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是怎么样抵御外敌的?什么叫‘’中年危机,该怎么抵御_长城_匈奴_防御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抵御 长城 匈奴 防御

本文目录

  •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是怎么样抵御外敌的
  • 什么叫‘’中年危机,该怎么抵御
  • 人该如何抵御诱惑
  • 皮肤具体是怎样抵御细菌的
  • 黄金能抵御通货膨胀吗
  • 汉初那么多文臣武将,为何不能携灭秦楚之兵锋,抵御匈奴
  • 长城真的能抵御外敌吗一道建在山上的墙就能阻挡军队
  • 为何动乱的三国能抵御外族的入侵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是怎么样抵御外敌的

二百年前,英国曾用洋枪详炮妄想打开中国大门,但被明朝大军打的落花流水,落荒而逃。可惜的事,从鸦片战争开始,晚清就走向了被挨揍的局面,英国凭借着他们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大门,割地赔款求饶,这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

明朝末期,世界上的霸主是葡萄牙跟西班牙。而英国看到这两个国家每次出征都是满载而归,于是自己也就蠢蠢欲动。在得到葡萄牙的允许之下,1636年,英国派遣军队来打开中国的市场。当英军刚刚在广州登陆的时候,明朝官员就开始警告英军,可是英军并不听从,并且希望借助大炮来打开中国市场。

于是明朝军队就与英军发生了冲突,在当时的虎门由于明朝士兵较少,所以虎门失陷。明朝的官员们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十分震怒,于是就下令集中军队于英军对抗,并且把在中国经商的英国人给扣押起来。明朝的武器设备并不比英军的差,所以这场战役中英军被打的落花流水,英军结果赔偿了不少银两,而且还乖乖回去。英军将领威得尔声称以后再也不会来中国了。

明朝与英军这场战役使得英国军队200年不敢入侵中国,一直到晚清,英国才拿着他们工业革命的产物去入侵中国。只可惜这段时期清朝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于是就只有挨打赔偿的份了,落后就要挨打。

什么叫‘’中年危机,该怎么抵御

婚姻危机:男人出轨!人到中年,人的思想,家庭,工作各种境况基本定型了,孩子也大了,很多男人按耐不住心里骚动,把控不住自己,禁不住外面不三不四渣女的诱惑,随时有出轨可能!所以,人到中年,男人跟外面漂亮美女都有缘,会产生婚姻危机!

健康危机:身体每况愈下,人到中年,各种头痛头晕,身体不适来敲门,年轻的时候干多少体力活都不知道累,现在那就是腰酸背痛,得休息缓解两天!偶遇天气突然降温,身体穿的单薄,就会感到身体各种不舒服!“我的老腰啊!”人到中年,再也不敢像年轻时候那样,久坐电脑桌旁,久坐麻将桌旁!

经济危机: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每天面对孩子的学费补课费,各种人情礼份子,还交纳各种保险,还得准备随时去医院就医的钱,孩子未来工作结婚的钱!真是一分钱掰半花,不敢过于奢侈,铺张浪费!每天日子过得都是小心翼翼!

诚信危机:当下社会最大的危机就是道德与诚信的危机,尤其在中年这个年龄段越发严重,人的思想成熟了,同事朋友间交往很难听到真话,做些真事!都是各种演戏,今天还是密不可分的闺蜜,战友,明天就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

心理危机:人到中年,心理脆弱,就怕家里偶遇突发状况。往往都是难以克制情绪,过度焦虑,恐惧,绝望,难以从痛苦之中走出来,有可能引发疾病!

年龄危机:岁月从没饶过任何人,无论你有多么漂亮的容颜,人到中年都逃不过岁月的划痕,看着额头鬓角每天滋生白发,看着抬头纹一天天加重,看着眼角两侧如同梯田的皱纹,看着眼袋一天比一天加大,更多的只是无奈,这就是人生!各种美颜,化妆品也只是自己骗自己的游戏罢了!

选择危机:人到中年,家里单位各种琐碎事情围着转,没有那么多闲情逸致交朋友,更多的是有个人目的,需要什么结交什么人!那么就需擦亮眼睛,别识人错误,让自己陷入两难境地,毕竟没有什么选择权,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各种道德绑架令人苦不堪言,这就是社会,怎样都得接受!

职业危机:人到中年,更多的是前门有虎后门有狼,随时提高警惕,不敢一丝懈怠!每天面对的不只是同行业的竞争,还有比自己优秀人的竞争,更多的是年轻人的竞争!

人性危机:经历让人成长,阅历让人成熟,人到中年阅人无数,见多了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对人性更多的失望,越发不相信任何人,只是相信自己,由此也许会错过好的发展机会!

就业危机:人到中年,就业压力越来越严重,相信没有谁对自己的工作方面是轻松的!无论任何工作,都需要树立终生学习理念,生怕自己的不努力,被别人取代。那么对于没稳定工作的更难了,经常是因为年龄问题,失去工作机会!被招聘工作的单位拒绝!

认知危机:社会各种不确定性,一天一个样!人到中年,每天都面临各种挑战,随时提升各方面认知!否则就是年轻人所说的“out”!真是不舒服,但是没办法,长江后浪推前浪,中年人真被拍在沙滩上了!

学习能力危机:不知是学习方式不对,还是为什么,感觉学习什么记不住,脑袋越来越不灵光!让门框挤了一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越来越慢,所以要想不被落下,只能多下笨功夫,苦功夫,付出双倍努力,别无选择!

如何抵御,解决方案:

1注意身体保养,养成个人好的生活习惯,早晨晨跑,晚饭后坚持走圈,增加体能!少吸烟喝酒!注意饮食健康,少有少盐,多吃清淡菜肴,多吃蔬菜水果!

2多点支撑,有稳定工作同时,做些获益价值周期长的副业,让家里有稳定经济收入!

3未雨绸缪:年轻时候,多做加法,各种试错,增强自己各方面的本领,打造一项终身受用的职业技能!

4优化个人朋友圈,不结交损友,避免陷入两难境地,无法选择!

5保养身体:从年轻时就开始!一年四季注意皮肤保养,春秋季防风,夏季防晒,冬季防冻!

6培养阅读习惯,多学习思维认知,多学习心理学,能识别社会假象,避免踩坑!能识别人性,避免被交友不当,引发不良后果!

最后的话: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是人生最尴尬的最有挑战的一段旅途!各种危机伴随着生活,但是也没有那么可怕,只要我们放松心情,保持乐观心态,坦然面对,一切顺其自然,少些欲望,多些好的生活习惯,就一定活着自己想要的模样!

您的关注,点赞,评论,转发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与鼓励,爱思考南瓜宝宝期待与您共勉,谢谢!(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人该如何抵御诱惑

当你经常处于诱惑的海洋,当你在诱惑时就只会多看几眼,诱惑并非诱惑,是内心的需求而已,习惯过后,诱惑也就是沧海一声笑,万军丛中过!

皮肤具体是怎样抵御细菌的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而且是直接与外界接触的器官。它具有屏障、吸收、感觉、分泌和排泄、体温调节、物质代谢和免疫等多项生理功能。

皮肤抵抗细菌的侵袭主要是依靠哪些功能呢?

1.屏障功能。

细菌和其他微生物侵袭皮肤,首先要透过皮肤的屏障。而皮肤的结构特点注定它难以轻易越过这道屏障。

皮肤包括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皮肤厚度约为0.5mm,手足掌处最厚,可达3-4mm。而表皮最外层的角质层非常致密,每过28天还能自身更替一次。

皮肤正是通过这样的物理结构保护内部组织,物理性的损伤,化学刺激的损伤,而对于细菌等微生物,致密的角质层除了物理防御之外,它的弱酸性环境也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角质层的生理性脱落也可清除寄生在表面的微生物,此外,一些寄生在皮肤表面的真菌能产生脂酶,可将皮脂中的甘油三酯分解成游离脂肪酸,后者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细菌也有抑制作用。

2.免疫功能。

皮肤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维持着皮肤微环境和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角质形成细胞、T淋巴细胞、朗格汉斯细胞等都在皮肤的免疫功能中有重要作用。

总之,皮肤是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保护屏障,细菌等微生物虽然大量存在于环境,但而我们的机体一般不会感染。从现在开始,保护好皮肤吧,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健康!

黄金能抵御通货膨胀吗

首先,就是有足够的钱现在也不能投资房子,投资商铺,炒房时代结束后,房子已经没有投资价值了,商铺更没有投资价值,现在大量的商铺是租不出去也卖不出去,未来随着实体店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会有更多的商铺租不出去,当商铺租不出去的时候,商铺怎么降价也卖不出去,未来大量的商铺只能是砸在手里。

其次,如果每个月买点黄金,十年后会是什么样子?总体上十年后黄金会有所上涨,但是黄金现在的机构是采取波段炒作的策略,也不会像过去那样走出单边持续上涨的趋势,现在的黄金市场变得比过去复杂,黄金只是美国的金融机构炒作的一个金融产品,在黄金大跌过后就有一波炒作,而黄金经过一波的炒作过后,又总是会再经历一波下跌,如果每个月都买黄金,不管黄金的价格高低,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十年后没有增值。

其三,如果坚持十年投资黄金,最好是选择每次黄金下跌后逢低买入,买入后长线持有,未来十年,每次黄金下跌时坚持买入,只买不卖,等十年后再找个高点卖出来,或者继续持有。那么,这么投资黄金是能实现保值增值的。也就是说对黄金的投资,虽然是长线投资,也不能不管价格高低就买,既然是投资,当然应该选择尽可能在低位买入,这样才能将风险降到最低,才能实现财富增值。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有投资或融资的难题也欢迎从我的首页导航条中点击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谢谢您们的支持。

汉初那么多文臣武将,为何不能携灭秦楚之兵锋,抵御匈奴

汉初为什么无法抵御匈奴?

秦末地方武装起义摧毁了国家的经济基础,持久的战火导致国家实力虚弱,没有足够的军事资源应对匈奴进攻;

刘邦称帝时,国内连六匹白色的御马都凑不齐,只能用五颜六色充之,汉高祖亲帅30万精锐出击匈奴,结果在“白登”被匈奴围困7天7夜,最终被迫与匈奴和亲,送美女金钱安抚匈奴,这次出击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汉军缺乏战马,全靠步兵无力应对匈奴骑兵的快速冲击进攻,并非军中缺乏能征惯战的勇将;

汉朝经历“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国力充沛,拥有足够的粮食储备、士兵及战马,冠军侯两次河西大战率领一万精锐骑兵,这些战马全部都是粮食喂养的“粟马”,中原难以养马只能用粮食喂,马匹才有耐力可以冲锋陷阵,“漠北大战”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精锐骑兵,后勤补给步兵50万人,凭借如此国力才能长驱直入马踏匈奴,卫青攻占“赵信城”斩首2万,冠军侯直接横扫大漠,“封狼居胥、饮马瀚海”,斩首匈奴10万俘虏7万老弱病残,从此匈奴不敢在漠南立足,但投降匈奴最终祸乱华夏,导致中原生灵涂炭!

因此,汉庭对草原开战必须有足够的军事、经济实力,而不是有没有悍将,当然冠军侯天纵英才是汉家少有的闪电战军事家!

长城真的能抵御外敌吗一道建在山上的墙就能阻挡军队

这个问题,由文史十八拍来回答。

说长城能抵御外敌,这个说法也对,也不对。那要看抵御什么样的外敌。由于长城是被动性的军事防御设施,对于发动全面战争的外敌,能抵御住的几率并不太大;但对于发动局部战争的外敌,则还是有不小的防御作用的。

此外,长城能不能有效地抵御外敌,还要看建设方国内的政治状况。如果修建长城的国家社会稳定、政治清明,长城的作用就大;如果政治腐败、社会动荡,长城的作用就小。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长城在化解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冲突与矛盾方面,还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下我来做一个详细的分析:

1。长城的功能主要是军事防御,且是被动性防御

(长城的功能主要是整体性的军事防御,而且是被动性的防御。)

长城的功能,主要是军事防御。这种防御,是一种纯粹的防御,虽然有纵深,有包抄、迂回、运动防御的配合,但总体上来说,还是一种整体性的防御,而且这种防御还有很大的被动性。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曾提到其被动防御的几个方面:

其一,就是这种被动性体现在敌方进攻方向的不明确。长城是一种全方位、多方向的整体防御,对未来敌人将晋中优势兵力进行攻击战的方向不能确定,因而使得兵力过于分散,在面对集中优势兵力的敌人时显得很被动。

(如果敌方的进攻方向不明确,长城的防御就很被动了。)

其二,体现在作战类型上的被动。虽然有些多兵种的配合作战,但总体上来说,长城防御主要是城墙及其前后纵深的防御作战,这种单纯防御在明以前的防御过程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对集中优势兵力进攻的敌方攻势显得力不从心,很容易被对方从正面攻破。

其三,作战兵力机动性很差。由于防御的兵力平均分配在整个长城的防御区,因而没有足够的兵力进行机动作战和流动性作战,在战役战术层次上,兵力无法更好地发挥作用。比如明代把整个长城分成九镇,后来调整成十一镇,十三镇,东西万余里布置近百万兵力,但每次真正临敌的兵力并不是很大,因而太分散了。

(由于长城布置的兵力比较分散,无法集中优势兵力进行机动作战和流动性作战。)

其四,无法快速结束战斗,也无法打持久战。因其战争的主动性取决于进攻方的部署,守护方只能跟着别人的节奏走,没法进行作战安排。

其五,长城守备部队很难采取出奇制胜的战略战术。战争进行过程当中,如何给敌方以意想不到的打击,以出奇制胜的方式实现自己优势的强化和行动的优越,采取主动行动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显得尤为重要。长城的守军要固守在所负责的这片战场上,所以不能过于灵活机动地作战。敌方进攻一处关隘时,守军不管在多么被动的情况下,都不能想打就打、不想打就走,无法用脱离战场的方式摆脱被动,恢复主动,在主动中歼灭敌人。

2.防御局部战争还可以;全面战争爆发,长城作用大大降低

(打局部战争,长城还是有着相对比较积极正面的作用的。)

实际上,我们该想想的是,长城在啥时候比较有用?其实,在国家与国家爆发全面战争的时候,由于长城存在的诸多局限,长城的防御能力就大大降低了;长城真正的防御作用在于防御局部战争。但长城沿线局部地区有军事冲突事,武力对抗的程度不是那么暴力,双方投入的军事力量的规模也是有限的时候,长城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各国的长城都是在自己的力量发展很强大的时候修建的。)

考察长城的修建历史,秦长城是在秦统一六国之后修建的,汉代长城是在汉武帝北逐匈奴之后修建的,明朝是在推翻元朝的统治、建立起大明帝国之后修建的,都是这些国家在自己的力量发展到很强大的时候,与长城外的游牧民族爆发全面战争可能性很低的时候才修建的。这个时候,它们虽然很强大,但却没有办法完全消灭局部战争的时候所采取的一种手段。修建长城的目的也不是孤注一掷地消灭对方,而是要遏制对方向南发展,并防止对方做大了以后搞事情。

3.长城能不能很好地抵御外敌,还取决于国内的政治状况

(秦始皇时北击匈奴,修建长城,让匈奴逃往漠北)

长城对于维护边疆安全和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长城修建一方当时的社会状况,其次才是被长城防御一方的社会政治状况。长城修建一方的社会稳定、政治清明时期,长城的作用就大;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时期,长城的作用就小。

秦统一之后二世而亡,长城在秦始皇和秦二世父子两代手里,虽然只差了四年的时间,但所起的防御作用却是天壤之别。秦始皇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让匈奴退出阴山,逃往漠北;到了二世胡亥时期,匈奴又重新占据了河南地,不但控制了阴山河套地区,还越过长城直接威胁到华北平原。

(明英宗宠幸宦官,造成了“土木之变”,长城的作用大打折扣。)

西汉初期利用长城的同时,主要是靠“和亲”、“纳贡”等政策,来缓解来自匈奴的军事压力,这个时期的长城的积极作用非常有限;汉武帝打败匈奴以后,长城成为开疆拓土的重要标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明朝更明显。洪武至宣德年间,明朝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也较快,那时候的长城地区一直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到了正统年间,随着明英宗渐渐宠幸宦官王振,开启了明朝宦官专权的先例,直接导致了“土木之变”,长城的作用大打折扣,蒙古瓦剌部多次破坏城墙而入烧杀抢掠,直到把明英宗抓住并围困京城。明嘉靖年间贪官横行、社会混乱,长城一线战祸连年;到张居正时期整顿吏治,推行一条鞭法,挽救了大明,这个时候长城又发挥了大作用,有效地阻挡了蒙古骑兵。

4. 长城在化解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冲突与矛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城不仅仅是关于战争的防御设施,它还是和平的前提。)

长城是由农耕民族修建的防御游牧民族,或是由定居了的半农耕半游牧民族修建,防御更北边的优美民族。其修建,就是为了落实保护农耕地区的一个战略方针,是实现保护农耕民族政权的战略任务。

我们知道,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是两种不同的经济类型,因而有不同的利益诉求,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就会产生不同的冲突。双方的冲突,主要表现为对生产、生活资源的控制。

(长城隔开的其实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两种经济形态。)

这种冲突实际上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不同经济类型和不同行政体系下的冲突使得长城内外具有更大的分离性,使得双方的互相防御甚至发展到了相互敌视的程度,使得长城内外的凝聚力越来越小;另一方面,两种经济的冲突又具有一种整合的功能,正是相互之间的差异和相互政权之间对各自族群凝聚之后产生的分离力量,使得大家更清楚地意识到彼此谁也离不开谁,认识到彼此联系的重要性,虽然这种联系在一些时候是以军事进攻和防御、征讨等形式表现出来。

(由于长城的存在,也就才有了稳定和寻求和平解决利益冲突的基础)

由于长城的存在,也就才有了稳定和寻求和平解决利益冲突的基础。明朝的隆庆议和和与此后在长城地区出现的长时间的和平局面,就说明了这样的问题。由于长城的存在,双方发生冲突的几率大大降低了,双方在利益表达、利益平衡等方面更容易通过谈判协商予以解决。

因而,长城在化解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冲突与矛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构建双方良性互动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中原王朝政权对长城地区事实的有效防御,这种双方寻求共同利益的协商基础就不具备了。

为何动乱的三国能抵御外族的入侵

有人说马腾在凉州抵御了外族入侵,是大汉的忠臣,恐怕不知道在正史上,马腾早年就是个背叛大汉朝廷的“反贼”!

中平五年(188年),凉州刺史耿鄙带着政府军去讨伐韩遂等人的叛军时,军队发生哗变,身为军司马的马腾不去护主,反而临阵叛变,做了反贼。

而另外一位名士,北地傅燮,担任汉阳郡太守,死守东汉政府在凉州最后一块阵地。在孤立无援之际,仍然拒绝投降,选择以身殉国。

马腾和傅燮一比较,人品高低一目了然。

马腾后来跟韩遂争权互斗,被打败,然后从凉州迁入关中,凉州成了韩遂、宋建等人割据的地盘。

马腾在关中时,也是帮助司隶校尉钟繇对抗并州刺史高幹的叛乱,立了功,但是哪来抵御外族的功劳?根本就没有的事!

曹魏帝国面对的北方异族分别有四个:

乌桓

曹操在击败袁尚后,占据河北,然后与北方少数民族接触又成了一项政务。

幽州渔阳人阎柔,和乌桓人关系很好,他在官渡之战时,就和田豫、鲜于辅一同向曹操示好,等到曹操夺取河北后,阎柔、田豫、鲜于辅就成了曹操用来安抚乌桓人的关键人物。

此三人为曹操时期,保全幽州,安抚异族,平定叛乱起了重大作用。

第一,乌桓人与鲜卑人是世仇,乌桓人也需要依附汉人来对抗鲜卑,

第二,乌桓人也有亲袁氏的部落,但大部分在柳城之战时(建安十二年,207年)被曹操消灭。剩下的乌桓人陆续归附曹操。

第三,后来乌桓人也有零星叛乱,但实力不济,很快被消灭。

【汉末辽西乌桓首领丘力居】

匈奴

南匈奴人在故单于于夫罗的带领下,曾经在汉末乱世时,在中原作乱。在建安元年时,南匈奴人因为迎接汉献帝东归有功,成功洗白,获得汉廷认可,获封单于,返回原驻地(河东及太原一带)。

南匈奴人之前也因为选择帮助长安朝廷,跟曹操打过仗,结过仇,但是随着曹操掌控朝廷,双方逐渐达成和解,曹操还把匈奴人劫持走的蔡文姬赎回来。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在邺称魏王时,南匈奴人单于呼厨泉亲自到邺城道贺,反被曹操扣留在邺城,让左贤王去卑回去代领权力。

【汉末南匈奴单于呼厨泉】

可以说,南匈奴自此就没有造反的能力,只求恢复成与汉人合作的状态。

另外,曹操委任的并州刺史梁习也是能力出众。

梁习在并州坐镇二十年,各种异族都被治理得服服帖帖,为并州带来了可贵的和平环境。以至于,当时的老人都说,从来没有见过梁习这样能干的刺史。

鲜卑

鲜卑这个民族一般生活在塞外,在汉灵帝时,其首领檀石槐一统鲜卑部落,年年骚扰东汉帝国的北方边境,造成了官民死亡,财产大量损失。

汉灵帝怒不可遏,还征调大军去讨伐檀石槐,结果一败涂地。

但是好景不长,檀石槐病死,他的儿子和连又没有他能统一鲜卑部落的能力,鲜卑部落又发生分裂,内讧,从此,鲜卑骚扰边境成了小部落所为,其破坏性也降低了不少。

在曹操统一河北后,鲜卑部落首领步度根与轲比能在阎柔的建议下,向曹操示好。但是这两位一直在争权夺利,杀来杀去,在魏明帝时期,步度根被轲比能杀害。

轲比能本出自鲜卑的一个小部落,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吞并,发展成鲜卑部落的大佬,即便如此,陈寿仍然评价他的实力并没有达到前辈檀石槐当时的水平。

《鲜卑传》:(轲)比能众遂强盛,控弦十余万骑。每钞略得财物,均平分付,一决目前,终无所私,故得众死力,余部大人皆敬惮之,然犹未能及檀石槐也。

【轲比能游戏形象】

到了西晋开国后不久,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在凉州等边境作乱,也曾击败胡烈等晋朝将领,最终也风光不过几天,还是被文鸯一举击溃。

羌人

羌人在东汉时期就闹得很凶,持续几十年的在凉州作乱,最终仍然被东汉政府所镇压,桓灵时期,凉州还产生了“凉州三明”三位名将(皇甫规、张奂、段颎),他们的功名其实就是建立在羌人的尸骨之上。

羌人的失败,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羌人中根本没有出现过一个能统一所有部落的首领。

按照《后汉书》记载,羌人部落大大小小有150多种,在凉州规模庞大的也有十多个,其中还有亲汉人的部落,例如湟中义从,他们为汉廷效力,帮助汉朝军队去打其他造反的羌人。

羌乱在汉末三国时期,也不足以为患,凉州更大的隐患是地方豪强割据,羌人只不过是他们的雇佣兵,盟友而已。

诸葛亮北伐时,都派人去联络一些羌人部落,结为同盟,一同对抗曹魏帝国。

对于曹魏帝国来说,羌人军队只不过是疥癣之疾,蜀汉军队才是必须重视的敌对主力军。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