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战(土木堡到底败得多惨?武勋贵族被全歼,文武系统全灭,三大营覆灭)_明朝_土木_战中

1449年,大约20万明军在明英宗朱祁镇的带领下,抵御蒙古太师也先的入侵。然而由于明英宗和亲信太监王振的瞎指挥,最终致使数十万明军反被3万蒙古军所围歼。此战中,明英宗不幸被俘,酿成了史无前例的“土木之变。”

此战中,明朝几乎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若非于谦奋力防守,北京城大概率会沦陷,华夏或许又会遭遇一次“靖康之变”从此以后,明朝从强盛的巅峰中迅速地滑落了下来。那么问题来了,这次失败,为何会给明朝造成如此大的打击。明朝,到底败得有多惨?

早在明成祖朱棣时代,明朝为了对付蒙古人的入侵,便建立了精锐的三大营。包括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其中,神机营使用火器,乃是世界上第一支纯由火器装备的精锐部队。在朱棣五征蒙古时,神机营曾发挥了巨大作用,立下了汗马功劳。

为了对付也先,明军可谓是精锐尽出,其中就包括京城三大营。据逃回北京的大臣李贤记载,此战中明军20万被歼灭了三分之一,衣甲、辎重、军火几乎全部丢失,几乎全军覆没。更令人痛心的是,一直以来,明朝的军事中坚三大营在此战中覆灭。

但在此战中,神机营的精兵几乎全部被杀,各种火器丢了一地,达到数万件之多,而这些都成为蒙古人的战利品。土木之变后,明朝虽然恢复三大营建制,但由于精锐老兵的丧失,再不复当年之勇,再也无法支撑起大明帝国。

在明朝中前期,朱元璋时代遗留下来的武勋贵族一直是明朝的军事中坚。在古代没有军校的时代,军事技能的学习主要靠家族传承。

在土木堡之战中,武勋贵族几乎全员跟随明英宗出动。但在战斗中,武勋贵族几乎全部损失于此战。英国公张辅堪称大明军神,他南征北战,建功无数,让蒙古人闻风丧胆。但是在此战中,明英宗和王振不让他参与指挥,生怕他抢了自己的功劳。结果张辅却无辜地死在了这场荒谬的惨败中,时年七十余岁。

和张辅同死的,还有成国公朱勇、泰宁侯陈瀛,驸马都尉井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都督梁成、王贵,等等。此战中,明朝积累的武勋贵族几乎全被扫光。

除了前述武功贵族外,还有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埜、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曹鼐、刑部右侍郎丁铉、工部右侍郎主永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邓栗、翰林院侍读学士张益、通政司左通政龚全安、太常寺少卿黄养正、戴庆祖、王一居、太仆寺少卿刘容、尚宝少卿凌铸、给事中包良佐、姚铣、鲍辉、中书舍人俞拱、潘澄、钱禺、监察御史张洪、黄裳、魏贞、夏诚、申祐、尹竑、童存德、孙庆、林祥凤、郎中齐汪、冯学明、员外郎王健、程思温、程式、逯端、主事俞鉴、张塘、郑瑄、大理寺副马豫、行人司正尹昌、行人罗如墉、钦天监夏官正刘信、序班李恭、石玉等人。

因土木堡惨败,明朝几乎朝中为之一空,京城门户洞开。土木堡之战前,明朝正处于强盛的顶点,但在此战后,前几十年的功绩几乎毁于一旦。

土木堡之战造成最严重的后果还不是战争的失败,而是民族的心气。明英宗后,明朝再没有皇帝亲征的情形。对于游牧民族进行大规模反击,也从此时结束。一旦有人提出要主动攻击蒙古、女真,大臣们就会搬出土木堡惨败来反对,由此可见,此战对明朝信心的打击有多么严重。

如今,明英宗已大体被洗白。然而实际上,明英宗对大明的衰颓,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