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祭英烈、祭奠先祖,论网上祭祀的正确打开方式_祭扫_祭祀_网上

“我们缅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你们为人民的利益而死,你们的死重于泰山”、“少年强则中国强,国强则民安,历史不能改写,耻辱不能忘记”、“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吾辈自强”这是众多网友在“思念堂”网上祭祀平台“南京大屠杀”纪念堂里,留下的追思感言。

当下,类似的网络祭扫活动在全国各地也十分普遍。据相关报道公开显示,去年清明假期首日,中国各地参与网络祭扫民众高达69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75.7%。而行业内知名的网上祭祀平台“思念堂”公布的清明“网上祭奠大数据”也显示,平台用户同比去年增长近5倍,增幅达495%。

距离暂时阻隔了两岸同胞往来,但阻隔不了亲人间的爱与思念。”宁波市台侨联谊会会长表示。近年来,他和当地志愿者一起在“思念堂”网上祭祀平台组织了多起“网上追忆先辈”及“网上祭英烈”活动。大家通过在纪念堂里献一束花,供一炷香来祭奠至亲之人。这也让不少年轻一代的台湾同胞们,了解并追忆了逝去先烈们的丰功伟绩。

新疆叶城县的村民则纷纷表示,往年祭祀时,焚烧冥币,除污染环境外,还引起了多起火灾,造成很大损失。因此他们决定今年也用国家所提倡的网络祭祀,进行祭拜怀念。

其实,受传统观念影响,也有人对“云祭扫”提出质疑。比如,认为祭扫活动只有亲历亲为才能彰显对先人的尊重,或认为“云祭扫”消解了传统祭扫的严肃性和仪式性,不利于传统祭祀文化的长远发展。实际上,传统祭扫与“云祭扫”两种形式,从来不是相互取代的关系,传统的回乡扫墓是一种礼节,云端祭扫又何尝不是一种发自内心对逝去之人礼节?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