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汉昭帝为何那么年轻就去世与霍光有关吗
- 汉昭帝刘弗陵是怎么死的
- 八岁的汉昭帝是如何成为汉武帝的继承人的
- 昭宣中兴的简介
- 汉昭帝刘弗陵配得上中兴之主的称号吗
- 汉昭帝刘弗陵是个好皇帝吗
- 汉朝一共经历二十九位皇帝为什么只有汉昭帝刘弗陵的名字是三个字
- 大汉朝的三朝元老霍光简介
汉昭帝为何那么年轻就去世与霍光有关吗
汉昭帝(前94年~前74年)英年早逝,时年21岁,所以让后人不由得不去联想他的死因,但史书明确记载是病故,因此后人也只能联想一下而已。当然,这个联想的空间也很大,因为事情真相或许简单,但越是脑洞大开,越会叠加复杂性,于是乎就把首辅霍光囊括了进去。
那么,汉昭帝的死与霍光有关系吗?不能肯定,也不否定,推测是有一定关系的。
汉昭帝,本名刘弗陵,他是汉武帝第六个儿子,也是最小的一个儿子。刘弗陵八岁时继承皇位,汉武帝在临终前安排了霍光、上官桀、金日磾、桑弘羊、鄂邑公主等人辅佐他。这个安排很好理解,因为刘弗陵年幼,尚不具备处理朝政的能力,就连生活也得有人照顾,于是这个“辅政班子”是一个男女搭配的状态。
对历史不太了解的人也许会问,刘弗陵的母亲那里去了?她为什么不出来为儿子坐台?真相其实很残酷,刘弗陵被立为太子后,她随之就被汉武帝赐死了。不过,汉武帝自然有他的道理,最简单的就是避免皇权旁落到太后手里,重演吕后专政的一幕。另外就是不想被这个年轻漂亮的遗孀给另一个世界的自己戴了绿帽子,所以到头来杀掉钩弋夫人后,还需让鄂邑公主出来扮演小皇帝母亲的角色。
当然,鄂邑公主并不限于照顾汉昭帝吃喝拉撒的一些琐事,以她的身份上附加的政治威望值,对几位辅政大臣可形成一定的补充制约作用。想必这样一来,汉武帝会认为,一个亲生女儿,外加几个精挑细选出来的忠臣,绝对不负托孤之重,这个安排堪称完美。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七年之后,一切面目全非。
刘弗陵继位的第二年,金日磾病逝,这对于其他辅政大臣来说,便意味着各自的权力再次增加了厚度。之后,很快霍光与上官桀、桑弘羊、鄂邑公主之间因利益产生了矛盾。这种矛盾无法调和,最终爆发武力冲突。前80年,上官桀、桑弘羊、鄂邑公主等人与燕王刘旦(汉武帝三子)联手,打算除掉霍光,废汉昭帝,拥刘旦称帝,结果被汉昭帝与霍光反制,几个人团灭。经此大浪淘沙般的清洗,最终霍光一家独大的局面形成。
因为除掉几个政敌之后,霍光并不满足于一个人掌权的现状,于是很快将家族成员拉拽进权力中心,诸如儿子、女婿都掌握了兵权要职。如此一来,便形成了一个盘根错节的权力网,坚如磐石,无人动摇。此时汉昭帝的处境就很尴尬,明明自己是皇帝,但是政令皆出霍光,他不过是一个摆设。
最悲催的是,汉昭帝的私生活都受霍光管制。汉昭帝12岁时,被迫娶了霍光的外孙女上官氏为妻,并立为皇后。当时的上官氏才6岁,所以这样的婚姻有名无实,纯粹是一场政治闹剧。但是,霍光出于私心,还不允许汉昭帝临幸别的妃嫔宫女,为了防止“意外”发生,他还命后宫的女子穿上一种特殊的“保险裤”,直接导致了汉昭帝绝嗣。
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权力被别人截取,生活受人管束,心情之郁闷可想而知,这也成了早逝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汉昭帝的死与霍光存在必然关系。不过,也有观点认为,汉昭帝本就先天不足,因为据说他母亲怀了他14个月,这样的孩子不可能健康,英年早逝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汉武帝之所以将刘弗陵选为继承人,主要就是因为他健壮聪明。这样一来,所谓的“怀胎十四月”说,要么就是一个谣传,要么就是汉武帝放的一个烟雾弹。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汉武帝晚年与太子刘据关系疏离,不排除有改换太子的打算,所以需要找一个借口,于是根据“尧母怀胎14个月生尧”的典故,编造一个“尧母门”的故事,提前释放一个信号。所以说,汉昭帝的身体根本就不存在缺陷。
另外,值得关注的一个节点是,汉昭帝22岁就到了加冕亲政的年龄,届时霍光就得被分割权力,做一个安分守己的臣子。最让霍光担心的是,其家族的势力能否保持住,也成了一个未知数。所以,站在霍光的角度,他并不希望汉昭帝亲政,就像秦国丞相吕不韦不愿意让嬴政亲政是一个心理。事实上,嬴政还被吕不韦推迟了一年才得以亲政。
如果把汉昭帝亲政与生病联系到一起,是不是就觉得其中有些蹊跷?这个时间节点是巧合吗?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那就是霍光在昭帝之后一直对权力保持着极强的把控欲。他亲手把昌邑王刘贺扶上皇位,仅27天后又将其废黜。在拥立汉宣帝时,霍光仍然把权势最大化做为前提。所以,综合霍光的所作所为,推测他与汉昭帝之死存在因果关系,只是没有留下确凿证据而已。
汉昭帝刘弗陵是怎么死的
公元前87年3月29日,一代雄主汉武帝病逝。翌日,年仅八岁的刘弗陵继位,成为西汉的第8位皇帝(包括吕后专政期间的前少帝和后少帝)。死前,汉武帝指定霍光、上官桀、金日磾和桑弘羊四人为辅政大臣,共同辅佐被汉武帝寄予厚望的刘弗陵。
汉武帝与刘弗陵
公元前74年6月,从刘弗陵登基之日起就开始修造了13年的平陵工地繁忙异常,如无意外,这座帝陵将会一直营建到刘弗陵离开人世的那一天。可是现在,却不得不仓促启用。大批的随葬品一车车的从长安运到墓地,大量的河沙也被运来填充墓室。这种种迹象表明,当朝天子出现了意外状况。果然,就在当年6月份,刘弗陵驾崩于未央宫!
刘弗陵剧照
执政13年,年仅二十一岁的汉昭帝刘弗陵的忽然去世,使得这个伟大的帝国出现了权利的真空。那么刘弗陵究竟是怎么死的呢?有人说是被霍光害死的,有人说是病死的,在历史上众说纷纭!
霍光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在被霍去病带到长安之后,深得汉武帝信任。在霍去病死后,汉武帝任命他为奉车都尉,护卫汉武帝的安全。
霍光剧照
在“巫蛊之祸”发生后,太子刘据自缢而亡。晚年的汉武帝深感自责,一直没有再立太子。在汉武帝的几个儿子之间,钩弋夫人的儿子刘弗陵深得武帝喜爱,汉武帝有意将其立为太子。不久之后,汉武帝赐给霍光一副《周公背成王朝诸侯图》,汉武帝的意思已经不言而喻。同时为了避免吕后专政的再次出现,也为了给年幼的刘弗陵将来执政扫除障碍,汉武帝不惜赐死了年轻的钩弋夫人。
周公背成王朝诸侯图
如此深受汉武帝器重的霍光会谋害幼主吗?我觉得是不会的,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一,刘弗陵与霍光君臣互信
在刘弗陵登基之后,各辅政大臣之间的激烈斗争就开始了。由于金日磾早早去世,其中霍光和上官桀是儿女亲家,所以二家暂时结为同盟,共同把持朝政。而桑弘羊想要获得更大的权利,也在不断的积蓄力量,朝堂之上波谲云诡,暗流涌动。
后来,上官桀的儿子想把五岁的女儿送入宫中,可是遭到了霍光的拒绝,这使得一对儿女亲家出现了裂隙。后来上官桀和鄂邑盖长公主相互勾结,最终在长公主的策划下,上官桀的孙女进入宫中,做了皇后。而桑弘羊则因为在和霍光一直矛盾重重,对霍光也充满怨恨。至此,上官桀、鄂邑盖长公主和桑弘羊之间达成了反对霍光的政治同盟。
刘弗陵剧照
同时,刘弗陵的哥哥燕王刘旦,一直觊觎地位,时刻想着取而代之。但是苦于没有机会,直到他嗅到了霍光和上官桀集团之间的矛盾,感觉机会来临,于是互相勾结,以图大事。
公元前80年,刘旦弹劾霍光,请求进京护卫皇帝,想趁机除掉霍光。这一举动,遭到了刘弗陵的拒绝,他对霍光充满了信任。
不久,上官桀一伙又诋毁霍光,刘弗陵说霍光是忠臣,是先帝指定的辅政大臣,任何人不得随意诋毁,违者将严加治罪,又一次无条件的选择相信霍光。
后来,感到威胁的上官桀集团意图谋反,被长公主门下官吏告发。霍光抓住机会,将他们一网打尽。
霍光诛杀叛乱
从上面这两件事情来看,刘弗陵和霍光君臣互信,特别是刘弗陵,虽然政敌一再诋毁和污蔑霍光,但是作为皇帝的刘弗陵对霍光的态度始终如一,充满着无比的信任。这一方面体现出霍光对刘弗陵的忠心,同时作为皇帝的刘弗陵也展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智慧,谱写了一段君臣互信的佳话。
霍光辅政
二,巍峨宏大的平陵是霍光对刘弗陵忠心的具体体现
陕西省咸阳市城西6公里处,有两座规模宏大的帝后陵,这就是平陵,是少年天子刘弗陵的陵寝。也是霍光为了彰显皇帝的威仪,倾尽所能,费尽心思,为刘弗陵修建的归寝之地。
虽然刘弗陵仓促去世,但是陵墓的规模仍然是竭尽所能的做到极致。不仅如此,平陵邑的规制更是没有任何的疏漏,平陵邑东西宽2400米,南北长3100米,四周有城墙环绕。这个规模,和西汉其他帝王的陵邑相比,毫不逊色。据文献记载,平陵邑人口最多的时候有三万多户,人口十五万之多。
平陵
直到今天,在陵邑遗址内,还能发现很多制陶作坊遗迹和很多建筑遗址。从这些残留的建筑遗址,可以想象的到当年平陵邑的繁荣。
在平陵的东南方向,有一座汉昭帝的陵庙徘徊庙的遗址。建造在一座巨大的夯土台上,现在仍能发现汉代的筒瓦和板瓦残片,还有“长生无极”瓦当残片、方格纹铺地方砖和凤纹空心残砖等,可见平陵在当时有着完备的礼制建筑。
徘徊庙
通观平陵,可以看出这座陵墓的规模和形制都是有着非常高的规格,这也说明霍光对这座陵墓的用心,也体现了霍光对于刘弗陵的忠心。那么,到现在你还相信霍光会“谋害幼主”吗?被汉武帝如此器重的霍光会违背汉武帝的遗愿吗?
平陵邑
而且在霍光死后,汉宣帝给予了极高的规格安葬,并御赐黄肠题凑。黄肠题凑是帝王级别的葬式,即椁室为四周用柏木枋堆成的框型结构,这种是最高的等级。《汉书·霍光传》中释该词时说:“ 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
另外《汉书·霍光传》还记载道: “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赐……黄肠题凑各一具,枞木外臧椁十五具。”从这里不难看出,霍光死后,汉宣帝和皇太后都亲临他的葬礼,对他的功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果霍光真的是害死刘弗陵的凶手,死后还能得到这样的待遇吗?
黄肠题凑
三,刘弗陵的真正死因是病死
汉武帝曾经夸刘弗陵:“壮大多知”,壮大是说他身体强壮,多知是说他聪颖智慧。那么从小“壮大”的刘弗陵怎么小小年纪就忽然死了呢?
从刘弗陵的表现可以看得出,他是一个大智若愚的皇帝,他对霍光的态度是隐忍的,他韬光养晦,希望年老的霍光死后,可以有朝一日能够君临天下,建立属于自己的丰功伟绩。年少登基,作为大汉帝国的统治者,他是幸运的;但是他又是不幸的,虽然贵为天子,却是大权旁落,无法左右王朝的走向,他只能在霍光的阴影之下蛰伏,他的心态一定是焦虑忧愁的。就如同汉惠帝刘盈一样,长期的精神抑郁、愤懑,身体一定是每况愈下,以致小小年纪就走完了人生的历程。
在史料中,有很多关于刘弗陵体弱的记载,他羸弱的病体在当时并不是什么秘密,甚至很多平民百姓都知道。在汉书《酷吏列传》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记载,说当时有焦、贾两个商人,私自囤积办理皇帝丧事的必需品,打算在汉昭帝病逝后大赚一笔,后来被官府发现,被砍了头。从这里不难看出,刘弗陵的身体是真的不太好了,甚至民间都知道了,所以病死也就不奇怪了。
焦贾商人伏诛
由此可见,刘弗陵的死,是病重缠身所致,并非是被霍光害死的。
八岁的汉昭帝是如何成为汉武帝的继承人的
汉武帝刘彻共有六个儿子:长子刘据被立为太子,次子齐怀王刘闳早逝,三子燕王刘旦、四子广陵王刘胥、五子昌邑王刘髆(bó)和少子刘弗陵。
武帝很早就立长子刘据为太子,刘据成年以后,武帝外出巡游都把国事交由刘据处理。刘据为政宽厚、深得民心,但也因此得罪不少奸邪小人。
公元前91年(征和二年),汉朝发生历史上著名的巫蛊之祸。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因受苏文、江充、韩说等人诬陷不能自明而被逼无奈下起兵,兵败后太子刘据自杀而死。太子刘据死后,汉武帝意识到错怪了太子,知道太子是逼不得已,于是将江充等人满门抄斩。后来,燕王刘旦上书武帝,表示自愿进京担任皇宫保卫,希望得立为太子,汉武帝大怒,立杀刘旦派来的使者,并削其三县。广陵王刘胥因喜好游乐、奢侈无度,行为举止毫无章法,也未被立储。
昌邑王刘髆,是李广利的外甥,本来也有希望被立为储君。但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李广利和丞相刘屈氂密谋立昌邑王刘髆为太子一事被揭发,后来李广利投降匈奴,刘屈氂也被腰斩。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正月,汉武帝去世前一年,昌邑王刘髆去世。
武帝想传位给刘弗陵,又担心自己死后主少母壮、汉初吕后擅权之事重演,于是武帝将刘弗陵的生母赵婕妤赐死。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二月,汉武帝病逝。刘弗陵登基为帝(即汉昭帝),遵照武帝遗诏,由大将军霍光、金日磾、 上官桀共同辅政。汉昭帝刘弗陵,八岁继位,在位期间:减轻赋税,与民休息,加强北方戍防,使得百姓充实,四夷宾服。后因病驾崩,年仅二十一岁,在位十三年。谥号孝昭皇帝,葬平陵。
昭宣中兴的简介
西汉汉昭帝和汉宣帝时代 (约为公元前87年至前49年),西汉处于稳定发展阶段。
汉昭帝8岁即位,霍光辅政,继续实行武帝后期以来的政策,多次下诏赈贷农民,减免田租、口赋等税收,减轻农民的力役负担。
宣帝即位后,更着力整顿吏治,推行招抚流亡、安定民生的措施,使社会生产重新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政治又出现新局面,史称“昭宣中兴”。
汉昭帝刘弗陵配得上中兴之主的称号吗
汉昭帝刘弗陵的历史定位是明主,“昭宣中兴”之一的汉昭帝。刘弗陵是幸运的,同时又是悲惨的。幸运的是他能接手这个强大汉帝国,悲惨的是活在权臣霍光的阴影下。当然霍光毫无疑问是中兴之臣,也是能臣,更是忠臣,同时还是权臣。也许是对汉武帝的负责,或许是对权利的掌控,导致霍光对刘弗陵管理太过于严格,甚至对他的私事都进行干涉。对刘弗陵的后宫都插手,最后刘弗陵年纪轻轻就英年早逝,连个后人都没有,这是很大的遗憾。
“汉宣中兴”除了两位帝王英明之外,还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大将军霍光。而且两位帝王都跟霍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刘弗陵是汉武帝临终前托孤四大臣之首。而汉宣帝刘询则是霍光一手推上皇位的。
简单介绍一下霍光,他是横扫匈奴的冠军侯霍去病的异母弟。在霍光很小的时候就被哥哥带进宫来,在汉武帝身边服侍。汉武帝宠爱霍去病,霍去病扫平匈奴之后,在二十四岁那年英年早逝。汉武帝爱屋及乌,对霍光特别培养,而霍光本人也是争气,做任何事情都是规规矩矩,从来不出差错。一直在汉武帝身边伺候几十年不改本色,深得汉武帝的器重。
汉武帝晚年发动的那场“巫蛊之祸”,让汉武帝苦心栽培了三十年的皇太子刘据死于非命。在刘据死后,汉武帝终于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偌大一个大汉帝国到底交给谁?最合格的储君刘据已经走了,其他儿子又看不上眼,唯独幼子刘弗陵深得汉武帝喜爱,可惜年纪太小。这么大的国家交给他实在不放心,而且此时的国家已经千疮百孔,到了随时都有可能覆灭的地步。汉武帝不得不慎重考虑身后事,经过苦思冥想,深思熟虑,终于决定立幼子刘弗陵为储君,选霍光这位侍候自己几十年,兢兢业业从来不犯错的忠臣来做周公。
汉武帝临终前把四大托孤重臣叫到病榻前,起初是让休屠王子金日磾做首辅,估计是汉武帝故意考验他。金日磾死活不同意,他说自己是外国人,没有那个本事,他愿意竭尽全力支持霍光一同辅佐幼主。汉武帝十分满意,于是让霍光背着刘弗陵,其他三位辅臣贵在霍光面前发誓支持霍光辅佐幼主,绝无二心。交代完后世汉武帝这位雄才大略的君王终于带着不舍安心的驾崩了。
在霍光的治理下,硬是将摇摇欲坠的汉帝国从死亡边缘给拉回来了,而且飞速发展,慢慢走向正轨,又回到了汉武帝早期的强盛。不得不说霍光的治国能力确实强悍,也是四大托孤大臣齐心协力,后来分道扬镳是以后的事情。刘弗陵虽然八岁继位,但他从小就聪明伶俐,对事情看的很透。
从刘弗陵八岁继位到二十一岁英年早逝,这十三年间对国家治理做出了什么贡献?
首先,发展民生,轻徭薄赋,于民休养生息。汉武帝为了彻底解决匈奴问题,打了几十年的仗,虽然打出了民族气势,但也把国家打到崩溃的边缘。刘弗陵继位第一件事情就是休养生息,不然国家就完了,而且这件事情做的也非常成功。当然对外也没有闲着,虽然停止大规模用兵,但对戍边的事情也防御到位。匈奴、乌丸等游牧民族依旧打不进来。
其次是经济,除了民生,经济同样重要。因为汉武帝当年为了对抗匈奴需要大量资金,实行盐铁专卖而引起天下议论。汉昭帝继位后,霍光主持了一次“盐铁会议”,把汉武帝时期的一些经济弊端去除,产生新的利国利民的经济政策。《盐铁论》就这样产生了,新的律法规定除了盐铁归国家统一专卖之外,其他像酒水之类的可以民间贩卖,这样一来大大提高国家经济效益,也让老百姓更加富裕。
最后,从国家各个方面全面发展,比如教育方面,文学、选拔贤良之才、医学领域等各方面都妥善解决,让国家飞速发展。在军事方面依旧强悍,霍光和汉昭帝虽然没有带过兵,但他们会用人,匈奴、乌丸等要是放肆,国家也毫不手软。
刘弗陵虽然年幼,但非常成熟稳重,对老成谋国的霍光给于充分信任。后来霍光和其他两位托孤大臣上官桀、桑弘羊政见发生分歧,发展到后来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由于金日磾去世的早,上官桀和桑弘羊是亲家。燕王刘旦看到刘弗陵年幼,生出了不臣之心,勾结上官桀等人想除掉霍光,然后废掉刘弗陵自立,打算先发制人。
他们给霍光定了两个罪上书汉昭帝,一是霍光检阅御林军的时候,一路上耀武扬威,乘坐的马车与皇帝出巡时乘坐的一样,说霍光有不臣之心;第二是霍光擅自作主,私自调用校尉,有图谋不轨的阴谋。两条罪名直指霍光有谋反的迹象,这是杀人诛心,就看汉昭帝如何处置了。
第二天上朝霍光害怕不敢进殿,心情忐忑的在偏殿等候结局。汉昭帝没看到霍光就问他哪去了,上官桀先发制人,向汉昭帝告发霍光不臣之心。汉昭帝也不说话传霍光进殿对质,霍光进来脱帽跪拜请罪。汉昭帝让霍光起来,说相信霍光,燕王的告密信是假的。霍光惊喜交加,口呼陛下圣明,接着问汉昭帝怎么知道是假的。
汉昭帝说时间不能吻合,你检阅部队就最近几天的事情,燕王在遥远的北方,不可能这么快就传过来。如果你要谋反只调一个校尉有什么用,所以大将军不用担心,我相信你,是有人别有用心,他们欺我年幼,可我不会轻易上当。霍光十分佩服汉昭帝的圣明。
上官桀依旧没有收手,而且愈演愈烈,汉昭帝始终相信霍光。最后在霍光和汉昭帝一起粉碎了燕王谋反的阴谋,让国家避免了一场宫廷政变。
汉昭帝虽然年幼,但心智成熟,但他是孤独的。八岁的时候母亲钩弋夫人就被父亲给杀死了,虽然汉武帝临终前让长公主进宫照顾他,可后来勾结上官桀被处决后再没有亲人了。而且霍光对他管理的非常严格,硬是把自己的外孙女嫁给他,人身自由方面不如意,霍光甚至为了让自己的外孙女怀孕生下龙种,不让汉昭帝选妃。汉昭帝死时上官皇后才十五岁,怎么去生孩子,而且汉昭帝对这种婚姻也不满意,自然不会亲近上官皇后。导致汉昭帝无后,而且死时才二十一岁,实在可惜。
汉昭帝虽然年幼,但能力确实不俗,能分辨是非,关心国家发展。在他的治理下,国家蒸蒸日上,实在是当得起中兴之主这一荣耀。
汉昭帝刘弗陵是个好皇帝吗
他是汉武帝最小的儿子,九岁当上皇帝,二十多岁就死了。都说他是昭宣中兴的开创者,但很明显一个小孩不可能懂什么治理国家,还不得依靠汉武帝托孤的五位大臣,尤其是霍光代他发号施令。国家开始全面的复苏,国力逐渐的恢复,昭宣中兴的局面被打开,但这些似乎和他没有什么关系。
他真正干的一件大事,被史书记载下来的,就是在那次燕王刘旦,盖长公主,桑弘羊及上官桀的谋反中,一眼就看出了谁是谁非,并坚定的站在了霍光的一边,平定了叛乱。班固在汉书昭帝纪的的赞语部分这样评价他的:“昔周成以孺子继统,而有管、蔡四国流言之变。孝昭幼年即位,亦有燕、盍、上官逆乱之谋。成王不疑周公,孝昭委任霍光,各因其时以成名,大矣哉”。就是说汉昭帝在这件事上做的非常果断和英明,可以和西周时期周成不为流言所动,信任周公相媲美。西周因为君臣间的信任,开创了成康之治的盛世,而西汉也因为同样的原因,缔造了昭宣中兴的辉煌。
也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昭帝有成为名君的可能性,只可惜死的太早了。
至于题主所说的“议盐铁罢榷”,如前文所说,这个完全和他没有关系,是霍光一手操办的,而且从历史的角度看,未必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好事。因为在盐铁会议后,特别是当时的经济专家桑弘羊被霍光杀掉,武帝时期一系列的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政策被逐渐的废除。特别是盐铁与酒榷这些“暴利”行业的控制权又重新回到大地主大商人们、豪强们的手里,他们便又开始肆无忌惮的扩张利益。伴随着大商人们势力的上升,土地兼并越来越频繁,阶级矛盾更加的尖锐化。
同时依靠着雄厚的经济势力,很多豪强逐步登上了政治舞台,在之后的数百年时间里,逐渐演变成为门阀,形成了强有力的门阀政治,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范晔说:“西京自外戚失祚,东都缘阉尹倾国”,具体到西汉的灭亡,直接原因就是外戚专权。而外戚之所以能专权,一方面因为他本身就是具有强大经济实力的豪强,另一方面就是他获得了豪强们的支持。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豪强势力已经完全的威胁到了中央的统治,而越往后这种威胁变的越加的明显与强烈。所以很多学者追根溯源的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的兴起,最开始是源于西汉王朝的,尤其盐铁会议之后,统治政策的改变尤其是在经济方面调整也直接推动了这一阶层的兴起。
汉朝一共经历二十九位皇帝为什么只有汉昭帝刘弗陵的名字是三个字
说起这个事,其实汉宣帝刚开始也是三个字,叫刘病已。后来等大位后,才改成刘询的!
而至于汉昭帝刘弗陵,其实刚开始的时候,他是叫刘弗!
他是汉武帝晚年得子,比较宠爱他。又给他加了个陵字,是个褒义!
可能是显示与众不同!
大汉朝的三朝元老霍光简介
霍光(?-前68年),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权臣、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汉昭帝皇后上官氏的外祖父、汉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
霍光身高七尺三寸,皮肤白皙,眉目疏朗,胡须很美,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马大将军。期间曾主持废立昌邑王刘贺。汉宣帝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谥号“宣成” 。两年后,霍家因谋反被族诛。
霍光常被人与伊尹相提并论,称为“伊霍”。后世往往以“行伊霍之事”代指权臣摄政废立皇帝。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