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丨英雄不问身后名!缅怀昌延联合县首任书记县长双英烈_延庆_烈士_联合

英雄不问身后名

——缅怀昌延联合县首任书记县长双英烈

刘继臣

坐落在八达岭岔道村西花楼子山的烈士陵园,原名“延庆县革命烈士陵园”已立将近七十载,时为纪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于延庆地区的本地籍和非本地籍革命烈士而建,是延庆干部群众和学生祭奠先烈的重要场所。陵园内西侧亭“革命先烈英靈”碑阳,首行大楷竖刻“徐慶惠、胡英、趙維琪、徐亮、李成忠”五位烈士英名。其中,第一位“徐慶惠”乃抗战时期“昌(平)延(庆)联合县”首任书记徐智甫;第二位“胡英”即为抗战时期“昌延联合县”首任县长胡瑛。回顾英雄事迹、期颐发展前景,于今广大社会“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具有长远积极意义。

平北“昌延联合县”由来

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深入敌后,广泛开辟抗日民主根据地,曾组织抗日力量“三进平北”。平北,是指北平以北的河北、察哈尔、热河三省交界地带,即以北平、张家口、承德主要城市为连线的三角区域;日军侵华期间,处于伪“满洲国”、伪“蒙疆”和伪“华北”3个伪行政区结合部。全面抗战前夕,这里没有中共党的组织和红色政权,靠从外部派军队和干部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敌强我弱,举步维艰。

1938年春,冀东人民发起抗日武装大起义(史称“冀东暴动”),中共中央派八路军部队前往支援,即从115师和120师,各抽出一支部队,合编扩建为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简称“四纵”又称宋邓支队);四纵司令员宋时轮、政委邓华、参谋长李钟奇、政治部主任伍晋南,辖第11支队(邓华支队)、第12支队(宋时轮支队)和独立营、骑兵大队,共5000余人。四纵在平西斋堂河边集结,并迅速挺进冀东;为缩短路程,争取有利战机,四纵选择途经“从未走过的”平北(察南)延庆到达冀东的路线。1938年5月底6月初,八路军四纵首次从平西到达平北,消灭敌伪地方武装,摧毁当地反动政权,为连接平西和冀东抗日根据地打通道路。

5月31日,四纵政委邓华率领第11支队31、33大队,经康庄、延庆、永宁、四海一线进入怀柔;沿途击溃康庄守敌后,于6月1日攻克延庆县城,而后通过永宁,强袭四海日伪据点,渐次进入怀柔、兴隆,奔向冀东。四纵司令员宋时轮率领第12支队34大队,过居庸关经昌平、延庆、怀柔、密云一线向冀东开进;第34大队于6月5日袭击大庄科之伪警分驻所,通过阵前攻心战,晓以民族大义,感化30多名伪警察倒戈,打死3名日本兵后向八路军投诚。

宋邓支队主力部队挺进冀东,为防止敌人阻断刚刚打通的“平西——冀东走廊”,于是在平北地区留下部分队伍继续活动;随同部队东进的地方工作委员会,进入延庆东南山区开展活动,一面策应冀东暴动,一面就地征粮扩军、宣传抗日救国主张,扩大共产党八路军的影响;6月中旬在大庄科的东三岔村庙墙上张贴布告,宣布成立滦(平)昌(平)密(云)联合县(临时)抗日政府,布告落款“滦(平)昌(平)密(云)联合县政府县长张书彦”;稍后,转移至怀柔的秋场、大地一带,与第12支队独立营和骑兵大队会师,发动群众、宣传抗日,共同肩负起保卫“平西——冀东走廊”艰巨任务。至10月,支援冀东暴动的四纵和冀东抗联总队,相继撤回平西整训。

四纵所过之地,沿途一路播下抗日斗争的革命火种。1939年2月,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热察挺进军成立,萧克任司令员。入夏,挺进军第34大队和一个游击队再次进入平北,但因敌我力量悬殊、执行对土匪政策有误,再加之气候恶劣、暴雨连绵,挺进队伍难以立足,两个月后返回平西。两次挺进平北,虽未能坚持下去,但却给以后的平北抗日根据地开辟工作,打下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和组织建制基础。

展开全文

1939年11月,为创建“巩固的”平北抗日根据地,中共冀热察区委员会和冀热察挺进军军政委员会,提出“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三位一体的战略任务。根据上级指示,在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决定采取“巩固地向前发展”方针,以“小部兵力梯次进入”战略战术逐渐增兵,在敌人点线之间进行小规模游击活动;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隐蔽到公开;在站稳脚跟基础上,巩固一步、前进一步。

1939年底,中共冀热察区委员会决定设立中共平北工作委员会(简称平北工委),王伍(徐德)为首任工委主任(书记);同时确定在挺进军两度往返的“昌平~延庆”交界地区,设立昌(平)延(庆)抗日民主联合县。

1940年1月5日,八路军“三进平北”。在明皇陵北山“后七村”的霹破石,宣告成立平北地区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昌延联合县政府,胡瑛任县长;1940年3月底4月初,苏梅接任中共平北工委(当年7月改为地委)书记,带领平北工委委员、昌延联合县工委书记(对外称抗联主任)徐智甫,以及部分党政干部,由挺进军军部警卫连(特务连)武装护送进入平北。平北工委驻地在延庆北山大海陀,昌延联合县驻地延庆东南山一带,且为平北抗日根据地中心区。

“昌延联合县”是共产党领导开创“平北抗日根据地”县级建制区划,位于北平以北、京包铁路以东、平古铁路以西,包括昌平、延庆两县接界的山区、半山区和部分平原区;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人口约8万余;隶属于晋察冀边区冀热察区平北分区,是平北地区首个巩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

昌延联合县政府旧址

浅析伪满《盛京时报》一则消息

昌延联合县成立后,首先组建抗日武装昌延游击大队,胡瑛兼任大队长,起初有30多人,联合县设总部,后来建立3支区游击队:中心区游击队,利用过去“伙会”组成;台自沟区游击队,由祁秉元土匪队伍改编;南山根游击队,队员多是参加过冀东暴动成员。游击大队配合挺进军主力部队消灭汉奸土匪,曾拔掉大观头、莲花滩敌伪据点,先后建立各村自卫军组织,协同部队开展游击斗争。

徐智甫到任后,联合县党政机关驻地暂不固定;在平北工委直接领导下,他同县长胡瑛和县委其他同志一起,健全了昌延联合县县委和县政府机构,紧紧依靠当地群众老百姓,以“后七村”为基地,逐步向十三陵地区和龙(关)赤(城)方向开辟根据地,组织各界救国会,发动群众抗日,建立区、村政权,培养抗日积极分子,开办党员训练班,并发展了百余名党员,抗日烽火终于在八达岭周围地区点燃起来。

昌延联合县军民,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当地团结知名人士,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巩固了平北根据地中心区抗日斗争成果。昌延联合县的建立,及其随后卓有成效的抗日活动,引起日本侵略者和伪满“军、警、协”的恐慌。

1940年5月28日,白乙化率八路军十团一营挺进平北,创建“丰、滦、密”根据地途径“后七村”;次日,闻讯而来的日伪军5000余人对十团主力围追堵截,在“沙塘沟”爆发激烈战斗,昌延联合县公署被日伪军破坏。联合县机关遭创、十团主力挺进丰滦密后,昌延县干部们不得不分散行动。徐智甫等县委负责同志,转移到燕羽山下果树园、口子里、大石房、小金房等抗战堡垒村,继续山中坚持,领导联合县的抗日斗争。

据《延庆革命史》等党史资料记述:1940年8月下旬,中共平北工委委员史克宁(曾任四纵民运科长)奉命撤离昌延联合县。8月27日晚,徐智甫应胡瑛之邀,到窑湾东南黄土梁一堡垒户王金喜家里,研究县领导机关在日伪“大扫荡”中遭破坏、特别是联合县中心区主力部队转移外围后的对敌斗争安排,直至天将拂晓方才休息。8月28日清晨,伪“满洲军”三十五团三营“扫荡”至黄土梁。通讯员程永忠发现己方被敌包围后即刻报警,徐、胡等三人分向突围:胡瑛从屋里冲出,有程永忠掩护向西北山垭撤退,伪“满洲军”乱枪射击,胡瑛当场牺牲;程永忠腿被打断,趴在地上还击,也被伪军打死。当时,徐智甫从屋里冲出后,向东南方向沿着小溪撤退,不幸中弹负伤,在敌众我寡形势下,意识到自己不能突围,便撑着身体同敌人对射,剩下最后一粒子弹时,举枪自殉,壮烈牺牲。伪“满洲军”从胡瑛身上搜出文件和县长印章,认定他们是昌延联合县人员,其中还有带着印章的县长,于是将他们的头颅割下,用箩筐带走。

徐智甫和胡瑛牺牲后,日伪方面炫耀“取得极大的胜利”,认为已经摧毁我昌延联合县政府,以“击毙县长胡瑛”大肆宣传。伪“满洲国”《盛京时报》第一万零九百廿七号第二版:

“【承德專電】自今春以來,侵入西南國境設立昌延聯合偽縣政府,賦課重稅、剝削住民,代替張書元而自為偽縣長,益複明目張膽、擅行無忌,更頒佈自製憲法、組織軍隊之共產匪首胡瑛,於五月二十二日經☉☉軍、將〖把石〗偽縣公署推翻以來,乃不時出沒於國境線。滿軍☉☉部隊探知此項消息後,乃於八月廿八日討伐之,由三方面攻擊予以潰滅大打擊,胡瑛及其他匪當場擊斃。治安部大臣對此赫赫之戰果大為嘉賞,乃授與賞金一千圓 以資鼓勵云”。

这则伪满洲国《盛京时报》专电称:“五月二十二日经☉☉军、将『把石』伪县公署推翻”,说的是我昌延联合县政府机关遭受严重破坏,时间在1940年5月22日(应是5月29日之误)。所谓“『把石』”即今大庄科乡霹破石村,因“霹破石”常被外乡人称作“枇杷石”,伪满洲国《盛京时报》作时事报道,可能听谐音“枇杷石”误记为“把石”,当时伪满报刊又拿不准“霹破石”地名用字,故用方括号『……』加以引之。

笔者曾两次到烈士牺牲地做过调研。从地形看,黄土梁在窑湾东侧山沟里;北面隔着蚂蚁窝山梁,与果树园小金房村相通;往东翻过山梁,就是沙塘沟、霹破石方向。所谓“由三方面攻击”说,符合当时当地的特殊环境;伪“满洲军”基于“探知此项消息”即“由三方面攻击予以溃灭大打击”,或许是敌人早就有了察觉……。由此可见,“黄土梁事件”是日伪蓄谋已久的围捕行动。

另据有关延庆党史文献记载,曾任昌延联合县委宣传部长王毅回忆说“黄土梁事件”是伪满洲军沿“延永公路”寻找未能如期归家的“阎充(伪满州军三十五团团长)之子”的报复行动;原昌延联合县政府秘书张子丰回忆、并向徐智甫烈士后人讲:“当时县委一班人听到‘胡县长带信儿让徐书记到黄土梁商量事’这个消息,都劝徐书记,说:‘天这么晚了,明天再去吧。’徐说:‘胡县长让我过去,肯定有急事商量’,于是连夜前往,次晨遇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徐智甫、胡瑛牺牲后,中共平北地委立即重新组建昌延县领导班子,史克宁代理书记、高镇平代理县长、苏建国代理游击大队长,迅速恢复昌延地区工作。9月16日,平北军分区七团供给处主任郝沛霖调任县长;9月下旬,继任县委书记史克宁、县长郝沛霖,带领新任联合县负责同志等一班人,在小金房村(今属井庄镇果树园自然村,现已无人居住)为徐智甫和胡瑛开追悼会。大家感慨地谈到徐智甫、胡瑛同志在昌延地区,以“树叶充饥、草窝为炕、冰雪止渴、树底为房”仍坚持抗战,在艰苦的环境中始终与中心区人民一同转山头,抱着共存亡的精神与敌人作殊死的斗争,表现了共产党员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同志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勇敢担负起他们未完成的事业。

敬读碑文见名录“字异心同”

1949年清明节,延庆县党政军民各界举行“公祭抗日解放战争中为国家为人民殉难诸先烈”大会,会上宣读公祭文,缅怀革命先烈,追思英雄功绩。公祭文于当年4月14日,勒石铭刻“英烈碑”立在延庆县城西北隅地质调查队所在的三清观旧址(即今延庆第一小学西校区)内;1954年8月,随着官厅水库移民工作告结,将水库淹没区规划范围内323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烈士的遗骨,与英烈碑一并迁至八达岭岔道村西南——延庆县革命烈士陵园内再行安立。

敬读——

《延慶縣黨政軍民各界公祭革命烈士修建英烈碑記》

為中國人民革命而死的先烈們:你們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子孫,你們痛恨中國的衰弱,痛恨中國的黑暗,痛恨中國的落後;你們挺身而起,站在全體人民的前列,和侵略者戰鬥,和暴君戰鬥,和吃人制度戰鬥,用了你們的心,盡了你們的力,流了你們的血!任何反革命的殘暴武力,挫折不了你們為民族、為人民解放而戰鬥的意志;任何反革命的利祿誘惑,打動不了你們為人民服務的心!你們冒著槍林彈雨、鞭撲屠殺、前仆後繼,喚起人民的自我覺醒,引導中國歷史走向光明。你們做了殺身成仁與勞瘁喪身的民眾英雄,你們的光輝是永垂不朽的。

革命先烈們:由於敵人無比殘暴野蠻,你們在長期的中國革命戰鬥中,所受的苦難是人類歷史上空古未有的;你們的苦難是集中地表現了中國人民的苦難;你們在極端苦難中的戰鬥英雄主義,同樣是人類歷史上所罕有的;你們的英雄事蹟,是集中地表現了中國人民的英雄主義。由於你們前仆後繼、殺身成仁,創造了、開闊了新中國誕生的條件與全國人民解放的道路。沒有這樣的人民前驅,中國就將不能免於滅亡;四萬萬七千萬人民,就將永遠成為奴隸。你們雖然犧牲了,但經過你們的手、經過你們的智慧,卻已鍛煉出了一支更壯大、更有力的革命隊伍。(你們)已盡了你們偉大的責任,你們未竟事業,就是要由我們生者來繼承。

我們在這裡告慰先烈們:中國人民偉大的解放事業,在我們偉大的舵手毛澤東同志領導下,經過全體共產黨員和一切革命民主主義者的努力,已創造了百年來未有過的新局面,革命即將達到全國性的澈底勝利。

先烈們:安息吧!延慶黨政軍民各界和全國人民,定會不屈不撓的繼承你們的鋼鐵意志,完成你們未竟事業,把革命進行到底,使獨立、自由、民主、統一與富強的新中國的解放大旗飄揚在全國土地上。

八达岭烈士陵园,正门匾额“延庆县革命烈士墓”;陵园中部是墓葬区,向北地势抬升,花墙围靠纪念碑区;三座碑亭呈品字形排列,高岗正中碑亭较大,两侧碑亭东西对称;三座亭内均立大理石纪念碑。

中间碑亭内,正面碑首“萬古流芳”4字,碑身竖刻3行大字:右书“為解放事業犧牲烈士紀念”,中书“英勇獻身為祖國增光”,落款“延慶縣人民政府、中共延慶縣委會、延慶縣各屆人民團體”“公元一九五四年八月”;碑阴首书“光榮之典”4字,下方竖刻3行:中书“革命烈士豐功偉績永垂不朽”,右书“為解放事業犧牲烈士紀念”,左边落款“署名、日期”皆如正面样式。

东亭纪念碑最为高大,正面碑首横书“英靈永存”,其下竖排“延慶縣黨政軍民各界公祭革命烈士修建英烈碑記”共18列720余字,落款日期“中華民國三十八年(1949)四月十四日”;碑阴上首横书“碑記”2字,碑文“烈士芳名記”共铭刻466位烈士英名。

西亭正面碑首“革命先烈英靈”6字,碑身刻烈士名录,首行大楷“徐慶惠、胡英、趙維琪、徐亮、李成忠”5位抗日烈士芳名,其下5行小楷刻名54位,左书日期“中華民國三十八年(1949)四月十四日”;碑阴之首横书“流芳千古”,碑身亦为烈士英名录,计有12行264名。西侧亭内纪念碑,共镌刻323人名字。

2017年,由延庆民政部门主持,在陵园北端新建一座烈士纪念墙,镌刻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各个时期牺牲的2166名本地籍在当地异地牺牲、以及非本地籍在延庆牺牲的烈士英名。2022年春夏,延庆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会同区文物主管单位,对此烈士陵园又做修葺,重新翻建碑亭并描摹碑文,以利到访者参拜景仰。

资料图

转述文字刻录,不及眼见为实。由此探析“八达岭烈士陵园”内“革命先烈英靈”碑镌刻烈士芳名之异:

1.烈士第一名:徐慶惠,应是——徐智甫(姓徐名睿字智甫,“智”被有人写作“志”)。经向徐智甫之子徐振田老先生求证,其父从未用过“徐慶惠”之名。

再向延庆区档案史志馆查询,搜索所有案卷均未发现“徐慶惠”这一名字;笔者与有关党史、抗战史研究人员讨论认为:可能当时纸质底稿书写墨迹渲染漫漶、刻工辨识不清被误认而为。另外1984年4月“中共延庆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原二道河乡修建“窑湾烈士纪念碑”,刻名“徐志甫、胡英、程永忠”3位烈士有2字出异。

2.烈士第二名:胡英?其实就是“胡瑛”名字误写!这已成为今日延庆各界的公众共识。

3.碑刻转行小号字体“劉景理”:此处“景理”别处“敬禮”“景禮”亦是一名多写。刘景礼,果树园小金房人;1939年经史克宁介绍入党,曾任昌延联合县五区、六区、九区负责人,后任一区(中心区)书记。1942年4月,被敌伪追逐而吐血病死在八路军十团果庄卫生所。

八达岭延庆革命烈士陵园里,我们已知碑刻有名烈士两千多;而在祖国大地不同时期,无名烈士万万千。从这个意义上说,“英雄不问有无名!”他们当中有名的,此后定然名垂青史;他们当中无名的,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昌延联合县首任书记县长双英烈,英名已然镌刻在冰冷坚硬的石牌上,且随着时代变迁辗转归安;今天瞻仰烈士碑刻名录,抚摸碑刻凿痕,依然能感受到先烈们无声热血的历史温度!以他们为代表的无数先烈们的英雄事迹,正在潜入生生不息后辈人的心底。

昌延联合县首任书记县长,都在远离各自家乡的平北大地上,双双壮烈牺牲了。他们曾是热血青年,亦曾有亲情温馨的家庭;但是为着民族解放大业,为着共同抗击外来侵略者,他们抛家舍业,舍生忘死,为国捐躯。正是有这样的革命先烈,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一腔热血撒疆场,终究换来他们盼望的后世和平安定时代。

徐智甫像

胡瑛画像

2020年9月2日,《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由退役军人事务部公告发布。这些“著名抗日英烈”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历程中,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做出过彪炳史册的贡献;他们抗战事迹突出、牺牲情节壮烈,都是堪为楷模的英烈。全国评选185位著名抗日英烈,“徐智甫”名列其中;可遗憾的是,胡瑛烈士“基本信息、生前事迹”情况,直至今天未能讲清楚。

学党史强信念,缅怀革命先烈。今看“革命先烈英靈”碑刻名字有异,但却不难理解,因为一代代敬仰先烈的人,其感恩之心与先烈们勇敢的心,是有着共同属性和相通意念的。寻访遗迹,注重考辩;今作史事探真,奈因档案缺失、当事人多已作古,求真路途颇费辛苦;直若信而有征,仍须深入探讨。愈是敬畏历史,愈发诚惶诚恐。有道是“我辈虔诚敬先烈”,却原来“英雄不问身后名”。

编辑:刘一然

作者:刘继臣

近期必读

美若仙境!延庆海陀戴春雪——

不负春日好时光!冲刺“开门红” 延庆一季度硕果丰——

延延提示来啦!@延庆乡亲 文明“十条”要牢记~

抢“鲜”听~《开往春天的列车》火热上线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