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王勃的《滕王阁序》难道是即兴发挥吗没有打草稿没有修改一气呵成的吗
- 国家队乒乓球教练马俊峰简历
- 蒋委员长的五虎上将是谁有没有详细的简历
- 余秀华的助理兼小宝贝的杨储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 考上编制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淮南寿县的主要姓氏和渊源是什么
王勃的《滕王阁序》难道是即兴发挥吗没有打草稿没有修改一气呵成的吗
王勃所写的巜滕王阁序》确实是名垂千古的不朽之作,他的天赋异禀是毋庸置疑,要说初次到滕王阁,就一气呵成写出了惊世之作《滕王阁序》,我觉得可信度不高,试想不是什么三言两语,也不是三五百字,而是773字,在唐代已不算短文了,而且文中涉及了很多的历史典故,地名也不少,我想王勃是在前期做足了功课,打好了腹稿,到现场给人的印象就是王勃文思如泉,一气呵成,大家都忽略他的前期准备工作,应该相信再是天才也需要具有一定的环境条件,否则即便是神来之笔,也写不出如此好的名篇,对王勃的才华芸芸众生肯定会佩服得五体投地,王勃也应该理所当然的享受到如此的殊荣。
(一)
国家队乒乓球教练马俊峰简历
名单如下:总教练:刘国梁女队主教练:孔令辉一、男一队教练员:肖战、秦志戬、马俊峰、刘恒 特聘:吴敬平二、女一队教练员:李隼、陈彬、乔晓卫、刘志强、阎森三、男二队主教练:刘国正四、女二队主教练:黄海城五、男二队教练员:吴广、刘彬、钟金勇、于洋六、女二队教练员:陈振江、张琴、李大成、朱文韬七、体能教练员:王乔治、陆爱发、季茶斌、周亢亢
蒋委员长的五虎上将是谁有没有详细的简历
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 详细的就不能叫简历了…… 刘峙: 1933年任赣粤闽湘鄂“剿匪”军北路总司令,战无不胜,高居五虎上将之首,名声一时无二,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集团军司令。在平汉路战役被日军打的一溃千里,被讥笑为长腿将军。1939年任重庆卫戍总司令,1945年2月,调任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1946年1月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在定陶战役失败去职,徐蚌会战前重新启用出任徐州“剿总“司令,布阵失误,遭到惨败。亡命印尼教书为生,1953年去台湾。翌年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后改任“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1971年病死于台湾,著有《我的回忆》等。 顾祝同: 国民党军高级将领,一级陆军上将。江苏涟水人。在蒋介石早年的得力干将“五虎将“中,顾祝同是唯一到台湾后晋升一级上将的,足见其在国民党军界的地位。1916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科,1919年毕业后先任长江上游总部第四旅连长。1922年任粤军第二军参谋。1924年黄埔军校初创时任中校战术教官兼管理部主任。次年东征中任教导第2团营长、第2团团副,后升任国民革命军第3师参谋长、副师长。1926年北伐中任第一路军第3师师长。次年9月任第九军军长。1930年2月蒋阎冯中原大战时,任第十六路军总指挥、洛阳行营主任。次年调任国民政府警卫军军长,年底任江苏省政府主席。1933年参与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任北路军总司令。1935年任重庆行营主任兼贵州省政府主席。西安事变后,兼任西安行营主任。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开始后,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兼江苏省政府主席。1941年1月,根据蒋介石的指示,在安徽泾县策划指挥了皖南事变。1945年5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徐州绥靖主任等职。1946年任陆军总司令。1948年任国防部参谋总长。1949年4月,重任陆军总司令,12月任“西南军政长官”。1950年3月去台湾,曾兼台湾“国防部”代部长。1972年任“总统府”战略顾问。1987年1月17日卒于台湾。 蒋鼎文: 蒋鼎文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10 岁时入私塾读书,15 岁时进入县立中学就读。1911 年秋,武昌起义爆发。年仅16 岁的蒋鼎文立即投笔从戎,参加了杭州学生军。1912年,他转入绍兴大通陆军中学堂,旋入浙江讲武堂学习军事,毕业后,被分派到浙江督军公署守备队见习,后升为排长、连长。1917 年,护法战争开始,蒋鼎文前往广州,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队伍行列。1921 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谋部中校副官,第二年升任上校参谋,年仅27 岁。1924年,先后任黄埔军校区队长、教导第1团副营长。1925年,参加第一次东征陈炯明,作战勇敢,升任营长、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5团团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次年任第1军第1师师长,率部攻占直鲁联军后方指挥部所在地蚌埠。1928年参加第二期北伐。7月任第9师师长。后任第2军军长,随蒋介石先后参加蒋桂战争、蒋冯阎战争。此后,任第4军团总指挥、赣粤闽湘鄂“剿共”军东路总司令等职,率部参加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第五次“围剿”。其间,参与镇压福建事变。1934年任驻闽绥靖主任。次年被授为陆军二级上将。1937年“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后,相继任第4集团军总司令、西安行营主任和第十、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消极抗日,积极反共。1944年,所部在豫中会战中未经重大战斗即被日军击败,引咎辞职。1949年3月去台湾,此后,曾任“国民大会”代表、“总统府”战略顾问、国策顾问等职。1974年1月2日,病卒于台北。 陈诚: 陈诚 (1898.1.4—1965.3.5),汉族,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高市乡外村人。字辞修,乳名德馨,别号石叟,国民党副总裁,军事统帅。陈诚以18军为骨干建立了土木系,从而使他在黄埔系中地位举足轻重。陈诚不但是黄埔系骨干将领,而且处处模仿蒋介石,最终成长为一个政治家,他的政治才干要强于军事才干,施政台湾期间,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稳定了台湾,通过改革为台湾经济的腾飞打下良好的基础。 卫立煌: 卫立煌1914年入湖南都督汤芗铭部学兵营,毕业后在上海参加“肇和”舰起义反对袁世凯。1915年到广州投粤军,由排长递升至旅长。后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北伐、镇压广州商团叛乱和东征陈炯明的作战,在孙中山先生广州国民政府担任警卫。1925年9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3师第9团团长。北伐战争时,入闽作战,升任第一军第14师师长。1927年10月任国民党军第9军副军长。1928年任南京卫戍副司令,后入陆军大学校将官特别班进修。1930年任第十四军军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14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一战区前敌总指挥,率三个兵团在山西忻口(忻口战役)抗击日军第5师等约5万人的进攻,在会战中,指挥所部奋勇作战,坚持近20日,毙伤敌2万余人,力挫日本侵略军的锐气。1938年2月任第二战区副司令,4月,访问延安,更增强了与八路军合作抗日的信念。1939年1月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5月晋升陆军二级上将,9月兼河南省政府主席。1940年兼冀察战区总司令,与八路军友好相处,相互支援。1941年因主张国共合作抗战,与八路军建立友好关系而被撤本兼各职,调任军事委员会西安办公厅主任。1943年11月任中国远征军司令。1944年,指挥所部击败滇西和中缅边境的日军,收复滇西。1945年1月所部与中国驻印军在缅甸孟尤会师,打通滇缅公路,4月任同盟国中国战区中国陆军副总司令。抗战胜利后被美国《名人词典》以及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时代周刊》称为“常胜将军”。 解放战争后期,1948年1月在担任国民党东北“剿总”总司令时,因没有积极执行蒋介石的“反攻”命令,被蒋撤职软禁于南京。1949年获释,随即出走香港。后拒绝去台湾。在1948年新华社公布的43名战犯中名列第27。 1955年3月卫立煌夫妇回北京,并发表“告台湾袍泽朋友书”。是第一个从海外归来的国民党高级将领。1960年1月17日零时四十分在北京病逝,终年64岁。
余秀华的助理兼小宝贝的杨储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谢谢邀请,我觉得这样的人三观有点问题,这种事情真的不敢恭维,不是正能量。只能带坏社会风气,想走捷径都是有代价的,他的父母肯定都哭晕了。
考上编制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我是2020年上的岸,临县政法委,开车30分钟,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高中时班级倒数,高考文科400分,选择了一所三流大专。虽然学习比较差,好在为人比较实诚,没有什么不良习惯。大学帮助导员做了很多事,不是班长不是团支书竟然临毕业入了党组织。
毕业以后卖二手房,省考的时候也有考,但是没有用心备考,基本上都是裸考,100分,90分,80分,之后就放弃了。后来在亲戚介绍下在当地镇政府做一名临时工,月工资1200。扣除保险剩1000。工作一年以后裸考阴差阳错考上了县里的事业费,每月2100左右,比以前翻了一番,但是没编制,只是参照事业费发工资,不过对于我来说已经很满足了,所以接下来三年没有再参加公务员考试,因为我自认为考不上,已经放弃了,看不到任何希望。2020年,因为疫情影响,省考推迟,正好我报了一个成人自考法学本科证在省考报名之前下来了,以前只能考乡镇这种不限专业的,这次能报考的岗位就相对多了一点,其中一个岗位感觉就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本科,法学,要求党员,不要求全日制,不要求学士学位。我感觉这次机会太难得了,一定要好好把握。立马报了一个培训班,进行了22天的封闭学习。说实话自己学习并不是十分刻苦,跟我同寝比如果他付出了100%,我只付出了80%,而且最后我还有很多必须要掌握的东西没有掌握,数量关系放弃了,资料分析基本的公式都没掌握。最后分数出来竟然考了130多分,在我那个岗位排名第二,要两个人。面试又报了个培训班,准备面试比笔试更加煎熬,在大马路上脱敏训练,在园里找陌生人,甚至在公交车上给乘客演讲……好在努力没有白费,最后成功上岸,主要是笔试分比我下面的人高了6分,她很难反超我。自己面试也不差,中上等分数。
当进入体检的名单公布以后,看到了自己的名字,那种喜悦的感觉至今都难以忘记。因为这是这辈子第一次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家人长脸,以前都是因为学习不好叫家长,让父母操碎了心。第一时间把消息告诉了妈妈,妈妈哭了。我也跟着哭了,全家人都特别高兴,然后就是给单位的领导报喜,给长辈报喜。终于知道为什么四大喜里有金榜题名时,这种喜悦跟结婚还不一样,毕竟每个人都会结婚,但是上岸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在我们村这几年考上公务员的一个巴掌也能数过来,而且人家一直都是别人家的好孩子,而我是个坏孩子。那一两个月真是每天都美滋滋的,生怕是在做梦。
后来报到,县里专门开了一个欢迎会,我们这批一共一百多个人,每个人发言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包括工作经历,毕业院校什么的,我发现我的学历真的在这里面就是个笑话,没好意思说。而别人有985,211,硕士研究生……能跟这么多优秀的人成为同事,是不是说明自己也非常优秀呢?
来到新单位,先是有人带着拜访所有的领导,领导说,安排好办公室宿舍,吃饭的家伙事儿都买上,给配上新电脑,要配置高的。这种受重视的感觉以前是没有体会过的。听别人说,我们转正后每个月的基本工资有4700左右,因为有一项司法补贴1200,所以比一般公务员高一点。这工资对于一个河北省小县城的工资水平来说真的不低了,相较于我上一份事业单位的工资又翻了一番。
政法委相对于别的部门来说比较轻松,我从上班到现在大概两个半月,这两个半月除了写了几个报告真的没什么别的事。(可能是刚入职的原因,慢慢的会忙起来,但是相对于组织部,乡镇,两办来说政法委也是相对轻松很多的部门)有时候一连两个星期什么事都没有,我就买了一支钢笔,准备没事的时候好好练练字。现在来说,一开始的兴奋劲儿早就没有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对未来的迷茫。因为自己相对于其他一起入职的公务员,年龄大,学历低,没钱没关系,往上走基本上可能性很小了,所以说自己也要适应这个心理的落差。
对于正在备考的朋友,我分享一点我的小心得,为什么准备的并不充分考的还不错,我觉得我有几点做的挺好的。第一:一定要认真的做几套模拟题,而且要掐时间,这样你的问题才能暴露出来。把自己的错题做好分析并分类。对于数量关系如果打死学不会,就要果断一点放弃。那些言语理解,定义判断,类比之类偏文科的题一定要把握住,找一找窍门。扬长避短,合理分配时间,做题果断不纠结。第二,平时一定要多积累一些“没用”的知识。我有一个好习惯,每天睡觉前都会听一款学习软件,叫“得到”。里面涉及科技,历史,政治,文化,物理化学,数学,医学……都是正儿八经的博士,教授讲的课,而且人家已经让我们平常人都能听懂的方式来讲。不得不说,人家的知识水平确实高,同样的历史事件,或者政治事件,人家分析的有理有据,观点独特,颠覆你的认知。我最喜欢听的,是相对论,量子力学,这些知识真的太值得去学习了,能让我们更理性的去认识我们这个世界。这个软件的所有课程都是收费的,但是拼多多上有整理好的,非常便宜。
好了,就分享这么多,希望对正在备考的你有一点点帮助。
淮南寿县的主要姓氏和渊源是什么
据《寿县志 - 姓氏》所举16个大姓家族资料统计,于明初迁徙来的有11姓;这11姓中,从山东迁来的6姓,河南的2姓,徽州、杭州、江西瓦砾坝的各1姓。《颍上古今》与《寿县志》所载中,竟然没有一个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老鸹窝处来的!如:《寿县志—姓氏》记载说:寿县柴氏,于明洪武年间,自山东济宁老鸹巷徙来;瓦埠徐氏,祖籍山东济宁老鸹巷;迎河李氏,祖籍山东济宁老鸹巷,明初徙寿县。寿州孙家,郡号乐安,洪武初徙自山东济宁州老官塘;尹氏,族居山东济宁州老生塘;韩姓,祖籍山东省南部,元末时逃难落户于寿州东南乡。此外,寿县开荒张家、胡家、周姓、陈家、门氏、淮南地区蔡氏、八公山周姓、史院尹家、凤台陆氏、颍上县延陵吴氏等家族都认为自己的祖上从山东、山东老鸹巷迁徙而来。如:寿县开荒张家认为:本族从山东老鸹巷迁徙到青莲(十字路)张罗城定居,始迁于明朝七世年间。(不知“七世”,是否为明初洪武七年之误。)
说说主要的姓氏,楚氏
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州来国、蔡国、楚国、西汉淮南国、东汉袁术先后建都于此。以楚文化为显著标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寿春楚文化同吴越文化和巴蜀文化一起,被誉为“盛开在长江流域的三朵上古之花”,对中国和世界历史文化产生过巨大影响。寿春楚文化孕育出众多的历史文化,其中寿州姓氏文化就与楚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寿州楚氏与楚文化更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关联。可以说,寿州楚氏繁衍变迁的过程,就是楚文化东渐江淮、发展壮大的历程。
寿州楚氏是寿县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与当地的熊氏、袁氏、吕氏等诸多姓氏一起,代表着寿县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见证着寿县文化发展的炳如日星及波澜壮阔,记录着寿县时代变迁的历史履屐与风云变幻。挖掘和梳理寿州楚氏的历史起源、发展变迁、迁徒历程、文化传统、家族精神等姓氏文化的内涵及脉络,对于弘扬淮寿历史文化、传承寿县地域文化、推进文化强县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凭借寿州楚氏这一古老姓氏,能够开启我们与历史对话的天窗,联起我们与文化亲近的纽带,同时也能够架起我们探寻中国姓氏文化渊源的桥梁,感受到中华姓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楚氏起源:黄帝后裔,名门望族,在喧嚣的世界里藏锋敛锷
姓氏来源
起源一:源于芈(mǐ,音米)姓,出自周成王给颛帝高阳氏之裔鬻
(yù,音玉)熊之曾孙熊绎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姓苑》、《通志·氏族略》、《风俗通》记载,周成王封颛帝高阳氏之裔鬻熊之曾孙熊绎于丹阳,国号为荆,后迁都于郢城(今湖北江陵旧郢城),始改国号楚,后世子孙以国名为氏,称楚氏。在史籍《姓解·四八·林部》中记载:“楚,颛顼之后也。”关于此说,在史籍《通志·二六·以国为氏》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楚氏,芈姓。本国号荆,迁郢后改称楚。楚之先出颛顼高阳氏,曰重黎,为帝喾火正。使伐共工氏,不克,诛之,而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季连,季连之苗裔曰鬻熊,为文王师。成王举文王之功臣,封其曾孙熊绎,居丹阳,国号曰荆,世以名称,皆无爵号。至熊达,始强盛,伐随,使随人为请于周,以尊爵号。王室不听。熊达怒曰:‘吾先君鬻熊,文王师也,不幸早逝。成王举我先君,赐以子、男之田。今居楚,蛮夷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武王。武王卒,子文王立,始都郢。子成王立,结旧好于诸侯。使人献天子。天子赐胙曰:‘镇尔南服,使夷越之乱无侵中国。’于是开地千里。昭王十年冬,伍子胥复父兄之仇,相吴王阖闾以伐楚,入郢。十二年,吴复伐楚,楚去郢,北徙都偌。今襄阳宣城西南有偌亭山,是其地也。怀王三十年,入秦不返,楚人立太子横为顷襄王。二年,怀王卒于秦,秦人归其丧。考烈王二十二年,秦王政立。楚与诸侯伐秦,不利,北徙寿春(今安徽省寿县)。负五年,秦将王翦、蒙武破楚,虏王负,灭之为楚郡。楚凡四十五世。其后以国为氏。”不难看出,芈姓出自上古时期的颛顼帝高阳氏,而颛顼帝系出黄帝之后裔,所以,楚氏是黄帝后裔,自此以楚氏世代相传至今。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著名的掌卜大夫叫楚丘,就是该支楚氏族人。秦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223年)楚国被秦军大将王翦所灭,楚氏家族沉寂了相当长的岁月。一直到了宋朝,楚氏族人才再度出头露脸,时有尚书员外郎楚芝兰、枢密使楚昭辅、骁卫上将军楚公辅、史学家楚衍、祥符科进士楚咸等等;元朝时期,又有著名的楚鼎;明朝时期则有进士楚荆瑞、都御史楚书佥,还有楚樟、楚淦等等一大批名人。芈姓楚氏族人大多尊奉熊绎为得姓始祖。
起源二:源于姬(jī,音几)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上大夫姬林楚,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万姓统谱》记载:周平王庶子姬林开之后裔,鲁国上大夫林楚之后,以祖名为氏,称楚氏。著名姓氏学家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也记载:“鲁有楚邱,又有林楚,是楚邱者,必林楚之后,以名为氏者。”在姬林楚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楚氏,世代相传至今。姬姓楚氏族人大多尊奉姬林楚为得姓始祖。
起源三:源于改姓,出自唐朝时期重臣禇遂良之后,属于避难改姓为氏。唐朝著名大臣禇遂良,因反对唐高宗纳武则天为昭仪,被贬至越南爱州,其后裔惟恐株连,遂将姓氏字“禇”改为谐音的“楚”,称楚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禇改楚氏”族人人口繁盛,今主要居于河南省的禹州市楚河村一带。
得姓始祖
熊绎。西周楚国建立者,文王师鬻熊之曾孙、熊盈族之裔。周初,熊盈族助纣王子武庚叛周,失败后被迫南下,辟荆山(今湖北南漳西)为根据地,另图发展。至熊绎时,成王念及鬻熊之功,封其都于丹阳,国号荆,爵同子男。后其迁都于郢,始改国号楚。楚于东周时为南方最大的诸侯国,曾一度十分强大。战国后期楚灭于秦,其后世子孙为纪念故国,有以国为氏者,称楚姓,并尊始建楚之熊绎为楚姓的得姓始祖。据《寿州志》记载:寿州楚氏系楚的后裔,楚王子孙中均以国名为姓,熊绎为寿州楚氏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楚端:祖籍颍州(今安徽阜阳市)颍上县黄土坡,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以功授长沙衙千户。楚端的次子叫楚贤,随父任迁湘潭(今湖南省湘潭市),是为湘潭楚氏始祖;四子楚英随任迁居洪塘(今湖南省长沙市),是为洪塘楚氏始祖。
历史迁徙
在熊绎之后的楚姓得姓之前,其他源流的楚姓人已播迁于今山东曲阜及山西、河南等地。历汉魏而降,楚姓大族繁衍于湖北江陵县与新平郡。南北朝隋唐间,楚姓人渐播迁于今湖南、四川、重庆、江西、安徽、河北等地。南宋至元,楚姓人有因战乱南迁于今云南、广东、广西者。明初,洪洞大槐树籍的楚姓人被分迁于今河南、山东、河北、安徽、北京、天津等地。明中叶以后,今甘隶、宁夏等地也有了楚姓人家,并有今西南地区的楚姓人入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者,有沿海地区的楚姓人过海入台或徙居国外。明末,有今湖北、湖南等地的楚姓人入居今四川、重庆等地。清代,有今山东、河南的楚姓人入今东北地区。
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楚姓大约4万8干人,主要分布在河南、四川、河北、广西、江西等地。河南为楚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楚姓总人口的四成。明朝时期,楚姓人口急剧减少,大约不足1万,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北、湖南、河南、宁夏、辽宁等地。当代楚姓的人口大约有28万,为第二百五十二位大姓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3%。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楚姓人口增加率是呈V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四川、湖南,这四省大约占楚姓总人口的73%,河南为楚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楚姓总人口的四成。其次分布于江苏、陕西、黑龙江、山东、安徽等地。楚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豫鄂渝、冀晋京津南部、陕宁大部、甘肃东南、四川东部、贵州北部、广西北部、湖南大部、江西西北、苏皖鲁大部、内蒙古东北、黑龙江、吉林大部,楚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4%以上,中心地区可达到0.2%以上,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6.2%,居住了大约81%的楚姓人群。纵观中国历史,楚氏人口虽然较少,但同样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最后灭掉秦国的真是陈胜、吴广、刘邦、项羽等这些楚国人。寿州楚氏在《寿县姓氏谱》中排名第一百位,全县现楚氏人口大约有600多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42%,主要分布在寿春、板桥、迎河、保义、炎刘、隐贤、安丰、众兴、三觉、双桥、堰口等乡镇,为寿县人口稀少的姓氏之一。寿州楚氏人口较少的原因,可能是秦末民变和楚汉战争期间造成全国的社会经济生产受到严重破坏。大量人口死亡,民生凋敝,全国各地到处一片凄惨萧条,“千里绝烟,人迹罕至,白骨成聚,如丘陇焉”是当时境况的真实写照。特别是在秦灭楚期间,受楚国牵连,寿州楚氏或灭族或流徒,宗族人口急剧减少,侥幸活下来的楚氏人口寥寥无几。楚灭时,寿州楚氏子民和大量楚人出逃寿州,逸民(古代称节行超逸、避世隐居的人,也指亡国后的遗老遗少)四方,其中一部分徙至合肥等地,还有一部分远遁他乡。明洪武年间,为响应国家号召,有一部分楚氏子民从山东枣林庄(今兖州)陈家岗返回故土寿州,繁衍生息。因此,中国十大寻根之地的山东枣林庄成为寿州一部分楚氏宗支的又一寻根之所。
楚氏文化
楚氏文化的特征为:古道热肠,尽忠报国,在时代的潮汐中泰然自若。
郡望。江陵郡:原为春秋时期楚国的郢郡,汉朝置江陵县,为南郡治所。南北朝时期齐国改置江陵郡,治所在江陵(今湖北江陵),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及川东一带地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政权以金陵府为江宁府。北宋朝与清朝时期亦为江宁府。江宁又为县名,或在城区,或在郊区,清朝时期与上元县同为江苏省城。民国时期废府及上元县,先以江宁县为江苏省省会,民国政府建都南京后,又移江宁县于南京市郊区一带。新平郡:隋末以北地郡之新平县置新平郡。唐朝武德元年改为豳(bīn,音宾,豳州为古地名,在今陕西省旬邑一带)州,唐朝开元二十三年改为邠州,后曾一度改为新平郡,治所在新平(今陕西彬县),下辖新平、三水、永寿、宜禄四县,其时辖地在今陕西彬县、长武、旬邑、永寿等县地一带。
堂号。楚姓的主要堂号有:“秉德堂”、“江陵堂”、“刚介堂”、“紫芝堂”、“听雪堂”等。
字辈排行。河南荥阳、淮滨县、平顶山、巩义、禹州、漯河召陵、杞县、宁陵、扶沟、鄢陵、陕西大荔、蒲城、西安、江苏无锡、苏州楚氏字辈:“仁芳衍瑞书心正臻公储恒毓勤先兆恩泽继丰阜本固枝叶茂源洪溢阔江基厚佩紫远孝友和谐昌习思学力深品慧润溥欣钟秀栋梁材卓然华夏林”。河南洛阳楚氏字辈:“有芳衍瑞书心正至公初恒毓勤先兆恩泽继丰舒本固枝叶茂源洪溢流长秸后佩光远孝友端发祥”。河南宜阳楚氏字辈:本原主派:“仁芳衍瑞书心正臻公储恒毓勤先兆恩泽继丰舒”;进义支派:“义伦冠高阳禄连发奇祥天开宏业广年永福寿长”;进礼支派:“礼让大兴周文师儒道修锡宠表统绪前程万代留”;进智支派:“智方登显荣郢邦达刚京德健生名俊灵杰培壮英”;进信支派:“信宜禀忠全绍南进隆贤积善国家庆安定保宗传”;合族新派:“本固枝叶茂源洪溢阔江基厚佩紫远孝友和谐昌”。河南淮滨楚氏字辈:“永尚,仁芳衍瑞书心正臻公储恒毓勤先兆恩泽继手居,本固族叶茂源洪溢流长积厚佩广远孝友端岁祥”;河南固始楚氏字辈:“峰新山志修德其世正光普道圆门喜笑”;河南淮滨固城乡楚氏家谱:河南宁陵楚氏字辈:“国中文维宗孝友传家宝”。河南民权楚氏字辈:“东玉翠延家士红黎茂安”。山东济南楚氏字辈:“建宗锡光焕惊济延同昭”。山东肥城楚氏字辈:“修配家庭道师孔庆振繁桂林鸿茂毓锡祚福荣传”。山东嘉祥楚氏字辈:“学德成克守善良尊孔现广远”。四川营山楚氏字辈:“宏莫照世开国家胜运新”。湖北楚氏一支字辈:“德后云昌长发其祥”。楚氏一支字辈:“永清(玉)善良遵孔孟广大法成康”。河北楚氏一支:“贵旺圣经达 绕亭曾带贞 子有斯成志 文全本立修 希常庆景永 树士万棵松。”安徽合肥楚氏字辈:“少国善庆启”。寿州楚氏字辈:“本之仁登少,义成汝希广”,其中“少”字辈又有玉、志、传等衍生字辈。在目前寿州楚氏现有人口中,“仁”字辈为最高字辈,在下已有四世后裔延续繁衍。
楚氏家训。楚氏家训,源远流长,学古鉴今,受益无穷,和谐世界,从家起始。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父母在堂,心信相通,推诿虐待,天理难容。教育子女,敬老怀幼,崇尚科学,培养精英,宽严有度,切莫纵容。恩爱夫妻,互敬宽容。家务之事,力戒纷争。遇事商量,人格平等。兄弟姊妹,手足情深。慎重择友,患难与共。六亲相济,内外和睦。遵纪守法,尽忠报国。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施恩无念,受恩必报。知足长乐,能忍自安。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家庭兴旺,我的责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集思广益,兼听则明。乖僻为是,悔误必多。防微杜渐,力改孬习。戒烟限酒,不含私欲。广种福田,积功累德。小事糊涂,堪称丈夫。教女择婿,重在人品,媳求淑惠,良母贤妻。和谐家庭,从我开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家训永在,万代兴盛。
寿州楚氏家训言简意赅,意切言尽,文从字顺,琅琅上口,通俗易懂,好记易诵,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楚氏后裔治家的良策和修身的典范。楚氏家训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字里行间情真意切,处处浸润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芳华,对楚氏家族中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在各时期稳定社会秩序做出自己的努力。
家族精神。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和强国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楚人“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鸣将惊人”的创新意识,“抚夷属夏”的开放气度和“深固难徒”的爱国情结,以及老子、庄子、屈原、宋玉等一大批名人,深刻影响着楚氏后人。寿州楚氏子民既有以身殉国的辞赋之祖屈原的爱国情怀,亦有千古无二的西楚霸王项羽的勇猛性格;既有主修芍陂的楚国令尹孙叔敖的刚毅个性,又有以身殉主的四杰之一春申君黄歇的忠义品格,以至于在秦国灭楚时,许多楚人冒着被杀头、灭族的危险,仍不避讳自己是楚国的逸民身份。在中国历史上,楚国独步一时的青铜器铸造工艺、领袖群伦的丝织刺绣工艺、巧压天工的漆器工艺、义理情深的哲学、汪洋恣肆的散文、精彩绝艳的辞赋、五音繁会的音乐、翘袖折腰的舞蹈、恢诡谲怪的美术,都凝聚着楚氏后裔的聪明智慧和辛勤汗水。公元前241年,楚国第四十五世国王考烈王将都城迁往寿春,直到公元前223年被秦所灭,在寿春经营18年。楚国的历史文化深刻影响着寿州楚氏一族,楚国人“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绝不推诿、敢于承担的精神,坚守职责、不畏强权的精神,善于反思、痛改前非的精神,善于隐忍、不屈不饶的精神,心胸开阔、勇于接纳的精神,开拓进取、永无止境的精神,充满自信、浪漫情怀的精神”在寿地得到发扬光大,成为寿州楚氏一族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寿州楚氏以楚人为傲,不论是远古,还是当今。现代的寿州楚氏人继承了楚人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质,具有强烈的优患意识和爱国情怀,具有宽容宽厚的态度和广阔博大的胸怀,具有强烈的本土自觉和民族意识。楚文化培养出来的现代寿州楚氏人,经过多年楚汉文化和淮夷文化的糅合和浸润,已具有“集南北之大成”的文化品质:既有北方人的豪爽、率真,又有南方人的狡黠、智慧。北方人可以和寿州楚氏人毫无顾忌地交朋友,南方人却不敢跟寿州楚氏人随心所欲地玩狡猾。
宗族特征。寿州楚氏人生长于野,安于世间,可素琴白马纵横四海,可心怀广宇爱人及人,可田间铺红展绿,可花间续写缠绵。寿州楚氏人拥有“一捧雪,恰似故人归”怀旧情感。既使往事不断被提及,偶尔有伤疤展示,但很快就会云淡风轻。都是深一脚、浅一脚往前走的人,那些波澜壮阔与逼仄疼痛都同时属于寿州楚氏人。耽美于每个黄昏、清晨、器物的寿州楚氏人,活得像八公山上一株清丽的苍松,内心里充满热爱;甚至,热爱生活中每一个刹那。寿州楚氏人拥有“从前慢,珍重待春风”的坚韧品质。不经历一些世事打磨、时光淬炼的寿州楚氏人,哪有这样凛冽的眼神?血统可以高贵,心性可以高贵,人品亦可以高贵。那种复杂的单纯和单纯的复杂让人觉得柔韧、醇厚,恰似孔庙里一款古银杏树,藏了些许年,铅华褪尽,却又有猛烈的野气。那份不羁,叫大自在。寿州楚氏人拥有“少年游,多情人不老”的浪漫情怀。寿州楚氏人在年轻时,心里是住着一头兽的。这头小兽,不知何时会疯掉,为青春,或为爱情。他们身体里一直有一根透明的、蓝色的骨头,招引他们一直向前、向前,那根始终都在的骨头,唤作“情怀”,就像瓦埠湖柔情四起、蜜意荡漾的一湖碧水。寿州楚氏人拥有“岁时记,山河故人来”的旷达心胸。寿州楚氏人早早晚晚会活成一块枯木,与江山无猜,与天地无猜,与时间无猜。没有铢铢较量了,没有风声鹤唳了,也没有花红柳绿了。只活成这有了风骨的枯木,心寂寂,身寂寂,但断然有了空间与时间的绝世风姿,端然于田野上,或者立于古塘畔,任雨打风吹。寿州楚氏人拥有“临风听,春风十里情”的精神图腾。寿州楚氏人毅然把光阴与岁月加进去,把挫折与伤痛加进去,去掉浮躁,秉承天真,乐天退闲,放浪物外,脱屣轩冕,恣肆捭阖,荣辱得失,自矜其达,保持独立的思想、人格、情怀,不攀附、不矫情、不做作,依靠自己的精神强度,不依赖那些空洞无物的外在来装修内心,人格化作古都护城河边的一株弯柳,真正的情怀,是寿州楚氏每个人的精神图腾!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