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用兵三十余年(曹操大将庞德和徐晃为何不惧关羽)_关羽_庞德_刘备

本文目录

  • 曹操大将庞德和徐晃为何不惧关羽
  • 能评价一下五子良将吗
  • 如果以刘备巅峰时期的力量且孙权不反水,蜀汉有多大机会干掉曹魏
  • 襄樊之战中,徐晃凭什么打败威震华夏的关羽
  • 曹操除了典韦许褚,还有哪些拿得出手的猛将匹敌武圣的有几人
  • 魏延相比于徐晃和张辽,能力如何
  • 樊城之战关羽地盘上的兵力有多少对曹军连续的援兵有赢面吗
  • 曹操为何说徐晃乃古代善用兵者之最

曹操大将庞德和徐晃为何不惧关羽

看到这个问题我就想到了《三国演义》里关羽战长沙时,黄忠面对关羽的那一句“既知吾名,怎敢犯境?”

演义终究是用这些桥段来突出人物形象的,关羽是一代名将没错,在庞德请战关羽之前,关羽最名震江湖的就是解白马之围时斩了颜良,而且作为军事家,庞德应该深知颜良之死是因为曹操的奔袭战术造成,并非关羽一己之力,更何况解白马之围时,是张辽与关羽一道为先锋,颜良之死有一半的功劳也应该记在张辽头上。

而“温酒斩华雄”的故事存属虚构,华雄是死于孙坚的部队,虎牢关前战吕布的也是孙坚部队,并非刘关张三兄弟。文丑也是死于乱军之中,关羽都没有和文丑的部队交锋。而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更是虚构之事,如果去掉这些主角光环,再看看关羽,是否就没那么可怕了呢?

而关羽本人也由于刘备势力前期太过于弱小,打了不少败仗,比如文聘与乐进在寻口战胜过关羽,甘宁领三百军士阻关羽五千精兵不敢渡河,曹操也生擒过关羽,胜败乃兵家常事,在名将如云的三国乱世,名将为何会惧怕另外一个名将呢?

而在关羽趁汉水湮没于禁七军之时,全歼于禁所督七军,这才是关羽最真实也是最巅峰的战绩。这一战才真正展现了关羽在军事上的天赋,巧妙的运用地理地貌和天时,并培养出了相当彪悍的三万荆州兵,在船只调度上也做到了“神兵天降”的效果。

但徐晃也不是吃素的,身为曹操阵营的名将,随曹操南征北战,战胜过不少名将,胆识谋略也并不弱于关羽,在驰援樊城一战中,《三国志》记载了曹操对徐晃此战的评价。

“贼围堑鹿角十重,将军致战全胜,遂陷贼围,多斩首虏。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

可见徐晃之用兵也绝非等闲之辈,更没必要惧怕关羽,且关羽时为蜀汉前将军,又被程煜评价为“万人敌”,万人敌是出自于项羽的典故,秦末之时,项梁让项羽学剑,项羽不屑于剑术,认为剑术只能敌百人,欲学万人敌之术,于是项梁教其兵法。能被称作“万人敌”的关羽,应当是庞德、徐晃等名将渴望战胜以博取功名的最佳人选,为何要怕?大丈夫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有此成名之机会,何惧之有!当年定军山之战,黄忠“老匹夫”若非捡了夏侯渊的人头,能位列蜀汉四方将军之一吗?

能评价一下五子良将吗

五子良将

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魏书卷十七》

这是陈寿在三国志中对于五位将领的记载,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五子良将这个称号是我们现代人起的,在当时是并没有五子良将这个称号的。

张辽

曹丕:此亦古之召虎也。

孙权: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

在五子良将中我们最熟悉的应该就是这位张辽了,张辽先后跟随丁原、何进、董卓、吕布、曹操,最为出名的就是合肥之战。

当时张辽镇守合肥以控制东吴,建安二十年,东吴率军十万攻打合肥,张辽只率领800将士,最终差点活捉孙权,此次战役之后张辽威震江东,并且在当时甚至兴起了“张辽止啼”的说法。

五年后张辽染病,但是在病重的情况下仍然击败了吴将吕范,同年病逝,本人被推崇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于禁

末将于禁,愿为曹家世代赴汤蹈火——镇魂街

关于于禁有褒贬不一的说法,有人说他是降将,有人说他是名将。

于禁在军中带兵严肃庄重,战斗中缴获的财物也从不藏私,因此深得曹操器重,但是在襄樊之战中,被关羽活擒一直被关押,关羽死后东吴将其送还给魏国,回到魏国后曹丕表面对于禁称赞有佳,但是背地里却让其他人羞辱他,最终因惭愧而自杀。

乐进

陈寿: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张郃以巧变为称,乐进以骁果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或注记有遗漏,未如张辽、徐晃之备详也。

乐进容貌短小,但是愿意在曹操最困难的时候跟随他,一生经历大大小小的战役数不胜数,建功无数,最为出名的就是跟张辽一同大破东吴十万人马。

徐晃

曹操: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

不管功劳有多大徐晃一生仍旧简朴,对自己约束非常严格,就算有很大的功劳也很少主动邀功,在当时曹操军队中有这样一个说法“不得饷,属徐晃

徐晃一生都已曹魏的统一事业作为自己的动力,鞭策自己行动,所以曹操说他不亚于周亚夫可谓是情有可原。

张郃

陈群:“郃诚良将,国所依也

张郃在众多将领中显得有些不合群,因为他虽然身为武将,但是却喜欢跟儒士交往,在军营中也常常同儒士进行吟诗、投壶等游戏;

但是他在用兵上以诡谲著称,变化无双,善于安营布阵,就是蜀国的诸葛亮对他也是非常的忌惮。

其中张郃最出名的一战就是以他为主将的街亭之战。

如果觉得文青讲的不错,那就点个关注,以后常看,如果有地方观点不同,下方评论,我们一块探讨。

如果以刘备巅峰时期的力量且孙权不反水,蜀汉有多大机会干掉曹魏

用时间点来看三国故事,公元219年,孙权反水偷袭荆州,此后三国格局发生质的变化。公元220年关羽被杀,同年曹操病逝,曹丕称帝,建立曹魏王朝。

公元221年,张飞被杀,同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王朝。也是在这一年,刘备发动夷陵之战,与孙权火并,并且于第二年战败收兵白帝城。

从此蜀汉一蹶不振,有生力量丧尽,刘备最精锐的一支军队荡然无存。蜀汉内部内乱不断,南蛮崛起,各地太守叛乱。

在这个时候诸葛亮临危受命,接过了蜀汉大旗,帮助刘禅一一平定内乱,勉强维持住了蜀汉的局面。其实我们看得出来,所有事情的关键点,就在于公元219年,孙权偷袭荆州。那么如果孙权那个时候没有偷袭荆州,刘备可以战败曹操吗?

01刘备形势大好,荆州、益州、东吴可以同时出兵北伐。

孙权成为了事情的关键点,当年构建孙刘联盟的时候,其实孙权心里就很不服气。不过没办法,没有刘备的帮助,孙权别说抵抗曹操,他连足够的勇气都不具备,毕竟岁数太小了。

战败曹操以后,孙权一直认为,他出力最多,所以这荆州的地盘应该是他的。为此围绕荆州展开了一系列纷争。

  1. 公元215年,在刘备让出了长沙、桂阳、江夏等地以后,孙权暂时得以安歇,不过也让孙权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筹划偷袭。
  2. 公元219年,这个时候刘备可谓是形势大好,在诸葛亮、法正等人的帮助下,刘备带领一干武将强行夺取了汉中,正面战场上击败了曹操,斩杀了曹操大将夏侯渊。同年刘备晋升为汉中王。
  3. 公元219年同年,关羽从荆州发兵北上,准备夺取樊城和襄阳,继而攻入中原腹地。曹操吓得打算迁都。

这个时候如果孙权没有反水,那么孙权可以从合肥地区北伐,而刘备虽然刚刚经历了汉中之战,但是也可以选择派一支部队,从汉中之地进攻关中,以为策应。

那么这么一来,在公元220年这一年,曹操病死了,关中、襄樊、合肥等地处处有北伐大军,曹丕根本就无暇应对这汹涌而来的攻势。

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斩渊及曹公所署益州刺史赵颙等。曹公自长安举众南征。先主遥策之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及曹公至,先主敛众拒险,终不交锋,积月不拔,亡者日多。夏,曹公果引军还,先主遂有汉中。遣刘封、孟达、李平等攻申耽於上庸。---《三国志》

为此曹魏集团必然会再次败给孙刘联盟,剩下的,那就是和楚汉之争类似的孙刘争霸了。三家都在的时候,可以保证暂时的和平,可是两家纷争的时候,必然会引发大战。

02隆中对的后半段,便是待天下有变再出兵北伐。

早在诸葛亮尚未出山的时候,就已经为刘备规划好了未来的行军图。而且刘备也是这么做的,先占荆州,后占益州,从而逐渐做大。

但是隆中对有一个很大的前提,那就是修好孙权。诸葛亮自己也明白,要想灭了曹操,就必须要跟孙权把关系打好了。

  1. 其实荆州之地,正是和孙权处理好关系最重要的砝码。之所以说荆州是借来的,而刘备也没有做过多争辩,其实这也是计划之一。
  2. 如果孙刘两家没有荆州这一利益争端,那么彼此之间的关系,根本就不可能达到联合的局面。在诸葛亮的计划里,荆州需要一点点作为诱饵放给孙权吃,但是也不能一下子让他吃太饱。
  3. 正当孙权吃的这个过程中,刘备就可以在益州和关中逐渐壮大自己的力量。其实对刘备来说荆州之地,有一个南郡就足够了。

为什么呢?因为南郡是可以北伐的关键点,也是荆州非常大的赋税重地。这一点孙权最初是不了解的,可是后来明白过来,才会想到反水。

公元220年,是三国的一个分水岭,这一年去世的英雄豪杰太多,比如说曹操、关羽、法正、黄忠、程昱、夏侯惇等人。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於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脩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三国志,隆中对》

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关羽是非自然死亡,所以孙权不反水,关羽是可以活下来的。那么隆中对的后半段也就可以达成了。刘备出川、关羽北伐,双管齐下,再加上孙权不给他们使绊子,那么北伐大业可定。

03北伐时间上的确仓促了一些,并不保险。

公元219年,刘备汉中之战获得大胜,可是与此同时,刘备也是损兵折将。这一战过于庞大,一时半会儿刘备真的很难缓过劲儿来。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汎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三国志》

公元219年同年,关羽发动北伐,这是逼着刘备在这种情况下完成隆中对的计划。可是条件成熟吗?并不成熟。

  1. 首先刘备和孙权之间的关系,在这一段时间,并没有处理好。刘备一口气让出了三个郡给孙权,使得孙权胃口越来越大。
  2. 其次刘备刚刚打完汉中之战,仅仅隔了一个月的时间,关羽就发动了北伐。这是非常不合理的时机,所以刘备并没有同样北伐关中。
  3. 再者曹操这一年还没有死,曹魏集团依旧同仇敌忾。刚刚在汉中之战战败,曹魏君臣都想要找回颜面。

在这种情况之下,北伐根本就不合时宜。那么什么时候可以北伐呢?时间应该往后至少再拉伸2年。

也就是在公元221年,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这一年,关羽带兵北伐,刘备这边也恢复了元气,可以帮助关羽一起北伐。

总结:刘备不能只盯着曹操,却忘了背后的孙权。

公元221年,如果关羽选择在这一年北伐,那么同样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孙权会不会偷袭,十之八九是会偷袭的。

所以说,刘备这个时候不能只着眼于曹操,他更应该防备着背后的孙权。当时刘备缓过劲儿来了,一方面要出兵关中,一方面还需要支援关羽。

关羽手里的人马虽然彪悍,可是毕竟人数不足。他全拿去北伐了,谁来保卫南郡呢?所以说蜀汉集团北伐的关键,并不在曹魏那边,而在孙权这边。

一旦关羽打开了襄樊的缺口,那么中原地区就完全对他开放了。这对曹丕来说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与关中相比,曹丕当然更愿意防守襄樊。

到时候襄樊僵持不下,而刘备已经轻松地袭取了关中。得到关中之地以后,刘备的实力便不可同日而语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

襄樊之战中,徐晃凭什么打败威震华夏的关羽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县(今山西洪洞县)人。他曾做郡吏的小官职,因为追随车骑将军杨奉讨伐黄巾贼,立下战功,被攫升为骑都尉。当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在长安兴兵作乱,徐晃自告奋勇,说服杨奉派他护送汉献帝回洛阳;杨奉采纳了他的建议。等献帝渡过黄河,到达安邑(今山西解县以北)时,封护驾有功的徐晃为都亭侯。到洛阳后,徐晃见韩暹、董承等权臣每天都在相互算计,争权夺利,弄得朝堂上一片乌烟瘴气,又劝杨奉归附曹操。杨奉本来接受了徐晃的提议,准备归降曹操,可不久又反悔。曹操率军到梁地(今河南临汝)讨伐杨奉,徐晃乘机归附了曹操。

曹操很看中骁勇善战的徐晃,让他带兵东征西讨,且屡立战功,于是积功由稗将军一路升迁至平寇将军。

后来,曹操亲率大军征讨张鲁时,徐晃和夏侯渊受命率部攻击盘踞椟、仇夷等地的氐人部落,并圆满的完成了任务。是役结束后徐晃荣升为平寇将军。此外,他又率兵解了张郃之围,并击破了贼将陈福等人布下的30多个营垒。

平汉中后,曹操回军邺城,留徐晃和夏侯渊在阳平关抵御刘备,刘备部将陈馀率十余营军队,断绝了马鸣阁(今四川昭化西北)通道。徐晃率部突击,分别击溃好几路敌军,蜀军在狭窄的山道上无路可逃,很多人被迫跳下山谷摔得粉身碎骨。曹操闻讯后大喜过望,立刻派人送来符节,表示嘉奖与亲信,他下令道:“马鸣阁是通往汉中的咽喉要道;刘备派兵扼守该地,就是想要阻断我军的内外通道,以便全取汉中。徐将军打了一场胜仗,粉碎了刘备的企图,使他的阴谋诡计不能得逞,干得漂亮”!随后曹操亲赴阳平,把驻扎汉中的魏军主力撤往别处。

徐晃奉命去协助曹仁抵抗蜀荆州守将关羽,他率军驻扎在宛城(今河南南阳)。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天降大雨,旬月不休,汉水猛涨,洪水将魏将于禁率领的七军淹没,关羽乘机挥师北上,于禁被迫率残部投降关羽,另一魏将庞德被杀,关羽率军围攻樊城,曹仁拼死抵抗,情势危殆;魏将吕常被蜀军围困在襄阳,也是危在旦夕。徐晃的部队大都是一些刚入伍的新兵,没有作战经验,更谈不上战斗力,很难和关羽的军队正面鏖战,于是他就率军移到阳陵陂(陕西咸阳以东)一带屯驻,并加紧训练士卒。不久,曹操派吕建、徐商二将来到徐晃军中,还带来了他的命令:“待大军集结完毕,再一起进兵”。

蜀军主力驻扎在郾城(今湖北襄阳以北),徐晃率军开到后,命士卒佯装大挖壕沟,装作准备截击敌军的增援部队,蜀军中计,果然焚烧营垒逃走。徐晃兵不血刃夺了郾城。

魏军进驻郾城后,两军的营寨犬牙交错,几乎连在一起,徐晃命军队悄悄移营,离开蜀军营盘3丈左右。双方对峙、还没有开始正式交锋时,曹操派朱盖、殷署等将领率12营兵马前来增援徐晃,并全部归他指挥、调遣。蜀军在围头驻有兵马,在四冢也部署了不少兵力。徐晃故意派人到处放出风声:准备派重兵攻击围头,其实他暗地里却调兵遣将,要攻打的四冢。关羽将主力大都派去防守围头,却不料魏军猛攻四冢,眼看四冢难以守住,关羽亲自率5000步骑前来抵御,却被徐晃击退,他一马当先,奋力突入敌阵,大破蜀军;蜀军被徐晃的气势吓得魂飞魄丧,纷纷弃械逃跑,徐晃乘胜追击,蜀军丢盔撂甲,慌不择路,好多将士被迫跳进沔水中,溺死者无数。

关羽无法战胜徐晃,便率残军退回。可他又被吴将吕蒙抄了后路,吴军袭夺了江陵,关羽部将的家眷大都作了俘虏,部队遂溃不成军。关羽占据麦城,不久又被吴军围攻,无奈丢了麦城西逃。孙权派遣将领紧追不舍,终于在临沮(湖北安陆东南)的漳乡设伏活捉了关羽、关平父子,随后一举诛杀了关氏父子。之后,荆州全部成了东吴禁脔。

徐晃智勇双全,击败关羽,功莫大焉,曹操诏令:“贼兵围住壕堑,围困万千重,将军奋力迎战,终获全胜,不仅攻破了贼兵的围困,还斩敌将无数。寡人亲自率兵作战30年,还没见过长驱直入冲进敌人包围圈的猛士,即便古时候的名将也少有人能做到,况且,襄樊之围,其兵凶战危远胜昔日的莒城和即墨城之围啊。将军立下的战功,甚至超过了孙武、穰苴《三国志·魏书·张乐于张徐传》”。后来,徐晃引军返回摩陂,曹操亲自迎出7里地,并且大摆宴席为他接风洗尘。曹操死后,曹丕继位,封徐晃为右将军,加封逯乡侯。之后,徐晃和夏侯尚在上庸(湖北竹山)击溃刘备的军队。战后,徐晃奉命镇守阳平,改封阳平侯。魏明帝曹睿时,他又在襄阳抵御东吴大将诸葛瑾有功,魏明帝赏赐他200户食邑,连同以前的封邑共3100户。徐晃生性简朴,为人低调谨慎,不喜攀缘权贵,结党营私。公元227年,徐晃病逝,谥号“壮侯”。

【写作不易 严禁剽窃】【插图源自网络】

曹操除了典韦许褚,还有哪些拿得出手的猛将匹敌武圣的有几人

事实上,除了典韦许褚二人,曹操能拿得出手的猛将还有非常多!其中有三人曾打平关羽,一人深受关羽忌惮!

说起曹操手下的猛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典韦和许褚,但除了这两人,曹操手下其实还有不少的猛将,其中甚至有足以匹敌武圣关羽的猛将,接下来我们以关羽为参照,来介绍一下曹操手下能拿得出手的猛将!

一、庞德

庞德原本是西凉猛将,因为他是马超的副手,而很多人自然地认为,副将的武功要弱于主将,所以大家普遍低估了庞德的实力。无论是渭水之战和曹营猛将的比拼,还是滞留汉中归属于张鲁,庞德一直受到众人的忽视,大家一直认为庞德的水平也就那样而已,顶多就是周仓、廖化等副将的水平。结果在和曹操手下四将的对阵中,庞德爆发出了超强的战斗力!

当时马超投靠刘备,把庞德遗弃在了张鲁那里,而张鲁由于记恨马超的背叛,也并不怎么搭理庞德,所以当时的庞德是属于那种爹不疼娘不爱的角色,非常尴尬。要不是曹操带兵打过来了,张鲁的手下都挡不住了,庞德根本不会得到重用!也幸亏是遇到了曹操,庞德这块金子终于绽放出了光芒!

在渭水之战时,曹操就注意到了庞德,认为庞德是个不可多得的猛将,他是被马超给压制住了,所以在汉中见到庞德时,曹操立马起了爱才之心,想要收服庞德。为此,他直接让张郃、夏侯渊、徐晃、许褚上去轮番挑战,想要疲惫庞德,借机生擒。不过曹操还是低估了庞德的武功,虽然曹营四将轮番上场,但是他们大多数人都只能和庞德打个几回合,唯有许褚这等猛将,才能够和庞德打个五十回合。最终曹营四将加起来也没有和庞德打到一百回合,足见庞德武功之强!

说实话,单以此次庞德的战力表现来看,他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超级猛将了,他并不逊色于马超,只不过一直被众人低估了!

投靠曹操后的庞德,再次在襄樊之战中展示了他超强的武力!当时关羽出兵樊城,将曹仁打得不敢出战,于是曹操命于禁统帅七军前去救援,考虑到关羽的武力太过逆天,曹操直接让庞德助阵,借此抵抗关羽,结果谁也没有想到,庞德不仅抵抗住了关羽,而且还击败了关羽!

庞德和关羽公平对战,打了一百回合未分胜负。第二天两人再次交手,打了五十回合后仍然未能分出胜负,于是庞德使用了诈败计对付关羽。而久经战阵的关羽,竟然老老实实的中计了,最终被庞德一箭射中左臂,退出战场!

从此战来看,庞德的近战能力丝毫不逊色于关羽,两人在近战方面是绝对的平手。而若是考虑到实战能力,那么庞德比关羽是还要更为厉害一点的,因为关羽脾气太过高傲,太容易中计了,也太容易中箭了!总的说来,庞德至少是和关羽同一档次的猛将!

二、夏侯惇

对于夏侯惇,很多人也是低估了,没办法,其实看三国演义,大多数人都是站在蜀汉的角度来问题,这样的话,大家很自然地就会认为,蜀汉的猛将是最厉害的,其次是曹营猛将,最差的则是东吴猛将,但这其实并不完全正确!

不可否认,蜀汉的五虎上将确实非常厉害,但曹营和东吴那边也有不少的顶级猛将,要不然他们为何能够和刘备三分天下?而且刘备还是三国中最弱小的一方?说白了,魏、吴方都有厉害的存在,只不过被大家低估了!比如我们接下来要说的夏侯惇!

大多数人对于夏侯惇的认知就是“独眼将军”,虽然勇猛悍不畏死,但战斗力也就一流的水平,达不到顶级水准,所以并不是关羽的对手。实际上,这就完全是低估了夏侯惇!就在曹操和吕布进行濮阳之战时,夏侯惇曾和吕布有过交手,吕布多么强悍,关羽张飞联手都没办法击败他,但这一次,夏侯惇却直接挡住了吕布,使得吕布寸步难进,最终只能无奈撤退,令人惊讶!

原文:吕布骤马提戟赶来,大叫:“操贼休走!”此时人困马乏,大家面面相觑,各欲逃生。曹操正慌走间,正南上一彪军到,乃夏侯惇引军来救援,截住吕布大战。斗到黄昏时分,大雨如注,各自引军分散。

当时的吕布,正在追杀曹操,曹营众人都被吓傻了,没了抵抗之心,想的都是怎么逃,若夏侯惇不出现,接下来的结局必定是曹操遭到活捉或者战死,那么三国的走向势必发生很大的转变。然而夏侯惇就好像是救世主一样,他出现了,而且还挡住了吕布,使得吕布白白错失了捉拿曹操的好机会,可见夏侯惇的强悍!

如果说夏侯惇挡住吕布的这次作战,是属于运气好,不能说他的武功有多高,那么我们接下来再看夏侯惇拦截关羽这一战!

当时刘备兵败,曹操想要活捉关羽,于是命夏侯惇将关羽引诱出来,然后让许褚和徐晃拦截关羽的退路,避免关羽回城。结果这两人联起手来都打不过关羽,可见当时的关羽是多么的强悍。然而如此强悍的关羽,却并非是夏侯惇的对手,无论他带人怎么冲,都冲不过夏侯惇的防线,按照两军对阵,大将必会单挑的原则,此战中关羽完全就拿不下夏侯惇,两人算是真正的平手!

而且在之后的黄河渡口,面对夏侯惇的挑衅,关羽表现得非常克制,基本不敢和夏侯惇彻底撕破脸,可见关羽对于自己和夏侯惇的武力差距,还是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的:他没办法击败夏侯惇!

三、徐晃

庞德和夏侯惇的出场非常猛,是能够和关羽打平的顶级高手,而徐晃的出场就稍微弱了一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不是关羽的对手,不过在襄樊之战中,徐晃却表现得相当出色,竟然和关羽大战八十回合不分胜负,甚至还占据了一定的上风,直接把关羽击退了,令人称叹!

徐晃刚出场时,实力其实也还是可以的,他和许褚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令曹操惊叹,起了爱才之心,之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徐晃都是属于曹营中的第二猛将。典韦死后,曹操经常把许褚和徐晃放在一起使用,可见曹操是真的把徐晃看作和许褚差不多等级的猛将了,不过徐晃的表现,却令众人失望了!

徐晃大战许褚五十回合不败,此等惊艳的出场让大家对他充满了期待,但在接下来的作战过程中,徐晃却充分地发挥了摸鱼特色,秉承着“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的理念,他老是打一会就跑,根本不愿意死战,所以众人都开始怀疑徐晃的真实武力了。尤其是二十回合败给颜良,面对赵云不敢出手后,徐晃的评价简直落入尘埃了,没人愿意再关注他了。幸运的是,徐晃用襄樊之战证明了自己!

此战中,徐晃不仅和关羽大战八十回合处于上风,而且在军事上也击败了关羽,被曹操赞为有周亚夫之风,可以说此时的徐晃,完全能够和关羽打成平手了,甚至比关羽还要强!

令关羽忌惮的人

关羽这人非常高傲,令他忌惮之人,在整个三国演义中其实也不多,就两个而已!一个是吕布,另外一个则是张辽。吕布乃天下第一猛将,关羽忌惮他,从不敢挑战他,也是人之常情。那么张辽何德何能,为啥能够受到关羽的忌惮呢?

事实上,关于关羽为何会忌惮张辽,关羽自己曾经给出过这么一番解释。

原文:关公曰:“此人武艺不在你我之下。因我以正言感之,颇有自悔之心,故不与我等战耳。”飞乃悟,只令士卒坚守城门,更不出战。

当时张辽带兵进攻张飞,张飞想要出战,但是关羽不让,于是张飞询问,为啥不让他出战。关羽给出的理由有两个,一是张辽武功高强,并不逊色于关羽张飞,二是张辽有自悔之心,可以拉过来。

由于关羽的阻拦,张飞和张辽没有再交过手,而且日后关羽和张辽的关系还非常不错,所以我们根本无法得知张辽究竟是不是能够打平关羽张飞,不过从张辽日后的作战战绩来看,其实张辽真的是非常猛!斩踏顿单于,破江东孙权,张辽的表现都非常出色,至于个人武力,他曾和张郃打个五十回合不分上下,而张郃发起猛来,也能和张飞打个五十回合不分上下,所以说,张辽应该能够和张飞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关羽称赞张辽武功高,应该不是假话!

结语

除了典韦许褚,曹操还有哪些拿得出手的猛将?至少三人可匹敌武圣!

其中庞德、夏侯惇的武力并不逊色于关羽,完全能够和关羽打成平手,徐晃前期比较怕死,不愿意死战,但襄樊之战中,他发起狠来也打平了关羽,而张辽那边,无论是个人武力,还是用兵能力,都是丝毫不逊色于关羽的。所以说啊,曹操手下,能匹敌武圣关羽的猛将真的是非常多,这也正是曹操能成为天下第一大诸侯的原因!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魏延相比于徐晃和张辽,能力如何

咱们从几个方面来对魏延、徐晃和张辽三人进行对比:武艺高低、统兵水平、政治头脑。

一、武艺高低

武艺的高低主要是通过单挑厮杀的战绩来体现。

咱们先看看魏延的战绩表:

1. 樊城之战,对阵文聘,以寡敌众,“从已至未,手下兵卒皆已折尽”,魏延拔马而逃

2. 雒城之战,对阵泠苞,三十不分胜负,邓贤来夹攻,魏延拔马而走

3. 涪江坝上,再战泠苞,不数合,生擒泠苞

4. 葭萌关前,对阵杨柏,战不十合,击退杨柏

5. 葭萌关前,对阵马岱,战不十合,马岱诈败,魏延追去,被马岱一箭射中左臂

6. 汉中之战,对阵庞德,难解难分,曹操下令全军出击,魏延诈败而走

7.魏延一箭射中曹操嘴唇,庞德奋力战退魏延

8. 南征之战,对阵鄂焕,魏延诈败,与王平、张翼围攻擒住鄂焕

9. 南征之战,生擒孟获

10. 南征之战,对阵祝融夫人,战不十合,魏延诈败而走

11.冀城之战,对阵姜维,战不数合,魏延诈败而走

12. 街亭之战,对阵张郃,战不数合,张郃诈败而走

13. 对阵曹遵,一刀斩于马下

14. 伏击王双,王双措手不及,被魏延突袭,一刀砍杀

15.木门道伏击战,对战张郃,战不十合,魏延诈败

16.上方谷伏击战,对阵司马懿,战不三合,魏延诈败

魏延遇到的最强敌手是庞德,起初双方纠缠,后被庞德奋力击退。武艺比庞德要低。

再看看徐晃的战绩表:

1.华阴之战,对阵崔勇,只一合,斩杀崔勇

2. 箕关之战,对阵李乐,只一合,一斧斩杀李乐于马下

3. 许都途中,对阵许褚,五十余合,不分胜负

4. 白马坡对阵颜良,二十合,败归本阵

5. 廷津渡与张辽夹攻文丑, 抡大斧截住大战,见敌方援军来到,撤退

6. 对阵韩猛,韩猛抵挡不住,拔回马走

7. 对阵汪昭,一刀斩杀汪昭(注意:徐晃用过大刀)

8. 生擒审配

9. 不数合,斩杀彭安于马下

10. 徐州伏击战,张飞正杀间,逢着徐晃,大杀一阵,乐进赶到,张飞突围而走

11.土屯围困战,徐晃与许禇双战关羽,被关羽奋力击退

12.赤壁之战,遇凌统截击,徐晃大杀一阵,掩护曹操脱逃

13. 乌林突围,徐晃与张郃双战赵云,被打跑

14. 葫芦口突围,徐晃与张辽、许禇夹攻张飞,被击退,各个带伤

15.汉中之战,对阵庞德,三五合后,徐晃诈败而退

16. 汉中之战,对阵刘封,刘封抵挡不住,拔马便走

17. 米仓山之战,包围黄忠

18.米仓山之战,徐晃与张郃不敢战赵云

19. 襄樊之战,对阵关平,战不三合,关平退走

20. 对阵右臂箭伤未愈的关羽,战八十余合,关羽落下风,拔马回寨

在曹魏阵营中,徐晃的战绩仅次于许禇,含金量非常之高,对阵过的猛将有许禇、颜良、文丑、张飞、赵云、关羽、黄忠、庞德、凌统、关平等,经历过如此多恶战,仍然能存活下来,确有其独到之处。

再来看看张辽的战绩表:

1.濮阳城之战,对阵夏侯惇,无结果,应为不分胜负

2.延津渡之战,与徐晃双战文丑,先被射中盔缨,又被射倒战马

3.官渡之战,对阵张郃,四五十合不分胜负

4. 乌巢之战,突袭蒋奇,蒋奇措手不及,被张辽挥刀斩于马下

5.北征冀州,对阵袁尚,战不三合,袁尚抵挡不住

6. 对阵沮鹄,战不三合,沮鹄不敌败走,张辽追射沮鹄应弦落马

7.征乌桓之战,乱军中遇蹋顿,张辽拍马斩杀蹋顿于马下

8.赤壁之战,乱军中一箭将黄盖射下江中

9.合淝之战,对阵太史慈,大战七八十合,不分胜负

10. 逍遥津之战,对阵凌统,大战五十合,不分胜败

张辽是非常全面的战将,单挑厮杀的武艺相当厉害,力敌张郃、夏侯惇、太史慈、凌统,皆不落下风,表现很不错了。

比较三人的武艺:徐晃》张辽》魏延

二、统兵水平

魏延是个将才,攻守两方面都很平衡,也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属于战区级将领。

徐晃不但善于领军,还善长练兵,治军严整,法度森严,有周亚夫之风,也能独领一军,属于集团军级将领。

张辽的统兵能力那就不用说了,能以一军之力对抗一国,打得风生水起,精彩纷呈,标准的帅才。如果说,魏延和徐晃之威能震慑一军之敌,而张辽则能够威震一国。

统军水平:张辽》魏延≥徐晃

三、政治头脑

这个不需要多说,张辽能以降将身份受到曹操、曹丕两代的倚重,独镇一方,君臣相得,还能让李典这个刺头抛弃成见,俯首听令,政治水平高超。

徐晃也能克制自己,担当重任,即使有小错依然受到器重,也算聪明。

魏延属于政治头脑极其幼稚的典型代表,最终害死了自己。

政治头脑:张辽》徐晃》》魏延

三人综合能力比较:

张辽》徐晃》魏延

樊城之战关羽地盘上的兵力有多少对曹军连续的援兵有赢面吗

樊城之战时,关羽大约有兵力4、5万左右。至于能否抵挡住曹操源源不断的援军,那要看曹操舍不不舍得做重大调整了!

关羽兵力在4、5万左右

建安二十年(215年),鲁肃、吕蒙袭击荆州。这次冲突中,关羽率三万军与鲁肃对峙。


显然,这3万人,是可以快速反应的野战兵团!

加上留守军团,此时关羽军兵力在4万左右应该是相对合理的。

此时,樊城之战,还有4年,这四年中,没有发生大的战事,关羽军损耗应该不大。

另一方面,215年后,大规模扩军也不大现实:此时已不可能如早几年一样,通过招募刘表旧部扩军;同时,让出了长沙、江夏、桂阳,关羽地盘狭小,想大规模扩军不太现实。


因此,我认为:此时关羽兵力在4、5万左右。

曹操兵力严重不足!

此时,襄樊前线十分空虚!

曹仁率数千人守樊城,襄阳兵力还不如樊城!

因此,襄樊前线的守兵只有一万余人。

同时,可以调动的援军也不足!

曹操作出的救援部署是:汝南满宠率郡兵紧急进入樊城支援曹仁;于禁率七军前往樊城解围;许晃紧随其后,为预备队!

这里有多少人呢?

满宠的郡兵就不算了,反正进去后也是被围在城里没动过。


于禁的军队,大约3万人左右,一波水淹七军,都去江陵监狱报到了;

徐晃的部队呢?史载不详,但有两点:1、徐晃是预备队军队,军队是各地调过来的;徐晃等了几个月才敢出战;2、多是新兵,要攒够人才敢与关羽争锋。

在徐晃这波新兵蛋子之外,就是从东吴前线过来的张辽等人!

奇怪了,堂堂曹操,怎么就这么点兵呢?

曹军在哪儿?

在准备打汉中!

曹操还没打算放弃汉中!


此时,曹操本人率领的大军正在长安!而他儿子曹彰,也从北方前线率军抵达!

《三国志》徐晃本传记载,当时,曹真、曹洪、张郃、徐晃,统统都在陈仓!

这就意味着,曹操大军压在关中地区,随时准备再入汉中!

在汉中作战时,曹军粮草在秦岭消耗大,不划算。现在,曹军跳到关中,把汉中人口都带出来了,他拼消耗就比完全依赖西川补给的刘备有利多了!


我们知道,刘备早先在汉中作战,已经“男子当战,女子当运”了,很难支撑了!而曹军如果退出秦岭,调整部署好后,再次杀来,以新定之益州,岌岌可危!

曹军兵力要够,必须作出重大调整

因此,假如曹操不作出战略调整,放松关中前线的压力,也不调整与东吴关系的话,他的兵力确实十分紧张!关羽有条件击败陆续赶来的,战斗力不占绝对优势(老兵都在前线,这些赶来的多是新兵)的曹操援军!


但是,一旦曹操调整战略重点,与东吴结盟,并亲自接近战场,指挥襄樊解围战时;关羽就完全没有办法抵挡了!

需要强调的是:四冢之战,关羽尽管败给了徐晃,损失惨重,但他仍然可以依托水师,围困襄樊。这说明:关羽在该地区拥有兵种优势十分明显,除非曹军(或加上孙权)以巨大优势来袭,否则关羽都能支撑住!

对樊城之战的个人看法

樊城之战的发动,史书未明载是否刘备有授意。但从当时形势而言,关羽发动樊城之战是必要的。而关羽的运气也不错,取得了水淹七军这样的胜利。


可以说,前期的作战,有效地将曹军从关中前线吸了过来,打到了战略牵制的目的。

可是,关羽理应对东吴有足够的警惕,仅仅4年前,东吴就已经袭击过一次他了,他为何还麻痹大意呢?

而荆州问题的本质就是:孙权希望有一个盟友一起分担压力,对抗曹操;但这个盟友实力太强的话,就会变成比曹操更危险的敌人!

水淹七军,就表示关羽已经足够强大,足够威胁孙权了!


羞辱孙权实在不智!连曹操几十万大军都不怕的孙权当然不会怕你关羽!他当然要袭击你!

关羽,缺一个头脑清醒的政委!

个人看法,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曹操为何说徐晃乃古代善用兵者之最

首先,徐晃确实是善于用兵,不过曹操说这句话显然别有用心。个中原因请听我细细道来。

作为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之一,徐晃做事公私分明,一生俭朴又不争强好胜,对自己也是严格要求。所以在曹操的军队中流传着一句话:“不得晌,属徐晃。“ 不过在三国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说徐晃属用兵之最,显然有点夸张,更何况是把他列入三国前的整个古代。因此,曹操的用意应该多是笼络人才。

▲徐晃

当然徐晃还是有着很多战绩,这些战绩撑起了曹操那句评价。

首先,徐晃为人“畏慎”,他用兵作战都习惯先派出侦察人员做勘察。先令敌方有所松懈,似乎打不赢的样子,然后再奋勇投入战斗,追杀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兵士们也因此常常忙得没有空闲吃饭 ,从来不耽误一点战机,可谓作战方式别具一格。

▲徐晃

曾经在一个战役中,徐晃作为后期的援兵去解救被蜀汉大将关羽所困的守将曹仁。此时于禁、庞德、徐晃奉命增援,于禁就率领曹魏主力部队试图救援解围,但是遇大水全军覆没,被俘三万,俘虏被送回荆州。当时徐晃带领却的是一批新兵,在这个危急万分的时候,徐晃认为不能跟关羽正面交锋,所以就在阳陵陂找了个地方驻扎下来。等援兵来后再做声东击西之策,攻入重围,胜利完成救援计划。徐晃用兵比较谨慎,在战略上也是有比较独特的作战方案,令人称其用兵不凡。

徐晃在官渡之战中也是出其不意的突袭了袁绍的粮道,断其粮食。那会曹军在城内侧面挖掘隧道想从中路截击,但是曹军已经粮草用尽,士兵人少而且疲惫。百姓困于征赋,多数叛逃而归顺袁绍。曹操感到危急时刻的到来,于是将计就计,将敌军引入。后向荀彧问计,他让曹操坚守,等待良机的到来。后面真的有良机,就是袁绍大意轻敌,守备较差。曹操派出偏将军徐晃和史涣共同截击粮草,徐晃觉得抢粮由于速度比较慢,而且附带辎重,无法快速离开战场,于是决定将其运粮车全部烧毁,袁绍也因此受到沉重的打击。

▲徐晃

《老子》在第三十一章中就提及“兵者,凶也”的警语,即表明战争本身就是一种危险的行为。但面对危险,不谨慎从事绝对不行,徐晃就是一个用兵十分谨慎的作战将军。在建安后期,曹魏军队纳入了不少的新兵,这些新兵有多跟将领不和,战斗力也是大不如前。

徐晃就襄樊之围的时候,大部分用的就是新兵,但是他领兵有方在军队中并未出现任何争议还有叛乱,还可以出色地完成任务。显现出徐晃能很好地处理与士兵的关系,并带领他们奋起抗战。

总结地说,徐晃在曹魏立国立下了汗马功劳,领兵有道,连曹操这个叱咤风云的一带霸主都惊叹其用兵巧妙,也算是称得上那个称号。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