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理事会(美国如果也被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调查,以后还敢对别国打人权牌吗)_美国_联合国_人权

本文目录

  • 美国如果也被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调查,以后还敢对别国打人权牌吗
  • 如何评价美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这一事件
  • 怎么看待委内瑞拉将向联合国人权事务理事会,提交美国犯罪证据呢
  • 美国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会造成哪些影响
  • 美国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动机是什么
  • 俄罗斯在美国退会后,申请加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双方在进行何种博弈

美国如果也被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调查,以后还敢对别国打人权牌吗

问题问得正好:6月19日早上9时,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多名干土正是在题摘要诉讼控告美国干涉他国内政事务,严重侵犯人权的摘录控告诉字,将正式程交联合国型事法庭审议通过,这将成为新时期的第一国际侵犯人权案例。这样,美国将成为全球的被告!到时,美国哪么多年來,对全球干涉他国内政,侵犯他国领土,发动战争,和侵犯人权等等罪恶,便一齐算清。这样,美国将永远也不敢用所谓的人权来威胁别国正常交往了,这正应了: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轮回之理。

如何评价美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这一事件

6月19日,美国宣布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美国驻联合国代表黑莉指责其对以色列“存在偏见”和“无法有效保护人权”。

在最近一年里,美国已经先后退出了巴黎气候变化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伊核协议等。这不禁让人感觉到,美国现在越来越不合群,除了与各个组织闹翻,它还不断掀起贸易战,让人觉得火星上最适合它。

如果说起人权,美国其实在这方面是一个负面代表,比如作为枪击案最频繁的国家,每年死于枪口下的美国人高达数万名却毫无作为,而就在近日,又有几千名儿童在美国墨西哥边境被带离他们的父母并且被关进笼子里的恶行被曝光,又是轰动世界。

但是美国却从来不认为自己应该就人权问题受到批评,因为它觉得对于人权,只有它说别人的份,对于某件事能不能被划进人权问题,它说了算。

但退出人权理事会一事,它不管用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也不会给它加分,相反的,这只会让它在差评上再多添一笔。

对于人权,到底是西方定义标准,还是根据文化多样性做出不同定义,一直存在争议,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欧洲盟友也看不上美国,就如同19日退出人权理事会时美国代表黑莉所说的那样,他们认为只有美国+以色列是一拨,余下的世界是“另一拨”,这样的态度无疑是蛮横且不讲道理的。

在如今一个价值观多元化且利益多元的世界,“只有我是对的,你们是错的”这样的观点无疑是一个负面示范,居高临下唯我独尊的姿态已经不合时宜,现在是每个国家都高度重视自尊的时代。

在当前,美国在全球的舆论支配能力和价值取向能力都在不断下降,而其不断“退群”的行为更是加重这一影响,“耍无赖”是现在美国的形象,只不过现在世界对这个“大无赖”没什么办法。

美国现在要做的是反思,当与多个机构产生碰撞时,那么它一定是自身出了问题,如果它自己不愿意反思,那么美国舆论界应该帮它反思,但如果两者沆瀣一气,那么只能说是不可救药了。

怎么看待委内瑞拉将向联合国人权事务理事会,提交美国犯罪证据呢

马杜罗这是学聪明了,本次停电事故后,马杜罗已经非常清楚,仅凭自己目前掌握国家权力中枢的情况,已经逐步的被瓜伊多及背后的西方势力各个击破,守是短期内可以守的住的,但长期来看处于守势无疑是不明智的消耗战!

而西方为何能在地利人和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对马杜罗政府形成步步紧逼的态势呢?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西方一直掌握着舆论主导权,这让瓜伊多一直处于攻势!而马杜罗政府则不得不全面防守还顾此失彼!

在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共同主导世界话语权的现实情况下,虽然委内瑞拉马杜罗政府注定不可能在舆论层面上做出实质性的改变,但消极防守总是一种不明智的战略,只有在舆论层面上积极应对并司机反制,才有可能将自己的舆论能力发挥到极致!

马杜罗政府将美国告上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行为,或许对委内瑞拉局势并不会起到什么实质性作用,但这反应了马杜罗政府的一种态度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即便联合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有权威,即便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五个有三个都已经承认瓜伊多为委内瑞拉总统,即便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充满浓浓的偏袒立场!但不吭声任人诽谤中伤与主动出击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有了这种思维和行为,美国及西方盟友支持的瓜伊多势力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至少会考虑他们的名声,类似爆发大规模停电事故的危及公共安全的事件的可能,也将大幅度降低!

美国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会造成哪些影响

谢谢邀答:

如果消息属实那么只能说明美国是早有预谋的“恼羞成怒”后的无耻地离开!

说他早有预谋是因为他已经不是第一次表态要退出了,这次美国借口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对以色列“存在偏见“及“无法有效保护人权“。在安理会行使一票否决权后,在人权理事会却因为无法行使否决权而成为了维护以色列的孤家寡人,当然以色列或许有权自卫,巴勒斯坦有哈马斯的捣乱但是通过调查不是更能证明“谁在说谎”吗?难道以色列就毫无“瑕疵”吗?

美国的这次退出,当然显示了他对以色列的无条件支持,彰显了他们之间牢不可破的铁杆关系。(以色列不是人权理事会成员)但是这种关系是“一丘之貉”或是“为虎作伥”都不为过!这次的退出表明了特朗普政府正在各种“退群”的路上要走到黑了,这种明显置国际社会与不顾,处处“高人一等”的霸权行径,的确是在走一条彻底令天下人人人唾弃的自绝之路!其实他退出也好,有他的存在无非让这个组织成为他左右的工具,他最好退出全部国际组织!有这样的国家存在,有特朗普这样“厚颜无耻”的总统存在,不知是国际社会的不幸还是美国人民的不幸!

挑战全球,挑战世界!特朗普要不是精神上出了问题,就是典型的自大狂!这样的人只有“以牙还牙”“以血还血”才行,否则只会得寸进尺,变本加厉的折腾!

退出好!特朗普,美国最后的遮羞布已退下!大家就看特朗普如何赤裸裸的表演吧!

美国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动机是什么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是2006年的时候才建立的,以代替它的前身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共有47个成员。

2006年3月,联合国大会投票表决是否要建立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结果有170票支持、4票反对,3票弃权,最终获得通过。理事会的席位是这么分的——亚洲13席、非洲13席、东欧6席、中南美洲地区8席、西欧北美大洋洲7席。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在日内瓦万国宫的会议室

美国对原来的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多年来就有很大怨气。对于要建立新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美国也认为没有什么用处。所以2006年3月联大投票,美国是少有的坚决反对的国家,4张反对票分别是美国、以色列、马绍尔群岛和帕劳;3张弃权票分别是委内瑞拉、伊朗、白俄罗斯。

根据美国多年的指控,它对人权理事会的不满主要基于两点:第一点,由于理事会的成员结构,总是在议题上谴责以色列,而以色列是美国的盟友,美国认为这是一种刻意的偏袒;第二点,美国认为这个理事会拉一些不合格的国家进来,这些国家无助于促进该理事会宗旨,反而背道而驰。

当然,对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美国两大党的态度还是有些区别,保守派的共和党意见最大,理会成立以后,小布什政府一直拒绝参与理事会事务;自由派的民主党相对比较配合,奥巴马政府重新参与了理事会事务。

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妮基·海莉宣布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时,国务卿彭佩奥就站在他旁边。

现在是共和党特朗普政府在台,本来就对这个理事会满腔怒火,近一年多在各种以色列问题上,理事会与美以两国的冲突进一步突显。所以,2018年6月19日,指责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充满对以色列偏见和仇恨”之后,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海莉宣布退出人权理事会。

附录:现在人权理事会成员国如下(除美国外):

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 贝宁、 博茨瓦纳、 布基纳法索、 刚果(布)、 科特迪瓦、 埃塞俄比亚、 加蓬、 肯尼亚、 摩洛哥、 纳米比亚、 塞拉利昂、 南非

亚太国家——中国 、 印度、 印尼、 日本、 哈萨克斯坦、 科威特、 马尔代夫、 巴基斯坦、 菲律宾、 韩国、 沙特阿拉伯、 阿联酋、 越南

中南美洲国家——阿根廷、 巴西、 智利、 哥斯达黎加、 古巴、 墨西哥、 秘鲁、 委内瑞拉

东欧国家—— 捷克、 爱沙尼亚、 黑山、 罗马尼亚、 俄罗斯、马其顿

西欧和北美: 奥地利、 法国、 德国、 爱尔兰、 意大利、 英国

俄罗斯在美国退会后,申请加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双方在进行何种博弈

俄罗斯选择申请加入,本就是计划内的政策选择。但选在这个时间点宣布,和美国较劲的意味非常明显。而中东自二战结束以来就是美苏对抗的焦点,去年以来围绕叙利亚的冲突又进一步白热化,美俄军机有过数次危险的“接近”。在黑莉宣布“暂时性”地退出该理事会之后,俄罗斯此举,一是可以拉抬自己的国际声望;二是以自己的行为作出表率,对近期以来美国的一系列“单边行动”作出回应,与无形之中构建一个相同立场、抵制美国的联合阵营。

战略会透支、美国的国家信誉也会透支,美国近期的一系列表态,过于僵硬和霸道。但墨西哥、加拿大、欧洲的反对声量都太小,也不够有力。俄罗斯的这次回应,立场鲜明,而且积极加大了“反美”阵营的力量,并有可能成为吸引更多国家加入的一块“多米诺骨牌”。其实,俄罗斯的手段是一整套组合拳,除了申请加入该理事会之后,今天也宣布了对美国贸易政策的一系列反制措施。在现在的条件下,国际上对美国的不满在积累,他的声望在透支。但这个过程会持续多久,谁也说不准,普京需要尽快地利用这个“机遇期”,在可能的范围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美国予以打击。

当然,也不排除普京此举已经获得了与其他大国的沟通和协调,并且接下来还会有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出台。美国中期选举在即,特朗普的态度肯定会日趋强硬,俄方趁此机会冲击美国的国际舆论和选情,也符合俄方“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和“战略协作”的承诺。

美国代表黑莉说,“理事会改革之后,我们还会回来。”这显然不是谈判和口气和平等的地位,而更像是威胁和通牒。美国通过“掀翻桌子”来换取对方妥协的谈判策略,其边际效益会逐渐递减,未来是否依然有效?而美国的“退出”,最重要的是制造了某种权力和话语权的真空,俄罗斯作为五常之一和全球大国,自然有填补这一“真空”的欲望,并希望在未来的制度设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发出更多非美国或者非西方的声音。这也是一个“机遇期”,不过时间也很有限,需要主动把握。未来,美国所喜欢的“双边”和新兴力量所推动的“多边”,势必会有直接的较量。安全领域等“高政治”的较量来的会晚一些,但经济、价值观、文化等“低政治”领域的较量,恐怕会很快到来。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