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起义是怎么爆发的 当时的背景又是什么样的_东汉_农民起义_起义

  对黄巾起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66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黄巾起义爆发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是什么?

  引言

  东汉后期,由于地主制经济发展,豪族势力恶性膨胀,土地兼并日趋加剧。宦官、外戚集团交替擅权,社会黑暗。加之对周边各族连年用兵,赋役征剥不断加重,特选横调,纷纷不绝,朝纲失绥,人心紊乱,社会危机加深,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全面激化。广大农民在长期反抗斗争的基础上,于灵帝中平年间,最终爆发了全国大规模的黄巾农民战争。

  赋役剥削加重和农民的流亡

  东汉后期,豪族地主势力恶性膨胀,土地兼并加剧,政治腐败,外戚、宦官交相擅权。各级衙署则因循苟且,贪污腐化。外戚、宦官的党徒,典据州郡,贪赃枉法。这些窃居要职的达官新贵,既无封建统治者要求的“德行”,更无治国安民的资历和才能,极尽欺压人民之能事。

  政治上的黑暗,使统治集团日益骄奢,腐败堕落。这不但使东汉朝廷的财政更加捉襟见肘。而且,进一步加重了对人民的赋税、徭役的负担。再加上水旱、蝗虫、地震等自然灾害连年岀现,将广大农民逼到了无以为生的绝境。东汉政府的赋役剥削比西汉之时更加沉重。

  西汉在宣帝时每年的租税收入为40多亿,少府的山泽、川池、园林收入13亿,共53亿。但东汉时期的人口和垦田数字低于西汉,而每年的租税收入却达60多亿。至于东汉后期其他方面的临时性调派,其名目就更是繁多了。东汉除继续沿用西汉的田租、口算、更赋之外,还新增加了调的科派。

  在东汉后期,这种非制度化的赋敛、科派,不仅可以大大扩充边疆战争急需的军费,而且也很方便朝廷上下搜刮、聚财。安帝时,“比年羌寇特困陇右,供徭赋役为损日滋,官负人债,数十亿万。东汉后期,纷纷不绝的“特选横调”,是强加在广大劳动人民头上更为沉重的负但,是东汉统治者对人民剥削率不断增长的确证。

  外戚、宦官和各地豪族地主,在对人民的搜刮上,也是肆无忌惮的。他们利用自己的政治特权,或竞相侵吞国家财物,或假借土地,加重对农民的盘剥。史载,梁冀被诛除时,其家财竟值30余亿之多,相当于天下租税的二分之一。宦官集团的剥削更是有恃无恐,诸如侯览向史弼索求假盐税;黄门令王甫使门生于郡界辜榷官财物7000余万,等等,不仅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而且汉廷国库也被淘虚得山穷水尽。

  三次对西羌的大规模作战,仅前两次就耗军费合计达320多亿钱,东汉财政陷入严重危机。时人描绘其困境说:当今之世,有三空之厄所谓三空。即田野空,朝廷空,府库空,东汉国力遭到严重削弱。统治者的压榨、抢掠,导致最严重的后果就是社会生产的严重破坏。

  再加上天灾频繁,愈来愈多的农民无法继续在本乡本土生活下去。安帝初期,社会上出现了庞大的流民队伍。东汉末年,社会出现一片凋零残破、动荡不安的景象。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交织促进,达到了空前尖锐的境地,社会危机不断深化。

  连绵不断的农民起义

  随着东汉后期社会危机的加深,人民挣扎在水深灭热之中。农民的穷困不仅使社会的简单再生产无法维持,就连人口的再生产也难以为继。有的地方小民贫困,多无养子,情景悲惨而凄凉。那些离乡背井的流民,则更是被抛岀了生产领域,失去了生活的依赖.他们生存下去的唯一希望,就是通过斗争,改变现实的痛苦。

  从安帝永初年间毕豪、张伯路等首先揭开武装起义的序幕起,不堪悲惨命运支配的农民就纷纷造反,各地起义的烽火逐渐燃遍了整个中国。到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时,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史不绝书。虽然这些起义还只是地区性的,但必将给东汉王朝造成致命的威胁。

  这些起义斗争发生频繁,持续较久,给东汉政权沉重的打击。在约76年的时间内,规模较大的起义就有几十次之多,有的发展到数万甚至十多万人,有的坚持数年甚至十几年,呈现出连续不断、延绵起伏的特点。起义虽然不断被镇压下去,但给东汉一阵又一阵的强烈冲击,直接动摇着东汉的统治。尤其是许多农民起义领袖自称皇帝或太上皇帝,等尊号,表明了他们要推翻汉家皇权的坚强决心。

  第二,起义爆发的地区呈不断扩大的趋势。规模较大的起义军,活动于数郡乃至数州的广大地区,起义形势逐渐向南方扩展,为全国性的农民起义爆发奠定了基础,积聚着力量。第三,边疆少数民族的反抗斗争与内郡农民起义交相呼应,有力地配合。

  由于豪族地主对各族人民进行残酷压迫与剥削,一些汉族人民投入了少数民族反抗东汉统治的武装斗争,而更多的汉族农民起义,是在汉廷镇压边疆少数民族时趁机发展。因此,无论是边疆少数民族的反抗战争,还是内地农民起义,都是东汉豪族地主阶级与各族人民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

  第四,东汉官军的士兵哗变成为起义的一个组成部分。东汉招募的官军,其成分以农民为主,在大军内也受到将吏的欺压,又被驱使作为镇压少数民族反抗和农民起义的工具,死于非命。因此,有部分官兵反戈转向起义队伍,这充分反映出东汉政府的腐朽和虚弱,也说明其统治地位日益动摇。

  尽管各地持续不断的农民起义都被残酷地镇压下去了。但是,也使农民意识到,既然地区性的起义会被豪强地主所扼杀,就必须形成全国性的强大革命洪流,就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经过充分的准备,才能汇集力量,与汉廷和豪族地主进行一场决战。

  结语

  从这个意义上说,安帝以来各地的农民起义,为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准备了条件。东汉后期连绵不断的农民起义,最终酿成了席卷全国的历史巨澜——黄巾农民战争,使东汉王朝分崩离析。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