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和海昏侯刘贺是什么关系?汉昭帝去世时,可以继承帝位的有好几个,昌邑王刘贺为何被选中_昌邑_汉武帝_皇帝

本文目录

  • 汉武帝和海昏侯刘贺是什么关系
  • 汉昭帝去世时,可以继承帝位的有好几个,昌邑王刘贺为何被选中
  • 昌邑王刘贺为何能被立为皇帝呢
  • 权臣霍光在废掉昌邑王刘贺后,为何不敢篡权自己当皇帝
  • 汉废帝,昌邑王,海昏侯刘贺真的有那么昏庸,那么坏吗

汉武帝和海昏侯刘贺是什么关系

汉武帝刘彻和海昏侯刘贺是祖孙关系,刘彻是爷爷,刘贺是孙子。

【汉武帝子孙世系图】

汉武帝一生只有六个儿子,皇后卫子夫生育嫡长子太子刘据,宠妃王夫人生齐王刘闳,宠妃李夫人生昌邑王刘髆,李姬生燕王李旦和广陵王刘胥,钩弋夫人赵氏生幼子刘弗陵。

【汉武帝剧照】

李夫人是历史上很有名气的美女,倾国倾城的典故就源自她。她的哥哥李延年和李广利也很被武帝重用。李夫人不但是个通晓音乐的美人,还是一个很有头脑的美女。

【刘贺剧照】

李夫人病重临终之前,汉武帝多次来看她,她都不见武帝,哪怕武帝发火也决不让武帝看到她的容颜,别人问她为啥不让皇帝看见她。李夫人就说出了经典的一段话: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驰,爱驰则恩绝。

意思就是说做为一个凭借姿色侍奉君王的人,如果容貌不在,君王看见你就没兴趣了,自然不会再宠爱你,不再宠爱你了,还会对你有什么眷顾呢?我如今生病了,以前的美貌已经不存在,怎么能用现在这样的病容给陛下留下不好的印象呢,那样我的家族和孩子就不会被皇帝眷顾了。

【李夫人剧照】

的确,就是因为皇帝没有看过她死前的模样,对她的印象还一直留在美貌盛颜的时候,每次想起来李夫人就是她最美艳的样子,自然是念念不忘,因此对李夫人之子刘髆以及兄弟李广利多有偏爱,甚至刘髆还差点问鼎储位,只是早死而已。

【昌邑王刘髆剧照】

刘髆死后,儿子刘贺继承了昌邑王位,是为第二代昌邑王,在昭帝死后,被霍光选择立为新君,只可惜,刘贺没有按捺自己,不自量力挑战霍光的权威,遂被废。

就是这样。

请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觉得猴格写的还行的就赏个关注!点个赞吧!觉得猴格写的有误的也请不吝赐教!谢谢!

汉昭帝去世时,可以继承帝位的有好几个,昌邑王刘贺为何被选中

西汉元平元年四月,21岁的汉武帝刘彻的接班人、汉昭帝刘弗陵英年早逝,无子嗣更无遗嘱;按照传统规矩与血缘关系,本应立广陵王刘胥(刘彻第四子)为帝,但胥哥是肌肉男,他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对政治不敏感;尤其是权臣霍光也认为此人孔武有力、桀骜不驯、不好控制;国不可一日无君,此时汉武帝刘彻的孙子昌邑王刘贺引起了霍光的强烈关注,查看档案后,刘贺随后成为皇帝人选!

昭帝崩,无嗣,大将军霍光征王贺典丧。玺书曰:“制诏昌邑王:使行大鸿胪事少府乐成,宗正德、光禄大夫吉、中郎将利汉征王,乘七乘传诣长安邸。

时来运转,刘贺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了,得意忘形之际,带着自己的班子赴首都长安走马上任了;毕竟没有中央的工作经验,又缺乏察言观色的功夫,对审时度势的本领一窍不通;说到底是根本不会装孙子,屁股还没坐热,就紧锣密鼓地忙于政府官员大换血,要用亲信替换霍光等人,尤其是处心积虑地要收回霍光的兵权。

见过愚蠢的,没见过刘贺这么愚蠢的!不低调做人就算了,不会察言观色霍光也没计较,没向霍光感恩戴德也被忽略了;症结在:他根本不懂霍老爷子要的是傀儡皇帝,以便于自己操纵政权;压根,霍光就不要大刀阔斧、励精图治的改革家,老谋深算而又长袖善舞的霍光,立即上书皇太后,废除了刘贺。

霍光当时大权独揽,一言九鼎!悲催的刘贺仅仅当了27天皇帝就被赶下九五至尊的宝座,仿佛经历了一场大梦,尤其是,他作死的行为害得一群老部下早早就去见了自己的爷爷刘彻,真悲哀!下台后被赐封为海昏侯。

昌邑王刘贺为何能被立为皇帝呢

昌邑王刘贺被霍光立为皇帝,只当了27天就又被霍光给废了。

根据史书记载,刘贺在被霍光立为皇帝之前,其实就是一个很不正经的人,就已经做过不少荒唐事,而且还出现了许多不吉利的征兆。既然如此,为何霍光还要立这样一个刘贺为帝呢?

(刘贺剧照)

说刘贺在当王的时候,就很不正经,是有证据的。《汉书》记载,刘贺爹去世,他当了昌邑王后,整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郎中令龚遂多次劝谏他,经常跪在地上,泪流满面劝说,但是刘贺从来不听。汉昭帝生病期间,大臣们必须要有一种哀伤的样子。可是刘贺照样打猎射鸟,吃喝玩乐,完全不守规矩。

刘贺当了昌邑王后,封地上就多次出现怪异现象,比如没有尾巴的白狗戴方头巾、成群结队飞往宫中的乌鸦、王座上出现血迹等等。

古人是很迷信的,刘贺封地上出现这样的东西,肯定预示着刘贺不是一个吉祥的人。霍光在选刘贺当皇帝之前,肯定是经过调查的。既然经过调查,刘贺不正经的行为,刘贺封地上出现的那些不吉祥的征兆,霍光不可能不知道。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选刘贺为皇帝呢?

有人说,这是因为霍光实在找不到什么接班人了。

这话也有一定的道理。当时,汉昭帝英年早逝,又膝下无子。因此,只能在汉武帝的儿子和孙子中选。汉武帝一共有六个儿子:长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自杀;次子刘闳早死;三子刘旦在汉昭帝的时候想谋反,被逼自杀;五子刘髆也已死,他儿子刘贺继位;六子就是汉昭帝。也就是说,除了四子刘胥,都没有活着的儿子了。

(汉昭帝剧照)

再看汉武帝的孙子。刘据的儿子全部因“巫蛊之祸”被杀,只留下刘据的一个孙子刘病已;刘闳无子。

也就是说,汉武帝的子孙确实并不多。

不过也并不是没有。汉武帝还有一个儿子四子刘胥。汉武帝的孙子中,刘胥有六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与父妾有不可言说的行为被杀,但不确定被杀的时间,其余五个儿子健在),刘旦有三个儿子。

有人说,霍光不会选刘胥。因为刘胥喜好游乐,行事没有法度。

尽管如此,刘胥也是武功高强,而且是汉武帝的儿子,当皇帝为什么就不可以呢?说他喜好游乐,行事没有法度。难道刘贺就不喜好游乐,行事就有法度吗?再说了,刘胥就算不行,他还有几个儿子呢。难道他的儿子们也不行吗?

至于刘旦的儿子们,刘旦在汉昭帝时,确实有谋反行为。不过,他的儿子们没有啊。刘据的孙子刘病已在监狱中还可以被选为皇帝呢,为什么就不可以是刘旦的儿子们呢?

(霍光与刘贺)

所以,霍光放着汉武帝一个儿子九个孙子不立,而要立刘贺,只可能有两种情况。

一是刘贺在被立为皇帝之前,可能喜好玩乐一点,但并没有史书记载的那样夸张。至于封地内出现不详的事情,大约当时是没有的,而是后来他在被废的时候,或者废了以后才传出来的。也就是说,有人为编造的可能。事实上,刘贺在被选为皇帝27天内,就犯了一千多个错误,这么夸张的数据,本来就可能是编造的。

二是刘贺势力最弱,易于控制。刘胥有六个儿子,刘旦的儿子们也有三兄弟,但刘贺只有他一个,没有兄弟姐妹。正是因为他势单力薄,所以才容易被控制。

而刘贺之所以刚立为皇帝就被废了,恰恰是后来发现,他并不容易被控制。因为他进京的时候,把他在昌邑的大臣们都带到了京城里去了。他确实没有兄弟姐妹,但是有不少大臣。而且在此期间,还不断地对天下进行封赏,以此培植自己的势力,树立自己的权威。刘贺急于求成的做法,让霍光感到了威胁,明白把刘贺迎进来,是一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行为。所以,才强行把刘贺与他的旧臣隔离起来,又驱逐了这些大臣,同时废掉刘贺,转立更加没有背景,更加好控制的刘病已。

(参考资料:《汉书》)

权臣霍光在废掉昌邑王刘贺后,为何不敢篡权自己当皇帝

霍光如果想当皇帝完全可以在武帝驾崩后顺势而为,须知,当时接班人是年仅八岁的刘弗陵,霍光是首席辅政大臣、大司马大将军,集军事、政治大权于一身,且景帝“削藩”与武帝“推恩令”强制实施后,刘氏皇家势力大大衰弱,对他形成不了足够的威胁,这个时候来场军事政变,清除政治对手,走向前台,几乎是水到渠成的事!

待年少轻狂的刘贺当了二十七天皇帝被废后,时机更加成熟,几乎帝位在向他招手:曾经诬陷过他的上官桀已在政坛销声匿迹,如此强劲的政敌灰飞烟灭于他的弹指一挥间,足以震摄人心;至高无上的皇太后又是他的亲外孙女,此时君临天下,不费吹灰之力;但历史事实是他依然宁做周公,绝不篡位,什么原因呢?

1.霍光作为霍去病的弟弟,有强烈的家族荣誉感,刘彻文武兼备,雄才大略;发现提拔了他的哥哥,霍去病也不负重望,北击匈奴为汉朝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完成了“封狼居胥”的壮举!武帝论功,成全了霍氏家族的荣华富贵,而霍光自己在哥哥英年早逝后也得到重用;他有感恩戴德的意思。

2.武帝倡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温良恭俭、仁义礼智,忠于先皇,辅助幼主是正统的思想;霍光是饱读诗书的儒士,自当维系儒家风范;所以,他绝不会篡位以彰显自己的忠义形象;让自己名垂青史,光照千秋,也是原因之一。

汉废帝,昌邑王,海昏侯刘贺真的有那么昏庸,那么坏吗

关于“废帝“,我在几年前根据《汉书》的内容写过,随着出土文物的大量展示,我突然意识到,如果根据班固的描述,显然和出土文物的豪华、品位高无法吻合。也就是说,逻辑上有问题。于是,我今年春节那天重写后,作为自己的在《今日头条》上首篇图文发出。

《汉书》中丑化严重,若从出土文物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刘贺也许有问题,但是否真的干了那么多坏事?存疑。

中国文化的陋习之一,一个人好,从娘胎就好,反之亦然。刘贺败在官场经验不足,身边的幕僚也是无智人多。如果刘贺官场经验老道,智慧超人,历史也许会是另样。看看汉宣帝自民间成为皇帝后,对霍光的恭敬,足以明白霍光集团的势力之大。在这种局面下,即使刘贺是个优秀的人,当危及到掌实权的霍光利益集团,他也只能成为一个“坏人“。

总之,对刘贺要客观认识,出土文物和《汉书》的描述相矛盾,使得我的观点也不得不变。也许是真坏,但也许并不坏。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