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花馍”村盛开民主法治之花_法治_村民_乡村

黎城县东阳关镇东黄须村是远近闻名的“开花馍”村,村里用“开花馍”产业盘活集体经济,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这既是东黄须村对外的“金名片”,更是致富的“金钥匙”。

2022年,“开花馍”村盛开了民主法治之花,东黄须村荣获“2022山西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为该村又增加一张亮丽的名片。东黄须村全村476户1203人,耕地3300亩。近年来,东黄须村积极探索民主法治乡村振兴新路径,聚焦党建引领,坚持移风易俗、依法发展产业、加强法治建设,实现了美丽乡村与幸福村居和谐共存的美好局面。

党建引领,当好村级发展“领路人”

“以前的东黄须村,垃圾到处都是,村级道路没有硬化,邻里纠纷也层出不穷。如今,巷道宽敞整洁、邻里和睦,休闲娱乐设施都有了,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人们心里也都敞亮了,生活也跟着变得有滋有味了。”谈起东黄须村这几年的变化,75岁的村民刘河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2021年,村“两委”以换届为契机,选出7名政治靠得住、群众信得过、发展有思路、落实有力度的“领头雁”,充实到村“两委”队伍中来。扎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不断壮大党员队伍,采用党员带头建设民主法治乡村模式,号召党员干部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做遵纪守法的“带头人”,充分发挥党员在法治乡村管理和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

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本着村民自治的原则,组建了由5至7人组成的村民协商小组。协商小组成员可以是新老党员、干部、劳模,也可以是相关行业专业人士,还可以是群众代表。协商议事制度让村民都有发言权,大到关乎群众利益的公共事务、集体资源的使用分配,小到村民的矛盾纠纷等,都能通过协商议事小组得到有序解决,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我们积极推行村民协商议事制度,坚持把群众的事交给群众办,让村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受益者。现在,协商议事制度成了党员干部听民声、问民计、解民忧的有效途径,有效实现干群沟通‘零距离’。”东黄须村党支部书记郑孝波这样说。

移风易俗,树立民主法治乡村“新风尚”

“整个婚礼过程简单朴素,少了人情负担,多了文明新风。人到心意到,礼金多少不重要。”黎城县的刘女士在参加完东黄须村的一场婚礼后赞不绝口。

村“两委”多次征求村民意见,修订村规民约,明确婚事、丧事的相关规定细则。除此之外,为解决村民普遍关心的痛点难点问题,东黄须村将改善人居环境、规范经营行为、按要求建筑施工等内容也纳入村规民约,对村民行为进行规范。

“把村规民约立在前,乡亲们婚事丧事全都照章办事、一律从简。”郑孝波说道。

不久前,村里一名老人过世,家人找到红白理事会会长商量酒席细节。会长拿出手机说:“白事酒席有明确标准,菜单你们选一下。”东黄须村坚持治理创新,加强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的建设,对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说“不”,切实为广大村民减轻负担。

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共评选144户星级文明户,其中十星级2户,九星级11户,八星级16户,七星级35户,六星级80户。通过“定星、追星、评星、挂星”,增强村民荣誉感、赶超感、进位感,进一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展开全文

深入推进党员积分制管理办法,积分越多,可以作为评先评优的推荐对象,并在政治待遇、物质奖励等方面给予激励关怀。

党员文明积分制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注入新动能,为引导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移风易俗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法律顾问,赋予农村产业项目“强动能”

说到东黄须村,就离不开“开花馍”,村支部坚持用“开花馍产业”盘活集体经济。产业项目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治工作者的参与,东黄须村积极建立村级法律顾问制度,聘请法律顾问,并在律师事务所签订法律服务协议书。产业坚持依法经商、诚信经商,使得开花馍的品质享誉周边。

法律顾问充分发挥好“智囊团”作用,配合黎城县招商部门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积极参与县招商引资项目和重大产业项目的法律事务讨论。邀请专业的法律团队帮助村里起草、审核重大合同,参与项目谈判,规范村级经济行为,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2021年,村集体申请乡村振兴资金56万元,购置包装机以及开花馍生产配套系列设备,以固定资产方式投资入股企业,法律顾问直接参与这些重要环节的合同签订和审核,村“两委”干部都十分放心。

“我们企业的制度建设、人事管理、企业信息变更等都有法律顾问的参与,企业目前没有一件司法纠纷、诉讼案件。即使企业面临诉讼案件,村级法律顾问也能坚持行政调解与案件审理‘两手抓’。”东黄须村本土企业黎城黎侯世家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法润民心,输入法治乡村建设“新血液”

早春四月,走近东阳关镇东黄须村,村庄错落有致、民风淳朴厚道。村口处一幅写着“弘扬法治文化,传播法治文明”的宣传标语,特别引人注目。

乡村治,百姓安。近年来,东黄须村持之以恒加强法治乡村建设,良法善治如同一股春风吹拂在山村街巷,东黄须村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法治的力量下不断提升。

“和邻居的纠纷已持续快十年了,村里提供的法律书角,我最近一直在学习,想通过法律武器,尽早解决纠纷。”村民李大爷说道。

东黄须村利用农家书屋,增设法律书角,方便群众阅读。同时,针对农村常遇到的法律问题制作法治宣传漫画,村级服务中心设置一块法治宣传栏,并指定专人负责定期更新宣传内容。

“村里喇叭经常广播法治故事、法律条文,我在田间干活都能听得到,在外打工的儿子也经常说会收到家乡法治类的公益短信、看到家乡法治类的短视频。儿子能学到法律知识,我也能放心许多。”73岁的农村刘老汉说。

丰富法治宣传形式,建立信息化宣传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方便村民学法懂法。在家的村民以传统广播的形式进行宣传,长期在外务工人员则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网络视频等方式进行法律宣传。

法治兴则乡村兴。现在的东黄须村,进村道路拓宽了,垃圾站点有序了,自来水管网完善了,网络畅通了,文化实践站建起来了,方圆十里八庄的村民对东黄须村的村居环境变化竖起了大拇指。一幅百姓富、乡村美、社会安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本报记者杨瑾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