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安徽小伙报案“父亲是被毒伤的”,10年前他怎么不报案?_母亲_父亲_儿子

曾有“红杏出墙已寻常,暧昧偷腥惑娇娘”的小曲儿,意思不用多解释了,其代表人物就是潘六姐,因此下半句为“金莲爱慕西门庆,陷害武大把命偿”。

好在“金莲和武大没儿子”,如果有,儿子又会作何反应呢?

别觉得这是臆想,现实中真有这样的事发;2012年,安徽的一名小伙子要举报自己的母亲,这人疯了吧?

2012年,安徽黄山祁门县某派出所跑进一名小伙子“我叫汪坚华(化名),现年19岁,十年前父亲上山挖笋途中亡故;村里都传父亲是摔伤的,但我怀疑父亲是被人毒伤的!”

十年前的案子,今天才来报案?汪坚华称“父亲被毒伤”,他有什么根据吗?

终于,“汪坚华”说出了一段藏在心底十年的隐情:2003年3月23号,当时只有9岁的“汪坚华”忽然被村人叫住“你爹伤了,赶紧回家看看吧!”

村人告诉他,爹是在挖竹笋的山路上摔伤的,因此“汪坚华”径直往山上跑。

没一会,山路上传来哭泣声,9岁的“汪坚华”钻进人群,就见爹的尸身脸色乌青,双手紧攥土、草,样子好似在挣扎,嘴上满是带血的泡沫。

“汪坚华”在电视里看过“包青天断案”,毒伤的人才会口吐泡沫,如今父亲口吐泡沫,这肯定不是摔伤的呀;“汪坚华”想告诉人群里的母亲和爷奶,可谁会相信一个9岁小娃的话?

展开全文

停灵期间,“汪坚华”又想告诉母亲,“中毒”刚出口就被母亲喝止,为此他还挨了一顿打。

父亲下葬后,“汪坚华”又感到不对劲,平时母亲住在村头开的小卖部里,自从父亲离去后,母亲开始三天两头的往家跑。

母亲回答儿子“怕你晚上害怕,我特意回家陪你休息的呀!”

母亲这么说也对,毕竟父亲新丧,“9岁儿子晚上害怕”也在情理之中;有一次,“汪坚华”睡到半夜被尿憋醒,迷糊间听到男女响动,这孩子以为家里进贼了,他没敢出声。

再仔细听,“女声”竟然是母亲,“男声”很像隔壁邻居冯叔叔“这么晚了,冯叔叔到家里干什么?”

第二天再问,母亲对“汪坚华”又是一顿呵斥,此后孩子再不敢提及;孩子不敢说,但半夜声响仍在,“汪坚华”就感觉不到什么了?

父亲伤后2年,“冯叔叔”拿着礼物上门,他要娶母亲;“汪坚华”太小不能做主,只能随母亲嫁到“冯叔叔”家,母子俩的苦难就此开始。

此后,“冯叔叔”不再和蔼可亲,对“汪坚华”说说咧咧,与母亲不断口角、打说;随着年龄增长,汪坚华弄懂了自己的“继子”身份,因此尽量躲着这个后爸,但母亲就逃不掉了。

一次,后爸又与母亲吵闹,明明是母亲占理,但后爸说一句“你儿子在这,逼急了我把那件事抖出来”后,母亲立马服软,任由后爸打说!

“那件事”是哪件事?

自从见到父亲伤时的样子后,汪坚华坚信“父亲中毒伤的”;如今后爸不断提及“那件事”欺负母亲,难道后爸知道父亲的真正伤因?

没有凭据,汪坚华不敢乱说,更不敢问后爸和母亲;就这样,汪坚华在困惑中逐渐长大,2012年又在镇上租铺子卖起了服装,母亲也常来帮忙。

一天,同村熟人“胡树坤”到店里找母亲;汪坚华没在意,跟“胡树坤”打个招呼后离店忙其他的去了。

谁也没想到,汪坚华离开不久,店里就闯进一个持刀男子,见到母亲和“胡树坤”就砍;再等汪坚华赶回,伤人者已经逃之夭夭,汪坚华一边招呼母亲上医院,一边问“妈,你看清那人的样子没有?”

母亲连忙捂住儿子的嘴,一脸忌讳地说“别声张,是你后爸!”

当时的汪坚华已是19岁的家庭了,小伙子一听又是后爸捣乱,这次竟敢拿刀砍母亲,再这样下去,母亲早晚要伤在后爸手里!

汪坚华有心找后爸算账去,却被母亲伤伤拉着;汪坚华怒火中烧,又想起十年前亲父伤前的样子“与其让母亲伤在后爸手里,不如我先报案,告他毒伤我父亲!”

实事求是地说,汪坚华只是怀疑“后爸毒伤了父亲”,但并没有真凭实据;汪坚华虽然报案,可“受害者”已下葬十年,这案子该怎么查?

为验证汪坚华的话,相关走访了乡邻,并最终证实:汪树林(汪坚华的父亲)伤前口吐带血泡沫,双手扒地、抓草;种种迹象表明,汪树林伤前的样子符合“中毒”症状,但要验证真相还要开棺验尸,这可是件麻烦事!

古有“入土为安”之俗,人已下葬十年,如今还要扒出来?“动祖坟”已是大忌,让开棺的居然是伤者的亲儿子,这不就是“大逆不道”吗?

对此相关也很为难,要查真相就必须开棺验尸,但“开棺”又需家属同意;难的是,当时所有亲属都不同意开棺,只有“汪坚华”坚持扒开父亲的坟墓!

不用多想,爷奶、亲戚,甚至乡邻都在说汪坚华“不孝”;可化验结果出来后,汪树林(汪坚华的父亲)的伤亡原因竟真的是“中毒”!

汪坚华怀疑伤人者是“后爸”,但相关从他的话中听出,“母亲”似乎也知道真相,这两人究竟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母亲名叫“康爱琴”(化名),1993年嫁与“汪树林”,当年生下儿子(汪坚华);初时,一家三口其乐融融,还在村头支起一间小卖部。

男子“汪树林”虽然身强力壮,但就知道埋头干活;(康爱琴)在小卖部接待各路顾客,哪家媳妇漂亮、哪户汉子能耐,这类事听多了,她开始羡慕起别家的幸福。

就在这时,邻居“冯良超”出现了。

“冯良超”是村里的鳏夫,自从媳妇离世后,这人就没了正形;(康爱琴)开起小卖部,“冯良超”少不了借买东西的间隙,站在柜台前撩拨半晌。

时间一久,村里传出风言风语,“冯良超”不在意,(康爱琴)不好意思了;(康爱琴)想赶开“冯良超”,却又挡不住这个男人的油腔滑调,只能欲拒还迎地相约到晚上再聊。

这不是给“冯良超”机会吗?

怎么说(康爱琴)也是有娃的女人,晚上她还要赶回村里的家照顾儿子;“冯良超”是她邻居,自然“顺路”送她回家了,路上少不了各种小动作。

细节不多说了,两人终究苟合在一起,只是男子“汪树林”在,冯良超和(康爱琴)不敢做的太明显;这就惹急了“冯良超”,一再鼓动(康爱琴)甩了男子,跟他在一起。

那个年代,“分手”是件丢人事,何况(康爱琴)还有儿子,就是有心甩了男子,她又如何立足呢?

冯良超说“不能分手,可以让汪树林‘消失’啊,这样不就能名正言顺的改嫁了?儿子我替你养!”

2003年3月27日,“汪树林”要上山砍笋子;离家前,(康爱琴)准备了一包柿饼,这是男子最爱吃的东西。

“汪树林”以为媳妇疼自己,不由分说,拣出一块柿饼扔进嘴里;这包柿饼加了“料”,大概男子吃的那块“沾料不多”,“汪树林”并没有当场中毒发作,而是走上山路后才犯了祸。

当时“汪树林”疼的在山路上就地翻滚,又刨地又抓草,还发出几声求救;山路离村不远,“汪树林”的求救声很快引来乡邻,但还是晚了一步。

这边(康爱琴)和“冯良超”早做好了准备,两人得到“汪树林”毒发的消息后,带上一块白布就赶往事发现场。

到了地方,(康爱琴)佯装痛哭,也不看男子究竟断气没有,拿白布就将“汪树林”的面目盖了起来;“冯良超”则在一旁维持秩序,将乡亲们赶得远远的。

(康爱琴)名义上是“汪树林”的媳妇,她说“男子是摔伤的”,再加冯良超四处一宣扬,乡邻们就信以为真了。

虽然当时有人看到“汪树林”口吐白沫,包括9岁儿子(汪坚华)也对父亲的伤有所怀疑,但类似声音终究被压了下来,这就算“陷害亲夫”成功了?

此后,(康爱琴)每晚借“回家陪儿子”为名,早早关了小卖部赶回家;半夜里,冯良超就翻墙与(康爱琴)私会,不想却被9岁儿子(汪坚华)发现了。

当时儿子小,(康爱琴)还能控制孩子,但她不敢久拖,开始催促对方赶快娶自己过门。

或是应了“得不到的才最美”这句老话,(康爱琴)与“冯良超”终于名正言顺的在一起了,两人矛盾却多起来;“冯良超”伤性不改,有了(康爱琴)后依然四处撩拨,这对半路夫妻能不吵架吗?

(康爱琴)也不安分,如今的“冯良超”是男子,他能允许自己的媳妇再和别人勾搭吗?

这就促使两人闹的更凶,逼急了,“冯良超”就拿(那件事)相要挟;(康爱琴)亲手陷害了亲夫,她对(那件事)心有顾忌,面对“冯良超”的威胁只能逆来顺受。

在“冯良超”和(康爱琴)的吵闹声中,儿子(汪坚华)逐渐长大;眼见“冯良超”对母亲非打即说,(汪坚华)心里怎能不恨后爸呢?

2012年3月9日,冯良超听说(康爱琴)与同村“胡树坤”有染,遂提刀闯进汪坚华的服装店将(康爱琴)、“胡树坤”两人砍伤后逃逸。

后面的事情还用细说吗?

19岁的(汪坚华)再也忍不同意后爸,加之怀疑“冯良超”杀了亲父,他最终选择了报案;之后就是扒开亲父的坟墓开棺验尸,“冯良超”和(康爱琴)知道当年的罪恶再也瞒不住。

(康爱琴)刚进审讯室就瘫作一团,不等相关问,她就将当年“陷害亲夫”的犯罪经过讲了个清楚;(康爱琴)表示“都是冯良超害了我,是他把老鼠药掺到柿饼里,要我害伤我老公,我好后悔啊!”

此时的“冯良超”自知无法抵赖,遂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但强调“(康爱琴)勾引的我,我娶了她后,她依然在外面勾三搭四,光我知道的,(康爱琴)身边不下10个男人,有些男人她儿子也知道!”

2013年3月28日,法院以“故意害人罪”判处康爱琴、冯良无期徒刑;2017年3月,康爱琴在服刑期间有明显悔改表现,法院批准其减刑至22年。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