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和木工是一码事吗?木匠和木工有什么区别_木匠_木工_师傅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木匠 木匠 木工 师傅

本文目录

  • 木匠和木工是一码事吗
  • 木匠和木工有什么区别
  • 为什么说木匠是最聪明的
  • 哪里有农村手艺人木匠
  • 现代社会木匠这份工作怎么样还有“饭”吃吗
  • 做木匠很丢脸吗
  • 在农村里,木匠、石匠和铁匠,为什么最不能得罪的是木匠
  • 木匠的口诀是什么
  • 为什么以前农村人都很怕得罪木匠关于得罪木匠发生的事你懂多少
  • 为什么传统的木匠手艺面临失传

木匠和木工是一码事吗

木匠和木工不是一码事,木匠指的是木工里每一个成员的称呼!木工是木匠的统称,落在每个木工人员身上,称为木匠。木匠在劳动中,所做的工时,又称为木工。也就是说,木匠师傅工作的时间,按小时,天数来计算工作,给的报酬,一般情况下,都以天数计算工时,也有按小时计算工时的,八小时或十个小时为一个工作日,按小时,把一天工作时间的钱数,除八小时或十个小时工作时间,就是木匠师傅每小时所挣的钱数,所谓木工,就是木匠师傅,做家具,盖房子,装修,工作的时间,这个时间,给多少钱,但是,双方可以讲价还价,这就叫做木工。木工,木工,就是修理木头,做出造型,是需要时间的,是一种技术工种,花费的时间,叫做木工,木工做出来的东西,又是艺术品,需要给木匠师傳一天给多少钱的意思?现在,是不讲木工制,都讲承包制了。另一种说法是,在分类上叫木工学校,当进入现场施工工地,就得称木匠师傳。虽然,学习,工种一样,叫法和称呼就不一样,所以说,内含,表情就不同,这就是中国的文化,同音不同字,同工不同意义。因此,木匠和木工,是有区别的。在这里,木工就是挣钱的工时,放在学校是一门学科。叫木工学校。放在施工工地里,就是木匠师傅。

木匠和木工有什么区别

木匠和木工的区别?

人类的发展,经过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直至进入现代社会,石器和青铜器早已成为被珍藏的古文物,但木器的使用,却是延续至今。

木业,是专门以木材为原料加工制作器物的行业。木匠,是专门从事木业的手艺人。这里所说的木匠,又主要是指新中国成立以前拜师学艺,而后走进新社会,生活劳动了几十年的乡村木匠。他们继承了这个行业的古老传统和技艺,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前辈匠人的形象和身影。

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也就有了木匠。一个腰际围裹着兽皮的原始人,有意识地从地上或树上取来一段粗树枝,然后把树枝上细碎的枝杈去掉,并着意用石头打磨几下,最后做成一根光滑适手,使用得力的棍棒,用来攻击猎物,或防御猛兽的攻击。同伴们非常羡慕他的工具,于是他制作了更多的棍棒分送给其他原始人。这个棍棒的制造者,就是最原始的木匠。

人类的发展,经过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直至进入现代社会,石器和青铜器早已成为被珍藏的古文物,但木器的使用,却是延续至今。

江河中滚滚涌动的波涛,既激扬起璀璨的浪花,也淘涮着石砾和泥沙。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注定了人类文化的新旧更替与演化消长。许多传统行业技艺,在这种更替与演化中,失去了他昔日的辉煌。

据说,在美国已有一百多种古老行业不复存在。在中国,也同样有许多传统行业消失或蜕变改形,或者成为应用范围极小,只有在古装电视剧中才显露一下的道具似的行当。就木业而言,橡胶轮胎彻底的淘汰了板轮匠;桶匠、鞍子匠,不再是拥有广阔市场的作行;随着钢筋水泥及新型建材的普及,使原来以木材为主的民用住宅,基本改变了结构;而家族意识的淡化,和城乡建设的统一规划,也使曾被人称道的四合院成为了“保留项目”;马车不再是运输的主力,农业机械取代了旧式农具;室内家具的生产规模化、商品化,更方便了人们的需求和选择;丧葬制度的改革和推广,几乎使人们忘却了棺椁……许许多多过去用木材制作的器物,都被物美价廉的新产品更新取代。

新的建筑格局,新的建筑材料,新的供求观念,强烈地冲击着旧式木业。木匠们也因失去了出售技艺的市场而歇业改行。不再青睐这一行业的年轻人,更使木匠师傅们失去了传业对象。许多代代相传的行业技能,由于没了用场,逐渐被丢弃遗忘。传统的,曾经拥有几千年辉煌的木匠行业如今已是业老珠黄。

虽然,从事木业的仍大有人在,但他们已不是传统的“木匠”,他们是新生的或是由“木匠”演变成的现代型“木工”。

木匠与木工(姑且如此称之,以示区别)在内涵和形式上有很大区别,就如亭台楼榭之楼与现代社区之楼,虽同类但不同型。他们之间有哪些不同呢?

称呼本身已然不同。一定的形式必定包含一定的内容。名称的改变,必然是因为内涵的变化。木匠这种称呼似乎已成隔世,现在的人们,包括原来的木匠,只用“木工”这个称呼。

外观形象不同。现代木工大都接受些文化教育,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给人以精明、精干的印象。过去的木匠,大多不识字,纯朴的形象多一些。过去的木匠随身背挎的是个木制的“家伙斗子”,由于工具的电动机械化,现代木工只需肩挎着帆布工具兜子。

过去的木匠,是流动的小作坊式的自由劳动者,走村串乡为雇主服务,为在行业竞争中求得生存,特别重视个人在民众中的名声。他们对雇主非常负责,工作尽心。一方面是由于职业道德和行业本能使然,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需要借重雇主的口碑。

现代木工大多依附于某生产单位。诸如建筑公司,木器厂,或者某工厂、某单位内部的木工车间,木工班组。他们是工厂或公司的工人,听命于公司老板或工厂领导。他们间接地为消费者服务,与消费者不直接发生金钱关系。虽然仍有一些流动木工,走街串巷,上门为雇主服务,但他与雇主之间似乎只存在劳务与报酬的简单关系。你用木工吗?干什么活儿?给多少钱?双方约成,劳务关系成立。劳务结束,关系解除,再见面时形同路人。过去的木匠与雇主之间有一种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互相感谢之情。这种情感在雇用关系解除后,甚至能延续几十年。

过去的木匠,因为匠作范围广,打造的东西种类多,内容庞杂,大量的手工操作,客观上造就了他们必须具备全面的技能。而现代木工,分工较细,服务范围比较局限,相对来说,技术适应范围没有过去的木匠广。现代化的建筑材料和大量的机械化作业,减轻了木工的劳动强度,但同时也削弱了木工的手工操作技能,准确熟练的手工技能已不再是评价优劣的重要条件,而能够不断地接受新信息,新潮流,才是一个优秀木工的先决条件。

现代木工对过去木匠的许多“讲究”不再讲究。

现代木工也有傲性,但冷傲多些,有时又傲不起来。过去木匠的傲性表现的含蓄,但很彻底。

用尺不同。过去,木匠用营造尺。现代木工用米尺。而正向着现代木工蜕变的木匠,不得不使用这两种尺。做新式活儿用米尺,做旧式活儿用营造尺,或将两种尺换算后使用。

总之,从事旧式木业的木匠连同他们的作业内容,离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去了。

为什么说木匠是最聪明的

不能说木匠最聪明,但做木工确实很用脑力。尤其是古代木匠他要制造出繁杂多样的造形,真要有超乎常人的想象。

自从板式家具出现以来木工已从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起来,直观性更强了,劳动强度也大大下降了。

现在保持原始做法的木匠已经不多了,木匠真有失传的危险。现在天津的辛家班还在继承和传授原始做工,有志者应到那里学学。

现在的木匠只能说你是干木工活的谈不上〝匠〞。

干过几天木工活的我

哪里有农村手艺人木匠

农村手艺人,木匠那里有?

我估计在这里我是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人,因为我本人就是传统的手工木匠,工龄已经三十多年了,但是在这里我不知道你问这个问题而需要什么帮助。

我是六十年代生人,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农村分田到户,家里不需那么多劳力,高中毕业回来无所事事,所以就跟本房一大爷学做手工木艺,这一行在当时的农村还是很受人尊重的,收入也是比一般种田人高出很多。

其实木匠手艺也是一门技术活,都要懂得些几何三角和圆周率,还有圆锥体和扇形面积的一类计算。做起来较方便,用黄金分割定率做出来的东西特别好看。我是真真正正学的是纯手工的操作,斧砍锯拉,行内有话叫:三年斧头四年凿,要数刨工最难学。经过三年学徒生活,手艺终于学成,大木小木圆木手艺样样精通(我们这:大木指建造全木架房屋的工种,小木指橱床椅柜等家俱,圆木指用木头制成水桶,洗面盆,洗脚盆之类),然后谢师独闯江湖。

现今在广东做高档红木家具已经二十多年了。

现代社会木匠这份工作怎么样还有“饭”吃吗

这份工作我知道,这个活计我干过。终因体质太差,干了三个月后整天流鼻血,不得不告别木匠的学徒之旅(时间太短只能是旅了),打道回府,与木匠失之交臂。

木匠都是农村人,干这活的都是农村年轻人,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会是农村人去干的。这份工作很累,也很脏,除了农村人,其他人没有愿意干这活。不过这活虽累虽脏,但收入还行,适合农村人,作为农民这就满足了。

我的一个叔伯兄弟就是木匠,他初中毕业就跟人学徒,木工一直干到现在。将近50岁的他在城里为子女买了两套房子,如此成功也不愿歇息,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如果说他愿意,365天都有活干。

应该说三十年前,再靠前也是这样,一个农村出生的小伙子没有一点儿手艺儿,在农村就是受穷。其实有什么手艺儿?现在看来莫非就是泥瓦匠和木匠。但在那个时代,就这看似简单被人看不起的工作,正是农民孜孜以求的期望。如果没有眼色人,这样的差事也难觅到。那个时候一出学校们,就要跟人学手艺儿。我们这里好多就是到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一去就是两三年,我就是其中之一。拉过大据解过板,拿起斧头凿过卯,戳过小据下过料,推过刨子熬过胶。这些都是徒的活,离入戏还有一定的距离,不干这活真实本领何时学?

说真的,过去一个木匠的水平高低,衡量标准就看合的缝,卯的榫。现在所说的木匠有多少能干这样的活?又有多少木匠达到这样的要求?一个学徒没有三两年的时光,根本就学不到这样的技巧,想出师很难。以前木工完成的任何一样作品都是全手工,划线,合缝,开榫,凿卯,安装完毕,没有任何电动工具辅助。如果是初学者,拉一天大据第二天你的大腿就不能迈步走路,刮一天手刨你的虎口就有血泡。家家户户凡是需要的家具,都是全手工打造。而现在的木工一是没有那么长的学徒期,跟着干几场活就会了。二是材料都有定制的,无需合缝,不用开榫,需要什么只要给出要求即可,全是家装,会组合就能胜任。三是电动工具应有尽有,无需出更大的力。下料截断,刷胶粘合,打眼固定,电钮一按,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所以,现在的木匠好当,只要你勤奋,致富不是梦。

做木匠很丢脸吗

我从十七岁时(一九六七年)开始自学做木工活,从开始就没觉得有一丝一毫的丢人,到现在都还在做木工活,随时想做点什么都行,有工具有备料,小修理活路自己动手,其实也没有大规模的工作可做,没有累人、丢人的感觉,反觉内心很充实。

在农村当知青两年多的时间里,就做木工活也混过饭吃(帮人做木工活路不收工钱),有时也替生产队做点木活,如砖盒、长梯、加长条凳、谷扒等,挣过工分很实惠。

上世纪七十年代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一一生活要幸福,学会烹、裁、木。曾流行在我们回城参加工作的知识青年们,有了工作后要考虑成家的个人终身大事,先得做几件最起码的家具,才能够有结婚的基本物质条件… …

几经曲折反复到如今,又有人开始欣赏实木家具了,学木匠丢人了吗?我看也未见得吧!

请欣赏我前年初的全手工制作的实木床,今年六月做的移动衣裤架,我几十年来的至爱一一木工工具等照片……

今年10月下旬我又开始做一架1.5mx2m(内净尺寸)全实木床,快完工了,请见照片如下(第九张)

在农村里,木匠、石匠和铁匠,为什么最不能得罪的是木匠

木匠,石匠,铁匠,三种匠人三种匠心,这是当年农村里三种不用从土中刨食的农民,他们凭借自己的手艺来养家糊口。

说木匠,石匠,铁匠三种匠人三种匠心其实是说他们性格各不相同,比如铁匠,铁匠耿直,在铁匠师傅心目中,圆就是圆,方就是方,铁匠好打抱不平,是那种路见不平一声吼的人,热血男儿,热血心肠。

石匠憨厚,石匠不需要高超的技艺,只要有力气就能做的好活,只是那种累和脏往往是很多人所无法胜任的,因此石匠一般是有力气的老实人,除了干活,他们轻易不怎么说话,也不愿意管闲事,做好自己分内事心无旁骛。

而木匠,木匠这种活很挑人的,需要的是心灵手巧,需要的是匠心独具,这样的人脑瓜灵活,心思敏捷,做什么不急不躁,有心事善于隐藏,表面上我们永远看不出木匠的情绪。

为什么说最不能得罪木匠呢?犹记得那些年家里有木匠,明明条件拮据的农家小户,却总是好酒好菜好烟好茶来款待木匠师傅,从来没听说过有人去得罪木匠,这是什么原因呢?

过去农村家庭里的大件是家具,家具是可以流传给后人的财富,除了家具还有门窗,门窗是房子上最重要的东西,质量好与不好关系着很多说法。

我记得当年听过一个故事,说有一家财主请木匠师傅来做家里的门窗,财主财大气粗,认为我出钱你干活,所有的所有都是应当应分,因此怠慢了木匠师傅,木匠师傅在财主家里干活,也不抱怨,一如平日给别人那样干法,只不过以前三天可干完的活,他用了六天,最后一道工序是按装家门口大门,按好了门窗领了工钱走人了事。

后来这个木匠和另一个木匠喝酒时喝高了,他告诉另一个木匠,自己在财主家门上装了机关,夜里财主家从里面插上门栓,在外面可以暗箱操作开开门,甚至说出来怎样操作法,这话被另一个木匠给记住了。

后来有一天另一个木匠手头紧张,突然想起来财主家被装了机关的大门,于是铤而走险在半夜三更时去行窃,也是赶巧,那晚行窃进门挺顺利,果然机关好用,但行窃过程中被夜里起床尿尿的仆人发现了,木匠为了自保只好杀人灭口,最后匆匆离去,临走把门又从外面操作栓到原来的样子。

这个案件让县令费劲了周折,一直以为是财主家里人行凶,因为没有翻墙痕迹,没有门被破坏的痕迹。后来偶然机会听说得罪了木匠,木匠可以各种在伙计上施手脚,普通人还看不出来。于是县令才找到了做门的木匠,案件才得以侦破。

因此木匠师傅得罪不得,得罪了木匠师傅,他们稍微在活计上做做手脚,要么你的家具会用不住,要么就是施了什么巧劲,又或者会和财主一样,门里有乾坤。

木匠的口诀是什么

木匠的口诀是匠人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工作彦语,最流行的众所周知的一句“长木匠,短铁匠,不长不短是石匠”其实木匠在工作中有很多地方可以编成口诀或者顺口溜,只是在繁忙中不注意就是了,我说一说比较熟悉:像门窗坏了你别怕,木匠师傅来救驾,木匠的斧子瓦工的刀,平刨子,快锯子,懒得磨刃费力气,方凿子,扁铲子,入木三分知感应,锯短料,刨长料,木头曲直凭眼调,木顶角,铁顶尖,搬妻搬母假行家,三角尺,划直线,开榫凿眼是关键,直榫头,斜榫头,增肥减瘦废木头,平榫肩,斜榫肩,肩头长了镂一镂,三分凿,五分凿,八杈凳子眼难凿,白松的疖子硬似铁,打嫩的刨子配定铁等,这些口诀在民间木工行业里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吧!不过,在做工时还真的很实用。有道是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啊!还有许多许多木匠口诀和顺口溜一时回忆不起了。谢题问。

为什么以前农村人都很怕得罪木匠关于得罪木匠发生的事你懂多少

我们老家过去那些年兴筑土墙房子,听说那时有的手艺人会施法,筑的土墙容易垮,凡是修房子,必然要请土匠和木匠。

有一家人,动工修了三间土墙房子,于是请了土匠来筑土,后来又请了木匠。有一天土匠筑的土墙房子垮了一间,土匠就怪木匠施法整他,两个人吵了一架,于是决定还回去。

土匠师傅跟他的老师说,施法整木匠,其实老师也没有法术,就对徒弟说,这个木匠的法术高强,我都奈何他不得。这个土匠始终想让木匠出洋相,于是就偷偷的看木匠做到哪个地步了,最后房子要提尖了,土匠的活要做完了,就看木匠的操作了。

没想到那个土匠起了歹心,在房子提尖的头天晚上,土匠看木匠师傅的房梁也做好了,他施法也不得行,于是就来硬功,半夜起来把那根主梁锯掉一截,大約一尺长,锯掉了就去睡觉,专门等第二天看木匠的笑话。

没想到木匠自从跟土匠吵架以后,一直在防着土匠,专门叮嘱徒弟多做了一根主梁放在角落里,要上梁了,他也估计土匠要整他,就躲在角落里看,不出所料,土匠果然来了,锯了他的主梁后就走了,等土匠走后,木匠把预先准备好的那根一模一样的主梁拿出来摆起,一直等到天要亮了,才回去。吃了早饭后,土匠提尖后,就喊木匠去上梁,木匠跟他两个徒弟谈好,两个人一人抬一头就去上梁,在上梁的过程中,徒弟假装喊:“老师好像没得那么长”,师傅说:“不要紧,拉倒往两边扯嘛”,于是就把房梁上好了,不长不短刚刚好,土匠觉得奇怪了,认为木匠的法术不得了,从此木匠就出名了,人们再也不敢得罪他了。

其实世间上哪有什么法术,全是哄人肚皮不痛的玩意。

为什么传统的木匠手艺面临失传

木匠为什不能失传,因为人们生活中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木匠,现在机器做的东西快而不耐用,木匠手工做的美关经久实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