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太子复立,老十四和老十三为什么要在乾清门打架?请问清代的乾清门行走到底是一个什么职位,可不可以看做实习期的乾清门侍卫_手谕_侍卫_康熙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清门 手谕 侍卫 康熙

本文目录

  • 《雍正王朝》太子复立,老十四和老十三为什么要在乾清门打架
  • 请问清代的乾清门行走到底是一个什么职位,可不可以看做实习期的乾清门侍卫
  • 陈涌泉之后,还有没有真正的清门相声

《雍正王朝》太子复立,老十四和老十三为什么要在乾清门打架

1.事发背景:

太子胤礽第一次复立,八爷党竞争嫡位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从表面上看,老八老九老十和老十四是十分气愤和悲伤的,老十认为胤礽是开缺太子,没有资格参加举荐,老十三胤祥动了气,和老十老九吵起来。这时候,老十四出面,跟老十三打起架来,说要和老十三决一雌雄。二人在乾清门打的不可开交,几个皇子打架,外人又不好拉,兄弟们拉又拉不开,只好任由他俩打,格楞泰见势不妙,连忙报告了康熙。康熙携张廷玉等侍卫赶紧到乾清门制止风波。结果老十四几句话呛得康熙大怒,恨不得杀了老十四,在众人的拉扯下,才把他们拉开。

当时老十四呛康熙的话句句在理,打架估计都还记得,换做是谁,都只怕埋在心里不敢说,但是老十四却说出来了。老十四胤禵到底是胆子太大还是故意为之?依照老十四平日里的性格,貌似这很正常。但是不是真的正常,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2.你是否还记得那张伪造的太子手谕?

如果把老十四的行为和之前八大山庄秋猎时候,老十四胤禵伪造了一张太子手谕,命凌普带兵围住八大山庄的事件联系起来,你也许就会觉得这一架不简单。

当时的情形是,老十四见太子胤礽被废在即,于是伪造了一张太子命令凌普的调兵手谕找老八胤祀,以此逼太子胤礽走上死路。

但是老八精明得很,说:好兄弟,我不能让你冒这个险。意思就是说,伪造终究是伪造,我才不会干呢。

所以这个手谕并不是老八捅出去的,老十四故意跑到老八那里,是让老八因此脱不了干系(如果查不来的话)。

因此,可以肯定的说,这张手谕是老十四自作主张捅出去的。

太子的被废的内在原因是这张手谕吗?当时不是,这张手谕的作用只是加速太子的倒台,而不具备决定性的作用,老十四肯定明白这个道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毕竟只是伪造的东西,如果要查,是很容易查出来的,只要通过行事的逻辑就可以查明。仅仅凌普的两千兵马,大动干戈的在八大山庄调遣,无论如何,对康熙也没有决定性的制胜作用。

既然手谕的作用并不大,为什么老十四还要兵行险着呢?这就要从老十四为什么要入伙八爷党说起了。

3.老十四为何要依附八爷党?

在诸位阿哥当中,老十四是争夺嫡位的强劲势力之一,就算单独自启炉灶也未尝不可,他手握兵权,绝顶聪明,功勋卓著,为什么却要入伙八爷党呢?如果你看过《康熙王朝》大概就会明白个一二,老十四就如同班布尔善入伙鳌拜一党差不多,老十四就是新时代的班布尔善,干的是黄雀在后的事儿。有事有老八在前面顶着,自己好乘凉,没事又可以利用老八集团的势力,上下逢源,比另起炉灶要省事得多。老十四知道自己很值钱,如果自己另起炉灶,无异于树立起一个新的目标被其他皇子射。这就是老八集团和老十四一直面和心不和的根本原因所在。他们之所以存在,只是因为各取所需罢了。

到这里,老十四为什么要兵行险着呢?因为如果查不出来,当然是指向太子和老十三,希望推太子这只死狗下悬崖,折老四胤禛的翅膀,还能将上蹦下跳的老大胤褆搞掉(当时手谕在老大手里了)。八爷党前进一步,自己也跟着前进一步,一举四得。如果查出来,有老八在前面顶着,他完全可以充当受害者。所以,对于老十四而言,伪造这张手谕其实是险招不险。

4.棋手是康熙,老十四的路数被识破。

本来,老十四想当一回棋手,但是遇上了老爹康熙这个高段位,所以只能认输。很快,在张廷玉的提醒下,康熙识破了这是一张伪造的手谕。既然是伪造的,康熙就明白了(一定是某位皇子干的,想想康熙对那位张道人在胤祀府上的一言一行了如指掌,他又怎么会查不出伪造手谕出自何人之手呢?)。他首先是永远圈禁了老大胤褆,关押了十三爷并宣布废除太子,这让老十四误以为手谕未被识破。可是议举新太子,康熙复立太子,放出老十三,打击八爷党的时候,老十四才清醒的认识到,那张伪造的手谕根本就已经识破。

八爷党显然经历这场风波,倒退了一步,老十四自己也只有跟着到退一步。问题是,打击八爷党就昭示着康熙已经知道伪造手谕出自哪里了,虽然险招不险,有老八顶着,可要显示无辜逃避惩罚,他老十四还得寻找一个机会来“洗白”自己才能遮得住众人之目啊。

于是,机会终于来了。

地点:乾清门,百官进出的地方,人多,热闹,宣传效果最突出。

事由:老十和老十三对复立太子的争议,老十四必须加装出一口气。两人开打。

老十四开打的目的其实只有两条:

一是告诉百官和康熙,(伪造手谕)我老十四只不过是老八的成员之一,是老八教唆的,我很无辜。为自己叫屈。

二是告诉百官和康熙,我老十四和老十三一样心怀坦荡,重情仗义。我不能因为老八被打击就被忽视,为自己争取。

殊不知老十三上了老十四一当,打这一架完全是给老十四做了嫁衣。

下棋的终究是康熙。他只能当着德妃(老四和老十四的母妃)感叹说:你这两个儿子啊(一个精明可用,一个真不省油)。并加封德妃为皇贵妃,意思是说,你俩儿子都有资格竞争嫡位了。

至此,老十四这一架打出了新高度,新天地。你说高还是不高?

请问清代的乾清门行走到底是一个什么职位,可不可以看做实习期的乾清门侍卫

乾清门侍卫一职起源于康熙年间。1667年,14岁的康熙皇帝依靠身边的几个少年侍卫擒拿了权臣鳌拜,终于得以亲自掌握朝权。有鉴于此,康熙皇帝特设了御前大臣、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等职务。

初设之时,乾清门侍卫没有固定的员额和等级限制,均是由皇帝亲自挑选。这些侍卫基本上都是满洲旗主、蒙古王公、宗室勋戚的子弟。从小就练习骑射、精通武艺,体质健壮、反应灵敏,都是千里挑一的佼佼者。

乾清门侍卫和普通侍卫不同,不由领侍卫内大臣统辖,而归御前大臣管理。在乾清门侍卫以外,还有“乾清门行走”的职务。所谓“行走”,就是“见习”“候补”的意思。被赏赐“乾清门行走”

职衔的,可以和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一样,成为内廷近御之臣,替皇帝办理有关事务。比如,乾隆四十年(1776年)赏贝勒永福、贝子弘午“乾清门行走”;道光七年(1827年)赏“乾清门行走”的有贝勒奕纶;光绪十五年(1889年)赏“乾清门御前行走”的有载濂、载泖、载漪、载泽等。

封建时代是集权政治,皇帝是国家的核心。因此,御前大臣、御前侍卫、御前行走、乾清门侍卫、乾清门行走等作为一种不固定的侍卫制度,由于其接近皇帝,所以对于王公大臣来说,被赏赐这些职衔其意义是非比寻常的。

陈涌泉之后,还有没有真正的清门相声

2016年,郭德纲在微博上正式发表第一版德云家谱,并且言辞激烈的对何云伟曹云金等人进行“清门”行动,引发了中国相声史上第一场网络师徒骂战,其余波至今没有平息。

与之对应的是,曾经是郭德纲二爹的侯耀华,也公开声明要对弟弟侯耀文的徒弟进行一次正式的“清理门户”,虽然侯耀华没有指名点姓,但有部分网友猜测,这个清门声明可能是针对郭德纲。

上个月在苍茫的西北大地上,曾经是青曲社高管的郑宏伟在微博上也发布了“清门”声明,表示要代替去世的父亲郑文喜,将劣徒王声逐出师门,以一名儿子的身份,行使清门的大权。

所以在暗流涌动的相声界,每年都会发生若干起清门事件,怎么会说“没有真正的清门”了呢?

说正经的,如果你把相声当成一个行业,一门求生的手艺。那么“清门”就不能算是正经的相声,因为清门的那帮八旗子弟都是票友下海,用相声找乐的。

就像乞丐跟流浪汉的区别,乞丐穿得破烂是为了让别人给他钱,而流浪汉是喜欢穿得破烂而且人家不用你给钱,所以你不能说这是丐帮的两个分支,其实是两个不同的行业。

清门相声也是一样的道理,原本它就不属于一种谋生手段,就是一帮有钱有文化的八旗子弟自娱自乐而已。清门相声的段子根本就不是写给老百姓看的,甚至浑门相声演员也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时至今日也有很多清门相声其实是合流之后,被胡乱糟改了。

所以当清门相声演员离开大宅门,把《八扇屏》、《卖五器》、《夸住宅》等段子使给老百姓,并且指着这个换钱之后,那就不是清门相声了。

就像流浪大师沈巍放下书本,衣冠楚楚的坐在镜头前直播要打赏之后,他就成了乞丐,咱就别再说他是流浪汉了。

陈涌泉先生也是一个道理,清门相声本来就没有所谓的传承体系,更没有浑门那么多字辈等级森严,那么陈子贞先生是清门艺人,不代表陈涌泉先生就必须是清门艺人。就像谢芮芝算是清门艺人,他孙子谢金算清门吗?连郭德纲也不敢这么乱扣帽子吧~

再比如姜昆在南京大学曾经说过“侯宝林是清门相声旗帜”,这就有点贻笑大方了,估计姜昆先生心中的“清门”,就是“一点不三俗”的意思。侯宝林先生确实是够雅,格调也足够高,问题是怹是正经浑门啊~

所以清门已然是一个消逝的概念,现代人没必要穿越一百多年去寻根,现代人应该坚持的相声二元分法,就是“主流跟非主流”,或者“体制相声跟粉丝相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