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纳治五郎对近代中国的考察_日本_中国_嘉纳

嘉纳治五郎(1860-1938)是日本近代史上的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了一段曲折曲折的历程。他开创了“柔道”,使之成为一项全球性的运动;他担任过23年的东京高师的院长,“筑波大学”的前身,是日本现代师范与中学的领袖。他被誉为日本的“柔道之父”、“体育之父”、“教育之父”,这些都是他的名字。

嘉纳治五郎

1860年生于日本关西兵库县,嘉纳自幼师从儒教宗师,研习中国文字,十几岁时在洋学堂求学。22岁从东京大学的文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嘉纳天生身体孱弱,为了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自十八岁起,便兼修各种流派的柔道,并取其精华,融合一体,自成一派。

22岁那年,他成立了“讲道馆”,将“柔术”改名为“柔道”,并成立了“柔道”,并将其推广和普及起来。同时,嘉纳这个“教育家”也出现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23岁时,创办了“嘉纳塾”及“弘文馆”(英语学校),以培养“智、德、体”全面发展,人格健全为宗旨。

很快,他被任命为熊本五中中学的主席和学习委员会委员。34岁时,他成为日本文部省的顾问,随后又担任了日本第一中学(今为东京大学教育系)的院长,以及日本高师(今为筑波)的院长等要职。

1896年,36岁高龄的嘉纳在1902年成立了“弘文学堂”,开创了中国海外留学事业的先河,并以此为中国留学生培养的先河。在推动日本中学教育、师范教育、学校体育和民族体育方面,他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1909年,他是亚洲最早的奥林匹克理事会成员,一九一一年,他是日本最早的运动组织了大日本运动总会的首任主席。

搜读嘉纳于大正统年间所作的一系列演说,梳理出其对于诸如国际与民族关系等重大议题的思想脉络,并检视其思想架构之主要意蕴。作者深切地感觉到,嘉纳身为一名教育家与一名国际人士,其考察与思考的根本立足点,正是建立在一种博学一种理智与一种开阔的国际视野之上。

他对于世界的认识,对于东亚与中国的认识,对于日中之间的联系,都是非常开放的,非常出色的,超出当时充斥著侵略气息的民族主义者,也超出当时许多政治家、学者与文化人的想象,在对西方一面倒戈、雄心万丈的现代日本身上,表现出一种非常值得称道的温柔知性与友善。

嘉纳提出的关于“世界”的观点,以及他关于“睁开眼睛”、“构建国与国之间的联系”的观点,都是从一百多年前的明治时期说出来的,可到了现在,这些观点非但没有落伍,反而更具洞察力。

嘉纳一直认为,在这个重要的时刻,必须以一种超乎寻常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认识到这个世界与这个时代的大势,然后迅速地顺应大势,以求这个大势的改变与发展。在日本,大部分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都是在中国学习的,他们对于古老中国的先进文明和文化抱有崇敬之心,他们更倾向于与中国以及中国人民保持着一种亲近的关系。

但甲午战争结束后,中日两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本人从以前的恭恭敬敬,变成了高高在上,轻蔑不屑。在这种大势所趋下,嘉纳所表现出来的镇定自若,与其较为开放平和的“世界”观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对中国的认知与了解。

他对中华文明的光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他对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明,还是抱有敬意的。他反复提到“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国家”。

今日,欧美各国是全球最富有和最强大的几个国家之一,但在它们尚未完全发展起来之时,中国却已达到了很高的文化程度。他感激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帮助,想要回报中国。嘉纳非常推崇孔孟,认为孔孟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并将其作为一种主要的价值取向。

1903年,他在“弘文学院”的就职演说中,宣布:“要恢复中国的教育,使之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文化,我们并不需要孔子的教学,而是要用我们所知道的道德来指导我们的教学,但我们必须深入研究中国的传统教学,并结合泰西 道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有条理,有原则。”

嘉纳还率领学生去拜孔子,并以孔孟为尊,这固然引起了部分学生的不满,但换个角度去看,却是一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