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山东小伙高考志愿被篡改落榜,舍友自首,父母:花10万求谅解_同学_志愿_师大

上世纪90年代,冒名顶替,违法上学的现象层出不穷,多名学子深受其害,成了人生被改写的不幸之人。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法律的完善以及信息的透明,这种现象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基本不再发生。

然而“基本”不代表没有。2016年,山东考生常升参加了高考,凭他的成绩,完全达到了“梦中情校”陕西师范大学的录取标准。可他左等右等,却等到了自己落榜的消息,令一家人大呼不解。

常升认定其中必有猫腻,报警求助。然而警方立案的当天,一名考生便来到派出所自首,声称:“我是常升的好友兼室友,是我篡改了他的志愿.......”

都说高中时期的朋友,是一辈子最亲密,最靠得住的朋友,为什么好友会篡改常升的志愿?他将招来怎样的后果呢?

与好友同年高考,同时过线达标

常升和郭同学,是高中时期的好友,两人同为体育特长生,同住8人宿舍,是一对关系要好的铁哥们儿。不同的是,郭同学出身商人家庭,而常升却是农民子弟。

展开全文

常升出生于山东胶州一个名叫涝洼村的农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除了种地就是养猪,家境贫寒。

常升从小就帮助父母干活,练就了一身好身板。因此在初升高时,他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被当地重点高中胶州一中录取。

高中离老家有25公里远,于是常升选择了住校,见识了舍友郭同学。两人同为体育特长生,有共同的爱好和志向,很快发展成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两人经常一起相约吃饭,一起跑步,处得比亲兄弟还亲。

一转眼,常升在校园里度过了三年挥汗如雨的时光,2016年6月,他作为应届生参加了高考。在先前进行的体育考试中,常升发挥出色,信心十足。踏入高考考场的他也从容应对,稳定答题,只觉得离自己的梦想又进了一步。

高考结束后,信心满满的常升和同学们结伴疯玩了几天,然后回到老家,帮父母干农活喂猪。20多天后,高考成绩出来了,常升文化课考了403分,体育考试拿下90.64分的高分。

同时,他也接到了好友郭同学的好消息,郭同学的成绩不遑多让,文化课428分,体育成绩83分。根据这个分数,哥俩都能考上梦寐以求的陕西师范大学。

常升之所以报考陕师大,看中的正是学费全免的师范生名额,毕业后能分配到学校,当一名体育老师。而他考取的成绩,被陕师大录取可谓是十拿九稳。

不过郭同学就不一样了,他虽然文化课成绩更好,但陕师大更看重体育考试成绩,每年只在山东招收6名考生。这么一来,这哥俩在无形中形成了竞争关系。

2016年7月5日,常升和郭同学结伴而行,回到母校填报志愿了。两人来到体育老师的办公室,借用老师的电脑,一前一后填报志愿,都填报陕师大为第一志愿。

填完志愿后,常升一脸轻松,但郭同学情绪并不是很好。常升也没有多想,请郭同学搓了一顿,回家等录取通知书去了。然而很快,常升就笑不出来了。

意外落榜,报警求助

2016年7月15日,是大学录取通知书本该送达的日子。心情激动的常升,打开班级群进行查看。

果不其然,同学们纷纷晒出自己的录取通知书,而这些图片中,郭同学的录取通知书最能吸引常升。因为郭同学考上了陕师大,那是哥俩约定一起去的大学。

“恭喜啊.......”常升第一时间给郭同学打去祝贺电话,可自己心里难受,半天才憋出几个字来。

“放心吧,你的成绩没问题,录取通知书很快就到!”郭同学听出了好友的落寞,“好心”安慰了几句。

难道自己也被录取了?只是快递出了问题?接下来的一个礼拜,常升又激动又紧张,没睡过一个好觉。

然而到7月23日,第一、第二志愿录取的最后一天,常升还是没有接到任何通知。他心想坏了,连忙给班主任打去电话询问,但班主任告诉他,分数达标的同学,都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常升懵了,看来自己是落榜了。可他一想又觉得不对,好友郭同学成绩并不比自己出色,为什么他能被录取?这中间肯定存在什么猫腻。

于是在第二天,常升在父亲常世河,体育老师迟老师的陪伴下,一起前往山东省招考办寻求解释。

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工作人员调取了常升的考试信息河志愿填报情况。随后,工作人员笃定地告诉常升:“小伙子,你应该是记错了。你看这材料上的记录,填的不是陕师大,而是鲁东大学。”

“什么?”常升一脸震惊,差点哭出声来:“我报的是陕师大,看中的就是大学的免费师范生名额,怎么会记错呢?”

这下轮到工作人员疑惑了。处于对考生的重视,工作人员又查询了志愿的填报时间。这一查不得了,根据信息显示,7月5日那天,常升的填报账号先后登陆了三次,第一次是上午10点,后两次为下午4点左右。

工作人员看出了其中的猫腻,提醒常升:“你可能被别人整了。因为根据规定,志愿只能更改两次,可能有人篡改了你的志愿,并用完了更改次数。”

这突如其来的噩耗,让常升泪洒当场。如此一来,他错过了被陕师大录取的机会,甚至会出现无学可上的严重后果。

篡改志愿的人究竟是谁?常升暗暗发誓,非要揪出此人不可。于是在离开招生办后,他立马回到老家,前往三里河派出所报了警。

好友篡改志愿,主动投案

来到派出所后,常升把全因后果对民警讲了一遍,请求警方调取迟老师办公室的监控,查询是否有人进入办公室,篡改过他的高考志愿。

这是三里河派出所第一次接到类似警情,因为没有相关办案经验,警方内部经过探讨,直到8月3日才正式立案。

警方办案期间,常升也没有放弃对真相的探寻。8月1日,他在社交平台发布长文,嫌疑直指好友郭同学。他言辞恳切地控诉称:我才18岁,到底哪里做错了?谁能帮帮我!

同时,警方也根据登陆常升填报账号的IP地址,发现了登陆异常,锁定郭同学具有重大作案嫌疑。

然而就在警方立案的当天,郭同学竟独自前来派出所自首,并当众坦白:“这件事的确是我做的。”此后,在民警的追问下,郭同学道出了篡改好友志愿的全部过程。

原来,常升把郭同学当好友,对方却把他当最大的竞争对手。得知常升比自己的体育成绩好,被陕师大录取的希望更大,郭同学嫉妒心油然而生,想出了一个恶毒的主意——篡改常升的高考志愿。

7月5日那天,两人填完志愿后相约吃饭,郭同学套取出常升的填报账号。送走常升后已是下午四点,他鬼使神差地返回迟老师办公室,猜出常升使用的密码是他的生日,11月11日。

有了账号和密码,郭同学登上了招生网站,将常升的志愿改为鲁东大学。为了永绝后患,他还浪费了最后一次更改机会。

那么,郭同学为何会选择自首?他将等来怎样的结局?被篡改志愿的常升又该怎么办呢?

拒绝对方父母要求,终获录取

得知常升把事情闹到了省招生办,郭同学才意识到捂不住了,向父母道出了全部实情。偏袒儿子的郭家父母,于8月2日联系到迟老师,希望通过迟老师向常升求情,放儿子一马。

当天中午,郭家父母就出现在常家,承认儿子篡改了常升的高考志愿。郭家父母请求说,不要起诉他们的儿子,为此提出了两个补偿条件:要么一次性补偿10万元,要么动用自己的“关系”,送常升去北海舰队当兵。

不过,常升一口拒绝了郭家父母的提议,他不想要赔偿,也不想当兵,只想拿回属于自己的大学名额。

为了寻求解决办法,常升和父亲又一次来到省招生办。但工作人员告知常家父子,根据规定,必须由公安、学校,郭同学及其父母各自出具一份证明,才有弥补的可能。

然而,郭家父母却拒绝了常家的要求,反而要求常升出具一份“谅解书”,为郭同学免刑或减刑。

这个要求被常升一口回绝,无奈之下,郭同学于8月3日当天前往派出所自首。

被羁押在看守所的郭同学,已经意识到自己将面临什么,每日以泪洗面。得知昔日的好友过得不好,常升又一次展现出善良的一面,通过镜头展示他的谅解书:我希望大家能原谅郭同学。

“如果不是他收到了录取通知书,恐怕我永远都不知道这个秘密。”常升不知该庆幸还是难过。

幸运的是,随着真相的水落石出,陕师大注意到了常升的情况。经校方反复研究,2016年8月5日,常升被录取为陕师大新生,副校长特意为他题写了这份迟来的通知书。

在故事的最后,常升放下了对郭同学的仇恨,踏上了前往西安的列车。而自始至终都未被警方、学校、常升透露全名的郭同学,也保留了最后一丝体面,在监狱里反思自己的行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