事)

王夫之:宰相者,位亚于人主而权重于百僚者也。君子欲尽忠以卫社稷,奚必得此而后道可行乎?......邺侯(李泌)知之,敬舆(陆贽)弗知也,二贤识量之优劣,于此辨矣。

可惜,“泌有谋略,而好谈神仙诡诞,故为世所轻”。这可能是唐代诸位名相里面,最被埋没的一位了。

还有达芬奇和王守仁,公认的两大妖孽。这两位可算是人类智力所能有的巅峰状态了。

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徐渭。这货闲没事自评『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不过就是他最看不上眼的画,曾经让郑板桥和齐白石两位大神在百年之后发出『愿为青藤门下走狗』的感慨。就是我去给徐渭家里做条走狗就很好的意思。

问题是,这位仁兄在历史上留名却是因为军事才能,东南抗倭,他是当时东南第一军师,胡宗宪之下,俞龙戚虎之上。坑死徐海,害死汪直,组建戚家军……荡涤东南倭乱的所有大事件,基本上都有这位军师的谋划参与其中。

最后,临老了,还要去客串一把家庭教师,教育出了万历年第一名将李如松。这是何等妖孽般的人生啊!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