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昆明卢汉公馆更名为“云南起义纪念馆”正式向公众开放, 你怎么看
- 古代历史上汉人政权什么时候才真正控制云南地区的
- 吴三桂是怎么成为“云南王”的
- 民国时期,曾经统治西南三省的滇军,究竟有多少人
昆明卢汉公馆更名为“云南起义纪念馆”正式向公众开放, 你怎么看
云南起义的关键人物,是曾经的国家体委副主任、贺龙元帅做国家体委主任时的副手卢汉将军。
卢汉,是曾经的“云南王”龙云的表弟兼妹夫,他们属于相近年纪的人,一起长大,一起闯荡天下。不过,卢汉相对于龙云来说,性格上偏于中性,没有多大的政治野心,就是一名职业军人。而正是他务实、平稳的工作作风,让他成为了新中国历史上,一位名垂青史的人物——云南起义的决定性人物。
卢汉,出生于1895年,原名叫邦汉,字永衡,云南省昭通市人,彝族。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是民国时期的滇军高级将领。
1945年10月,也就是抗日战争刚刚胜利后不久,龙云就被蒋介石解除了军政大权。这时候,卢汉迎来了他生命中最大的转折点:被任命为云南省主席兼保安司令。
而正是有了这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奠定了他生命中第二个大的转折点:1949年12月9日,卢汉率部起义,云南和平解放!尽管起义的过程险象环生、危机四伏,但卢汉的果断行事风格、执着的信念,成就了他一生的巅峰!
(电视剧中卢汉的形象)
晚年的卢汉,一直生活在北京,家庭美满幸福!直至1974年5月去世,享年79岁。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云南和平解放70周年的日子。昨天,卢汉公馆正式更名为“云南起义纪念馆”并对外开放。
在我看来,这既是对卢汉将军在云南起义、云南解放中所作贡献的肯定,也是给建国70周年的贺礼!
古代历史上汉人政权什么时候才真正控制云南地区的
夏、商时期,云南属中国九州之一的梁州。先秦时期,云南是著名的驯马产地。“昆明”人主要分布于滇西地区,而月氏系统的“叟”人则更多地分布于滇中甚至更为东部的地区。 云南主要有哀牢、昆明、滇等族。
前3世纪,楚国大将庄蹻进入滇池地区,建立滇国 。汉初时期,云南族群众多,且经济形态有农耕和游牧,发展水平不一。
秦统一中国后,修“五尺道”,在云南派官“置吏”,标志着中央王朝对云南正式统治的开始。
汉元封二年(前109年),西汉武帝时期,开西南夷,滇王降,赐滇王王印,设益州郡,领县27个。王莽时期,南中地区发生动乱,王莽派大军十万 , 经过十多年的征讨,平定动乱。王莽任命文齐为益州太守。
东汉在今保山设永昌郡,亦属益州部,对云南的统治进一步深入,中国在云南西部地区的疆域已大体奠定。中央王朝继续向云南移民,到东汉末年,汉族移民已在云南形成巨大势力 。为控制汉族移民,边郡官员在移民中选拔和培植一批“豪族大姓”。中平元年(184 年)黄巾起义爆发,云南大姓聚众称雄,割据一方。
魏晋南北朝时期,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被称为“南中”。三国时南中部分奴隶主贵族据地自雄,诸葛亮率大军渡泸,平定南中,并调整郡县建置。
晋朝泰始七年(271年),改置宁州。太康三年(282年),复省入益州,置南夷校尉。太安二年(303年),复置宁州。东晋咸和八年(333年),李雄派李寿率兵攻占南中,李寿被封为“建宁王”,爨琛为交州刺史。咸康四年(338年),分置安州。咸康五年(339年),爨琛降晋,晋王朝封爨琛为宁州刺史,并承认其世袭地位,从此汉族豪族爨氏统治云南400年。
汉晋时期,有较多的移民进入云南,所形成的小聚居区,主要在郡县治地与交通沿线。 这时云南广泛使用铁器,实行移民屯田,滇中、滇东北等地出现了新的封建生产关系的因素。
南北朝,梁大同年间,改置南宁诸州,承圣末年,云南成为西爨与东爨之地。
隋代消除割据势力,云南重新置于中央政府的直接统治之下,唐初继之,基本上恢复了汉晋时期的郡县规模。隋开皇十七年(597年),复开南中,仍置南宁州,领羁縻数十州,后又领于益州都督府。
唐武德元年(618年),设南宁州,后改为南宁都督府;武德七年(624年),设雟州都督府;贞观六年(632年),复置戎州都督府;麟德五年(664年),设姚州都督府。 在云南建立了一大批羁縻府州,唐朝未能在云南实行屯垦戍边的政策。唐朝主要采用羁縻政策,依靠当地的酋长夷帅建立统治 。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洱海地区的蒙舍诏部落首领、皮罗阁兼并五诏,建立南诏国,被唐朝赐名“归义”,皮罗阁封为云南王,南诏时期的疆域东接贵州,西抵伊洛瓦底江,南达西双版纳,北接大渡河;东南界今越南,西南界今缅甸;西北与吐蕃为邻,东北与戎州相望的广阔疆域。南诏内修制度,筑拓东城。次年建都太和城。天宝元年(742年),置戎州督羁縻三十六州。天宝九年(750年),南诏占领云南全境,称臣吐蕃,僭国号曰大蒙。
唐朝对南诏占据爨地十分不满,双方发生争执与冲突。唐朝调动大军先后在泸南和西洱河地区对南诏发动了两次大的征讨,结果惨遭失败。贞元十年(794 年),唐朝与南诏在点苍山结盟,南诏背弃吐蕃回归唐朝 。唐朝以南诏为 “云南安抚使司” , 由剑南西川节度使兼任 “云南安抚使” 。
南诏建立后,大规模移民,把20余万户白蛮迁至永昌地区,把乌蛮自山林深谷迁至西爨故地。
879年,郑买嗣杀南诏王建大长和。光化四年(901年),郑买嗣夺位,自立为王,改国号大长和。后唐天成三年(928年),杨干贞建大义宁。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联络三十七部灭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政权。大理国政权基本上承袭了南诏以来的疆界,行政区划设有八府、四郡、三十七部,实行封建农奴制专政。大理国政权在云南的统治基本与中原的宋朝相始终。大理王向宋朝称臣纳贡,其首领先后被宋朝封为云南八国郡王、 大理王等,并成为南宋王朝抵御蒙古贵族西部战线的助手。大理国政权始终保持着对宋王朝的臣属关系。明朝建立后,明朝先后五次派遣使者入滇劝降,两次使臣被杀,劝降无果。洪武十四年(1381年)8月,朱元璋发布征云南诏令,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为征南左副将军、沐英为征南右副将军。9月,自南京出发,兵分两路,从北、东两个方向大举向云南挺进。洪武十五年正月,昆明城被攻破,洪武十五年闰二月,大理城被攻破。至此,云南全境基本平定。
明朝政府调整了对云南的管理方案,大量撤县并州,洪武十五年(1382年)建立了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实施了“土流并治”,“移民实滇,开发生产”,平滇军队、戍边屯垦卫所军卒及其家属大多落籍云南。 洪武中期,明朝进行了大规模调军云南,屯种听征、组建卫所、屯田镇戍的军事移民活动。。明代初年,云南户口有59576户,到万历初年已增至471048户,其中军户总计335426户。
云南内地设府、州、县,实行以流官为主的统治,在边远地区则建立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御夷”府州等,全由土司管辖。矿冶业迅速发展,银、铜的产量居全国第一。
明初开始,随着中央政权统治的深入,入迁的人口源源不断,除少数偏远的民族聚居区外,“夷化”过程基本中断。进入云南的汉族以聚居的形式分布于各重要地区,并在与当地各族的交流来往中发挥主体作用和影响,经相互融合而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点的云南汉族群体,“夷人”汉族移民相互依存、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互融合为形成 “云南人”。
明代云南西南的“白夷”(傣族)贵族思伦发、思任发、思机发数次积聚力量,试图建立“麓川王国”,与明朝抗衡。明朝分别于1441年、1443年、1448年发动了征伐麓川的军事行动。嘉靖年间(1522-1566),缅甸洞吾王朝对云南西部边疆的侵略活动愈演愈烈,侵占了滇西大片土司地方, 并进犯姚关。1583年,明朝廷命邓子龙等率军前往云南抵抗。在今施甸姚关地区打败缅军,阻止了其进一步的侵犯。后十余年,明朝军队与洞吾军队长期征战于陇川、猛卯、猛密、蛮莫、孟养之间。
明末,以李定国为代表的大西军,曾拥护流亡皇帝永历帝以昆明为根据地为抗击清军。
宣统三年(1911年)10月30日,发动了昆明起义(重九起义),组建云南大汉军政府,同月27日、及11月1日先后爆发了腾越、滇南起义,三次起义都取得了胜利,全省迅速光复。
民国创立,省自为政,协饷停止,在民国初期及蔡锷任军都督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开源节流, 整顿财政。民国四年(1915年)2月25日,蔡锷、唐继尧等领导发动了护国运动。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设省。民国政府对云南土司采取怀柔政策,并未进行强制性改土归流。
民国十八年(1929年),蒋介石任命龙云为云南省政府主席等,以龙云为首的云南地方实力派统治在云南确立。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云南成为全国抗战的大后方,是安置内迁企业和发展战时工业的基地,云南先后派出20万云南军队开赴台儿庄、武汉等前线抗战,投入10万多民工抢修滇缅公路。1942年,日军占领东南亚后,云南联结东南亚的滇越铁路、滇缅公路相继中断,云南对外贸易量锐减。云南作为战略物资的重要输入线,传统驿运有所恢复。缅甸沦陷后,开辟中印航空线,同时开筑中印公路。
1944年5月开始,中国军队浴血反攻,相继收复腾龙地区。
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蒋介石免除龙云的云南省主席职务,龙云逃亡香港。 中共云南地方党组织全面开展了组织、发动民众,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滇黔边区纵队”。1949年,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解放了61个县城,建立了14块根据地。同时,解放军野战军挥师南下。12月9日,卢汉率部在昆明起义,云南宣告和平解放。
1950年2月24日,云南完全获得解放。3月,云南省人民政府成立。
吴三桂是怎么成为“云南王”的
清政府利用吴三桂帮助平反叛乱,铲除明朝残余势力。因为吴三桂个人武功高强,又手握一只军队。说白了,有实力有兵。清政府不得不犒赏吴三桂,所以给了他“云南王”的番号。云南原来是沐王府的地盘(看韦小宝看的)。属于明朝残余势力,最后都是被清除掉了。因为战功显赫,又手握重军,不封赏就容易反。再三考虑,封了番。
民国时期,曾经统治西南三省的滇军,究竟有多少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老蒋拨给杜聿明抢占东北的部队共有三批,第一拨是第13军和第52军(半美械),第二拨是新一军、新六军和第71军(全美械)。数月之后,杜聿明拼命呼喊林彪不好对付五个军还是不够用,于是从越北和广西两个港口再海运第60军和第93军到东北,滇军来了。
根据四野后来的战史资料统计,此时东北敌人七个军的总兵力为247000人,去掉“东北保安总司令部”的直属部队,平均每个军34000余人。而延安方面的情报是滇军兵力几占三分之一,所以滇军两个军的编制其实更加充实,总兵力应该突破75000人,并且由于抗战末期的地利之便,也装备了相当数量的美械。
杜聿明对滇军有些趋势并且不太放心,毕竟之前“五华山捉龙”事件中,正是他率第五集团军与滇军大打出手,互相之间的仇恨是存在的。所以东北蒋军作战中,基本以中央军的五个军为突击力量,而第60军和第93军只担负后方守备任务,其中第93军驻辽西走廊,第60军驻辽北和吉林部分地区。
为什么滇军两个军的兵力要偏多一些呢?无它,这是龙云被拿下后,老蒋把卢汉第一方面军所辖的滇军部队从原来的八个师缩编成为六个,期间趁机取消了张冲“第二路军”及其两个暂编师的番号。至此,滇军只剩下第60军、第93军、第58军三个正规的番号军,以及留守云南的龙绳祖暂编第19师。
抗日战争期间,滇军从最初的一个军(第60军40000余人),逐渐发展到四个军的番号,分别是第58、第60、第93军和新编第3军。其中第60军和第93军在日本投降后,被卢汉带去越北受降,最终被从大西南运到天寒地冻的大东北,这75000多滇军也是遭了不少的罪,当然也是滇军的最主要力量。
另外一部分留在第九战区抗敌,其中新3军番号最终被取消,仅余的鲁道源第58军抗战后隶属于武汉行营和后来的华中剿总指挥,成为白崇禧军事集团的所属部队,龙云和卢汉都失去了控制力,但这20000多人毕竟也是滇军血脉。此时滇军的总兵力是三个军加一个暂编师,大约11万人左右,也是滇军纸面实力最强的时间段。
从历史上看,受限于云南地贫人稀,滇军的兵力始终不是很多,主要依靠的还是部队精悍和战斗力较强,1909年清末时期云南新军的峰值不过59个营17000余人,“云南都督”蔡锷打响反袁第一枪时,以云南新军为根基的滇军,人数在也不过20000左右。唐继尧成为“云南王”时期穷兵黩武,把部队从接手时的21000余人一度发展到40000余人,高峰时(滇桂战争)已经达到八个军60000余人,完全超出了云南财政的承受能力,也为唐继尧下台埋下了伏笔。
龙云和卢汉在滇军内部发动倒唐行动,最终打垮和赶跑了唐继尧之后,吸取了之前穷兵黩武和军头拥兵自重的教训,一方面对滇军总数进行裁减,另一方面废师改旅进行整编。经过整顿后的滇军在抗战爆发前,拥有七个旅14个步兵团、两个近卫团、一个炮兵团、一个工兵团、一个机枪团以及若干个独立营,总兵力36000余人,同时各县成立的常备队(保安团)总数亦有10000余人,这就是龙云的全部军事力量。
抗战爆发后,云南就是以此为基础,第一批编组了40000多人的第60军北上抗日,再加上后建的三个军,整个抗战期间滇军伤亡10余万人。在三年解放战争中,第60军和第93军在东北我军的打击下消耗非常严重,至辽沈战役打响前,第60军仅剩20000余人,第93军尚余30000余人,最终卢俊泉第93军在锦州被全歼,曾泽生第60军在长春起义,也就是说,滇军调往东北的主力部队已经全军覆灭。
而鲁道源的第58军倒是很听白崇禧的招呼,始终在其指挥下作战,老蒋第三次下野后,白崇禧以第58军为基础还扩编成为第十一兵团,鲁道源升兵团司令。随着第四野战军大举南下,鲁道源兵团在湖南、广西连战皆败,最终也是全军覆灭,说起来也真是巧合:滇军在云南境外的部队,都是被林彪的部队消灭的,总数应该在10万人左右。
随着滇军精锐被纷纷调走和被歼,接替龙云的卢汉为增强实力,以暂编第19师和云南省府警卫团、地方常备队为基础,开始扩充部队,到1948年底卢汉已扩到6个保安团,1949年初改编为3个保安旅,这是滇军最惨的时期,就剩这么点家底了。
趁着李宗仁主政管控无力期间,卢汉乘机加快了扩军的步伐,保安团扩充到18个,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余建勋第74军和重建第93军(龙泽汇),总兵力恢复到50000余人,同时奔走活动,坚决拒绝白崇禧部队入滇。
不过卢汉拼凑起来的这50000多人战斗力真心不咋地,没办法,精锐都在外面打光了,这两个新建军在宣布起义后,居然被李弥的第8军和余程万的第26军打得几乎放弃昆明,要知道,李弥和余程万的两个军也是被歼后重建的部队,所幸二野大军及时赶来。起义后的滇军被我军改编后,纵横西南三省将近40年的滇军,也就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