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惨烈的水库溃坝悲剧:河南“758”水灾,受灾群众超千万_河南_水库_暴雨

去年夏日,河南郑州迎来的不只有灿烂阳光,迎来的还有7月20日一场台风影响下来的令人措手不及的大暴雨。当日自16时起至17时,郑州降雨量便达到了骇人的201.9毫米,这甚至超过了中国陆地小时降雨量极值。昔日繁华的郑州不出半日便变为了一片汪洋,防汛应急响应立刻升至最高级。从暴雨当日至23日,郑州相当于被灌入了有317个西湖之多的水量,市民及政府损失惨重,各种被水冲垮的建筑残桓杂乱的横在街上,数不清的水泡车狼狈地停放在路边等待着救援。

但实际上,这已经不是河南第一次经历如此令人心有余悸的水灾。早在1975年8月,河南省驻马店市便发生过一次被命名为“758水灾的“世界上最惨烈的水库溃坝悲剧。那么“758水灾”究竟有多么恐怖,并且在救援条件还较为落后的70年代,驻马店人民又是如何撑过天灾,重建家园的呢?

“758水灾”全部过程可以被分为三部分——台风阶段,暴雨阶段以及最后的溃坝阶段。

台风阶段

引起驻马店暴雨的原因是当年在掠过台湾后于福建晋江登陆的年度内第三号台风。当时,所有人都认为这台风会同其他登陆的台风一样在登上大陆后很快减弱消失,对陆上的气候不会引起太大影响。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台风在登陆后便消失在了我国中央气象局的监视雷达中,而当它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时,已经因为受到了西风带的影响而在我国境内进行了一个大转弯,从原本的预测路线转到了河南境内。

展开全文

这对于毫无准备的河南而言,无疑是一个“灭顶之灾”。当日,河南境内暴雨持续了近10个小时,降雨量达到了448.1毫米。在这场暴雨的冲刷下,河南境内各水库的蓄水量急速上涨,当地的板桥水库蓄水甚至上涨了将近110米。很快,各个水库的蓄水量便接近了极限,下一步河南所要面对的就将是水库大面积溃坝。

暴雨阶段

果然,在丝毫未减的暴雨中,板桥水库区域很快因极端天气影响而通讯完全中断。据当时亲身经历此次暴雨的水库管理局工作人员回忆,当时据预测,暴雨中心的24小时降雨量已达到1605毫米,水库水量距离大坝顶部仅剩下1.3米,想要阻止溃坝,只能马上炸毁副溢洪道来泄洪保全大局。但是在大雨摧残下,工作人员用军用通讯设备发出的三封紧急信息都未能送到上级部门手中。为了防止溃坝,甚至有几名通讯兵抱着“赴死”的决心,冒雨前往高地希望能成功发出急电,但遗憾的是,在无情暴雨中,这些努力最后依然变为了徒劳,上级部门最终也没能听到河南人民近乎绝望的呼救。

于是,在通讯完全中断的情况下,河南痛失了炸毁溢洪道防止溃坝的最后机会。在倾盆大雨中,多处严重超蓄的水库终于不堪重负,相继溃坝决堤,滔滔洪水瞬间将河南多处村庄与城市瞬间吞没。

溃坝阶段

1975年8月8日,足足有6亿立方米的库水从水库中倾泻而出,在滚滚雷声之中,以每秒近13米的高速瞬间将村庄与城市吞噬。根据当时的预测,那次溃坝形成的洪水高足足有9米,宽达15公里。那般势头甚至可以比肩04年的印度海啸。

大坝决堤于深夜,因此许多人在睡梦中甚至没有获得一次求生的机会,便被那无情的洪水吞噬。根据驻马店市的政府统计,在此次溃败中,有将近十万人受灾,无数市民被洪水卷走,无数房屋毁于一旦,城市昔日的繁华全都在这场灾难中不复存在。

水灾发生后,中央对此高度重视。驻扎于灾区附近的人民解放军第一时间奔赴前线,其他来自于全国各地的救援队也在接下来的几天内昼夜兼程赶赴河南抗险救灾。

灾后之惨烈

但在1975年,我国救援技术还较为落后,溃坝后大水几日内都高涨不下。当时正值酷暑,暴雨过后的河南更是闷热不堪,于是驻马店百万受灾群众不得不在炎炎烈日下,在充满潮气的空气中苦苦地等待着救援。

根据当时的救援人员回忆,暴雨后的河南只有零零散散的高地露出水面,而每一处露出的高地都恍若一座小岛,上面挤满了黑压压的难民。但是那些零星的高地并不足以为所有幸存者提供歇脚处,有许多没能爬上岸的人便抱着水中的横木,几乎绝望地等待着救援队的到来。

不光如此,在高温天气下,从水中漂浮上来的尸体很快在烈日下腐烂,暴雨后的空气都弥漫着腐臭味,更加加剧了救援的紧张与受困人员沉重的心情。

面对如此惨状,中央各领导人心急如焚。可是此次灾难破坏力之大在我国可谓史无前例,各救援队面对洪水,都没有充足的经验。再加上当时水库在修建时秉承着“重蓄轻排”的理念,因此在如此洪水面前,水库泄洪能力严重不足。可是灾区情况极为危急,幸存的市民在水中面临着高温,疾病,蚊虫等新的一波危险,救援排洪任务已刻不容缓。所以,经过多方讨论,中央提议冒着宿鸭水库再度决堤的危险炸毁部分管道以加速泄洪。

爆破计划

在这个方案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同意后,武汉军区与南京军区的舟桥部队马上奔赴水库执行爆破任务。当时执行爆破任务的指挥人员李先念顶着巨大压力,却依然坚定地对中央说到“为了救人,你们说炸开哪里我们就同意炸开哪里。”

经过军人与救援队两天的努力后,被划定在爆破区内的所有管道成功爆破,洪水终于加速向泄洪区奔涌而去,被大水吞没了数日的河南大地得以在灾民的欢呼中重见天日。

这次大水,摧毁了驻马店市数十年来的几乎所有城建,无数庄稼被泡烂在水中,昔日充满生机的耕地更是被冲刷得面目全非。

无情的洪水褪去之后,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已经不是昔日熟悉的景致。被冲到的树木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随处可见的是已经腐烂发臭的尸体。在腥臭的空气中,各种蚊虫在低空霸道地飞舞,据记载,宿鸭湖西岸当时蝇子泛滥成灾,周边的村庄与城镇被蝇群遮盖了天日,甚至于人工打捕也无济于事。

不光如此,河南的交通也因为这场大水而遭到了致命的破坏。当时几乎所有通往河南的铁路都被冲毁,这就使灾民苦苦期盼的救援物资难以送入灾区。据回忆,当时有许多救治伤员的医生都因诊断后没有药物而急出眼泪,甚至有病患因等不到药物而绝望轻生。毕竟在几十年前,我国网络与各种信息渠道还较为落后,幸存者在灾后面对如此艰难的处境,又难以与外界取得联系,很容易便会产生绝望的心里。

可以说,在当时带给河南人民绝望的不光是那一场暴雨,还有暴雨过后不堪入目的废墟与各种伤病的折磨。

灾后反思

那么,给河南造成如此创伤的暴雨,究竟是为何形成的,又是为何会具有如此巨大的威力呢?

根据气象专家分析,造成这次灾难的其实不光是天灾,也有一部分是人祸。当时我国各方面还处于发展阶段,气象局各项技术还不成熟,对天气的预测常常产生偏差。所以,在当时台风登陆的时候,气象局预测由台风引起的降雨只有100毫米左右。再加上由于技术与台风本身原因,使台风在登陆后在检测屏幕中曾消失了几个小时,这就使河南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迎接了一场如此恐怖的灾难。

酿成此次悲剧的另一原因,便是当时“以蓄为主,以小型为主,以社队自办为主”的思想影响了河南水库的修筑。再加上在此之前,河南从没有受过大规模的水灾,所以河南水库在修建时便单一地注重蓄水,而忽视了排水功能,这就使洪水来袭后持续不下,对灾区造成了二次伤害。

在对“758水灾”的分析与反思中,中国工程院潘家铮副院长表示“没有准确及时的雨、水情信息,是水库不能及时采取有效保坝措施,最终酿成大祸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经验总是从失败中获得,在“758水灾”过后,我国中央与各级气象预报人员积极总结反思,并不断从各方面思考酿成此次悲剧的原因,由此得出了一套在日后抗洪救灾的经验,逐渐建立了成熟的天气预报模式,整合了多种紧急预案,为以后的抗洪指出了一条光明正确的道路。

现在,我国气象局已经有极为成熟的天气预测系统,我国各搜救队也有了丰富的经验与先进的救援技术,像“758水灾”这般骇人造成伤亡无数的洪灾已经几乎不可能再发生。但“758水灾”造成的伤害,已经是河南人民心中一道永久的伤疤,它时刻警示着我们,要防患于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珍惜给予我们美好生活的家园。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