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五君(顾邵、诸葛瑾、严畯、张承、步骘)_东吴_孙吴_将军

东吴五君:顾邵、诸葛瑾、严畯、张承、步骘。顾邵三国时吴国官员。诸葛瑾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步骘三国时期孙吴重臣。严畯避乱江东,与诸葛谨、步骘齐名,且关系甚密。张承重臣张昭之子,妻子为诸葛瑾的女儿,年少时已以才学而知名,与诸葛瑾、步骘、严畯交好。

东吴五君:诸葛瑾

东吴五君:诸葛瑾

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汉族,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

经弘咨推荐,为东吴效力。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得到孙权的深深信赖,称为“神交”,并努力缓和蜀汉与东吴的关系。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吕蒙病逝,诸葛瑾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

东吴五君:顾邵

东吴五君:顾邵

顾劭(183?-216?)字孝则,东汉末年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为顾雍长子,顾承、顾谭之父。少年时与舅父陆绩齐名,胜过陆逊、张敦、卜静等人。曾被庞统评价为“驽牛能负重致远” 。

东吴五君:步骘

东吴五君:步骘

步骘(zhì)(?-247年),字子山。临淮郡淮阴县(今江苏淮阴西北)人。 三国时期孙吴重臣。

步骘最初避难江东,于孙权统事后,被召为主记。后游历吴地,又任海盐县长,还任东曹掾,出领鄱阳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转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将,率军接管往交州,追拜使持节、征南中郎将。次年,以平定交州功,加平戎将军,封广信侯。后迁右将军、左护军,改封临湘侯。孙权称帝后,拜骠骑将军,领冀州牧,后因冀州分与蜀汉而解牧职。又都督西陵。赤乌九年(246年),代陆逊为丞相。次年,步骘去世。

步骘驻守西陵二十年,曹魏的边境将士都敬仰他的威信。他性情宽弘,很得人心,喜怒不形与声色,无论对内还是对外总是表现得十分恭敬。

东吴五君:张承

东吴五君:张承

张承(178年-244年),字仲嗣。徐州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人。三国时孙吴大臣,辅吴将军张昭长子,其妻为诸葛瑾之女。张承年少时以才学知名,与诸葛瑾、步骘、严畯交好。历任骠骑将军西曹掾、长沙西部都尉等职,后任濡须都督、奋威将军,封都乡侯,故又称张奋威。赤乌七年(244年)卒,享年六十七岁,谥号定。《全三国文》辑录有一篇《与吕岱书》。张承为人勇壮刚毅、忠诚正直,能甄识人物,勤于提携后进之士。周昭将其与顾邵、诸葛瑾、步骘、严畯并称为“五君”。

东吴五君:严畯

东吴五君:严畯

严畯(生卒年不详),字曼才,彭城(治今江苏徐州)人,三国时期孙吴官员、学者。性情忠厚,待人以诚。

少好学,精通《诗》、《书》、《三礼》,又好《说文》。避乱江东,与诸葛瑾、步骘是好朋友,被张昭推荐给孙权作骑都尉、从事中郎。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横江将军鲁肃去世,孙权打算让严畯接替其位。严畯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对抗在荆州的关羽和北面的曹魏,便坚决不接受此任命。后来担任尚书令。

严畯享年七十八岁。著有《孝经传》、《潮水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