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为什么会有人说现任美国总统是俄罗斯间谍
- 量子力学怎么解释质量的有些粒子有质量,有些粒子没质量,怎么解释质量是什么
- 杨振宁做出的科学成就能排在历史第几
- 明朝为什么要实行海禁政策
- 希格斯玻色子是什么,真的被发现了吗
- 为什么小行星掠过地球时几乎都是美国宇航局先发现并预报的
- 凝聚态物理主要是研究什么的
- 明明获诺奖的那篇论文第一作者是李政道,第二才是杨振宁,后来为什么杨的声誉更大
- 美国旅行者号已经飞离地球15亿公里,快要飞出太阳系,靠什么给地球传回照片
为什么会有人说现任美国总统是俄罗斯间谍
阴谋论总是有市场的,而且阴谋论不分国家、种族、宗教,可以在全球任何族群中传播。
比如说犹太人控制全世界,就有很多人相信。
连这么离奇的事情能让人相信的话,说特朗普是俄罗斯间谍这种哗众取宠的言论也有人相信,就不足为奇了。
简而言之,认为特朗普是俄罗斯间谍就是“通俄门”调查而引起的阴谋论道理是一样的。
正常和理性的人,对这样的说法是不屑一顾,或者一笑了之的,但对特朗普本来就没好印象,特别是看了很多媒体有关他和俄罗斯关系的报道后,可能就会相信这个说法,至少是加深了特朗普“通俄”的印象。
其实要解释或者打破这个阴谋论也很容易——
就看普京和俄罗斯从特朗普身上获得了什么好处就知道了。
如果他们获得了在民主党时期不能获得的好处,说特朗普“通俄”甚至是俄罗斯间谍,还可以阴谋论一下;要是俄罗斯没啥好处,特朗普这个间谍做的是不是也太失败了?
各位能看到特朗普执政这几年,俄罗斯获得啥好处了吗?
木叔是没看到普京获得了什么好处,相反俄罗斯损失还不小。
比如特朗普任内,对俄罗斯施加了新的制裁,这是2015年奥巴马政府因为克里米亚问题对俄罗斯施加制裁后,美国的最新制裁。
此外,在去年黑海刻赤海峡的俄罗斯向乌克兰军人开火的问题上,特朗普也对俄罗斯实施了新制裁,还给乌克兰送去了新的巡逻舰,美国海军还在黑海游弋,并且和乌克兰海军一同军事演习,对俄罗斯形成压力。
在东线,特朗普还下令美国海军在距离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母港的海参崴的彼得大帝湾进行所谓的“自由航行”,在俄罗斯家门口挑战俄军。
在叙利亚问题上,美国一直支持库尔德人,特别是河东地区的库尔德人几乎是半独立状态,背后就有美国人的影子,这和俄罗斯支持巴沙尔统一叙利亚的企图相违背。
同时在军事投资上,美国的军费开支创下了历年来的最高,2019年高达7200多亿美元,是俄罗斯军费的12倍之多,显然对俄罗斯的军事压力日趋强烈。
这些都只是特朗普上台后2年多的时间,俄罗斯利益受损的一些地方。
要是特朗普2020年大选连任的话,俄罗斯的利益受损可能更严重,因为特朗普没有竞选压力,想干什么掣肘就少多了。
所以,从利益获得角度出发看待这个提问的话,一切都明了。
特朗普不可能是俄罗斯间谍,当美国总统可比俄罗斯间谍权力大多了,对特朗普的利益也更大!他干嘛放着全世界最有权力的总统不当,要给普京当小弟?
所以相信阴谋论的人还是要多读书、多锻炼自己的分析能力才行。
量子力学怎么解释质量的有些粒子有质量,有些粒子没质量,怎么解释质量是什么
这就是近几年得诺贝尔奖的西格斯啊!
西格斯玻色子,又称上帝粒子。这就是质量之谜的关键粒子!量子力学的真空与一般认知的真空不同。在量子力学里,真空并不是全无一物的空间,虚粒子会持续地随机生成或湮灭于空间的任意位置,这会造成奥妙的量子效应。将这些量子效应纳入考量之后,空间的最低能量态,是在所有能量态之中,能量最低的能量态,又称为基态或“真空态”。最低能量态的空间才是量子力学的真空。描述物理系统的方程所具有的对称性,这最低能量态可能不具有,这现象称为自发对称性破缺。
在标准模型里,为了满足定域规范不变性,规范玻色子的质量必须设定为零;但这不符合实验观察结果──W玻色子与Z玻色子都已经通过做实验检验确实拥有质量。因此,这些玻色子必须倚赖其它种机制或作用来获得质量。
每一个最低能量态位置都不具有旋转对称性。在这无穷多个最低能量态之中,只有一个最低能量态能够被实现,旋转对称性因此被打破,造成自发对称性破缺,因此使规范玻色子获得质量,同时生成一种零质量玻色子,称为戈德斯通玻色子,而希子则是伴随着希格斯场的粒子,是希格斯场的振动。但这戈德斯通玻色子并不符合实际物理。通过选择适当的规范,戈德斯通玻色子会被抵销,只存留带质量希子与带质量规范玻色子。总括而言,利用自发对称性破缺,使得规范玻色子获得质量,这就是希格斯机制。在所有可以赋予规范玻色子质量,而同时又遵守规范理论的可能机制中,这是最简单的机制。
按照希格斯机制,复值希格斯场(两个自由度)与零质量规范玻色子(横场,如同光子一样,具有两个自由度)被变换为带质量标量粒子(希子,一个自由度)与带质量规范玻色子(戈德斯通玻色子变换为一个纵场,加上先前的横场,共有三个自由度),自由度守恒。
费米子也是因为与希格斯场相互作用而获得质量,但它们获得质量的方式不同于W玻色子、Z玻色子的方式。在规范场论里,为了满足定域规范不变性,必须设定费米子的质量为零。通过汤川耦合,费米子也可以因为自发对称性破缺而获得质量。
杨振宁做出的科学成就能排在历史第几
前三不好说,前五没问题,第一牛顿,经典力学,第二爱因斯坦,量子力学,第三麦克斯韦,电磁力学,第四杨振宁统一四大力学中的三个,足够牛了
明朝为什么要实行海禁政策
谢谢邀请!明朝实行这个政策,可能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封建统治近两千年,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根深蒂固。明朝初期,通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人们基本上能吃上饭,有历史记载,曾有过多年丰收,统治者一时还不能一下接受资本主义的萌芽。也就是说统治者注重农耕。二是明朝海盗猖獗,有些海盗商人合为一体,以贸易为名进行抢掠,财富大量被抢走。三是永乐皇帝,弄不清他侄子朱允炆死活,是否会从海上卷土重来。郑和下西洋除了搞海上贸易,文化交流,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打探朱允炆的下落。
我想可能有这三个原因,有不妥之处,感谢请诸位师友指正!
希格斯玻色子是什么,真的被发现了吗
希格斯粒子是从欧洲核子中心的强子对撞机里撞出来的标量粒子,自旋等于0,质量是125Ge V。在这里,e V是电子伏特,是一个能量单位。Ge V等于10的9次方个电子伏特。其中质子的静止静止大概是1Ge V,所以一个希格斯波色子大概等于125个质子的质量。
在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中,希格斯波色子是一种激发态,它是希格斯场中激发出来的。希格斯场充满了整个宇宙。大部分粒子的质量来自于与希格斯场的耦合。
2012年的7月4日,欧洲核子中心的2个探测器组一起宣布发现了希格斯粒子。所以这个粒子是已经被发现,并且已经被授予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不过你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现在这种粒子只能在欧洲核子中心才能发现,这就好像引力波只能在美国的ligo能被发现。那么其实这些发现都是孤证,没有别的单位能验证这些结果。所以,你问我希格斯粒子是不是真的被发现了,我只能相信是被发现了。因为科学共同体应该不会在这个事情上作假。
为什么小行星掠过地球时几乎都是美国宇航局先发现并预报的
太空探索十分高大上。
同样的,太空探索是需要相当多资金投入与时间积累的。无论是建设一台大型望远镜还是发射一颗空间探测器,你不仅需要投入数以亿计的金钱、需要极精密的技术、需要一系列的人才,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沉淀。缺一不可。
(美国戈德斯通天文台70米直径射电望远镜)
太空探索就好比是个大胖子,胖子是吃出来的,你不能说我这两天有钱了,可以一口吃成一个胖子。其实不只是太空探索,在科学领域的许多方面都存在这样的规律:你需要积累,长期的积累。你可以好高骛远,但不可能一蹴而就。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又称美国宇航局、NASA)就是这样一个胖子,欧洲航天局(ESA)差不多也算是个胖子,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正在拼命吃。我们呢,这十几年来好容易有些余钱,也在努力增重。前面说了,这需要时间。
(我们的FAST射电望远镜,直径500米)
由此可见,许多关于小行星的消息都是由美国机构第一时间发布,这并不奇怪。在小行星的跟踪监视和研究方面,美国人投入的金钱最多、时间最长、技术最先进,从业的科学家也是最多的。无它,因为美国的经济最发达。
题目中需要纠正的一点是:美国的NASA并不会向公众提前预报说哪颗小行星正向我们飞过来,他们会将那些近地小行星的轨道参数放在专业的数据库里,国际合作伙伴可以从中间取用。事实上你也可以去一个空间防御基金会运作的“空间卫士”的网站查询那些近地天体的轨道数据,但你我不是专业人士,看不懂那一串一串的数字和角度值到底意味着什么。
公众往往只有当某些近地天体擦身而过之后才会看到媒体消息,这也可以理解,提前预报只会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小行星袭击地球,想像图)
看过美国人拍的灾难大片《2012》吗?地球发生巨变,其实科学家和各国高层当局早就知道并做准备了,普通人都被蒙在鼓里,最后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事实尽管没那么夸张,但也差不了太多。
(灾难大片《2012》中,教皇在做最后的祈祷)
太空中有数以亿计大大小小的小天体,这些小行星大的有几十公里直径,小的只有几米大小,它们都沿各自的轨道飞行。小行星中的绝大多数与地球并无交集,但有几万颗小行星的飞行轨道却与地球轨道交错,它们被称作NEO。在某些情况下,这些不速之客会受到火星、金星引力影响,或被地球的引力吸引,最后改变轨道撞向地球。
(截至2013年初,直径超过140米的1400颗潜在威胁小行星的飞行轨道示意图)
小行星撞击地球将带来灾难,几千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导致全球气候变化,最终导致恐龙灭绝。事实上地球的历史上遭到过无数大大小小的行星和陨石撞击,月球上密布的环形山就是证明。
2015年,一颗直径20米的小行星落在了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大约有1500人被爆炸冲击波震碎的玻璃划伤,这颗小行星落地时的爆炸当量相当于50万吨TNT,比美国人丢到广岛的原子弹还厉害25倍。
美国人有没有提前将这颗小行星的落点报告给俄罗斯?我们不得而知。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它的轨道非常接近太阳,因为阳光的影响,没人发现这颗小行星正在接近地球。
我们所能知道的是,第二天美国人才看到消息,说另一颗尺寸大约为20×40米的小行星2012 DA14几乎同时从距离地球2.7万公里的空中擦过,在美国的戈德斯通天文台拍下了这颗小行星的雷达图像。
(“擦着头皮飞过”的小行星2012 DA14的雷达图像)
2.7万公里,它比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还要靠近地面,从天文学的角度它就是擦着头皮飞过去的。在它飞过去之前,没人知道这个大家伙如果撞击地面会像一颗大氢弹爆炸。
美国人提前预报了吗?并没有。
2019年3月4日,一颗大小估计在19到43米之间、编号为2015 EG的近地小行星从距离地球44.1万公里的地方以9.6公里/秒的速度与我们擦身而过。我们也是在它飞过去之后才知道的。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美国由于其太空技术领先地位,它在对小行星的跟踪和预警方面做得更多,它的机制也更为完善。与此同时,行星防御项目是世界各国都在重点推进的重要工作,各个国家的天文台都有参与其中并且进行了紧密的合作,对付未来可能的小行星撞击,是全球共同的一项任务。
凝聚态物理主要是研究什么的
凝聚态物理学是物理学领域,涉及物质的宏观和微观物理特性。特别是它关注的是当系统中的成分数量非常大并且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强时出现的“浓缩”阶段。
图 二阶量子相变的相图
最熟悉的凝聚相的例子是固体和液体(本质来自于原子之间的电磁力作用)。凝聚态物理学家试图通过使用物理定律来理解这些阶段的行为。特别的,这些物理定律它们包括量子力学,电磁学和统计力学的定律等。
最常见的凝聚相是固体和液体,而更奇特的凝聚相包括某些材料在低温下表现出的超导相,原子晶格上的自旋的铁磁和反铁磁相,以及在超冷原子系统中发现的玻色 - 爱因斯坦凝聚。凝聚态物理的研究涉及通过实验探针测量各种材料特性以及使用理论物理方法开发有助于理解物理行为的数学模型等。
可用于研究的系统和现象的多样性使凝聚态物理学成为当代物理学中最活跃的领域:三分之一的美国物理学家自我认同为凝聚态物理学家,凝聚态物理学系也是美国物理学会最大的一个部门。该领域与化学,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重叠,并与原子物理学和生物物理学密切相关。
物理学中的各种主题,如晶体学,冶金学,弹性学,磁学等,直到20世纪40年代才被视为不同的领域,当时它们被归为固态物理学。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液体物理性质的研究被添加到这个列表中,形成了凝聚态物理新的相关专业的基础。
相关实验
实验凝聚态物理涉及使用实验探针试图发现材料的新特性。这种探针包括电场和磁场的影响,测量响应函数,传输特性和测温。通常使用的实验方法包括光谱,用探针,例如X射线,红外光以及非弹性中子散射 ; 研究热响应,例如比热和通过热传导和热传导测量传输。
冷原子气体实验
光学晶格中的超冷原子捕获是凝聚态物理学。该方法涉及使用光学激光器形成干涉图案,其充当晶格,其中离子或原子可以在非常低的温度下放置。光学晶格中的冷原子被用作量子模拟器,也就是说,它们作为可控系统,可以模拟更复杂系统的行为,例如受抑制的磁体。特别地,它们被用于工程化一维,二维和三维晶格用于Hubbard模型具有预先指定的参数,并研究反铁磁和旋转液体排序的相变。
图 在超冷铷原子气体中观察到的第一个玻色 - 爱因斯坦凝聚物
明明获诺奖的那篇论文第一作者是李政道,第二才是杨振宁,后来为什么杨的声誉更大
杨振宁确实比李政道声誉更大。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完成了“宇称不守恒”,仅仅凭借这项贡献,就立即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吴健雄也应该同时获奖,可是由于她是一个女性,被遭遇了性别偏见……所以很遗憾。“宇称不守恒”是很重要的发现,推翻了科学界30年的共识。为了争夺这项发现的“第一人”,李政道和杨振宁有了一些矛盾。但是,我们现在基本可以肯定,当时李政道和杨振宁他们不能独立做出这项贡献,离开谁都不行,至于谁是“第一”并不重要了。
李政道自从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在学术上再也没有大的创见,渐渐趋于平淡。杨振宁认为,他“是一个极聪明的物理学家,吸收能力强,工作十分努力。可是洞察力(Insight)与数学能力(Mathematical Power)略逊一筹”。而杨振宁却愈战愈勇,同时在冷原子,凝聚态,统计力学,场论等领域斩获不断。加上杨-M场被承认,有10个诺贝尔奖得主的成就来源于此,让杨振宁名声大噪。所以,三联书店总李昕说,杨振宁没有必要在意“宇称不守恒”的第一归属权问题,因为他的科学成就早就超越了“宇称不守恒”的高度。好比,一个全国作文大奖赛的冠军,没有必要再去争夺在市作文比赛的名次。
但仅仅是科学上的贡献,还不足以让杨振宁获得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杨振宁之所以成大名,还在于他是一个出色的社会活动家。按照华桐院士的说法,杨振宁是最厉害的外交家,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增进友谊的外交事业做出了大贡献。
比如,杨振宁1971年就频繁回国访问,属于“破冰之旅”,轰动了全世界。他之后一大批海外科学家才开始回国。杨振宁回美国之后,到美国大学做了70多场演讲,大说中国好话,消除了不少人对我们的误会。
杨振宁还是“全美华人协会”的创始人,也是第一任会长。在70~80年代,该协会领导几百万华人积极的参与、促成中美合作,影响力很广。杨振宁以创始人和会长的身份,多次在美国的知名报刊上刊登整版文章,要求华盛顿政府必须重视对华关系,放弃对抗走合作之路。还敦促总统尽快把与华建交提上日程。邓先生访问美国,杨振宁又亲自组织人员欢迎,在800多人的欢迎宴会上首先发言。
杨振宁还是国际上保护某一个小岛的国际组织的发起人和领导者,多次公开在参议院和法院替我国领土归宿权作证。
杨振宁还在1977年建立一个基金会,开始组织国内的学生去美国大学深造,学费、生活费全免,学成后绝大多数回中国。目前已经有上千人得益。
所以,杨振宁不仅是科学家,还是很厉害的外交家。李政道与杨振宁比,则略显低调。这主要是他们的性格不同所致。一个外向,一个内向,都没有错,只是杨振宁过的更加精彩一些。
美国旅行者号已经飞离地球15亿公里,快要飞出太阳系,靠什么给地球传回照片
旅行者1号已经飞行了36年,这个曾帮助人们重新认识太空的飞行器已远离我们190亿公里。它仍在前行,带着录有55种人类问候语的唱片冲出太阳系。没有人知道它能否在未知的星际空间中给高级生命带去这些问候。2025年,它的电池将耗尽,再也无法向地球传回数据。
1977年9月5日,佛罗里达州卡纳维尔角。旅行者1号被搭载在一枚泰坦3号E半人马座火箭上发射升空,开始了它漫长的太空探索。
旅行者1号首次在1979年1月开始对木星进行拍摄。同年3月5日,它离木星最接近,由于在如此近距离略过,太空船在48小时的近距离飞行中,对木星的卫星、环、磁场以及辐射环境作了深入了解及高解像度拍摄。整个拍摄过程最终于4月完成。
1990年,NASA的工程师们让旅行者1号转弯,面向太阳系拍下了离别太阳系时的一幕。拼接了若干照片,画面显示了从太阳系外看太阳系的唯一的影像。行星们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小点,地球和金星看起来比一个象素还要小还要苍白。
随着离家越来越远,“旅行者”数据回传时间越来越长。现阶段“旅行者1号”传回数据大约需要17个小时,而“旅行者2号”则需要13个小时。目前喷气推进实验室已没有专职科学家负责“旅行者”项目,只有约20名专家轮流照顾“旅行者”,进行数据接收和分析。
进入星际空间,它将需要4万年才能抵达下一个行星系。科学家说,探测器上携带的两枚核电池,能保证它飞行至2025年前后。一旦电池耗尽,旅行者1号将继续向银河系中心前进,但无法再向地球传回数据。
旅行者1号并没有朝着特定的星系前进,但会以1.6光年的距离在仅仅40,000年内“近距离”掠过 Gliese 445 星系,而它和我们的距离是16光年。#Gliese 445是颗红矮星,科学家认为它的星系中没有生命。
不过估计我们是听不到这个消息了,不是地球毁灭、活不到那时候什么的;旅行者1号的传感器将在2020年进行战略性关闭,到2030年,它就彻底没电了。
我们也可以想得浪漫点,至少有个死气沉沉的人造品在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无知无觉地孤寂前行着。飞向宇宙,浩瀚无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