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弘为什么可以排进八骠骑之中?梁山的八骠骑中,谁的实力第一_汉武帝_骠骑_李逵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骠骑 汉武帝 骠骑 李逵

本文目录

  • 穆弘为什么可以排进八骠骑之中
  • 梁山的八骠骑中,谁的实力第一
  • 汉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死因是什么
  • 霍去病的死因是什么
  • 霍去病的兵法是谁教的是何原因让他英年早逝
  • 古代时期大将军霍去病到底有多厉害霍去病个人生平介绍
  • 骠骑大将军的职位
  • 古代骠骑大将军一品武将权利大不大,哪位大神知道啊

穆弘为什么可以排进八骠骑之中

没遮拦穆弘在八骠这样一个问题一直以来有着很大的争议。有人说穆弘是一个低调的高手,有人说穆弘本事一般,那到底怎么样?他到底配不配八骠,今天就来看看。

八骠是梁山三个马战梯队第二拨。可以说是宋江的核心战队。八骠,顾名思义,八骠骑。骠骑将军在古代是一个很高的职位,能担任这个职位的要么就是有高超武艺,要么就是有优秀的指挥才能。但是鉴于梁山人员本领参差不齐,八骠骑的标准应该是第一种,拥有高超的武艺。

其实仔细想想和八骠骑最格格不入的其实就是穆弘,为啥?其他人之所以能进八骠,是因为有战绩印证实力,也就是有足够说服人心的硬仗加持。就拿梁山内部来说吧。八骠花荣平手过五虎秦明;八骠徐宁平手五虎东平;杨志平手五虎林冲和鲁智深以及八骠索超;索超平手过五虎秦明和八骠杨志;张清单打十五将;史进平手过鲁智深。除了朱仝和穆弘以外其他六人都有硬仗加持。朱仝虽然前面没有,但是后面斩将立功,在战场上也从没折便宜。也为自己八骠职位弄了个硬仗加持。唯独穆弘前面没有任何硬仗加持,哪怕到后面也没有,从头到尾都没有能展示他八骠实力的战绩。为什么说孙立能取代穆弘成为八骠,就是因为孙立有战平呼延灼这个硬仗加持,不管是不是占了体力的便宜,孙立毕竟是有这样的硬仗,但是穆弘没有啊。这点上,穆弘是比不过孙立的。

穆弘还有一点和其他人不同的地方,我们看花荣,徐宁,杨志,索超,朱仝,张清这些人都是当过官的。可以说他们是受过正规训练的。可以说是科班出身。而史进算是半个科班,因为科班出身王进教了他功夫。他们是专业的。唯独穆弘是绿林功夫,是业余的。这也显得他和其他人格格不入。按正常思维,业余的是比不过专业的。

那么穆弘的实力到底怎么样?先来看看作者的意思。穆弘星号叫天究星。究,究竟的意思。放在这里,似乎表明作者也不知道穆弘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作者也不知道该如何塑造他。因此,穆弘才显得如此模棱两可。形象如此模糊。

穆弘这哥们从出场到大排名的为止,作者不说,没人会把他往天罡想。之所以说他不弱,是因为作者说了他在天罡,而我们根据天罡普遍的尿性,自然也会认为穆弘不弱。但是没有任何有力证据可以作证穆弘不弱。但我们也仅仅说穆弘是不弱而已。多半天罡我们都会说他很强,但穆弘我们只评价他不弱,这就比天罡的平均值弱了。说穆弘不弱,其实在我们心里也有一个不可动摇的结论,穆弘不是个高手。相反大家说地煞最能替代穆弘的是孙立。孙立从出场到大排名的时候,作者不说没人会把他往地煞想。但是看孙立的表现你不会说他不弱,甚至会说他是一个高手。那么这样一个不弱不是高手的进了天罡,一个是高手却进了地煞,这也就是穆弘座次的争议。

那到底穆弘水平怎样?穆弘全书拿的出手的战绩只有三个。在分析这三个之前,先来反驳一个观点。很多人说穆弘是一个马步水全能的高手。这点我反对。先不说他马战,步战怎样。就说水战,我觉得他不会水战。为什么这么说?穆弘称霸揭阳镇,很多人说整个镇子都姓穆,这话不假,本来以为一家独大,没想到却有两个和他一起称霸一方的。就是两拨会水的好汉。按道理称霸揭阳镇岂能容忍别人抢自己的地盘和名头,一山不容二虎。但恰恰就有两拨人不怕穆弘。要是穆弘真的会水,早就灭了这两拨人。之所以和他们称兄道弟是因为他不会水收拾不了他们,所以才和他们和解,各自称霸。难道穆弘心里真的服气李俊和张横他们和他并力?换谁都不愿意。所以穆弘并不会水战。

穆弘唯一有回合数的单挑,是在祝家庄。和祝虎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穆弘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感觉,没人了只能自己上。放没放水不知道。但是要知道祝氏三杰虽然齐名,但是武功水平是有差距的。最强祝彪,老大祝龙也通过战斗展现了实力,唯独祝虎就是三个人中最龙套的,你不好判定他的实力,要是祝虎只有扈三娘的实力,那穆弘也就只有扈三娘的实力。但是给人感觉他是最弱的。刚好穆弘也是个龙套级别的人物。龙套对龙套正好。而且更有意思的是林冲,杨雄,石秀出来都写了用什么兵器,只有穆弘出来连什么兵器都没写。看来作者真的是不怎么愿意让穆弘表现。祝虎实力不明,那穆弘实力也不明。祝家庄三战,别人一下子就能给我们读者定位出实力,唯独穆弘却判别不出来。看来作者最初的定义穆弘就是个模糊的角色。

再来说大家最经常说的拖走李逵的事迹。李逵给我们的印象是一个很凶狠的人。但是要知道李逵武功水平真的不高,连焦挺这等货色的人都能收拾李逵,穆弘能收拾李逵,还真没什么值得好炫耀的。李逵发怒和不发怒可是判若两人的。在说当时,李逵是一个人偷跑出去玩,带板斧了吗?没有!李逵动怒了吗?没有!出门就遇到穆弘,穆弘和他说话再拽他走的,李逵玩够了,又想起来耽误了宋江的大事,带着羞愧和玩心和穆弘回去。穆弘这样制住他很正常。而我们看李逵发怒的几次。元夜闹东京,李逵发怒,搅乱了大事,撤退的时候怎么也不走,最后是燕青把李逵带走的,而当时穆弘就在身边为什么不是他出手呢?还有,乔捉鬼的时候,李逵回来要砍宋江,那时候已经愤怒到极点,书上说五虎将一起上才勉强拦住李逵。而穆弘当时也在场,按理说穆弘能收拾李逵,他怎么不出手呢?现在懂了吧,穆弘只能制服常态下的李逵,一旦李逵动怒穆弘也怕了。再说了李逵是天不怕地不怕,连宋江都干砍,还怕穆弘?之所以怕穆弘是因为都是宋江的嫡系,给个面子而已。

最后,就是大家常说的打的程胜祖逃跑的情节。简直可笑,程胜祖绝对不是被穆弘打跑的。我为什么这么说。注意看出去对战的顺序,穆弘是最后一个出去的。当时徐宁等人每个人都出去单挑。这时候对面就剩程胜祖,而宋江这边只有穆弘了,别人都出去了,穆弘不出去,有损面子。所以穆弘只能赶鸭子上架,硬着头皮出去对战程胜祖。但没想到,其他人行动迅速,快速击败对手。而程胜祖和穆弘相持,在那么紧张的环境下,还有功夫看别人的对战情况,说明穆弘对程胜祖够不成威胁。要是实力相当就要全神贯注对敌,哪有功夫关注别人。说明穆弘弱于程胜祖。而程胜祖看到其他同伴都死了,就剩自己一个人,所以立马逃走。为啥,就怕别人来加攻啊。所以,程胜祖逃走不是被穆弘打跑的,而是怕被围殴提前撤的。要是徐宁等人不那么快解决战斗,那输的或者死的就是穆弘了。只能说这一战穆弘运气好。

最后,穆弘不出战的重要原因就是经验不足,阅历很浅,别人都是带过兵打过仗的,而他就是一个绿林豪杰,从没上过战场,江湖经验倒是有,但是战场和江湖不能同日而语。穆弘上战场就是送死,没有经验和阅历,你让一个走江湖的在战场上当先锋,作为领导者放心吗?不放心。所以穆弘自己不上,松江也不让他上。虽然后来穆弘参加大大小小战斗无数,阅历和经验丰富不少,但是和那些朝廷出身的人还是差了不少,毕竟他们战场经验是很久之前就积累的。而穆弘只是参与几场战斗,那些经验和他们比起来还是太嫩了。这也是一个上山之前极度嚣张穆弘上梁山不再嚣张的原因。

至于穆弘和孙立的矛盾,根据我的研究,恐怕一开始作者确实考虑过穆弘进地煞,但是发现穆弘进地煞没什么用,倒是孙立进地煞可以提高地煞不少战斗力。不是我们觉得孙立能和穆弘换,而是作者让我们这么觉得的。孙立虽然职位是小彪,但是作者却是把他当八骠来塑造,也就是顶替穆弘来使的。孙立有硬仗加持,又能独挡一面,又有带兵经验和阅历很符合八骠职务。这也就是为什么小彪里面会有八骠水平的原因。小彪作为马军第三梯队,水平也不能太差,至少不能和八骠差距太大。也要有属于自己的招牌和牌面,孙立在小彪就很符合,而穆弘在小彪,你觉得一个江湖恶霸排在一群朝廷军官面前他们会服气?所以作者为了平衡实力只能舍孙立而进穆弘了。为什么我会这么说?注意穆弘的座次是二十四,而孙立在《水浒传》成书之前,民间座次就是二十四。这是巧合吗?我认为不是。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穆弘抢了孙立座次的原因。

最后,穆弘为什么排在八骠?穆弘五虎进不了,又不会理财,又不会水,步战又不一定能弄过那十个人,又不会搞情报。宋江又不会把他一个天罡座次的单独放在地煞里面别的天罡都和天罡在一起,不可能让他一个人搞特殊,这样会寒了他这个心腹的心,又不能收买人心。那么看来看去,只有八骠这个职务空下来了,而八骠前七个人他一个人都弄不过,所以只能排第八了。作者也表明了态度。这样一个江湖恶霸和一群朝廷军官一个职务,算是抬举他了。但是不知道,花荣等人会不会暗中鄙视他。

梁山的八骠骑中,谁的实力第一

大聚义后八骠骑的职位排名从高到低依次是花荣、徐宁、杨志、索超、张清、朱仝、史进、穆弘,我们发现他们的职位排名与交椅排名并非一致,所以施公其实也是想借职位的排名来间接的告诉读者他们的实力排名。自然,小李广花荣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花荣不仅箭术了得,其枪法也堪称一流,能为花荣定位实力的是秦明,二人曾有过一场四五十回合的争斗。但要是再打下去,恐怕花荣就有点吃不消了,并且在二人刚上梁山时晁盖为众兄弟重排座次,这时候花荣排第五,秦明排第六,但施公也明确的告诉了读者,秦明是要比花荣厉害的,只是因为花荣是他大舅,所以才让他位置靠后了。

第二是徐宁,徐宁的钩镰枪算得上是很有特点的兵器,也是连环马的克星。徐宁在没上山时林冲就曾说他在京当教官时经常和徐宁切磋武艺,彼此互敬互爱,即是互敬互爱,自然二人的差距不会大到无边界。而相比较其身上的亮点来看,徐宁身上的黑点可能更多些,首先儒雅的徐宁冲阵能力很差,在征北时同样面对围困,索超方能一鼓作气杀出重围,而徐宁却显得一筹莫展。其实徐宁被董平上风,被阿里奇压制,虽说都是可以接受的事实,但总让他去当战败者好像有点不合适吧。

第三和第四分别是杨志和索超。八骠中花荣、徐宁、杨志三人算第一档,索超虽和杨志打平,但逻辑文史姨一直觉得索超和杨志的差距略大。首先二人在京师有过一场平局,可细细看来,索超在各方面均占优势的情况下还是拿不下杨志,就有点让人说不过去了。在与索超打斗之前,杨志也是和周谨有过一场热身,为了不伤及领导的面子,杨志明显已经收力了,自然为了不伤了周谨要消耗很大的精神力。周谨落败后暴怒的索超要给朝廷争面子,李成见杨志勇猛还特意把自己的战马借给索超用,在武器、体力、坐骑、人气都优于杨志的情况下。索超拿不下杨志,不太好看啊。

但是索超的勇猛和超强的冲阵能力是杨志不能比的,可惜急先锋最终也是死于了自己的急脾气下,令人叹息。

第五是张清,张清的枪法一直让人诟病,按照剧情来看,他的枪法水平也就是中小彪这一档次了。但是张清有暗器加成,只要给张清空间,他的爆发力应当是八骠之首的,那么张清排在第五也是在总分方面为自己打下了基础,否则单拼枪法,他在八骠里是绝对的老末。

第六是朱仝,由于朱仝的贯穿梁山整个剧情的串联人物,自然他的武斗戏也不多。朱仝最优表现实在苏州,在梁山八勇将与方貌八骠骑乱斗时,正是以朱仝斩杀苟正为起点,开始打响了攻破苏州的第一枪。

第七则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史进。史进戏份不少,并且每次打斗也都很有激情,但史进前期的纯实力上限不会比陈达高到哪去。后期的史进有过三十回合打平卞祥的高光记录,姑且就认为这位大哥悟性高吧。

最后一位是穆弘,从文字结构来看,穆弘的表现比其他七人少太多了,或许有些剧情就是为穆弘准备的。尽管如此,穆弘能平暴走祝虎,能打哭程胜祖,在李逵有防备情况下能拖着他就走,也是硬实力的表现了,至于穆弘有哪些戏份被删或者我哪些戏份被嫁接在别人身上,这就让大家去找寻吧~


文/逻辑文史游

流量不多,结语都懒得写…

汉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死因是什么

如果按照史书记载,比较简单,霍去病是在讨伐匈奴的途中病死的,至于具体原因就不知道了,因此,阴谋论便甚嚣尘上各种说法很多。

那么除了史书记载的病死之外,霍去病到底有没有其他的死因?在我看来确实有其他可能。提到霍去病就不能不提卫青,因为作为帝国双壁,卫青和霍去病又是亲戚,他们同气连枝,共同护卫卫太子和卫霍家族的利益。尽管霍去病的受宠,让卫青的地位似乎受到了影响,那些本来依附于卫青的人,纷纷改头换面投到了霍去病的门下。汉武帝封两个大司马大将军,也是这个目的,造成形式上的分庭抗礼,以达到分化瓦解卫情,霍去病的目的。

霍去病曾经为了卫青,杀死了李广之子李敢,原因是:李敢因为父亲李广之死而迁怒于卫青,公然殴打卫青致重伤。但这件事没有几个人知道,卫青也没对其他人提起过。但这件事,有人却传到了霍去病的耳朵里,霍去病忍不下这口气,便利用汉武帝巡猎的机会,用箭射死李敢,汉武帝知道这件事后,替霍去病隐瞒下来,说李敢是打猎时被鹿用鹿角给顶死的,但这种谎言又能欺骗得了别人吗?

有人说汉武帝格外厚爱霍去病,因此处处维护他,但我想到李敢会殴打卫青肯定是事出有因,仅仅是因为父亲的缘故,却有些说不过去。是什么原因让他有恃无恐的去殴打大将军呢?在军中这种做法就是死罪,他不会不知道,而且他已经封侯,之所以有这样的机会,是因为他是霍去病的手下,才获得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对卫青出手?在我看来,因为离远背后站着一个人,他想通过李敢告诫卫青低调,做好自己的本分。

卫青的反应让汉武帝很满意,打掉牙齿自己咽了下去,而霍去病的反应是汉武帝始料未及的,他居然在自己狩猎的时候,相当于当着自己的面杀死了李敢,这不是摆明了向自己示威吗?别认为你在军中我就奈何不了你,霍去病在前线病故,汉武帝很痛心,但换个角度,如果没有霍去病射杀李敢的桥段,霍去病会英年早逝吗?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霍去病的死因是什么

霍去病之死,史记和汉书都没说是“病死”,都没说!都没说!他怎么死的呢?

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帝国最亮的星,骠骑将军大司马霍去病,霍的一下去了。他二十四年的人生,如流星划过天际,来去匆匆。此时距离他在元狩四年取得漠北大捷、封狼居胥,迈向人生巅峰,区区三年而已。

史记和汉书都没有留下他猝然去世的来龙去脉,只有一个简单的“卒”字。这很不科学,显然也与霍去病的身份地位极不匹配,帝国武装部队总司令的死不可能惜墨到只用一个卒字。同时,对霍去病死后的丧仪和墓冢,却大段泼墨:汉武帝亲自主持了最高规格的追悼会,玄甲军分立道旁,从长安一直排到下葬的茂陵。大家可以算算从未央宫到茂陵有多远?连陵冢都弄成他战斗过的祁连山的形状这样的细节,都交代的一清二楚。

这不可能是太史公的失误遗漏,似有春秋笔法,故意语焉不详。霍去病去世时,太史公四十多岁还不到,也许知道其中真相,只是不方便或不被允许呈现。

我们用上帝视角,尝试分析一下霍去病的死因。当时围绕在太子刘据身边的外戚实力太强了:内有亲妈皇后卫子夫,姑姑兼舅妈平阳公主;外有大将军卫青掌兵,姨夫公孙贺时为太仆,后来还成了丞相。刘彻不怕外戚争夺皇权,就怕外戚控制太子,日后架空他。分化卫氏集团就成了刘彻的当务之急。他把突破口选择在霍去病身上。

元狩四年北击匈奴,汉武帝按下扬霍抑卫的快进键:霍去病和卫青各带五万骑兵,五十万步兵殿后。马匹、军士、装备,优先霍去病挑选,选剩的留给卫青。还不惜临时对换出塞方位,以让霍去病对阵大单于主力。虽然最后阴差阳错还是卫青对上了匈奴主力,只是将歼灭战打成了击溃战,汉武帝很不满意,部下全无赏封。霍去病部斩敌七万,仅仅自伤一万,部将六位被封侯,风头大大盖过舅舅。以至原来亲近卫青的将军、幕僚、门客,纷纷改投霍去病。

二人同步加官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官衔秩禄与大将军平起平坐。汉武帝以为这样可以分化舅甥之间关系,他发现失算了。一则不想卫青对霍去病的迅速蹿升心如止水:后生可畏,外甥更可畏。水土不服,墙也不扶,舅服你。二则霍去病本人用在两件事的实际行动标明了站队卫氏集团的鲜明立场。

第一件事。漠北之战中,前将军李广因为没带匈奴牌人肉GPS,在大漠中迷路了,待大战结束才与大部队汇合。被大将军府长史问责说明情况,李广引刀自杀,魂兮归守龙城。得知情况的李广次子,霍去病部属,已经封侯的郎中令李敢,为父亲出头打伤了卫青。低调的卫青没追究,后来在跟随汉武帝行猎时得知原委的霍去病,一箭射死李敢。可想而知,汉武帝是什么心情,他一定感觉到很挫败。霍去病啊,小兔崽子,你的心里没有我只有他,你要相信我的情意并不假。朕的一片冰心,你却当作尿壶!

第二件事。元狩六年,去世前的几个月,很少参与政治的霍去病,再次领衔上疏,“请立三王”。丞相、太子太傅庄青翟、御史大夫张汤、太仆公孙贺、太常赵充、太子少傅任安等纷纷上书响应。汉武帝没办法,只好把刘闳、刘旦、刘胥分别封为齐王、燕王、广陵王,并循成例安排他们马上前往封国就任,解除了对刘据的威胁。这事惊出汉武帝一身冷汗,即使不算政变,也算的上逼宫,太子背后势力太猛了。更可怕的是,虽然没看到集团核心卫青抛头露面,领头的竟然是他汉武帝着力提携的霍去病!

“请立三王”事件没多久,霍去病就去世了。没有一点点征兆,也没有一丝讯号,他就这样消失在我们的世界里。有人认为霍去病是因为北击匈奴时感染了动物腐尸传播的瘟疫,纯属无稽之谈。感染瘟疫还能在三年后才病发?你以为是狂犬病毒能长期潜伏吗?要是瘟疫,他霍去病不可能活着回到长安。

虽然我们没有直接证据,但却能利用合理推理。霍去病之死,不可能是寿终正寝,不可能是因病身亡!最大的可能,不愿意被当枪使来制衡卫氏集团、反而愿意为卫氏当枪的霍去病,被汉武帝赐死了!

只有这样,才能合理解释下面几个问题:

1、如果霍去病是病死,为何没有任何记载,什么病,什么时候病的,医治过程怎样?

2、为何汉武帝为霍去病安排规格这么高的葬礼?生怕后人不知道还记载这么详细?有点补偿的意味。

3、为何霍去病死后,除了一贯低调、深居简出的卫青,卫氏集团核心成员丞相庄青翟、公孙贺父子、卫子夫两个女儿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卫青长子卫伉、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等全部先后被诛杀或被逼自尽?

等于说,卫氏外戚集团,从此全被连根拔起了。当然,汉武帝本人也没想到事情最后会搞这么大,他的追悔莫及已经通过事后对刘据的平反、追思、追封体现了出来,可惜已经没什么用了。

霍去病的兵法是谁教的是何原因让他英年早逝

霍去病的兵法从哪里学的,史籍中并没有具体的记载,而且霍去病似乎并不喜欢学习兵法,从什么地方知道的呢?《史记》中的卫将军骠骑列传中记载,汉武帝经常想要亲自教霍去病兵法,但都被霍去病怼回去了。连皇帝的言传身教都不受教,试问一下还有谁能教他?而且关于用兵一说,我个人对霍去病是持怀疑态度的,为什么呢?因为《史记》把霍去病夸的太高,但记载的却是另外一个样。

复杂的人物关系,霍去病在宫里宫外都有人

如其中记载霍去病不爱惜士兵,行军时他自己有汉武帝专门安排的“服务团队”伺候,而且送了几十车肉,但士兵却饿肚子。在塞外时战士没有粮食士气低落的,霍去病却在军营踢足球,确实可以看出霍去病没学过兵法,说白了就还是个孩子心态,奇特的是这还被《史记》大赞了一波。而且《史记》中记载,这样的霍去病还引来了卫青大批的门下前去投靠霍去病。他为何如此之叼,看一看关于霍去病的人物关系图应该就能懂了。

卫青正是霍去病的舅舅,按照这个人物关系,霍去病是宫里宫外都有人,宫里的卫子夫当时正得汉武帝的喜爱,并在公元前128年卫子夫获封皇后,卫子夫又是在平阳公主的府内被汉武帝看上的,平阳公主最后嫁给了卫子夫同母异父的哥哥,这样一个联盟就在汉朝发展起来了。古代有任人唯亲的习惯,卫青也是因为卫子夫的关系被汉武帝任用,霍去病作为刘彻的大儿子(也是之后的太子)的表哥,有这样一层关系在,汉武帝培养他成为刘据的肱骨大臣也很有可能,而这表面上看来只是汉武帝爱屋及乌而已。看完复杂的人物关系,再回过来看霍去病本人,他16岁左右就被汉武帝安排进皇宫当侍中官负责保护皇帝的安全,这份信任自然就不用多说了。18岁的时候即公元前122年,霍去病就跟着舅舅卫青出征匈奴,战绩就是率八百骑兵,杀死了匈奴单于的祖父,俘虏了单于的叔父,斩杀匈奴两千于人,如果这不是汉武帝、卫子夫、卫青给他安排的镀金试炼,那他就真的是个打战奇才了,可偏偏司马迁自里行间透露的是霍去病不学兵法、不懂统兵的。

品德值得怀疑

要说以上的都是猜测,那么《史记》记载的另外一件事就是实锤了,说西汉武将飞将军李广在一次战争出征前向汉武帝请求先锋一职,汉武帝口头上答应了但暗地里密信给卫青让他不要安排李广为先锋,李广被安排到了支援的位置上。之后因为在沙漠中迷路导致单于逃走,而卫青知道后责问李广,最后李广不愿受军法调查自杀。李广的儿子李敢知道后认为是卫青在针对自己的父亲,而动手打伤了卫青,李敢并没有被卫青追究,但在战后一年(公元前118年)的一次狩猎中,李敢被霍去病在狩猎的时候借机射杀为他舅舅报仇,汉武帝事后却以“云鹿触杀之”了解,就是汉武帝帮霍去病擦屁股,说李敢是被鹿撞死的。综合来看,难免不让人有遐想空间,一个军队中人去狩猎,汉武帝这个说辞也真是随意,什么被鹿撞死,真的是小鹿乱撞吗?可越是随意,越能看出汉武帝对霍去病的宠信,或者说对卫子夫的顺从。

霍去病在射杀李敢的一年之后,患了不明疾病死去,当然这病死也不是在司马迁《史记》霍去病个人列传中说的,而是其他的在另外关于霍光的史籍中有简单的略过,这也正是令人迷惘的事情,司马迁如此夸霍去病,又将他在军中踢足球这种事情都写进了《史记》,却对霍去病的死因闭口不谈,显然有些避重就轻,所以又是一个令人无解的谜团,这个“病死”的时间也太离奇,早不病死晚不病死,偏偏飞将军父子死了之后的短时间内就死了,会不会有其他政治斗争的存在呢?要知道飞将军可是经历过汉景帝时期的名将,他的战绩自然不是虚的,比卫青、霍去病这种“关系户”,可是实实在在的靠军功上位,忠心的部下肯定有的,偏偏李广的死、李敢的死都和卫、霍有关。如果真有这个可能,李广的部下报仇为什么不找卫青?卫青好歹是有战绩有影响力的人物吧,反观霍去病,哪一次不是跟着卫青出兵?他的军功并不一定是实打实的,或者说飞将军李广和霍去病、卫青之间选一个更崇尚的,我会选飞将军。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看法,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讨论

※※※※※※END※※※※※※

参考文献:《史记》/部分图片引用自网络/@历史风物志

古代时期大将军霍去病到底有多厉害霍去病个人生平介绍

霍去病(前140年一前117年)男,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人。西汉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及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的外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同父异母兄长。

霍去病十八岁为剽姚校尉,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封冠军候。十九岁升任骠骑将军,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十万人。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与卫青率军深入漠北,消灭匈奴左贤王部主力七万余人,追击匈奴军直至狼居胥山与姑衍山,分祭天地,临翰海而还。此战使“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战后加拜大司马骠骑将军,与卫青同掌军政,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病逝,年仅二十四岁,汉武帝赐溢号“景桓”,陪葬茂陵。

骠骑大将军的职位

骠骑大将军,是古代武散官名。西汉始置,历代沿置。唐宋为从一品,为武官最高阶,宋徽宗政和年间改定武官官阶,最高为太尉,下分别用大夫、郎为官名。金有骠骑卫上将军,正三品下,居武官第十一阶,元升正二品,居武官第三阶。明废。

扩展资料:

1、武帝时期按照等级高低:第一为大将军,第二为骠骑将军,第三为车骑将军,第四为卫将军,再往下就是前、后、左、右将军以及杂号将军(比如李广利的贰师将军)对一些立有大功的高级军官或者重臣,皇帝会给予大将军或骠骑将军的称号,以示尊重,实际还是皇帝的高级顾问或代理人,并非一定掌握军队,比如卫青、霍光等。

2、后来大将军逐渐成为常置官职,相当于全军总司令,众所周知 卫青和霍去病都是公主家奴出身 所以才得宠为以重任 不但拼死打仗 对主人汉武帝更是极其忠心 汉武帝特别为卫青设立了大将军一职 为霍去病设立了骠骑将军一职 皆在三公之上。

古代骠骑大将军一品武将权利大不大,哪位大神知道啊

骠骑大将军仅次于大将军是从一品大员,大将军是全军的统帅,而骠骑大将军确是手握实权的生力军,以卫青和霍去病为例,由于霍去病战功卓著势头盖过大将军一头,仅可以和大将军平分秋色的地步,而且跟随霍去病的将领多封侯拜相,可见一斑。在唐代高力士由于忠君爱国无私奉献,亦被唐玄宗封为正一品骠骑大将军,类同于今天的陆军付总司令员。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