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废物式”养老蔓延,子女不懂父母的“被抛弃感”_父母_大舅_孩子

生而为人,从呱呱坠地到耄耋迟暮,每个人都终将会老去。辛苦大半辈子,曾经的豪言壮志,曾经的健壮身体都将随着年龄慢慢老去,慢慢消失。

这是我们生存的自然法则和无法改变的规律。我们改变不了老去的事实,我们能做的就是避免“老有所用”。

现实生活中,能做到“老有所用”的人少之又少,更多的是混吃等死的状态。他们慢慢被时代抛弃,被子女抛弃,被子女嫌弃,日子过得小心翼翼,眼中无光,生活无彩。

我们的父母也在渐渐老去,现在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父母住在农村,有自己的房子,干着农活,养着鸡鸭。时不时回家的时候,父母还会专门留鸡蛋鸭蛋,鸡肉鸭肉给我们带回城里。日子虽然自己简单,不过也充实。这是他们喜欢的日子,看着他们眼神的光,我知道这是他们想要的生活。

相比我的亲戚大舅就不一样了。大舅今年62岁了,身体没有以前好了,现在都是拄着拐棍,佝偻着腰,一步一步前行,走了几十米又歇歇停停的。大舅的子女就是我的表哥,其实家里挺富有的,吃穿不愁,日常用度也给大舅添置了。可是大舅没有太多的高兴,一次大舅跟我抱怨:

表哥新买了一个手机给大舅,顺丰快递到家。表哥原本以为大舅拿着新手机就可以用上了,可以视频通话之类的,可是大舅一直没有用,表哥还不高兴了,说专门给你买的呢。

后来听大舅说:“我不是不想用,我是不会用,孩子也没时间回来教我。”我看见大舅默默的擦着眼泪,这就是很多中国家庭的老年人正在经历的真实情况。大舅觉得自己特别没用。

父母其实想学智能手机,想学电脑,想追上孩子的脚步,想和孩子聊聊现在最热门的时事政治和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可是九成以上的孩子没有耐心去教父母。废物式养老在蔓延。

展开全文

孩子长时间的不在身边,长时间的不耐烦,让很多父母不愿意说,不敢说,怕孩子嫌弃自己,生活也过得没有意思。

如何避免“废物式”养老,让父母的老年生活更加美好呢?

01

子女要站在父母的角度,学着尊重父母的意愿

《礼记》有一句话:“孝子之养也,其乐心,不违其志。”

意思就是:真正孝顺的孩子是不会违背父母的意愿的,懂得尊重父母。孩子和父母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都要学着尊重和放手,尊重父母的老年生活,放手让父母自己过自己的日子。

喜欢农村生活的父母就让他待在农村吧,喜欢干农活的父母就让他适当做一些事情吧,喜欢跳舞的父母那就给他报老年班或者去跳坝坝舞吧。

父母的老年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这样他们才会觉得生活有盼头,孩子对自己真诚,而不是老了就要看人脸色,孤独终老。

02

帮助父母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

每个人的人生阶段不一样,孩子有孩子的兴趣爱好,老年人也应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子女要帮助父母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老年生活。这样避免闲暇时间太多,导致胡思乱想。

在父母年迈的时候,我们需要照顾父母,呵护父母,就像我们小时候父母照顾我们一样。父母给了我们温暖快乐的童年,我们也给父母创造一个幸福的老年生活。

每一个人都会老去,愿我们的老年生活能够幸福,关注父母的老年生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