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红军长征途中有哪些感人的故事或者英雄
- 红军长征创造下哪些至今无法超越的世界奇迹
红军长征途中有哪些感人的故事或者英雄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黄克诚、贵州军区司令员杨勇和政委苏振华分别收到了同一个人写给他们的信。给他们写信的人是个泥瓦匠,但是他们在收到信后,却激动不已,并迅速联系上了泥瓦匠,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红军剧照)
这个泥瓦匠叫孔宪权,他出生于1911年,是湖南浏阳人。
孔宪权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年少时便给地主放牛割草,后来又做过杂工,吃了许多苦。后来农民协会闹革命时,他就开始闹革命。再后来,红军经过浏阳时,他便扔下锄头参了军,其后他参加了土地革命和反围剿中的多次重大战争。
孔宪权是个打仗不怕死的人,每次上战场,他都冲锋在前,且有勇有谋。虽然他几次都和死神擦肩而过,但他总能幸运的避过凶险,并且还取得了卓越的战功,因此就在在红军队伍里他又被称为“打不死的程咬金”。就连师政委黄克诚都对他称赞不已,并且还主动做了他的入党推荐人。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苏区大部分地区都落入国民党军队手中。为了保存军队实力和重开革命局面,中共中央提出了战略转移。于是各地红军相继长征,孔宪权所在的红三军团也在其列。
1935年,红军队伍在渡过赤水后,考虑到国民党军队穷追不舍,且敌我武力悬殊。根据毛泽东提出了的游击运动战的战略,纷纷压缩军队,红三军团把4个师缩为4个团,孔宪权被任命为12团作战参谋长。
在经过贵州军阀王家烈的地界时,为了能摆脱敌人,毛泽东提出“先夺娄山关,再攻遵义城”的计划。毛泽东之所以如此考虑,一是因为地方军阀虽然听从国民党的调兵遣将,但他们为了保存实力,并不愿意拿十分的力来围剿红军。二是因为王家烈是个享乐军阀,他的队伍军纪涣散,且都是“左手步枪,右手烟枪”的“双枪兵”。尽管他们人数不少,但是战斗力不强。三是因为娄山关有“贵州第一雄关”的名号,这里地势险要,自古就是兵家争夺之地。如果打通了这个通道,红军不仅能甩掉后面紧追不舍的敌人,而且还为攻打遵义制造了有利条件。
(娄山关战斗纪念碑)
因此,娄山关战役必须打。
孔宪权所在的12团作为先锋团先一步赶到娄山关,向王家烈的黔军发起了进攻。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王家烈的黔军火力异常勇猛。
原来,就在王家烈率军来围剿红军时,蒋中正让国民党将领薛岳率领中央军进驻了贵州城。也就是说王家烈要是不打赢这场仗,薛岳就要鸠占鹊巢了。
王家烈当然不甘心,所以他把所有的精兵强将都派到了娄山关,并利用有利地形,死守关口。因而红军在这一战役中打得异常惨烈。他们冒着枪林弹雨,不断往前冲。子弹用完了,就上刺刀肉搏。刺刀钝了,就用石头砸。最终,红军打跑了敌人,夺取了娄山关。
不过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红军也伤亡惨重。孔宪权这次就受了重伤,他的胯骨中了敌人6发步枪子弹。他在受伤后还不顾巨痛,滚到水沟中又打死了几个敌人。
孔宪权是被人从战场上抬下山来的。在夺取遵义后,他被人用担架抬到了老教堂里,和许多伤兵挤在了一起。
由于没有麻醉药,医生在给孔宪权取子弹和胯骨碎片时,都只能把他的四肢绑在担架上,并在他的嘴里塞上毛巾。
手术过程中,孔宪权痛得满头大汗,但他却始终紧咬牙关,不吭一声。
旁边的小护士一边给他擦汗,一边对他说,如果太痛,你就大声喊,这样你的疼痛会缓解一点。但孔宪权始终没出一声。手术完成后,医生都对他异于常人的耐受力钦佩至极。
3月29日,红军准备继续北进。考虑到重伤员随军不便,经过党组织的讨论,决定把他们就地安置,让他们能好好养伤。
由于革命尚未成功,红军在攻克遵义后,继续踏上了长征之路。考虑到重伤病员随军不便的情况,党组织决定把他们就地安置。
孔宪权由于胯骨被打碎,手术后又因缺医少药,伤口一直得不到痊愈。所以他被组织留了下来。
(红军雕塑)
考虑到孔宪权级别比较高,又在娄山关战役中立有战功,所以组织给他留下了300块银元作为他疗伤期间的补贴。当然,这个待遇已经是团级以上干部才能享受到的待遇了。要知道,一般的伤兵留在地方养伤,也才15块到20块银元不等。除此外,组织还专门留下一名医生和一名通讯员给他,希望他能早些康复并赶上队伍。
接待孔宪权的是一个叫宋少前的地主。红军在把孔宪权送到宋少前家时,特意叮嘱宋少前,要他一定要好好关照孔宪权。宋少前由于前期受过军阀欺压,因此对红军很有好感,冒着危险把孔宪权保护了起来。
孔宪权完全康复,已经是一年以后的事情。不过他被打碎胯骨的左腿比右腿短了10厘米,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再也没有以前风风火火的劲头了。
让孔宪权最着急的是,由于康复的时间比较长,再加上通讯落后,因此他在养病期间就已经和队伍失去了联系。这也就意味着,他就算想要去追队伍,也不知道往哪里去追。
无奈之下,孔宪权决定就在遵义一带做零工谋生,并等待红军。
他先做过卖货郎,每天挑着担子走村串户,卖点针线之类糊口。后来他又转行做起了泥瓦匠,时间一长,人们都叫他“跛子瓦匠”。
遵义毕竟是革命根据地,老百姓得知道孔宪权是红军后,对他的感情非常深。他穿过的旧衣、破草鞋等都成了大家争相来讨的好东西。原来大家把他看作了“红军活菩萨”,认为他用过的旧物能包治百病。所以家里有人生病,就会有人来讨要他穿过的旧物。他们讨回去后,就把草鞋这样的旧物烧成灰,化在水里,让病人吞服。
就这样,孔宪权一直呆在遵义,直到新中国成立。他在高兴之余才断了要寻找队伍的想法,准备安安心心做个泥瓦匠度过残生。
不过,一份报纸的出现,让孔宪权的命运,再次发生了转机。
原来,那份报纸上刊登了贵州省军分区司令杨勇和政委苏振华的名字。这两个人以前都是孔宪权的领导。所以孔宪权一看到这条消息,就特别激动地给他们写了封信。
杨勇和苏振华在收到信后,高兴坏了。因为长征路上死了不少同志,他们虽然知道孔宪权被留在地方上养病,但从那一别后,就再也没有消息。因此他们都以为孔宪权已经死了。很快他们就给孔宪权回了信,并把黄克诚的地址给了孔宪权。
于是,孔宪权便给已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黄克诚写了一封信,希望组织能恢复他的党员身份。同时还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就是他虽然身有残疾,但他很想为党和国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孔宪权照片)
黄克诚收信后,亦是惊喜交加,马上把他的信转给了中共遵义地委,并且再次为他出具了书面材料,证明了他的身份。
中共遵义地委的工作人员得知孔宪权是老红军,亦不敢怠慢,马上到遵义去了解孔宪权在离开部队后的情况。摸清孔宪权在解放前一直都是做泥瓦匠,没有干过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情后,便给他恢复了党籍,还把他安排到第七区出任区长。
1952年,组织准备把当时召开遵义会议的住宅设为遵义纪念馆。由于孔宪权参与过娄山关战役,是那段历史的见证人,因此组织便委派他来筹建纪念馆。
孔宪权也很能吃苦,他不仅积极收集红军在贵州一带留下的文物和资料,而且他还对当年开会的住宅进行了修缮和养护。
遵义会议纪念馆开放后,孔宪权便成了该馆的馆长。
他这个馆长可辛苦了,他既要给参观者讲述当年的事情,又要到红军走过的地方拍资料照片和收集资料等。因此,纪念馆内的藏品越来越丰富。孔宪权对每一件文物都如数家珍,对它们背后的故事更是了如指掌。后来,邓小平来参观纪念馆后,还连连称赞孔宪权的确是最合适的馆长。
1988年11月,年迈的孔宪权因病入院,由于病情严重,他也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不过他躺在病床上却十分安详,因为在他看来,尽管中间和红军断了联系,但是在解放后,还能为建设祖国添砖加瓦,这已经让他感到很欣慰了。
孔宪权病逝后,原中央委员总书记胡耀邦专门发来了吊唁电报。七大军区也在同一时间发来了吊唁电报,大家对孔宪权的去世表示了沉痛的哀悼。
(参考资料:《闪闪红星:老红军时代画像》等)
红军长征创造下哪些至今无法超越的世界奇迹
所谓的世界奇迹,就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无人可以创造的行为。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中国工农红军自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踏上西征之路,历经千难万险,饱尝千辛万苦,踏遍千山万水,经过二年多的长途征战,爬雪山、过草地,穿行11个省区,行程二万五千里,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实施大小战斗数百次,人员从最初的8万之众到达陕北后只剩1万余人,完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举世瞩目的长征。
2019年笔者骑行红军长征路在湘江战役旧址界首渡口
纵观红军长征走过的路和经历,我认为创造了至今无法超越的世界奇迹:
一是长征本身就是一个奇迹。红军长征路程之长,没有任何军队可以相比。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的军队,在没有任何后勤保障和补给的状况下徒步二万五千里的路程。这样看,1800年5月,法国统帅拿破仑率领4万法军,5天穿越了阿尔卑斯山脉的行军,与中国工农红军的壮举相比,看起来似乎更像是一个假日旅游。
2019年笔者骑行红军长征路在通道转兵旧址留影
二是行军速度之快无人可比。长征途中的红军每天都必须行军,否则就可能被敌人包围据相关历史资料介绍,红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部队,携带的辎重,在一个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特别是飞夺泸定桥时,红四团的官兵们一昼夜行军240里,创造了步兵行军史上的奇迹。
2019年笔者骑红军长征路在当年抢渡乌江指挥部旧址
三是艰难程度无人可比。红军长征途中,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缺衣少药,缺粮少弹,吃树皮、草根,吃皮带等,在迹罕至、荒凉至极的苦寒地带,边行军边战斗,这些经历是任何后来人或他人都无法想象或克服的困难,是任何军队都不可能经历的。
2019年笔者骑行长征路在遵义会议旧址留影
四是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长征途中的中国工农红军,从瑞金出了时只有八万余人,而追击和堵截的国民党部队却经常是十几万人,几十万人,且装备精仿、弹药充足。如果不是一支理想笃定、意志坚强、由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队伍,要跳出敌人包围圈,比登天还难。
2019年笔者骑行长征路时在赤水河畔留影
五是危机关头,总有中华民族的智慧在闪烁。红军长征途中,步步惊魂,时时危机重重,处处险象环生,特别是四渡赤水、枪渡乌江、飞夺卢定桥、通道转兵、遵义会议、激战腊子口、夺取哈达铺等紧要关头,稍有不慎,都可以导致前功尽弃,但是,每当这些千钧一发的紧张关头,中华民族的智慧便通过伟人睿智的思想展现出来,及时扭转不利局势,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使伟大的红军队伍从低潮走向成功,从失败走向胜利。
2019年笔者骑行红军长征路时在泸定留影
纸上得来终觉清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荣幸至极的是本人曾于2019年4月至6月全程骑行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曾经18天冒雨骑行,也曾因寒冷、饥饿想过放弃,但是,一路骑过来,真正深切感觉了红军长征的艰辛,至今已经成为我的精神佳肴,开阔了我的眼界,充实了我内心,丰盈了我的思想,并且成为了我一辈子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