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长中阅读,在阅读中改变_学生_阅读_分享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阅读 改变 成长 学生 阅读 分享

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读书可以;眼睛望不到的地方,读书可以。书中未必有黄金屋,但一定有更好的自己。开展了短短一年多时间的师生共读,让我和学生从中受益良多。

清晨,琅琅书声开启了新的一天,学生来到学校的第一件事便是拿出自己喜爱的书来看。早读前、课间、阅读课,这些时光属于学生自己,他们可以在座位上、班级读书角,甚至在教学楼或校园找一处心仪的空间,读一本心有挂念的书。

为了引导学生坚持阅读,我与他们约定每天可以将自己阅读的内容或读书心得拍照发给我,由我来当他们的监督者和见证者。刚开始有些学生不好意思,渐渐地发给我照片的学生越来越多。于是,我提议每晚在固定的微信群打卡。一开始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按时打卡,但我隔三差五便在群里表扬他们,逐渐群里打卡的人越来越多,学生阅读时的语调和感情也更加充沛。课间闲谈时,我也会问学生最近读了什么书,有没有坚持,有没有特别喜欢的书目等话题。通过这样有意识地督促、引导,我们班的“书虫队伍”壮大了,还诞生了班级“书虫智囊团”,由他们负责统计大家的每日阅读情况和阅读书目。

记得那是一个平常的日子,我意外收到了“书虫智囊团”自制的阅读清单,让我大吃一惊的是每个学生的名字都在上面,后边还标注了他们近期阅读的书目,看到我不可置信的表情,学生解释道:“有几个同学还没有读完,比如小泽已经选好了阅读书目《小萝卜头》,小田说他喜欢《米小圈上学记》,小史已经开始读《宝葫芦的秘密》……”我当即表示:“没关系,只要拿起书本,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仅仅输入还不够,还要有输出的场地。于是,我引导学生与书中喜欢的人物对话,介绍书中吸引人的故事,还可以写自己阅读过程中的一些思考。虽然交上来的作业质量参差不齐,但是我明白,只要拿起笔书写内心即可。就这样,大多数学生慢慢坚持了下来。

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书虫智囊团”提议组织一次读书分享会,我很赞同并大力支持。我与学生一起确定分享人员、选择时间及分享会的大致流程,就这样第一次分享会顺利开展。

至今,我还记得小馨第一次分享的情景,她怯怯地走到讲台上,小声地跟大家打招呼,大家似乎并没有被她所吸引。可是,当小馨开始分享她的阅读书目《皮皮鲁传》时,从人物介绍到故事梗概再到读后感分享一气呵成,之前的羞涩已全然不见,分享结束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小馨羞涩地笑着回到座位。这次分享,让我看到了小馨的另一面。

伴随着清脆的铃声,第一次读书分享会结束了。几个学生跑来说,他们下次也想参与,并且已经向“书虫智囊团”报名了。看到他们开心自信的样子,我想这是阅读给予他们的。

有了一次成功经验,学生的热情越来越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之前的紧张羞涩到现在的落落大方,课件制作由之前的一窍不通到现在的运用自如,一切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到目前为止,我们共组织了10余次分享会。

就这样一学年很快过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之前为写日记发愁的学生也会与书中的人物对话,下笔更自如了。阅读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书中复杂的论证及情节,学生都能边读边吸收,边分析边理解,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能力。

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我们评出了班级“阅世界”小达人,这些小达人不仅可以得到班级奖励,还可以参与学校读书分享比拼,赢得一份未知的幸运——免作业一次、与校长一起合影……

迎着春的召唤,我们再次启程,在成长中阅读,在阅读中改变!

(作者单位系陕西省宝鸡高新凤师实验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3年04月05日第12版

作者:何荣荣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