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发生地震(为什么地震多发生在晚上)_地震_唐山_发生

本文目录

  • 为什么地震多发生在晚上
  • 为什么地震发生在半夜比较多
  • 陕西有可能发生地震吗为什么
  • 从古至今地震时有发生,地震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 为什么唐山会这么频繁发生地震有大震的可能性吗
  • 地震都是怎么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 为什么地震发生前会有征兆
  • 据说广西不在地震带上,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 为什么不处在地震带的地方也会发生地震

为什么地震多发生在晚上

地震一直是让人们困扰多时却也毫无办法的自然灾害。四川汶川大地震死亡人数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地震的危害不但在于它的突发性强,而且在于夜间出现的频率极高,甚至会突然降临在三更半夜人们熟睡之时。例如,有“20世纪十大地震之一”之称的1906年美国旧金山8.3级大地震,在凌晨5点12分发生;1976年中国唐山7.8级大地震,在凌晨3点42分发生;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大地震,同样也是发生在清晨5点46分,当时绝大多数人都在睡梦当中了。据统计,中国境内1985年总共有25次5级以上的地震发生,其中在19点到次日早晨6点之间发生的大地震竟有20次之多,占了总数的80%。对受害者而言,地震在夜间发生无疑是雪上加霜。

其实地震随时随地都可能会发生,而事实上多在夜间发生,主要是因为受到了外力因素 - 太阳和月亮引力的影响。我们知道,海水在一天里有两次涨落,是由太阳和月球的引力所引起的。同时,地壳的“潮汐”现象也是由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引起的,只是平时我们没有察觉到罢了。据测定,北京一带的地壳在朔望(即农历的初一、十五或十六)大约会有40CM的升降。如果这个时候有地震正在孕育,当地下的岩石受到接近于破裂的力的作用时,而这时正好又受到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这样蓄势已经久的地震能量就会猛然迸发出来了。可以说,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在这个过程中就充当了导火线的作用。

为什么地震发生在半夜比较多

看过太多这方面的材料,还有说农历的初一和十五前后发生大地震的概率比较高。

结果,看来看去还是不明所以。基本都说是月亮对地球的引潮力引起的潮汐现象,潮汐现象不仅发生在海水中,大气层和地球都会发生,只是大气无色透明看不到,地球的潮汐现象不明显也看不到。

对地震人们还认识得十分浅薄,但比较认同的是地壳内部的变化,这是内因,而月亮的引潮力可能是外因。一旦二者结合,就会促发大地震的爆发。但是,月亮并非只是晚上才有,结果,有一篇文章为自圆其说,竟然说晚上月亮对地球的作用强,实在不敢苟同。因此,如果说月亮的引潮力是地震发生的诱因的话,在晚上发生大地震,只是一种巧合,正赶上地壳内部已经蓄势待发。具备条件,白天一样发生,统计结果显示白天也发生过不少大地震,只是没有晚上发生的次数多而已。

不过,从引潮力诱发地震的观点看,农历的初一十五前后发生大地震的概率较大,到有一定道理,因为农历的初一十五前后,太阳、地球和月亮在一条直线上,正好赶上大潮。

陕西有可能发生地震吗为什么

陕西每年都会发生地震,只不过小型地震根本感知不到,更不会形成地表建筑破坏,但从陕西的地质构造上来看,陕西也存在发生强烈地震的可能。

从西周时期有记录以来,陕西超过4.75级的地震有56次(4.75级以上称作破坏性地震),5.0-5.9级地震36次,六级以上地震9次。比较著名的是明朝嘉靖年间,渭南、华县、华阴地区发生的8.25级特大地震,当时这一地区人口比较稠密,伤亡人数在83万左右,是目前世界上伤亡人数最多的地震之一。

陕西的地震也属于典型的地质构造运动结果,陕西全域基本跨越三大构造板块,尤其是关中断陷盆地与秦岭褶皱隆起山系,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形成以后又基本都受到了燕山运动、喜马拉雅山运动的进一步影响,所以这一区域稳定性比较差,地震活动频繁,具备发生强烈地震的条件。

当然,强烈地震的发生也不会像“当代车祸”那样频繁,陕西境内自1704年最后一次6级地震以来,至今再也没有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更为准确的讲,陕西境内自20世纪到当前的一百多年时间里,4.75级以上地震只有11次,其中最大的是08年宁强县5.7级地震,基本没有破坏,所以地震只是概率事件。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从古至今地震时有发生,地震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是的,地球上过去有地震,现在有地震,将来仍然也会发生地震。我们大致知道,地震是由于板块运动造成的,表现为岩石受到的应力的突然释放,释放的能量在固体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即便地球有45亿的年龄,现在的地球内部仍然在不断运动之中,这种运动是不可阻挡的,在地球表面能看到的除了缓慢的造山运动外,还有剧烈的地质活动如火爆喷发和地震等。地球内部的强大动力使得板块不停运动,板块中集聚的构造应力会长期聚集,也会突然释放,这就会产生剧烈震动,以弹性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四周传播,传播到地表时会引起面颤动,从而导致建筑物的破坏。

但话说回来,地壳内的岩石一直都处于应力状态,但什么时候能到应力极限目前并不知道,应力状态和地震的发生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目前也不知道。实际上,地震学家们对地震发生的过程现在有了较多的了解,但对地震的孕育过程还知之甚少,地震的真正成因目前还不清楚,但清楚的是,尽管地震可能会造成灾害,但这是我们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唯一途径。

为什么唐山会这么频繁发生地震有大震的可能性吗

为什么唐山会这么频繁发生地震?有大震的可能性吗?

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凌晨的唐山大地震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高达7.8级,震源深度12千米,据官方统计地震造成了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唐山地震已经过去了43年,我们已经重建家园,抚平伤痛,唐山也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与祥和,但在2019年12月5日8时许,在河北唐山丰南区发生了里氏4.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丰南区的地震和43年前的特大地震有关系吗?会伴随着更大的地震吗?这些都是吃瓜群众关心的问题,我们来简单梳理下当年地震的经过,推测下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关系。

唐山大地震与断裂带

很多朋友的印象中唐山并不在地震带上,因为它并没有在板块边缘,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构造型地震可以发生在板块边缘,也可以发生在板块内部,因为存在断裂带,唐山刚好位于华北平原的地震带上!

唐山位于华北地震带,北京也位于地震带上

因此唐山发生地震并不令人意外,但并不是说地震只会发生在断裂带上或者在断裂带上就必定会发生地震,这完全是两个概念,因为地震也并不只有构造型地震,还有塌陷型地震、诱发型地震等,但绝大部分破坏性地震都是构造型地震!

  • 唐山大地震的断裂带

唐山大地震的震中位于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这是唐山断层的南侧,震源深度只有12千米,属于典型的浅源性地震,近断层效应显著,破坏力极强!根据唐山断层和陡河断层的分布,整个原唐山市区都在近断层效应区内!

唐山断层北东向穿过唐山市、丰南县、滦县和丰润县,震源在淡路岛野鸟断层附近,向东北方向延伸到须磨断层、会下山 诹访山断层、布引断层、芦屋断层,这些断层的周围近断层效应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主要中心震区分布如下:

唐山大地震的最大破坏区分布和断裂带走向基本一致的

  • 唐山大地震的破坏力

唐山特大地震发生在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3.8秒,此时刚好是大家深度睡眠的时刻,除了上夜班的工人以外绝大部分人都在沉睡中,因此当地震来临的一刹那是没有任何准备的,而且地震中心地带穿过整个唐山市,都是人口高密区域,导致伤亡率极大!

另外一个因素是唐山地震突如其来,没震前的小规模前震,尽管唐山位于地震带,但唐山被认为是地震低发区,因此建筑物抗震等级都不高,唐山整个市区都在地基并不稳固的冲击平原上,因此地震波来临时刻,土壤液化的波浪起伏造成的破坏力极强。

还有一个因素是地震第一次地震发生15小时后的7.1级余震,之后还有5.5-5.0的余震,浅源性的余震加上如此高的震级,相当于唐山遭受了数次大地震,唐山78%的工业建筑被毁,93%的民用建筑倒塌,泵站和地下管道大部分被破坏,直接经济损失54亿元(1978年唐山的GDP是29.11元)!

通讯系统也在地震中被破坏,唐山特大地震的消息还是通过救护车送到北京的!

  • 唐山重建和建筑物抗震

大地震让唐山变成了废墟,搜救工作完成后,重建就提上了日程,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唐山研讨会上唐山市委书记赵勇给大家介绍当时唐山重建的状况:

1977年5月,全国各地的3000多位专家、技术人员参与制订的《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通过了国务院的批准,并在1982年和1984年进行了两次调整。唐山重建是专家建议避开断裂带建设新唐山,但当时急于让露宿的老百姓住上房子,经过慎重讨论后并没有采取这个规划,因此唐山仍然在原来的断裂带上,但唐山建设的成绩依然是令人瞩目的,重建工作历经10年,到1986年才结束。唐山的震后重建还在1990年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

当然唐山的重建还是采取了提高防震烈度设计,将当时普遍只有6度的防震烈度提高到8度,部分重要建筑提高到9度,而且将内浇外砌这种成本比较低,抗震比较好的建筑模式推广,大型建筑采用框架轻板结构,且住宅以5层条式楼为主。

河北大地震记录与近期地震

华北地震带在河北-北京一带比较密集,从公元1000年开始到唐山大地震,华北地震带遵循一个死亡周期,大约300年左右即发生一次特大型地震:

  • 1057年北京南郊6.75级地震
  • 1484年居庸关6.5级地震
  • 1665年通县6.75级地震
  • 1679年河北三河8.0级地震
  • 1976年河北唐山7.8级地震

除了中间两次相隔12年外,其它都是300年左右,其中1679年9月2日(清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河北三河发生8.0级地震,此次是河北省北部的燕山地震带发生的大地震,影响地区是东部人口稠密地区,人员伤亡与损失都极为惨重,也是北京附近最大的地震,北京城内皇宫都有多出被破坏!

  • 此次唐山4.5级地震是大地震前兆吗?

对于某次地震是否是更大地震的前兆,这一直是地震预报的难题,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机构可以准确预测出下一次地震什么时候会来到,唯一一次预报成功的案例是海城地震。我们先来看看今天的唐山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2月05日08时02分在河北唐山市丰南区(北纬39.31度,东经118.04度)发生4.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细心的各位应该已经发现,此次地震中心的河北唐山丰南区就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震中区域,它会是下未来大地震的预兆吗?这实在是一个令人害怕的猜测,但事实上并不是,因为在2018年的唐山丰南区也发生了这种浅源性的零星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8年11月29日13时10分,河北唐山市丰南区发生2.5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

但对于此次地震的成因,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分析称,具体成因尚有待确认,从个人角度分析来看,本次地震并非1976年唐山地震的余震,不过从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到2019年,北京、天津以及唐山张家口地区,5.0级左右的地震仅在2006年发生过,它可能是是一次孤立型的地震而已。

假如根据“300年的地震周期”来看,唐山近期不会有大地震发生。

地震都是怎么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谢邀!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地心等组成的星球。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 41千米,最高可达70千米。地壳是主要由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等岩石组成。

地壳之下是地幔,是处于熔融状态的物质组成的软流层,具有较强的塑性或流动性。然后是液态地核和固态地核。地壳与地幔之间称莫霍面,地幔与地核之间称古登堡面,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

由于地球受到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以及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产生的推力,使地壳板块发生运动,板块间的相互挤压变形、重叠、撞击往往使相对脆弱的地壳发生断裂。因为地壳主要是岩石类脆性材料,特别不耐拉伸和剪切,而产生断裂和错动,同时形成断裂带。另外火山爆发、水库的聚水、核爆炸等也会引起地震。地震的类型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1.构造地震:是由于岩层断裂,发生变位错动,在地质构造上发生巨大变化而产生的地震,所以叫做构造地震,也叫断裂地震。

2.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火山地震有时也相当强烈。但这种地震所波及的地区通常只限于火山附近。

3.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这种地震发生的次数较少,震级很小,影响范围有限,破坏也较小。 在特定的地区因某种地壳外界因素诱发,如陨石坠落、水库蓄水、深井注水等原因而引起的地震。

4.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地震。

据统计每年地球上会发生500万次大小不等的地震,六级以上的每年平均200次左右,七级以上的平均18次,八级以上的平均1次。大的地震往往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灾难。我国的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都给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但是由于大型地震的突发性,和随机性,使地震难以预报。这也是人类正在努力研究和解决的难题。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什么是地震?

地震就是当两个地球方块突然滑过对方时发生的情况。它们滑动的表面称为故障或断层平面。地震发生地点在地球表面下方的位置称为下中心,而地表正上方的位置称为震中。

有时地震有前震。这些较小的地震发生在与随后更大的地震相同的地点。在更大的地震发生之前,科学家不能判断地震是前震。最大的地震被称为主震。主震总是有余震随之而来。这些是较小的地震,随后发生在与主震相同的地方。根据主震的大小,余震可以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后!

地震的原因是什么?

地球横截面

地球有四个主要层:内核、外核、地壳和地壳。(图2)地壳和地壳顶部构成我们星球表面的薄皮肤。但是,这种皮肤并不是一块,它由许多碎片组成,就像覆盖地球表面的拼图一样。(图3)不仅如此,这些拼图不断缓慢地移动,滑过彼此,并撞到对方。我们称这些拼图为构造板块,板块的边缘称为板块边界。板块边界由许多断层组成,世界上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这些断层上。由于板的边缘粗糙,当板的其余部分保持移动时,它们会卡住。最后,当板块移动得足够远时,边缘在其中一个断层上不粘,并且发生了地震。

为什么地震发生时地球会震动?

构造板块

当断层的边缘粘在一起,并且块的其余部分在移动时,通常会导致模块滑过另一个位置的能量正在被储存起来。当移动块的力最终克服了断层锯齿边缘的摩擦,并且它松开了,所有储存的能量被释放。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从断层向四面八方向外辐射,就像池塘上的波纹一样。地震波在地球穿过时震动地球,当波到达地球表面时,它们震动着地面和地面上的任何东西,就像我们的房子和我们一样!(参见 P&S 波内分)

地震是如何记录的?

地震仪

地震是由称为地震仪的仪器记录的。他们录制的录音称为测量。(图4)地震仪的底座牢固地设置在地面上,并且很重,可以自由悬挂。当地震导致地面震动时,地震仪的底座也会晃动,但悬挂的重量没有。相反,悬挂的弹簧或字符串吸收了所有运动。地震仪的震动部分和动向部分的位置差异是记录。

科学家如何测量地震的大小?

地震的大小取决于断层的大小和断层上的滑动量,但这不是科学家用测量带简单地测量的,因为断层在地球表面深处很多公里。那么,他们如何测量地震呢?他们使用在地球表面地震仪上进行地震仪记录来确定地震有多大(图5)。一条短的摆动线不会摆动太多,这意味着一个小地震,而一条摆动很多的长摆动线意味着一场大地震。摆动的长度取决于故障的大小,摆动的大小取决于滑移量。

地震的规模称为震级。每次地震都有一个震级。科学家还谈到了地震的震动强度,这因地震期间你所处的位置而异。

科学家如何判断地震发生的地方?

地震图对定位地震也很有用,能够看到P波和S波很重要。你了解到P& S如何以不同的方式摇动地面,因为他们通过它。P波也比S波快,这一事实让我们能够判断地震的位置。为了理解它是如何工作的,让我们将 P 波和 S 波与闪电和雷声进行比较。光比声音传播得快,所以在雷暴期间,你首先会看到闪电,然后你会听到雷声。如果你靠近闪电,雷声就会在闪电之后响起,但是如果你远离闪电,你可以数几秒才能听到雷声。你离风暴越远,闪电和雷声之间的时间就越长。

P波像闪电,S波像雷声。P 波移动得更快,摇动您首先所在的地面。然后S波跟随和动摇地面也。如果你靠近地震,P和S波会一个接一个地出现,但是如果你离得很远,两者之间会有更多的时间。通过观察地震仪上记录的地震图上的P波和S波之间的时间,科学家可以分辨出地震离那个位置有多远。然而,他们无法从地震仪上判断地震的方向,只能从地震的远点看出。如果他们在车站周围的地图上画一个圆圈,其中圆的半径是确定的地震距离,他们知道地震在圆的某处。但在哪里呢?

然后,科学家使用一种称为三角测量的方法来确定地震的确切位置(图6)。它被称为三角测量,因为三角形有三边,需要三个地震仪来定位地震。如果你在地图上画一个圆圈,围绕三个不同的地震仪,其中每个地震仪的半径是该站到地震的距离,这三个圆圈的交集就是震中!

科学家能预测地震吗?

不,他们不可能预测到它们。科学家已经尝试了许多不同的地震预测方法,但都没有成功。在任何特定的断层上,科学家们知道将来某个时候还会有另一次地震,但他们无法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

有地震天气吗?一些动物或人能说出地震何时发生吗?

这两个问题还没有确切的答案。如果天气确实影响地震的发生,或者如果一些动物或人能够判断地震发生时间,我们还不知道地震是如何工作的。

以上是美国的科普网站的文章,写的很详细。

为什么地震发生前会有征兆

这个问题很具有代表性,也会让很多人产生疑惑,也系统的说说自己的看法。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地震发生前会有征兆?

首先强调一点,因果律决定了有果必有因。地震是地壳一次巨大的能量释放,在地震发生之前出现某些明显的信号并不奇怪。但科学上所说的征兆和通常人们认为的征兆有明显的不同。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在地震发生之前往往会出现诸如河水莫名枯干,井水沸腾等一些非正常的自然现象;或者出现老鼠上街、猫狗狂躁等一些莫名的动物异常现象。但这些现象并不是判断地震是否发生的绝对标准,两者不能简单的划等号。尽管在历史上,很多地震在发生之前确实出现了类似的反常现象,但由于造成这些现象的成因非常复杂,很难准确的进行定性和定量,所以只能算作一种经验之谈,并不能上升到科学的理论上去,更不能作为判断是否发生地震的标准。要对地震进行科学的预测,还要从地震的成因入手进行研究。

这里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2009年,意大利拉奎拉市的居民感到了一些轻微的震动,于是关于地震的传言在当地不胫而走。意大利政府组建了一个由6名科学家和1名政府官员组成的地震评估小组,对该事件进行调查。这7名科学家经过详细的调查认为当地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很低,但出于保险期间他们还是建议当地加固房屋。但遗憾的是,地震就真的发生了,并且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于是这6名科学家和这名政府官员被以过失杀人罪告上了法庭。此事在整个世界造成轩然大波,特别是引起科学家团体强烈抗议。因为从科学角度而言,要想对地震进行预测是非常困难的,在现阶段以人类的科学技术几乎不可能做到。最终在科学家团体的抗议下,这6名科学家和这名官员被判无罪。

第二个问题:地震的成因是什么,为什么难以预测?

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通常情况下是由地壳内岩石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这是地震发生的主要成因,也是我们通常认为的地震。除此之外,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地表或地下大规模的能量爆发也能引起地震。譬如说现代核试验,小行星撞击等也能引发地震。

地震是怎么发生的?通常的理论认为,地球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可流动的地核;中间层是地幔,最外层是岩石地壳,厚度约35公里。由于地壳在分布上的不连续性,在地球上形成了六个比较大的板块,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形成了地震。由于地壳结构过于庞大、复杂,再加之不可直观,因此很难对其运动进行准确的监控,也就很难对地震进行预测。

从更广的范围来看,地震的发生有往往有着更加复杂的成因,现代已知地震最深的震源是720公里,已经很难用单纯的板块运动来进行解释。它与地球内部质量的变动,天体之间引力的平衡,以及地核非正常的流动都有着某种微秒的关联。因此,正是地震有这么多复杂的成因,以及这么多不可控的因素,因此在现代要对地震进行准确预测,在技术上几乎不可能。

也正因为如此,当意大利法院最初宣布负责调查拉奎拉地震的科学家及官员有罪时,才会引起全球科学家的激烈反弹。由于地震巨大的破坏力,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因此各国政府对地震的态度都非常谨慎。

第三个问题:该如何看待一些关于地震的古老经验?

前文已经说过,由于地震成因的复杂性和存在很多不可预知的因素,在现阶段很难科学的对地震进行准确预测。因此人们对地震所积累的经验,往往建立在统计学的基础之上。

譬如说,在历史上很多地震发生之前,都发生了动物极端的反常现象。譬如说,猫狗等家畜极端的狂躁,这是因为常规的地震往往需要一个能量集聚的时间,动物的感觉器官由于比人类更加灵敏,从而提前预知了这种风险。但是,由于这种现象并不具有唯一性,并不是只有地震才会造成动物的狂躁,也不是每次地震动物都能提前感知,因此很难进行准确的数据化分析,所以通常情况下这些经验只能作为地震学家的一个参考,看到这样的现象也不必过度的恐慌。虽然在现阶段科学家还不能对地震进行准确的预测,但还是会给大家一个合理化的建议。

致力科学、科幻,专注深度,欢迎喜欢科幻的朋友关注:深度科幻!

据说广西不在地震带上,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2019年10月12日22时55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玉林市北流市发生了5.2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公里,广西壮族自治区多处有强烈震感。这是近年来发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次震感明显的地震。

历史上,广西壮族自治区没有发生过破坏性强烈、震级超7.0级的地震;其中最强烈的一次地震是1936年4月1日发生在钦州市灵山县的那次,震级为6.8级,造成了7000多间房屋损毁或损坏,死亡94人,伤263人。

为了让大家对这次发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震有一个相对清楚的了解,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国家整体大型地震带的分布情况: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在我们国家主要地震带的分布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并不在地震带上。

再来看一下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地质断裂带的分布情况:
从上图可以看到,玉林市处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地质断裂带的交叉点旁边。因此,虽然整体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发生大型、破坏性强烈的地震不那么容易;但具体到内部,由于地质断裂带的存在,发生小型的地震还是有可能的。

再看这次发生在玉林市北流市的地震。由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处在中国东南地震带的边缘上,而东南地震带近期活动态势有所增强,因此这才是此次地震发生的根本原因所在。不过,虽然中国东南地震带近期有活跃的迹象,但这次的玉林市地震区域在历史上的活动水平一直偏低,连续发生更大强度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虽然这次的地震强度只有5.2级,但无论如何,玉林市北流市也一定会遭受到某种程度的损失。目前,具体的损失尚在评估当中,希望广大民众不要做无意义的猜测,对维持受震地区的稳定多做些有益的事情。

为什么不处在地震带的地方也会发生地震

因为地震是专业安排的现象,管它是不是地震带,且地震策划者会在地震前12小时将地震通知书发送给当地与地震无关的生命灵魂,所以不相干的成员都可以自己选择是否逃离回避。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