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看似偶然发生的事件其实是精心安排好的?都铎王朝之母,玫瑰战争终结者,玛格丽特如何帮助儿子登上王位_亨利_爱德华_王朝

本文目录

  • 历史上有哪些看似偶然发生的事件其实是精心安排好的
  • 都铎王朝之母,玫瑰战争终结者,玛格丽特如何帮助儿子登上王位
  • 历史上,欧洲王室的XXX几世是怎么定的什么条件能够从一世算起
  • 漫漫历史长河,发生过哪些几乎不可能发生的超小概率事件
  • 历史上最有名的蝴蝶效应的案例有哪些
  • 为什么多数情况下牛不需要钉牛掌,而马需要钉马掌

历史上有哪些看似偶然发生的事件其实是精心安排好的

1949年正值建国之际爆发的衡宝战役,四野陈伯钧第45军辖下的丁盛第135师阴差阳错的抄了白崇禧的退路,像卡在喉咙里的一根坚硬的鱼翅,令多谋善断的“小诸葛”无计可施,想吞又吞不下去,想吐又吐不出来,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如此。而四野总司令林彪也没想到孤军深入的丁盛师能以一师之力死死拖住了白崇禧主力,135师如磐石般牢牢坚守住了阵地,为歼灭桂七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衡宝战役丁盛135师孤军深入纯属“偶然”事件,也可以说是战前军委为歼灭白崇禧有生力量精心安排的。

为了歼灭白崇禧集团,1949年9月四野令林彪做出了精心部署,即四野兵分东、西、中三路大军采取大迂回包抄的作战方式,同时发起衡宝战役和广东战役:一是由陈赓统一指挥二野第四兵团和四野邓华第15兵团及两广纵队组成东路军,挺进广东歼灭余汉谋集团、切断白崇禧海上逃离路线再迂回广西;二是由程子华指挥的四野第13兵团为西路军,以一个军兵力牵制川湘鄂的宋希濂集团,两个军配合中路围剿白崇禧主力;三是由肖劲光统一指挥四野第12兵团和二野杨勇第五兵团为中路军,担任衡宝正面主攻,而丁盛的135师隶属12兵团陈伯钧第45军。

国民党陈明仁第一兵团起义后长沙和平解放,白崇禧见大势不妙也精心做出了调整战略部署,将主力五个兵团20余万大军退守至以衡阳、宝庆为中心的湘南地区,计划与广东的余汉谋集团及川相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宋希濂集团军组成联合防线,阻止四野大军南进,并由白崇禧亲自指挥一手打造的桂七军,如果战况不利时可为自己留条后路、保存实力,即退至广西、海南等地继续与四野周旋,非不得已可逃亡越南或者缅甸等地,白崇禧可谓机关算尽。

由于敌情不明,难以确定白崇禧主力的位置,为了让白崇禧露出马脚,林彪指示四野三路大军通过试探性进攻以寻找白崇禧主力方向,并兵行险招有意露出孤军深入之势,希望以最小的代价引白崇禧上钩,这也符合林彪作战的特点。于10月2日肖劲光的中路军开往至青树坪一带时白崇禧才发觉四野主力已经南下,因此加强了衡宝防线,而此时的林彪也判断出了白崇禧集中主力有意在衡宝一线反击的意图,为此,林彪立即下令了三路大军停止前进、在衡宝以北原地待命。

而陈伯钧45军第135师仍在急行军,肖劲光给予丁盛的任务就是向衡宝公里以南穿插,切断白崇禧退往广西的后路,此时戏剧性的事发生了,纯属“偶然”性,由于135师电台突然失灵没有收到林彪停止前进的命令,丁盛135师已经进入到了衡宝公路以南的白崇禧防御纵深灵官殿地区,像一把尖刀一样插入到了白崇禧集团的心脏,控制了渣江至界岭一线,与敌人形成了对峙局面。因此,白崇禧决定集中桂七军和第48军一口吃掉孤军深入的135师。

但白崇禧做梦也没想到“误打误撞”身陷重围的135师竟然如此难啃,多次击退了桂七军和第48军四个师的猛攻。135师的前身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瑞金团”,即工农红军中央政府警卫团,曾在四渡赤水中立下汗马功劳,抗战改编成陆军120师第718团,解放战争时期135师曾在锦州和天津中再次立下战功。而林彪也担心135师会撑不住电令肖劲光中路军昼夜兼程支援,同时电令东西两路大军火速逼近曲江、靖县,直逼白崇禧老巢桂林。

由于白崇禧在围歼135师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桂七军和第48军错过了最佳撤军时间,当四野大军突破湘粤联合防线时已经对这两个军形成合围之势,除了一个团成功突围外,四个精锐师四万余人被歼,白崇禧灰溜溜的撤回了撤回了广西,精锐所剩无几,一手打造的桂七军也输光了。

都铎王朝之母,玫瑰战争终结者,玛格丽特如何帮助儿子登上王位

这个问题涉及的人物关系和事件比较复杂,需要了解当时英国历史的大背景,我们来梳理一下整个过程。
玛格丽特·博福特是第一代萨默塞特公爵约翰·博福特的女儿,约翰·博福特是金雀花王朝君主爱德华三世的曾孙,即爱德华三世的儿子「冈特的约翰」的孙子,冈特的约翰是第一代兰开斯特公爵。冈特的约翰的长子亨利,于1399年夺取了金雀花王朝最后一位君主理查二世的王位,成为亨利四世,即兰开斯特王朝的第一任国王。

△玛格丽特·博福特女勋爵(1443年5月31日-1509年6月29日),后为里士满和德比伯爵夫人(Countess of Richmond and Derby),英格兰国王亨利七世的母亲,亨利八世的祖母。她是玫瑰战争中的关键人物,是都铎王朝中一位有影响力的女家长,并为剑桥大学创立了两所学院。1509年,她短暂为孙子亨利八世摄政。

1455年,玛格丽特·博福特嫁给了里士满伯爵埃德蒙·都铎,后者是亨利六世的同母异父弟弟,亨利六世是兰开斯特王朝的最后一任国王。这个婚姻决定了玛格丽特·博福特后代的兰开斯特王朝血脉。

△亨利六世(1421年12月6日—1471年5月21日/22日)英格兰兰开斯特王朝最后一位国王(1422年—1461年,1470年—1471年在位)。由于他的软弱,英格兰在亨利五世时代取得的丰硕战果丧失殆尽,且陷入血腥的玫瑰战争之中。1471年5月在伦敦塔内被爱德华四世杀害。

人物关系是不是很复杂,那就回过头再读一遍,因为下面会更复杂。建议拿张白纸自己画个图捋一下。
当时,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的支持者为争夺英格兰王位而爆发了「玫瑰战争」。红玫瑰代表兰开斯特王朝,白玫瑰代表约克王朝。
在战争中,支持兰开斯特家族的埃德蒙·都铎被约克军所俘,1456年死于狱中。而这时,玛格丽特·博福特还怀着七个月的身孕,于是埃德蒙·都铎的弟弟贾斯珀·都铎承诺保护这位年轻的寡妇。
1457年,玛格丽特·博福特生下了她此生唯一的孩子亨利·都铎,即未来的亨利七世。亨利·都铎对兰开斯特王朝天生的继承权是因为他父母的家族,前面提到过,玛格丽特·博福特是兰开斯特公爵冈特的约翰的曾孙女。

△亨利七世(1457年1月28日-1509年4月21日),名叫:亨利·都铎,是英格兰国王,都铎王朝(Tudor dynasty)的建立者。1485年8月22日到1509年4月21日在位。
随着战事的发展,1461年,约克公爵理查·金雀花的儿子爱德华打败亨利六世,登基成为爱德华四世,即约克王朝的第一位国王。贾斯珀·都铎流亡国外,玛格丽特母子则一直躲藏在彭布罗克,当时的领主赫伯特勋爵成了她们母子的监护人。
1471年,亨利六世被爱德华四世杀害,兰开斯特王朝彻底被约克王朝取代。作为兰开斯特家族仅存的男性继承人,14岁的亨利·都铎被迫流亡法国,在布列塔尼公爵的保护下度过了多年时光。
另外一方面,玛格丽特·博福特在英格兰与托马斯·斯坦利勋爵结婚,潜伏在约克王朝爱德华四世的宫廷,为儿子亨利·都铎的未来谋划。
到了1483年,爱德华四世去世,其弟弟理查摄政,并成功夺权,将爱德华四世12岁的儿子爱德华五世与9岁的理查关进伦敦塔,自己登上了王位,成为理查三世。
玛格丽特·博福特也被理查三世剥夺了所有的爵位和产业,她于是和爱德华四世的寡后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秘密图谋,并卷入了讨伐理查三世的「白金汉叛乱」,但这次行动未能成功,白金汉公爵最后被斩首。
不过,玛格丽特·博福特并未放弃和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的结盟,在她的努力周旋下,亨利·都铎宣誓与爱德华四世的长女「约克的伊丽莎白」订婚,努力将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两个王室家族的力量联合起来。约克的伊丽莎白是约克王朝正统的继承人,她的两个哥哥被认为死在了伦敦塔里。△理查三世(1452年10月2日—1485年8月22日),英格兰约克王朝最后一位国王(1483年—1485年在位)。
理查三世的好景不长,1485年,他的政治作为引起了大贵族们的不满,玛格丽特·博福特趁机游说不满现状的约克王朝支持者,使他们转而帮助她的儿子亨利·都铎。
于是,亨利·都铎得到了已故爱德华四世的亲家的支持,并在叔叔贾斯珀·都铎和牛津伯爵的陪同下开始向英格兰进军。他集结了一支大约5000人的军队。

1485年8月,理查三世与亨利·都铎在英格兰中部的博斯沃斯决战,尽管理查的军队人数过万,但在关键时刻,托马斯·斯坦利勋爵(亨利·都铎的继父)和诺森伯兰伯爵按兵不动,威廉·斯坦利爵士公开倒戈,约克军队随即瓦解,理查三世最终战死。接下来,亨利·都铎在凯旋并娶了约克的伊丽莎白后,登基成为亨利七世,即都铎王朝的第一任国王。玛格丽特·博福特为儿子登上王位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她被宫廷尊称为「我的女领主,国王的母亲」。亨利·都铎的胜利登基标志着始于1154年亨利二世的金雀花王朝的灭亡,英国进入了都铎王朝时代。好了,你的逻辑关系图画好了吗?

历史上,欧洲王室的XXX几世是怎么定的什么条件能够从一世算起

历史上欧洲王室的XXX几世其实是后人定的,在英文中标一个罗马数字仅代表第几个叫这个名字的人。港台一般翻译为“XX第几”,只有大陆才翻译成“XX几世”。其实这种翻译法很不得当,搞得他们家祖上是从XX一世往下排的一样,给读者造成很大的误解。

有时候这个罗马数字与辈分有关,有时候无关。比如,英国历史上有很多国王都叫亨利,第一个叫亨利的人是征服者威廉的幼子,他在哥哥威廉二世去世后继位,是诺曼王朝的第三位君主,但他是第一个叫亨利的人,所以他是亨利一世。

▲亨利一世▼

但是,亨利二世却不是亨利一世的儿子,而是他的外孙。诺曼王朝到了亨利二世就改朝换代了,因为亨利二世是法国安茹伯爵的儿子,所以这个朝代叫安茹王朝,但由于他们家族的徽章是金雀花纹样,历史上又被称作“金雀花王朝”。

亨利二世生了很多儿子,就像历史上所有帝王的暮年一样,他控制不了儿子们的争权夺利。几个儿子先后称王,最后的胜利者是亨利二世的小儿子“失地王”约翰(这个绰号的意思是,他爹已经没有土地可封给他了!),史称“约翰一世”,也就是历史上第一个叫约翰的国王。

约翰一世挂掉之后,他儿子被权臣们拥上位当了国王,史称“亨利三世”。从辈分上说,亨利三世是亨利二世的孙子。

▲亨利三世▼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亨利三世挂掉以后,继任者是好几个爱德华,到了第三个叫爱德华的人(爱德华三世)统治英格兰时,由于他儿子黑太子爱德华的早逝,孙子理查二世年幼继位,几位叔父如狼似虎,实权被叔父兰开斯特公爵把持。

主弱臣强的后果无非是两种,一种是君主甘当傀儡,最后被废;一种是不甘当傀儡,暗中积蓄力量反抗,失败然后被废。所以,理查二世反抗后被废,金雀花王朝结束。

理查二世的堂弟,也就是他叔父兰开斯特公爵的长子亨利当了国王。由于他是历史上第四个叫亨利的,所以他被称为亨利四世。亨利四世和亨利三世没啥关系。

▲亨利四世▼

从亨利四世一直到亨利六世,兰开斯特王朝的三代国王都叫亨利。

但是,亨利六世性格软弱,在位期间陷入了玫瑰战争,这时候爱德华们又跳出来夺位了!爱德华四世杀了亨利六世,然后英年早逝,传位给儿子年幼的爱德华五世。

历史的轨迹总是惊人的相似。又一次主弱臣强,爱德华五世和弟弟先是被囚禁在伦敦塔中,最后神秘失踪(很多历史学家认为被他们的叔叔理查三世杀了)。

▲被囚禁在伦敦塔中的爱德华五世和弟弟约克公爵,史称“伦敦塔中的王子”▼

面对理查三世这样篡了侄子权的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是时候让永不放弃的亨利们出来转一转了。亨利六世同母异父的弟弟的儿子在流亡中长大,打败了理查三世,登基成为亨利七世。

▲亨利七世▼

亨利七世的儿子就是亨利八世。对,就是娶了一堆老婆,总也生不出儿子,为了生儿子闹离婚,砍了好几个老婆的脑袋,最后还是女儿继承王位的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

总之,英国历史上有8个亨利,他们可不是一个祖宗。亨利一世到三世,是一家;亨利四世到亨利八世,是另一家。

回到题主刚才问的问题,欧洲王室的XXX几世是由中国人定的(开个玩笑,其实是名称的中文译法所致)。历史上第一个叫这个名字的国王就是一世。

英国历史上国王无非是亨利、威廉、爱德华、乔治、理查这几个名字轮着来,第几个叫这名字的,就是几世。如果实在不好理解,就按港台翻译法,理解成“XX第几”,这样不容易误会。

漫漫历史长河,发生过哪些几乎不可能发生的超小概率事件

半岛大草原传说——开香堂的李成桂

话说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高丽名将李成桂面临一个生死选择,要么开启地狱级副本,渡过鸭绿江去干挺明朝近20万大军,要么开启简单级副本,回师松都干挺自己家老大。李成桂是个实在人,他选择了简单级难度。

明洪武二十五(1392)年,干挺自己老大的李成桂给远在南京的朱元璋先生写了一封信,信中表示这边堂口原老大王某准备找您开片,目前已被本人搞定。但现在堂口没了话事人,场面十分尴尬,还请超级大佬主持公道。

朱老大是多聪明的人啊,一看小李同学这架势就是邀功拜山门,赶紧回了一封信,既然你能镇住那边的场子,开香堂自然没问题的。新人新气象,原来高丽那破名就别叫了,哥给取个新名,就叫朝日鲜明之国吧!

半岛大草原传说——背锅的翻译

小李同学就这么拜进了朱老大的山门后面临一个小问题,半岛地方不大,会汉语读写的人才不足。于是一个生活在半岛的汉人被他提拔进司译院,这个叫吴真的哥们被天上的馅饼砸中当官了。可他没想到的是天上不止会掉馅饼,有时也会掉大黑锅的!

洪武二十九(1396)年春节,小李按惯例给朱老大写的贺词出问题了,老大看后表示这篇东西乍看起来似乎挺有礼貌,然而实际上“轻薄肆侮”!更过分的是居然“引用纣事”,这是拿我当暴君吗?这是小李本人意思?还是写稿大臣的意思?或者是半路被人涂改了?给个交代吧!

小李自然哭诉绝非自己本意,朱老大也不为难他,把相关责任人都给我送到南京来!我替你管教管教!就这样吴真作为通事和撰稿人一起去了天朝,朱老大的管理风格大家都是知道的,写稿那孙子直接砍了,吴真躺着中枪被发配去了云南.......

半岛大草原传说——悲喜回家路

这一发配就是好多年,明朝这边年号从洪武换到永乐,半岛那边李成桂换成定宗李芳果,又换成太宗李芳远。这帮可怜孩子倒是对吴真很照顾,又给送衣服又给送鞋的,可就是死也不敢提赦免的事儿。

总算等到朱棣上台又送厨师又送姑娘拉好了关系,这边才让成石璘上书明朝礼部,那几头躺枪被流放的倒霉蛋还是还我们吧,留云南也没啥用,浪费大明的粮食咱们也觉得惭愧。大约那几天朱棣心情正佳,随手就把吴真给放了。

太宗李芳远也算仗义,直接封了个内资尹(大抵就是管后勤的差事,很肥)。可就在吴真高高兴兴回家后,发现自己的老婆居然改嫁了!而且时间长到那位接盘大侠都已病死!李芳远被这尴尬场景彻底震惊,下令打了他老婆一顿板子,于是一起绿帽事件就这样第一次堂而皇之记录在了国史《李朝实录》中。

半岛大草原传说——飞舞的原谅帽

不得不说吴真是个纯爷们,面对如此家庭惨剧他依然含泪表示原谅她,继而化悲痛为力量的继续为李朝效力。这哥们内政外交一把抓,在半岛连连升官,最后混了二品大员才因病去世,也算某种程度的人生赢家。

然而上天注定不想让吴真的人生圆满,他刚去世两年,夫人车氏老司机就又开车了。1428年,半岛纠察机关司宪府在他家门外抓住一个行为鬼祟的和尚,他夫人听闻后立刻出门要求释放,继而司宪府在和尚的度牒箱里发现了女性物品。可怜的吴真就这样因为绿帽事件第二次载入史册......

然而事情还没完,和尚事件过去两年后,司译院生徒张安老举报上级司译院副正赵思准和车氏老司机有一腿。满头黑线的司宪府只好再次出场,经初步调查张安老举报内容属实,吴真的绿帽事件第三次载入史册......

司宪府又深入调查后发现,举报人张老安居然也经常出入吴真家,他们怀疑此人是因为吃醋才举报的上级赵思准。继而他们又发现老司机车氏居然经常主动登门去张安老和赵思准家过夜,于是吴真的绿帽事件第四次载入史册......

事情到了这里司宪府的调查人员已经彻底崩溃,他们找到世宗大王要求杖责车氏八十大板,世宗显然也有点懵逼,表示那好歹也算宰相之妻,直接上板子不好吧?边上大臣也赶紧溜缝儿,出主意说不如流放算了。

最终在司宪府的坚持下,世宗还是答应把车氏交刑曹定罪,在史书里车氏就此没了下文。然而可怜的吴真却依然没被史官放过,他们在这段故事的后面留下一段点评:

眞雖位至二品,然本非衣冠之族,以能譯語,例遷至此,治家無內外之限,醜聲頗聞。——《李朝世宗实录》(吐槽机注:扎心了啊!老铁!)

历史上最有名的蝴蝶效应的案例有哪些

种蝴蝶效应是指一些小事件,影响了后来整个时代的发展。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一战的时候,有一个叫亨利·坦迪的英国士兵发现战壕外有一个德国士兵。

他举起了手中的枪,但最终这位英国士兵没有扣下扳机。这个惊慌失措的德国士兵逃回了营地,然后刮去了脸上的大胡子。

这个德国士兵就是希特勒。如果希特勒被枪杀,还会有后面的二战吗?如果有,又是怎样的结局呢?

可以说,这是一个小事件影响大时局的例子。在中国,同样有这样的例子。

建安七年,袁尚大将郭援进攻曹营的绛邑。经过谈判,绛邑的百姓开城投降。郭援进来后,找到了驻守绛邑的县长贾逵。

这一路来,郭援攻无不克,就是在绛邑这里吃了苦头,所以,他也是很欣赏贾逵。

郭援下令贾逵向自己下跪,准备收他为小弟。没想到贾逵骨头很硬,不但不跪,还破口大骂,说你是哪里跑出来的杂毛,想让我下跪?

郭援大怒,下令处死贾逵,关键时刻,绛邑百姓纷纷前来求情。绛邑百姓在开城时,曾经跟郭援达成口头协议,不杀县长贾逵。大概贾逵在这里的治理还是不错的。

郭援最终是放过了贾逵一命,但这还不是故事的最后。

郭援将贾逵放到壶关的一个地窖里,以腌萝卜的形式保存,准备过两天,等舆论平息之后,拿出来再杀。

这个时候,贾逵是相当绝望,最终实在没有办法,开始忽悠起看守他的狱卒来,他对旁边的看守者说:这里难道没有一个有骨气的人吗?难道要让一个义士死在地窖里吗?

这一说,还真有效果,一个姓祝的狱卒把他放走了,他的名字叫祝公道。看来为人确实公道。

贾逵就此逃出生天,而放他走的祝公道没有碰到自己的公道,被郭援斩首了。最终,曹家反击郭援,替这个祝公道找回了公道。

那么,这个事件有什么后果呢?贾逵这个人还是不错的。也是老曹家十分看重的人。后面也是一力支持了曹家称帝。

关键是他的儿子。

十五年后,贾逵的儿子出生了。注意时间,当年祝公道放走贾逵时,贾充充其量连液体也不是。那么这个贾充干了什么呢?他主要帮助司马家推翻了曹魏。

当时,魏帝曹髦对司马昭相当不满,亲自抄了刀要约司马昭去后海的一个野湖。谁知道,大家叫人的时候,司马昭一顿电话打出去:我跟皇帝约了架,在哪里哪里,你们快来。

结果接到电话的人全跑了,其中一个叫成济的马仔有点拿不定主意,跑去问贾充:我该怎么办啊,皇帝是我的领导,司马昭也是我的上级, 我帮谁呢?

贾充一句话就理清了他们的雇佣关系 :“司马公养着你们,就是为了今天!还用问吗?”

你的编制是曹家给的,但工资是司马昭发的,你说你该听谁的?

成济一听,跟打了鸡血似的,一刀就捅死了曹帝曹髦。

当然,成济这个二愣子背了黑锅,他被以杀领导的名义砍死了,而贾充却成了司马昭的大功臣。后面,贾充也是一力拥护司马家推翻曹魏自己干。他这个举动,气得旁人大骂:你不配当贾逵的儿子。

当然,这也没事,不过是改朝换代嘛,曹魏家的也是从老刘家抢过来的。

问题是, 贾充又生了一个国宝级女儿贾南风。这个大姑娘有四个特点。

1.丑,特别丑,黑粗矮壮。当然,这主要怪贾充基因不好。

2.善妒,醋坛子一个。看到老公泡妞,或者看到小老婆怀孕了,拿着棍子就把人家打流产。当然,这也是基因不好,她的妈咪郭槐就是一个醋坛子。郭槐看到贾充逗奶妈怀里的孩子玩,都能把奶妈打死。

3.好色,贾南风后来嫁给了晋武帝司马炎的儿子司惠帝。成了皇后,权力是春药,洪荒之力一下冲破任督二脉,不但在宫里跟太医乱搞,还上街抓男人,看到帅哥,一棍子打昏拖到家里嘿嘿嘿。

4.贪权,这个要命。贾南风当了皇后以后就搞起了权斗,一开始是斗倒了太后一家,然后又杀死了不是自己生的太子司马遹,这一下搞得西晋大乱,西晋的八个王爷也纷纷进京抢夺权力。这就是西晋的八王之乱。这个事件的后果就是造成了晋朝的兵力空虚,国家分裂。另一个后果,就是引寇入国。有的王爷打败了,就向外面的鲜卑求援,最终导致了五胡乱华。

三百年动荡就此开场。这所有的源头都可以怪到贾南风头上。而再远一点,怪祝公道先生太公道了,早知道,当年冤枉个把好人,不就没事了?

国际上还有西瓜引发的惨案。

1856年,注定是一个跟水果扯不清的年份,这一年,两个水果改变了世界。

一个西瓜改变了大世界,我们先讲西瓜的故事,以此来证明吃瓜群众绝对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纤夫。

1856年的4月,一名美国人到巴拿马旅游,下了火车站,突然觉得口干舌躁,一看,旁边的乱摆卖上,有个卖西瓜的。

美国人兴冲冲跑过去:来,给太君切个瓜。不甜,要你脑袋!

不知道是卖瓜的多要了钱,还是卖了白心瓜,还是买瓜的吃霸王瓜,或是给了假币。反正双方掀了摊子,美国牛仔掏出了短枪,谁知道巴拿马摊主也不是吃素的,从摊后伸出了乌黑的枪管。

霹雳叭啦的,两方乌秧乌秧的就打了起来。

好家伙,这打得天地玄黄,以万物为刍狗。一场恶战下来,占有主场优势的巴拿马人以多胜少,完胜新兴国家美利坚,付出15人伤亡的代价,打死打伤31个美国佬。

这还了得,虽然那时的美国还不是现在的霸王龙级美国,但已经有点街头小霸王的意思,听说自己的国民吃了这么大的亏,立马发通知,要求对方政府马上赔钱交人!

对了,当时的政府不叫巴拿马政府,而叫新格拉纳达。原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它的地盘包括了现在的巴拿马、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等地。

我们可以把它称为香蕉国。原因我们后面再说。

而美国,我们可以称它为西瓜图,大家看美国的地图, 是不是像切了盖子用勺子挖着吃的大西瓜?

美国西瓜一发火,香蕉小国当然很惶恐,不过人家也不是吓大的,再说了,是你丫的不占理啊,你跑到我们国家来吃瓜,对我们的国民捞出巨枪,我们打死是活该,怎么还要赔钱交人?

香蕉总统的内心是崩溃的,不敢得罪西瓜大国,但也不能就此卧倒默默忍受,香蕉总统的回答是:

如果说,一个游客有权向我们的公民开松,而我们不能反击,那显然是不公平的,容忍这种屈辱的民族是不配生存的!

这意思是,大家算了,都别追究了,两清了行不行。

当然不行,西瓜大国早就饥渴难耐了,他盯住了巴拿马最重要的资源:巴拿马地峡,如果能够在这里开辟一条运河,不但对经济大大的有好处,还能成为美州的霸主。

不过,世界形势错综复杂,英国大哥,法国佬爷都不省心啊。要是冲动起来,万一英法横插一杠呢?

现在有机会了,美国果断出兵,2艘玛丽苏美国巡洋舰“独立”号和“圣玛丽”开进巴拿马,160名海军陆战队登陆,占领了当时争夺西瓜的小摊,并顺便把巴拿马车站给攻占了。从而顺利让新格林纳达政府激动的心情冷静下来。

对嘛,不要冲动嘛,大家坐下来开个会,有什么不妥大家谈妥嘛。饿不饿,切个西瓜吃好不好?

可没想到,这个会一开就是数十年。

因为西瓜君胃口太大了,要侵吞巴拿马湾。

于是,这个马拉松谈判开始了,新格拉纳达都已经换了马甲,改叫哥伦比亚,这是大哥伦比亚,不是现在的缩水版哥伦比亚。谈来谈去,这个运河还是没谈成,西瓜君不急不忙。

自己碗里的菜,坑上的媳妇 ,急什么嘛?!

可没想到,旁边突然伸过来一双筷子,把肉夹走了。

隔壁老王是法国佬爷。原来,哥伦比亚一看美国大爷胃口太大,偷偷联系了法国,把巴拿马运河包给了法国。

这就是前人种树,后人摘桃了,美国出离愤怒。不过,它要收拾法国太容易了。

法国人马上发现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他们之所以接下这个大单,是因为法国包工头(外交官)雷赛布刚成功搞定苏伊士运河,被认为是法国英雄。

于是,他想把苏伊士运河的成功经验搬到巴拿马。

结果证明,照搬经验,砸的肯定是自已的脚。

巴拿马的情况完全不同,这里全是热带雨林,基础设施基本为零,四万农民工杀进来后,被这里的蚊虫咬得一直静静,光是疫病就干倒一批。运河没修成,旁边就先修起了墓园,上面墓碑林立。

而且,前期工作也不到位,原以为可以打通巴拿马地峡的一众湖泊,修一条直河道出来就行了。结果发现地球并不是平的。太平洋这边的海比加勒比海要低20多厘米。

更坑爹的还有美国佬。

修运河就要运资源,运资源就要通过铁路,而沿途只有一条铁路,这条铁路是美国人的。

法国人要使用,运费昂贵,还不保证运期,最终法国人一咬牙,花二千多万美元收购了这条仅值数百万美元的铁路。

自家公司该放心了吧,事实证明,法国同胞还是太天真了,他们还是玩不过五月花后人。铁路虽然是法国的了,但铁路工人还是美国人。这些美国无产阶级很有斗争意识,积极展开同万恶法国资本家的斗争,比如旷工、早退、迟到,薅资本主义羊毛之类的活动。

很快,承建的法国洋际运河公司倒闭关张。

这个时候,美国人出手了,他们成立了一个家运河公司,要求接手法国人的烂摊子。法国人还挺顽强,表示这活我们干得差不多了,给多少钱也不卖。

美国只用一招就摆平了法国。

你们要是不同意,我们就在尼加拉瓜开一条运河。让你的运河没建成就成为多余的。

法国一看,美国人太任性,忍痛割肉,把投入巨大的运河权,以四千万卖给了美国。法国包工头侯赛雷,不是,是雷赛布就此倒台,据传还吞并工程款,从民族英雄成为阶下囚。成也运河败也运河。我莫名想到了杨广兄弟。

那么,美国成功了么?不成啊,还得人家哥伦比亚同意嘛。

哥伦比亚很有个性,打死也不从美国,因为美国胃口太大了,不但要管理权,还要驻军权等等。这就是卖国辱权,打死也不签!

那怎么办?

美国拿出看家宝,既然你们政府不同意,我们就帮你换个政府罗。

美国盯上的是巴拿马。

巴拿马当时是哥伦比亚的一个省,虽然当年跟美国吃瓜客打架的是他们,但他们还是很欢迎修运河的,因为中央政府老是搞不定,他们意见很大,早就想单干了。

经过美国的大力帮(DIAN )助(FU),巴拿马独立成功,独立领袖阿马多在庆功宴上喊的口号是:巴拿马共和国万岁!罗斯福万岁!美国万岁!

对了,罗斯福是美国总统,美国有两位罗斯福总统,一位是帮助美国打赢二战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称小罗斯福。

另一位就是帮助美国拿到巴拿马运河的西奥多·罗斯福,人称老罗斯福。

这两位是叔侄关系。

小罗斯福跟华盛顿,林肯并称美国三大杰出总统。大家还知道美国有个总统山,上面有个大脑袋,分别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罗斯福。

那这个罗斯福是打赢二战的小罗斯福吗?

不是!

这个是老罗斯福。他能够上山占一头之位,正是因为拿下了巴拿马。可见其重要性。对了,人家还调停了在中国东北打的日俄战争,拿到了诺贝尔和平奖。

这样一来,美国终于收服了巴拿马,修起了运河,1920年,终于通航!

那么,由这个西瓜开始的故事结束了吗?

没有,这仅仅是开始。

1912年,美国攻进尼加拉瓜,建立了军事基地。

1898年,美国攻进古巴,现在还占着关塔那摩基地。

1915年,美国攻进海地。

1916年,美国攻进多米尼加。

1917年,美国差点再度与墨西哥开战。

1919年,美国攻进洪都拉斯。

……

这一切都有一个特色,美国怼的这些国家都盛产香蕉。所以,这些战争被统称为香蕉战争。

巴拿马,香蕉一号,尼加拉瓜,香蕉二号,古巴,香蕉三号,海地,香蕉四号……

一个以西瓜开始的惨剧,以香蕉结尾,这两个水果见证美国逐渐成为美州霸王。

为什么多数情况下牛不需要钉牛掌,而马需要钉马掌

牛属于哺乳纲,真兽亚纲下的偶蹄目,而马则属于真兽亚纲下的奇蹄目,马之所以需要钉马掌正是因为它属于奇蹄目动物。

马掌的演化

大约在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闯入了地球轨道,引发的海啸、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导致了恐龙灭绝,而哺乳动物由于食虫以及杂食天性,使得它们能量来源广泛。再加上它们体型较小,对能量的需求量小,所以哺乳动物挺过了这次大灭绝,并逐渐繁盛了起来。

由于恐龙的灭绝导致地球大部分生态位被空出,哺乳动物开始填补空缺,其中不仅出现了食肉动物,还出现了食草动物,奇蹄目的祖先就是其中之一。

在古新世-始新世时期,由于地球二氧化碳含量达到临界值,导致地球温度在短时间飙升。高温的气候使得地球水源大量蒸发,随后又以降雨的形式降落到地球。在这次高温多雨的天气里,森林逐渐繁盛了起来,甚至连极地地区都没有永久性冰川,而是一大片的雨林。

对于奇蹄目的祖先而言,雨林中的植物鲜嫩多汁,层叠交错的森林树木能够为它们提供较好的庇护,奇蹄目逐渐兴盛了起来。

然而地球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地,一场大灾变说来就来,地球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又突然降温了起来,导致原有洋流被打破,地球降雨减少,空气也变得干燥许多。

许多森林植被不再适宜生长,取而代之的是草类植物兴盛了起来。可能对于我们来说,无论是树叶还是草,都是植物,对于奇蹄目动物而言,吃什么植物不是吃,草的兴盛也能够满足奇蹄目的生存嘛。

但事实并非如此,草本植物比较低矮,很多沙子、砂砾混为其中;再加上草本植物叶片较硬,使得奇蹄目动物很难适应这种变化,所以有大量奇蹄目动物在这个时期灭绝了。

幸存下来的奇蹄目动物为了适应这种环境,演化出了高冠齿,也就是牙齿超级长,足够一辈子磨损。另外,由于草原没有掩护体,使得食肉动物能够很容易发现它们。为了躲避食肉动物,一些奇蹄目动物开始演化出了蹄子,而马儿更为极端,它们只有一个中指,并且中指演化出了蹄子,其他脚趾退化,而这种行走方式极大地提高了马儿的抓地能力,使之奔跑地更快。

由于马只有一个马蹄,所以人类可以在它的马蹄上安装马掌,但不会影响它们走路。马儿的蹄子相当于人类的指甲,它们会随着马儿的生长而不断生长。人类之所以为马儿的马蹄安装上马掌,是因为人类驯化了马儿之后,需要依靠马儿托运重物,充当交通工具。

由于马儿长时间托运重物,对马蹄的磨损比较严重,如果不为马儿修订马掌,当马蹄磨损到马儿的脚部时,马儿就会因吃痛而无法行走,耽误人类的进行。

牛为什么不用钉牛掌?

牛虽然和马一样属于食草动物,但它们亲缘关系较远,它们属于偶蹄目动物,拥有偶数的脚趾。

牛的演化路径和马并不相同,最为主要的区别就是它们的蹄子。牛拥有多个的蹄子,所以叫做偶蹄目,而马只有一个马蹄,所以属于奇蹄目。

牛的两个蹄子在行走时可以相互分开,也可以相互聚拢,因此人们很难为它们安装牛掌。

再者,牛在我国主要用于耕种,而不是搬运重物,所以牛的蹄子磨损较慢,即使不安装牛掌,也不会对牛造成严重的伤害。

而目前,很多地方都已经取消了牛耕种土地的方式,转而采用机器耕种,所以牛负重变得更少,现如今人们养牛不是为了耕种,而是获取肉质以及牛奶,因此牛不需要钉牛掌来保护它们的双脚。

事实上,一些用于繁殖的马,也不会钉马掌,这是因为用于繁殖的马几乎也不参与运输、载人工作,而是被饲养在马厩中,日常行走量不大, 对马蹄的消耗也不大,所以这些马儿不会钉马掌。但有时长时间不修理马蹄,马蹄会生长的过长而影响走路。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