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路亡羊的故事(歧路亡羊出自:《列子·说符》)_岔道_歧路亡羊_杨朱

歧路亡羊的故事

歧路亡羊的故事(歧路亡羊出自:《列子·说符》)

战国时有位思想家,名叫杨朱。一天,他邻居家逃失了一只羊,非常焦急,马上请许多亲友去寻找。

过了一会儿,那邻居急冲冲地来找杨朱,央求说:“先生,我想请你家的僮仆帮助我去找羊。”

杨朱不解地问:“逃失了一只羊,竟要叫这么多人去寻找,这不是小题大做吗?”

邻居苦笑着解释说:“先生您听我说,村子外有几条岔道,人少了是安排不过来的。”

情面难却,杨朱便叫僮仆去帮他找羊。

又过了一会,邻居及其亲友和杨朱的僮仆等都气喘吁吁地来到了杨朱家。

杨朱问:“羊找到了吗?”

邻居摇摇头,垂头丧气地说:“逃走了,找不到。”

杨朱惊奇地问:“你们这么多人寻找,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邻居讨了口水喝后,定下心来说:“出村上大路后,马上有几条岔道,岔道中又有岔道,越走岔道越多,简直像蛛网一样。找到后来,即使我们这么多人,也吃不准羊究竟是从哪一条岔道上逃走的。”

杨朱听了邻居这席话,沉默了好久不说话,脸容也顿时严肃起来,并且带有忧伤的情绪。

他的学生对这种表现大惑不解,小心地问道:“先生,一只羊所值无几,再说逃失的羊也不是先生家的,为什么要如此闷闷不乐呢?”

杨朱听了,仍然板着脸不说话。

有个学生把这件事告诉了一位名叫心都子的学者。心都子说:“大路上岔道太多,所以羊容易跑掉。同样的道理,读书的人因为学说不一致而找不到真正的道和理,以致误入歧途,一无所获。”

“歧路”,是指岔道;“亡”,就是丢失。后人根据这个故事,用“歧路亡羊”这一成语来比喻事理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找不到真理。

歧路亡羊出自:《列子·说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