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是先有《西游记》还是先有《封神榜》的《西游记》与《封神榜》有何关系
- 西游记在明朝为什么是禁书
- 《西游记》中,如来降大鹏精时将西天神佛几乎都带去,为何偏偏不带孔雀大明王菩萨
- 明《西游记》怎敢把国姓朱描写成猪八戒这种反面角色
- 为什么四大名著中有三本皆出自明朝
- 吴承恩被封为大明猴王,真的假的
是先有《西游记》还是先有《封神榜》的《西游记》与《封神榜》有何关系
谢邀请。《西游记》和巜封神演义》是我国两部著名的神话小说。西游记以玄奘西天取经为基本素材,封神演义以武王伐纣为基本素材。这两部书都在明朝时期出版。西游记作者吴承恩(1499~1582),今江苏淮安人,家境较贫。生于明朝弘历八年(1499年),死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自幼好学。年轻时喜欢看民间有关西游之类的戏剧。从71岁开始写西游记,写了七年。西游记于1592年出版。封神演义的作者许仲琳,1560年~1630年,江苏天府人,今天的南京。西游记出版时,许仲林已32岁,史实证明,西游出版在先,封神演义问世于后。两书内容虽有千丝万缕之联系,但观点大不相同!西游中以佛祖至上,玉皇统天。封神演义讲天地人三教共统(阐教,截教,西方教主)。两书都叠彩纷呈,各有千秋!
西游记在明朝为什么是禁书
西游记被认为是禁书的原因:
1.在中国历史上,朝廷对文人常常施以打压,他们成为重点的打击对象。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朝的独尊儒术、明清也有文字狱,文人为什么常常受到打压?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所写的文字能够传播信息也能传播思想,从他们文字中有很多的反动,对皇帝和国家的统治非常不利。所以历史上有许多书作被朝廷列为禁书,包括我们所熟悉的西游记等都是禁书。
2.书中很多文字对嘉靖皇帝不利,犯了忌讳。我们都知道明朝嘉靖皇帝也是沉迷于炼丹,受道士的蛊惑,嘉靖曾经用处女的经血来炼制丹药。并且宫女们都不能吃饭,只能在早晨喝露水,这样荒唐的要求不知道是如何被接受的,而且当时也不可能有人敢违抗。随后还真练成了丹药。吴承恩在书中影射明世宗朱厚熜修道炼丹,当时嘉靖年间都知道这位皇帝为得道升仙,花钱请道士制金丹银丸给他吃。
3.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毛头小子一步步发展成为一个能够打的十万天兵天将的超级英雄,这对当时饱受压迫的人们是多么大的鼓舞和激励,又对当时腐败无能的社稷是多么大的讽刺。
《西游记》中,如来降大鹏精时将西天神佛几乎都带去,为何偏偏不带孔雀大明王菩萨
《西游记》中,最精彩的该是收大鹏精这一回,因为灵山都空了,满天神佛都去请大鹏精回山,只是少一个孔雀大明王菩萨,表面避嫌,实则避险。
灵山不空
灵山是如来的大本营,讲经的地方。如来妙口一开,“敷演大法,宣扬正果,讲的是三乘妙典,五蕴楞严。但见那天龙围绕,花雨缤纷。”
灵山诸佛,听得如痴如醉。
两只老鼠多听了几句,成精了,黄风怪,金鼻白毛老鼠精,可想而知,如来的大雷音有多霸道,所以不容有失!
当初如来去捉孙悟空说过一句话,“汝等在此稳坐法堂,休得乱了禅位,待我炼魔救驾去来。”
这话的意思就是,叫大家安心修炼,勿要妄动举止,乱了禅位,三千诸佛、五百罗汉、八金刚、四菩萨,都要守本心,归其位,至于是谁会惊了灵山,乱了禅位,在捉大鹏怪时初现端倪。
因为捉大鹏怪时灵山空了!
大鹏怪的来历
唐僧等人来到来到狮驼岭,这次运气就不怎么好了,仗着一根金箍棒混完了取经路的孙悟空这次抓瞎了。
青狮白象大鹏这三兄弟收拾的孙悟空三师弟想哭都哭不出来,就连在如来佛手掌上都能翻筋斗的孙悟空,在大鹏面前,打也打不过,溜也溜不掉,最后哭着跑去找如来了。
一不小心扯出了如来与大鹏的亲戚关系。
原来凤凰育有一女一子,大女儿孔雀、小儿大鹏,这个大女儿可不怎么让人省心,趁如来修行时直接一口给吞了,好在后来修出了金身才保住了性命,成佛之时剖开孔雀的脊背,跨上了灵山。
这时孔雀受伤凶性大发,从雪山追到灵山,与如来等人大战了一场,最后体力不支被抓。如来本来想杀了孔雀报当初吞杀之仇,但诸佛劝止了,灵山用人之际,况且如来与孔雀的这段纠葛,便是因果。
如来入腹便有母子之实,破体而出便是孕育之象,所以不可伤害,否则便有弑母之嫌。如来便不杀孔雀。
孔雀也逃不出去,最后只能无奈妥协,留在了灵山,做了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
可想而知,这次孔雀大闹灵山,对佛界震动极大,对孔雀的武力有了深深的戒备之心,对于孔雀之弟大鹏也相当重视,因此捉大鹏灵山倾巢而出。
避险而非避嫌
如来曾忌惮孔雀的实力,出行吩咐众佛勿乱了禅位,实则佛界也有相争,孔雀也属其一。
如今要收孔雀亲弟弟大鹏,如果孔雀凶性大发,帮助大鹏脱身,两人联手,恐怕比孔雀大闹灵山还要剧烈,因此收大鹏孔雀绝对不能随行。
有了这层关系,哪怕孔雀早已放下了俗世之情,但毕竟有姐弟之实,为了避嫌,孔雀就应该置身事外!
孔雀的凶性,连如来都敢吞,如果激起了护弟之心,这场大战不仅会失去抓大鹏的机会,还有可能造成孔雀的离去,这对正缺人手的佛界损失太大,因此不但不能让孔雀前住,更派出了最豪华的佛界阵容,做到捉拿大鹏万无一失。
如来率过去、未来、见在三尊佛像,文殊、普贤、五百阿罗汉、三千揭谛神前去镇压,面对这豪华阵容,大鹏仍然凶性十足,当众佛之面抓拿孙悟空。
被如来困住,大鹏丝毫不买帐。
大鹏与如来交锋
大鹏困住难展翘,气势汹汹责问如来为何发难?
如来说大鹏占狮驼岭为妖,已经多生孽障,只有回灵山潜心修炼,才能早登极乐。
如来一来扣实了大鹏的罪证,并有唐僧等人证,破坏取经之路罪成,捉拿大鹏便师出有名!
大鹏诡辩道佛界吃斋素,过的日子贫穷困苦,哪有自己吃肉快活,而且威胁如来饿坏了他,便是罪过。
如来则说他乃四大部洲之主,众生瞻仰,只要有祭祀之物,便先落在大鹏之口。
大鹏搬出凤凰、孔雀的面子,威胁如来,以不适佛界困苦生活为由,饿坏了他家人便会不依不饶,定要讨回公道治如来的罪。如果就以众生祭祀之物皆先喂大鹏堵住了所有退路,大鹏这时才知如来必捉自己之心。
大鹏作了最后次努力,结果还是挣不脱,逃不了,而姐姐孔雀也没出面,这脸肯定丢定了,只能皈依佛界。
如来道:“我管四大部洲,无数众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
如来对吃货猪八戒不能成佛也说出了同样的理由,“凡诸佛事,教汝净坛”,只因为“口壮身慵,食肠宽大”,跟大鹏一样吃不饱!
猪八戒猪妖,大鹏是飞禽,所以如来满足其口欲便达到收服的自的,以极低的代价得到了佛界的两大助力。
其实这是西游记的一个设定,低人一等的飞禽走兽是不配成佛的,猪八戒以猪妖之身一开始就失去了成佛的资格,影射当时贫困百姓思想的愚昧,帝王即使画一个饱腹的大饼,也能让其安心做个顺民。
综上,在《西游记》满天神佛都去捉大鹏精回山,只是少了一个孔雀大明王菩萨,其实是如来的精心考虑,以避嫌阻止了孔雀出现在大鹏面前,防止两人姐弟情深出现变故,齐齐反出佛界。如来捉拿大鹏势在必得,为的是壮大佛界力量,取经之路其实就是天庭、灵山抢夺人才之路。
明《西游记》怎敢把国姓朱描写成猪八戒这种反面角色
《西游记》,大约成书于十六世纪七十年代,此时是明代中叶,作者为吴承恩。
《西游记》中,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唐僧取经,是真实的历史事件。
唐贞观年间,僧人陈玄奘,前后花了十七年,来往行走几万里,取得六百余部梵文佛经,回到长安。
在唐朝,唐僧的门徒,著有《大唐西域记》,和《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两部书,以史实的方式,记录取经见闻与佛门传记。
唐僧取经的事件,具有传奇性,后来便以故事的方式,在民间流传。
在宋朝的流传故事中,唐僧的徒弟,只有孙悟空和沙僧,猪八戒还没有出现。
西游记猪八戒的形象,大约是在元末明初时期出现的,出现的时间,早于吴承恩的作品。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生活在约一五OO年至一五八二年间,出生在由小官僚而沦落为小商人的家庭。
吴承恩性敏多慧,博极群书,然而在科举场不得志,四十多岁时得岁贡生,六十多岁时作长兴县丞,后因耻折腰,遂拂袖归。
吴承恩创作甚多,但因贫老无子,遗稿散失不少,《西游记》是他的代表作,同时也确立了,他在中国文学界的地位。
《西游记》,是吴承恩根据民间的流传故事,加工创作的,这是一部艺术成熟,内容丰富,的古代神话小说。
明《西游记》怎敢把国姓朱描写成猪八戒这种反面角色?
在封建社会,文人墨客搞创作,一般有文字忌讳,有的还有文字狱,朱字和猪字是谐音,似有忌讳呢。
但是,我认为在大明朝,文字忌讳,有别于别朝,在文字忌讳上,应该是不太讲究。
何为证?
明朝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繁荣时代,中国四大名著,有三部是在明朝成书的,如果明朝讲究文字忌讳,则不会有文学盛世的。
吴承恩正是在明朝,的文学繁荣时代,思想无拘束,文思涛涌,海马天空,完成了一部不朽的巨著,《西游记》,光彩照人呢!
为什么四大名著中有三本皆出自明朝
四大名著分别是《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其中前三本是出自明朝。那么明朝会出现三本呢,根本原因还是小说兴盛的原因,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四大名著中三本出自明朝,可知明朝是小说兴盛繁荣的一个时代,其实在我们初高中的历史课本上都有介绍。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则是戏曲小说为时代的潮流。
明朝的时候,封建王朝经过不断的发展,已进入尾声,政治、经济出现新景象,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居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为小说的发展提供基础。
诗词曲调等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传统诗文已经无法承载社会矛盾出现的各种弊端,再加上之前的小说已有所发展,所以小说开始兴盛,人们写小说,可以表达内心的情感,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再加上戏剧的发展,也为小说提供了素材,小说中的内容大多根据戏剧和民间传说改编,同时,小说的发展的,也为戏剧的发展提供了帮助,在二者相辅相成的情况下,明朝小说兴盛,也就有了脍炙人口的四大名著中的三本。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对通俗文字的需求也扩大,文人批判现实,这些是催生小说发展的因素,各种名著也是应运而出。
明清时期,中国手工艺有了很大发展,也是印刷术,造纸工艺的成熟和集大成时期。
明朝时候,资本主义萌发产生发展,出现了一些现代手工业作坊,其中也包括造纸工艺和印刷工艺。作坊的增加,质量的增加,便于小说更好的流传和保存。大量的作坊,造纸工艺的提升,一些廉价材料也可以制造出很好的纸张,又或者采用廉价的竹纸,不管怎么说,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小说书的价格,人们可以阅读的起小说,而小说书又可以很好的发行。
外来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在明清时传播,使得明清小说更具内涵和深度,也更容易有名著的产生。
我们在阅读一些明清小说的时候,可以发现明清小说是将传统文化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包含了传统文化的精华,传统文化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但同时,一些西方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在其中有所体现。
明朝,西方传教士踏入中国,他们宣扬西方的文化和精神,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正封建文化摧残的人们,西方传教士宣扬的自然科学精神和神学也在当时中国社会引起了一些震荡,又由于明政府并未反对,而且略有支持的态度,也使得西方先进文化在民间得以传播。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明清小说,既有传统文化精神,又含有西方文化的精华,这些都或多或少的提高了名著的产出率。所以四大名著三本出自于明朝有其道理,也有其必然性。
吴承恩被封为大明猴王,真的假的
先说结论然后分析,被封为大明猴王的不是明代的吴承恩,而是有现代吴承恩之称六小龄童老师。
咱们先看看明代吴承恩的生平荣誉,出生于一个小官吏降为小商人的家庭。吴承恩自幼聪慧,喜读野言稗史、志怪小说,颇得官府、名流和乡绅的赏识。嘉靖八年(1529),吴承恩到淮安知府葛木所创办的龙溪书院读书,得到葛木的赏识。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六年后,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浙江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著有《西游记》(存疑)
另外再说说“大明猴王”这个称谓,其实在明代,根本不可能出现这种少儿综艺节目一样的戏称封号。首先朱元璋封王爵基本都是对内不对外,有明一朝外姓王总共有限的十来个,大多是开国功臣,或是后来老四朱棣造反时封赏的功臣。而且王爵分为一字王(亲王),和郡王,按照字数来说“猴王”应该是亲王级别,但至少明清两代,都没有用动物作为王号的案例,更不用说在前面加上“大明”的国号。这种称号别说皇帝不可能封给你,你敢在街上喊出来,官府就得抓你去锦衣卫东厂西厂来一个酷刑自驾游。
所以这个“大明猴王”是现代吴承恩六老师在大型魔幻史诗恶搞电视剧《吴承恩与西游记》中,虚构出来的剧情。因为看过这部史诗级电视剧的人都知道,其实电视剧里的吴承恩,除了名字和明代吴承恩撞车之外,其他一切生平都扯不上半毛钱关系。而六小龄童老师在电视剧里面想要讲述的,其实是父亲南猴王章宗义的故事,只是借用古人吴承恩这个壳罢了。关于这点知乎上有大神专门详细分析过,还用章宗义的生平和故事情节做过对照,我就不搬运到这里了。
最后说一说这部《吴承恩与西游记》,六老师用他不亚于小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超过初中生的眼界,不亚于高中生的逻辑能力完成了这部史诗级巨作。里面幼稚的人设,以及各种常识错误、历史槽点都堪称中国电视剧史上的奇迹,豆瓣2.5分就是最好见证。
这部剧简单一句话总结就是:吴承恩是个耍猴的。然后整部剧围绕这一个核心进行展开,猴拳大师吴承恩决心要写一部《西游记》的小说,于是在日常生活中开始寻找线索灵感,慢慢的将这部历史巨著完成,全剧终。
可能对于六老师的认知里,吴承恩就是为了写孙悟空才完成西游记,而且他自己就是耍猴大师。其实孙悟空只是西游记主角之一,而且原著中孙悟空并不拼搏进取、永不言败、乐观向上,另外中华文化五千年也不能浓缩成这三句鸡汤。但怹老人家孩童一般的心智中,这就是所有人都应该接受的,所以才沦落到今天这种舆论围攻的地步。希望六老师以后能够谨言慎行,好好修补以前塑造的那些负面形象。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