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比汉文帝节俭,比雍正勤政,为何还是将清朝推向灭亡?只有皇家才有入太庙供奉的尊荣,为何道光皇帝却遗言不入太庙呢_道光_嘉庆_皇帝

本文目录

  • 道光比汉文帝节俭,比雍正勤政,为何还是将清朝推向灭亡
  • 只有皇家才有入太庙供奉的尊荣,为何道光皇帝却遗言不入太庙呢
  • 道光帝为什么抠门道光帝是个好皇帝吗
  • 鸦片战争之后,如果道光帝进行改革,向西方学习,清朝会强大吗
  • 若你是道光帝,你如何面对鸦片战争
  • 道光皇帝是如何继位的
  • 嘉庆皇帝为何把皇位,传给了能力平庸的道光皇帝
  • 道光皇帝在位时,有那些忠臣与贪官
  • 如何评价道光帝
  • 清朝道光皇帝的长子是怎么死的是被踢死的吗

道光比汉文帝节俭,比雍正勤政,为何还是将清朝推向灭亡

有清一代,在经历了被称作盛世的康乾时代之后,到嘉庆朝,整个社会已呈现一片“四海变秋色”的衰败之象。嘉庆统治下的清王朝又历经连绵不断的农民起义的冲击,清王朝的衰败一发而不可收,这表明在中国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制度已然病入膏肓。

当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正缓慢地徜徉于历史长河之中时,世界形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欧美的一些主要国家已确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社会经济正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突飞猛进地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强国不断恃其经济实力和坚船利炮,在中国沿海叩关破门。清政府竭力维持的闭关锁国的局面再也无法继续下去了。内则战乱频仍,外则边患四起。

如果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道德来衡量,道光皇帝大概不失为有德之君。如果道光这样的君主,倘若继承的是一个太平盛世,尚可能有所作为。然而,道光需要治理的却是一个充满异常错综复杂矛盾的古老国度。一个用传统方式培养出来的帝王,企图用传统方式来治理一个既有旧矛盾又有新危机国家,自然不会创造出什么奇迹。

上图清慕陵,道光皇帝葬于此

道光皇帝在位凡30年,为挽救清王朝的衰败,对财政、吏治、社会风尚等方面的诸多弊政,竭力加以革除。悠悠三十载一瞬即逝,道光三十年(1850年)初春,当道光皇帝于圆明园慎德堂溘然长逝时,他的儿子奕詝从他手中继承下来的是一个更加破败的王朝。

只有皇家才有入太庙供奉的尊荣,为何道光皇帝却遗言不入太庙呢

你问题描述的只有皇家才有入太庙供奉也不太准确,事实上一般的皇亲国戚没有进太庙的资格,只有皇帝和他们的重要老祖宗才能进太庙供奉。再有就是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极少数大臣,这些能进太庙的大臣并不是在太庙正房里供奉着,而是在太庙偏殿里立有牌位。在古代封建思想的影响下,进太庙就是人死后最高的殊荣,所以皇族和大臣们都以死后能进太庙为无上荣耀。

下面咱们说你问题的后半部分,道光皇帝是嘉庆皇帝的次子,由于嘉庆皇帝的长子早年夭折,所以实际情况道光皇帝就是嫡长子。大家都知道咱们国家历史上有嫡长子继位的传统,但是清朝这个边外民族统治者并没有将这个传统继承下来,所以清朝嫡长子继位的概念很模糊,基本上已经将这个思想弱化了。纵观清朝的十二个皇帝,也就道光皇帝是嫡长子继位,由于它的特殊性,所以我在这里简单的说了一下。

道光皇帝处在清朝非常尴尬的一个时期,内忧外患国内时局动荡不安,道光皇帝这个人怎么说呢?不能说他昏庸无道,充其量也就是平庸无为吧!道光皇帝是个非常节俭的人,他自己的衣服破了就用补丁补一补,一个皇帝穿补丁衣服,估计清朝也就他独一份了。鸦片战争就发生在他执政期间,由于道光皇帝的立场不坚定,致使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签订。

南京条约的签订让清朝的国土已经不再完整,清皇室祖训有规定,皇帝在任期间丢失国土的,死后不能进入太庙供奉。道光皇帝临死前遗言自己不入太庙,也是感觉自己无颜面对列祖列宗,同时也不让自己的接班人咸丰皇帝为难。但最后的结果道光帝死后还是进入太庙了,咸丰皇帝并没有执行他的遗言,可能是出于最基本的孝道吧!

清朝的十二个皇帝其中的十一个都在太庙供奉,只有末代皇帝溥仪死后没有进入太庙,清朝灭亡后新中国解放。溥仪已经不再是皇帝,他只是中国的一个普通公民,死后和普通人一样进行了火化,最后能将他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已经很不错了。

道光帝为什么抠门道光帝是个好皇帝吗

道光皇帝登基后,向全国颁布了《御制声色货利谕》,倡导全国人民崇尚节俭,拒绝民间进贡京城物品,以身作则省吃俭用,除上朝外所穿服装也打了补丁,道光是满清皇朝中最节俭的一个皇帝。但是道光皇帝在推行节俭行动中,并没有解决宫廷庞大的开支问题,而且朝中文武大臣和地方官员也是当面一套,背面一套蒙骗道光皇帝,清朝历代累积的腐败现象并没有因道光倡议的“光盘行动”而清除根治。

鸦片战争之后,如果道光帝进行改革,向西方学习,清朝会强大吗

那个时候,虽然已经落下了几十年了,奋起直追,也不是不行,一百零九年之后都行,那时候怎能不行。虽然外部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人家已经开始保密。但主要是内因条件不具备,封建体制,固步自封,迷信当道,阻力重重,不会生出有进步魄力的皇帝来的。

若你是道光帝,你如何面对鸦片战争

首先要弄明白鸦片战争是怎么回事。其实本质上跟鸦片没啥关系,本质上是贸易战争。当时全球货币还是银本位,世界70%的银元集中在中国。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后,工商产业剧烈膨胀,急需白银。通过与中国贸易换回白银是英国最大的愿望。但是当时中国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形态决定了,不迫切与英国搞商业贸易,而且英国工业革命圈地运动最大的产品是羊毛纺织品,不太受中国人欢迎。一个着急,一个不急,一个要跟你做买卖,一个不想做,就打起来了。说到底鸦片战争是工业经济体对农业经济体的一次大掠夺。今天的人们能理解,那不叫战争而叫单方面屠杀。无论对庸君道光还是贤君康熙,都是巨大的挑战。从战术上讲,大清不是没有赢的可能,但是群体性的信心崩盘,导致兵勇几乎没有什么战斗力。仅仅靠一些基层将领的英勇抵抗恐怕无法扭转败局。说句事后诸葛亮的话,马嘎尔尼见乾隆的不欢而散,为鸦片战争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道光皇帝是如何继位的

答:大清王朝共十二帝,在登帝位过程中几乎没什么竞争对手、最轻松、最名正言顺登帝位的,拢共有三个人,一个是清高宗乾隆帝,一个是清宣宗道光帝,还有一个是清穆宗同治帝。

我们且来简单掰一掰。

清太祖努尔哈赤是开国之君,一生征战沙场,其所经历的艰难险阻生死考验不知凡几。

清太宗皇太极也同样是开创之君,实际上,大清的国号就是他所定。而且,他在继承后金汗位时,也是倍有压力的。

盖其原因,努尔哈赤生前曾先后指定长子褚英、次子代善为太子,后来又都废黜,却一直到老死,都未立储。则其死后,后金内部便发生了激烈的汗位之争。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子,却名列在四大贝勒之中,最终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谋略、威望,继承了汗位。

清世祖顺治帝是皇太极第九子,登位时才六岁。由于皇太极没有吸取父汗生前未立皇储、临终前又没留下遗诏的教训,而等他撒手西归,皇长子豪格和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多尔衮为争帝位,差点大打出手。是诸王大臣从中调和,顺治才登上了大宝。

顺治倒是吸取了祖辈、父辈的教训,指定了帝位继承人,但一开始,并不是皇三子玄烨、即后来的康熙,而是他的堂兄——饶馀亲王阿巴泰的第四子岳乐!

顺治的举动遭到了孝庄皇太后的反对,而他在辞世前,尚有皇次子福全、皇三子玄烨、皇五子常宁、皇六子奇绶、皇七子隆禧、皇八子永干,为什么选中了皇三子玄烨呢?因为顺治本人感染上了天花,快要死了,玄烨恰好出过天花,身上有了抵抗天花的免疫力,为了大清朝的万年计,帝位继承人就指定为了玄烨。

现在,清朝官方史书记玄烨得成储君的原因为:玄烨六岁时,和兄弟几个向顺治问安。顺治问他们兄弟将来的志向,玄烨回答:“待长而效法皇父,黾勉尽力。”顺治因此“属意焉”。

这个记载是清朝御用文人拍康熙马屁写的,并不可信。

清世宗雍正帝继位过程是最复杂、也最凶险的,经历过“九子夺嫡”残酷血腥的生死搏杀,其继位之谜后来也被列为“清朝四大谜案”之一,这里就不多说了。

雍正帝鉴于自己惊心动魄的登帝位过程,拍脑袋创设出了一个秘密建储制——把继位的皇太子名字写好密封,藏匿在匣内,再将匣子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的匾额下面。

不过,雍正帝自己的“秘密建储”并不秘密,因为大家不用找那匣子,也都知道里面写的名字就是爱新觉罗•弘历了,理由很简单,平日他太钟爱这个儿子了。

按清朝官方史书记载,不但爱新觉罗•弘历深受雍正的喜爱,也深受康熙帝的喜爱。

甚至还有一种这样的说法:康熙就因为太过喜爱爱新觉罗•弘历,这才把爱新觉罗•弘历的父亲雍正帝定为帝位继承人的。

所以,爱新觉罗•弘历——即后来的乾隆帝,是大清朝最顺利登上帝位的三个人之一。

乾隆帝同时也是一个汉化很深的皇帝,他以儒家正统拥趸自许,推崇周礼,在建储问题上,一意推行汉人的“嫡长子继承制度”

所以,在即位的第二年,即乾隆元年(1736年)七月,就把皇后所生的嫡长子永琏的名字写好密封,命人藏匿到乾清宫“正大光明”的匾额下面。

哪料,两年后,年仅八周岁的永琏就患病夭折了。

乾隆帝老泪纵横,称:“永琏乃是皇后所生,朕之嫡子,朕御极之后,恪守成礼,亲书密旨,召诸大臣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是虽未册立,却已命他为皇太子矣。今日既薨逝,一切典礼按皇太子仪注行。”

数年之后,乾隆又把元后富察氏生的第二个嫡子永琮的名字书写好建储密旨,命人藏匿到乾清宫“正大光明”的匾额下面。

但是,乾隆十二年(1747年)的除夕夜,永琮因出痘感染,又夭折了。

乾隆帝悲啼说:“嫡嗣再殇,看来是上天不肯让我以嫡子继统啊。想本朝自世祖章皇帝(指顺治帝)至朕,均没能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朕实在心有不甘,有意以嫡子承统,行先人所未曾行之事,邀先人所不能获之福,这两次悲惨遭遇,看来,都是朕造成的啊。”

乾隆本来还想等元后富察氏生下第三个儿子再立为皇储,但皇后富察氏却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二月患病暴毙了。

乾隆帝的选嫡之路就此断绝,只好在各庶出的皇子中挑选,选来选去,选来选去,最终挑选到了第十五子永琰,即后来的清仁宗嘉庆帝。

说过了嘉庆帝,到重点要介绍的清宣宗道光帝了。

嘉庆帝共有五个儿子,只有道光帝旻宁是元后即孝淑睿皇后所生。

乾隆一生最大的憾事就是没有实现自己所推崇的“嫡长继承制度”,所以对这个嫡出的皇子爱得不得了。

乾隆五十六年八月,乾隆帝带着十岁的旻宁到木兰行围猎,特赐其赐黄马褂、花翎。

嘉庆帝生性孝顺,知道父亲乾隆的心思,所以,在嘉庆四年四月,就写上旻宁的名字,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的鐍匣之内。则嘉庆二十五年正月,当嘉庆帝在一年一度的秋狝之典中暴崩,旻宁就波澜不惊地登上了帝位。

道光帝旻宁在立第四子爱新觉罗·奕詝即后来的清文宗咸丰帝为储时,是曾经在他和第六子爱新觉罗·奕之间摇摆过很长时间的。

而咸丰帝后来在立储时,却毫不犹豫地选了儿子爱新觉罗·载淳。

为什么毫不犹豫?因为爱新觉罗·载淳是他唯一的儿子(另一个已经夭折)。

所以,爱新觉罗·载淳,亦即是后来的同治帝,是大清王朝第三个轻松登基的人。

同治之后,还有光绪、宣统二帝,此二帝都是从旁支宗室入嗣皇统,经过慈禧及诸王公大臣多番考量的。

综上所述,道光帝是清朝十二帝中唯一一个的嫡长子,继位过程非常流畅,别无争议。

嘉庆皇帝为何把皇位,传给了能力平庸的道光皇帝

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即公历1820年9月2日),嘉庆皇帝颙琰猝死在承德避暑山庄,成为清朝第一个死在北京之外的皇帝。就在他驾崩的同一天,皇次子绵宁便按照他所留下来遗诏登基(遗诏之事虽有争议,这里暂时先放在一边不做讨论),改年号为道光,从此中国开始步入江河日下的晚清时代。根据史料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道光是个只知一味节俭却没有任何政治作为与远见的皇帝,那么大家不禁要问:为什么嘉庆皇帝要选择这个平凡无能的儿子当接班人呢?以下我总结了大概三点原因。

嘉庆并不知道绵宁无能

遍翻《清史稿》等史料,有关于绵宁上位前的记载,除了他在乾隆五十六年八月跟着乾隆打猎,猎到了一只鹿,被乾隆赏了黄马褂、花翎,以及他在嘉庆十八年天理教进攻紫禁城的事变中立下大功受封亲王外,几乎就没有了。也就是他很可能并不像康熙诸子一般各司其职,贤愚一看便知,而是只是一个单纯的阿哥,并没有实际的职务,更加不曾涉足管理国事。所谓实践出真知,他既没有管理事务,参加工作,这样一来嘉庆帝自然也就难以评判他的能力如何了。所谓知子莫若父,嘉庆作为父亲怎么会不了解自己的儿子呢?

其实一方面这是因为皇家父子与常人不同,寻常父子可以时常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父亲自然对儿子了如指掌,而作为皇帝,嘉庆每日国事缠身,经常是一个月都见不了绵宁几面,这又怎么能要求他对这个儿子了解地十分透彻呢?另一方面绵宁虽然没有参与国事,但是万一他是个口若悬河,说起来头头是道,类似赵括一般纸上谈兵十分厉害的角色呢?这无疑也会把嘉庆皇帝哄得团团转,让他以为这个儿子是有真才实学的。当然这只是猜测,毕竟事情过去了这么多年,谁又能查证清楚呢?

绵宁地位特殊

绵宁是嘉庆与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所生,嫡出,又是事实上的长子,在封建宗法社会里地位自然非同凡响。再加上嘉庆十八年他因功受封为“智亲王”,爵位在诸位兄弟中也是相当之高,嘉庆还赞他为“忠孝兼备,岂容稍靳恩施”,表达了对他的喜爱与肯定。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他的地位陡然上升,成为只在嘉庆一人之下,其余万人之上的皇子,退一万步说,嘉庆即便没有留下遗诏让他接手大清江山,朝野上下尊他为帝的呼声相比也会是最高。

嘉庆别无选择

嘉庆书写立储密旨是在嘉庆四年即公历1799年四月,这个时候嘉庆的皇长子已经夭折,皇四子绵忻、皇五子绵愉皆没有出生,而他此时唯一的竞争者老三绵恺也只有4、5岁,因其太过年幼,能力、品格都是无法考察的,甚至连他会不会像老大一样幼年薨逝,能不能顺利长大成人都是个未知数,所以他必然被排除在嘉庆属意的继承人范围之内。而这样一来不就只剩下老二绵宁了吗?因此嘉庆选择他做储君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无奈,实在是没有选择的余地啊。

多说一句,嘉庆对他的第四个儿子绵忻就喜欢的很,在他出生的那一天不仅破例准许臣子递如意要知道嘉庆皇帝向来不喜臣下有事就向皇帝递如意,借机拍马屁的行为,而此时却说道:“四阿哥系朕登极后皇后诞生之子。臣工等抒忱展庆。理所当然”。而且在嘉庆二十四年嘉庆六十大寿的时候,年仅十四岁的绵忻就被他封为“端亲王”,成为兄弟中唯一爵位堪与嫡长子绵宁并肩的皇子。正基于此,外界才普遍猜测嘉庆皇帝曾经动过易储的念头,只不过是死的突然,还没来得及更改密旨罢了,要是嘉庆能多活几年,这皇位很有可能就不是绵宁的了,中国近代历史也将由此改写。

不管原因如何。嘉庆最终还是让绵宁做了皇帝,即使后来道光勤政为国,宵衣旰食数十年如一日,但依然改变不了他能力不足的现实,在位时间长达三十年却毫无政绩,平庸得和他父亲嘉庆是如出一辙,这也许就是天意吧!

道光皇帝在位时,有那些忠臣与贪官

大家好,我是晚来风,我来回答下一下这个问题!

无论明君昏君,奸臣忠臣始终是两大互相对立的势力!遇到明君可能会打压奸臣,遇到昏君,奸臣就好比他的小情人,舍不得打,舍不得骂,那叫一个恩爱!道光作为一个昏庸的二世祖,在此期间最著名的奸臣就是穆彰阿,下面我们看看他都干了些什么!

林则徐虎门销烟之后,指责林则徐,挑起鸦片战争;道光因为懦弱胆怯惧战的时候,怂恿道光议和,大损国体;包括《南京条约》在内的许多不平等条约,就是在其指使和授意下签订的!所以奸臣不足以道尽其恶,这就是一个赤裸裸的汉奸卖国贼!他的这些作为,连咸丰这种痴呆皇帝都看不过去了,在即位之后,立即把他拿下了!


《满清外史》有载:

外患逼,内变生,非常之祸,皆开于道光一朝,此何故哉?由其不识奸佞使然也。奸佞者谁?穆彰阿是。其用阴柔之手段,以妨贤病国,举世皆恶之。

《清稗类钞》有载:

穆彰阿所行,国威既损,更丧国权,外患自此始。

这一时期,同穆彰阿针锋相对的忠臣就是王鼎,他是嘉庆年间的进士,曾历任礼、户、吏、工、刑等部侍朗、户部尚书、河南、直隶总督、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等官职。在改革河务、盐政、理财、公益、恤民、平反冤狱等方面,颇有政绩!鸦片战争中是坚定的主战派,坚决支持林则徐硝烟!坚决反对割让香港,屡次向道光痛陈割让香港的危害,可惜,面对这么一个昏君,毫无效果!他看道光决心已定,悲愤交加。1842年6月8日深夜,怀惴“条约不可轻许,不可轻开,穆不可任,林不可弃也”的遗疏,在圆明园自缢,享年74岁。这就是著名的“王鼎尸谏”!

可惜啊,一代忠臣良相,死的这么慷慨悲壮,只是昏庸的道光不是用鲜血可以唤醒的,对于烂到骨子里的满清王朝,王鼎的死,是为他们敲响的丧钟!

现在有些领导,其所作所为,和道光有的一拼,他们很轻松的就会被小人蒙住了双眼,昏庸无能,尸位素餐,被小人花言巧语欺骗而懵懂不知,沾沾自喜,这种人会被时代所淘汰!

如何评价道光帝

历史上,道光可以说是一个最为勤俭节约的皇帝,甚至已经到了抠门的程度。在我看来,身为皇帝的他,不仅仅是一个抠门的皇帝,更是一个糊涂蛋,一个闭着眼睛治理国家的糊涂蛋。

据史料记载,道光皇帝从来都不舍得吃顿像样的饭菜,每天的伙食水平非常低,甚至可以说是到了穷酸的地步,一点儿都不像是一个皇帝。

他平时批阅奏折什么的,只舍得用最普通的毛笔和砚台,甚至夸张到了龙袍破旧了都舍不得更换的程度,打上补丁接着再穿,搞得大清朝的官员们,一时间都“以旧为美”。他们纷纷效仿打补丁,把华丽的衣服穿里面当内衣,破旧的补丁衣服穿外面,当你看到大清帝国的朝会时,还以为是丐帮在聚会呢。

他的大小老婆们,妃嫔贵人什么的,跟了他也算是倒血霉了,平时都不能穿稍微靓丽点儿的衣服,破破烂烂的。这也就罢了,反正在后宫里,大家都穿得都差不多,谁也别笑话谁。可是,这顿顿粗茶淡饭的,连一点油星儿都见不到,可让人真受不了。毕竟,那会儿不像现在,人人肚子里油水多,尤其是女人,天天叫唤减肥。

道光皇帝的后宫成员们,个个面黄肌瘦,简直犹如难民一般,提前实现了现代人“好女不过百”的夙愿。一个字,饿!两个字,太饿!

不可否认,道光从他老爹嘉庆手里接过来的江山,的确是个破烂不堪的摊子。但是,作为一国之主,处理棘手的问题,总不能像小家小户过日子,单靠“省钱”来解决吧。果真这样,那这个国家也就歇菜了。

军队打仗没有军饷,不管!自己解决。治下的百姓发生饥荒,不管!饿死拉倒。你说,这样的皇帝是不是糊涂蛋?他还配做一个皇帝吗?

在他的治下,国家当然是一日不如一日了。当英国佬不远万里来找茬时,道光一开始非常坚决,派林则徐去禁烟。1839年6月3日,也就是道光十九年时,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英国人的鸦片,史称“虎门销烟”。

此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泛滥和扩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唤醒了人民的爱国热情。 但是却惹怒了英国,招来了英军的坚船利炮,爆发了著名的“鸦片战争”。

战争打败了,之前还坚决主战的道光皇帝,此刻面对气焰嚣张的英国佬,竟然像一只温柔的kitty猫,任由老外玩耍。对于列强的一系列赔款要求,通通答应,恨不得把这些年来扣扣缩缩攒下的银子全给送出去,只求英国人赶快离开。

面对大清朝这样的庞然大物,英国佬起初也担心,更没有想到这么容易就搞定了。于是,他们提高价码,得寸进尺,竟然还要求清政府严惩主要禁烟的官员。

这时候,另一个糊涂蛋登场了,他就是穆彰阿。此人虽身为军机大臣,但业务能力却是零,智商水平甚至为负数,仅能糊弄智商比他更负数的道光皇帝。

穆彰阿向道光奏呈:老板,现在国家受难,完全怪林则徐胡闹。本来嘛,人家英国朋友不远万里来中国,老老实实的卖鸦片,招谁惹谁了,林则徐干嘛非得过去,不但收缴了人家的货物,还给一把火烧了,太不像话了。我看,就把林则徐充军,发配到新疆吧,这样,我们对英国朋友也好有个交代啊。对吧?

好,好。好!你说得有道理,朕也是这么想的,准奏!道光这个糊涂蛋,居然乐呵呵的答应了。

而林则徐虽然很无奈,很失望,但也只能收拾行李,去了遥远的新疆。没想到,去了新疆的老林照样出色,真是金子在哪儿都发光。他和新疆的各族人民和谐共处,俨然成为一个民族之间的交流使者,兴修水利,开垦农耕,恩泽一域,至今仍然被当地人称颂。

之后,大清帝国犹如一只软柿子,任由列强们揉来捏去。而全中国唯一一个“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却被赶到了偏僻新疆的一个犄角旮旯里挖河渠,干农活。

好多年后,当时林则徐正在新疆的田间干农活。突然,有800里加急快马赶到,发来上谕:林则徐接旨,道光皇帝因为智力太低,危及到了生命,已然歇菜。目前的大清江山,由新皇帝咸丰说了算。咸丰已经帮你收拾了穆彰阿,现在重新起用你,令你现在火速赶往广西,将造反闹事儿的洪秀全等人,早日摆平。

林则徐不愧为忠臣,打包行李即刻启程,结果,还没赶到广西就中途病逝了。这样一个“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这样一代伟人,一代智者,一代英雄,就活活被道光这个糊涂蛋给耽误死了。

道光不仅糊涂,而且庸碌,可以说他一生都在闭着眼睛治国,统治大清朝。别说建立了什么丰功伟业了,就连起码的维持现状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大清国在他手里,不仅没有融入发展的潮流中,反而错过了最后的发展机会,最终带入了一个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中。可以说,道光一朝,注定了清王朝的必然灭亡。

清朝道光皇帝的长子是怎么死的是被踢死的吗

清朝时期的道光帝也一直是人们议论的焦点,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哪怕多自己的孩子怨气再大,再怎么样也不会对自己的孩子动手或者伤害自己的孩子,话说当时的道光帝的长子死因也是一道谜,有不少的人说道光帝长子是被道光帝亲自踢死的,其实,小编觉得还是这还是很残暴的一件事,关于道光帝的介绍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一起来看看吧!

道光皇帝是清朝中叶一位没有什么作为的皇帝,既非开国之主,又非亡国之君,但这个平庸的时代却是中国历史的“分水岭”,他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最后一位君主,也是近代中国社会的第一位君主,他之前中国封建社会延续千年,他之后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简言之,列强入侵,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定,开启了中国近代的苦难历程,也成为道光皇帝人生的转折点。

不慎踢死皇长子

道光晚年,中国可谓内忧外患,清政府岌岌可危,这时还发生了一起严重事件。道光26岁时,与当时在撷芳殿服侍他的宫女,即后来晋升为“和妃”的那拉氏生了皇长子奕纬(1808年-1831年)。奕纬虽非皇后所生的嫡子,但因皇二子、皇三子都早夭,他是道光当时唯一的儿子,成了当然接班人。道光对这位独子期望甚高。可是,奕纬天生羸弱,智力平平,不管道光如何训斥,读书骑马就是不见长进。

奕纬十四岁时,道光就为他办了婚事,可他成婚八年也没添个一男半女,这叫道光非常恼火。奕纬17岁时奉皇命到撷芳殿居住。道光帝还特别为他选个吉日入住。入住撷芳殿的奕纬每天都要到上书房读书。只是这位皇子天赋很差又不用功,加上授业解惑的老师又少耐心,师生关系紧张。一天,老师要他好好读书,将来当皇帝好治理天下,谁知奕纬一听嚷道:“我要做了皇帝,第一个就先杀你。”老师一听大惊。没过几天,老师便告了状。道光听后火冒三丈,连忙命人将奕纬叫来。奕纬刚要跪下请安,怒火中烧的道光帝跳起来飞起一脚,正中他的下半身。奕纬倒下不省人事,太监们忙将奕纬抬回撷芳殿医治,可是没几天还是死了。死时年仅23岁。

奕纬的死,从侧面反映出,道光帝皇帝很保守,对于儒家尊师重道的礼教看得十分重,要不然也不会因为奕纬的一句气话,而恼羞成怒,而且出手太重,下死手,酿成终生遗憾。

拆掉凤凰墩

长子无意间被踢死,道光帝很是悲伤。念及自己连失三子,皇位怎么下传?后宫妃子们又频频添女,更让道光心急如焚。道光忽而想起颐和园的昆明湖中有一小岛名叫“凤凰墩”,这“凤凰墩”是当年乾隆帝为生母所造,岛上有一座用凤纹装饰的楼阁名叫“凤凰阁”,它正与另一楼阁“龙王庙”相对,形成龙凤呈祥的格局。道光想到此眼一亮,自己之所以无子,绝对是“凤凰墩”的凤气太旺。道光帝也顾不得俭省,下令把“凤凰墩”拆了个精光。

连生六子

令道光欣慰的是“天不亡我大清”,奕纬死后仅两个多月,1831年7月17日、7月23日,皇四子奕詝(即后来的的咸丰皇帝)、皇五子奕誴相继降生,其后又连生了四个儿子。其中,皇六子就是后来清末政坛显赫人物“恭亲王”奕欣。也因是老來再得子,道光68歲驾崩,咸丰即位时年仅20岁。

应该说清朝十二帝十三朝没有昏君,没有暴君,但是有庸君,咸丰堪称庸中最庸,看来,道光毫无疑问是选错了接班人。咸丰更有个错误,就是娶错了老婆,他不该纳慈禧为西宫。我们都知道,慈禧太后的晚清,至今仍是中国人痛定思痛的“反面教材”,想忘是忘不掉,想改也是改不了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