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汽车冬季保养#冬季行车有什么注意事项
- 为什么感觉四川盆地冬季气温最近几年明显低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气温
- 立冬节气到了,为何农村老人说立冬宜晴不宜雨呢立冬下雨有啥说法
- 春节放假,可是买不到火车票,汽车也没有,你还回家过年了吗
- 2020年的拉尼娜会和2008年的拉尼娜,一样严重吗
- 专家说2021年冬天比往年更冷,为什么现在比往年温度还高呢
- 美国德州受寒潮袭击,可是最低温度只有零下10℃,为何如此严重
#汽车冬季保养#冬季行车有什么注意事项
1.冷启动需30秒以上一次
车到了冬季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启动困难和发动机运转不顺畅。车辆在气温较低时第一次没能启动,车主最好隔30秒或者一分钟后再进行第二次启动,如果连续启动几次,不仅快速消耗电池电量,而且还会极大损伤车辆。如果车辆仍无法正常启动,可以尝试推或拉的方式来帮助启动。
2.玻璃内的雾水切忌自己动手
冬天,除了启动困难困扰车主外,车内常凝结的水珠影响驾驶的视线。如果这时已经在路上,尽量不要管它,最便捷的办法是把冷风开到最大挡,吹风挡玻璃,这时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3.结冰路面不宜将刹车踩死
只要路面上一结冰,汽车就会打滑,稍有不慎就会失控,如果车辆没有ABS(防锁死刹车系统),则更容易产生侧滑、甩尾等现象。
据了解,现在很多车都有ABS系统,但是也有一些老车型上未装此系统,这样的车辆走在结冰路面上就要讲究技巧了,即使车速只有30—40公里/每小时,在冰霜和湿滑的路面上踩刹车,车轮也很容易抱死,而且这时的车辆就不再听人使唤了,任其从最初滑动的方向继续下去。这时车主应立即松开刹车,期待车轮停止抱死,恢复方向盘对车子的控制,然后高频地断续踩动刹车(注意力度),让车子慢下来。
为什么感觉四川盆地冬季气温最近几年明显低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气温
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中最大的外泄盆地,纬度最靠南的盆地,位于我国第二阶梯之上,因气候湿润,土地肥沃,被称为“天府之国”。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天然的一个“U”型盆地,面积26万平方公里,被群山环抱,西部为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边缘,东部为巫山,大巴山,北接龙门山,米仓山,南临大娄山,大凉山,武陵山等,仅有长江三峡地区有一个大豁口。主要包括四川大部分和重庆地区的一部分,因其盆地内部土壤为紫色,又被称为“紫色盆地”。四川盆地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但类似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为我国三大平原之一,与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并称为我国“三大平原”,其地势平坦,河渠纵横,湖泊星布,一般海拔在50米以下。主要包括:汉江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素有“水乡泽国”之称,交通发达,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长江中下游平原大部分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同属长江流域,而且位于同一纬度附近,但是由于地形因素,四川盆地的冬季温度一直比同一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高。四川盆地一年四季气候湿润,降水较多,主要受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但冬季由于四川盆地地形闭塞,盆地北部的秦岭和大巴山阻挡了来自蒙古和西伯利亚寒流南下,而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华北平原之间相连,几乎没有“遮拦”,冷空气很容易南下,因此,地形因素导致四川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但是,全球气候变化,大气环流异常,人们感觉四川盆地冬季温度最近几年明显低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气温?何种原因把正常的自然现象“颠覆”了呢?还是我们的错觉呢?其中出现这个情况,跟我们人类有密不开分的关系。上世纪末开始,人类活动加剧,人类对大自然无限制的索取,地下水过渡开采,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人类乱砍乱伐,植被遭到破坏,各地水土流失严重,全球气候异常,海平面升高,“温室效应”明显,导致我们原来不常见的自然灾害频发,像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暴雨、高温、干旱、台风、海啸等等。
近些年多为“厄尔尼诺年”,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距平指数达到0.5℃以上,也就是厄尔尼诺现象的表现,导致影响我国的亚洲高压迟迟未能南下,蒙古和西伯利亚寒流冷空气没有按规定的时间到来,也就导致我国大部分出现“暖冬”现象,气温较常年气温偏高,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而四川盆地,由于是冷空气影响,加上地形闭塞,海拔较低,湿度较大,阴雨天气较多,水蒸汽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光照时间较短,导致四川盆地内气温比往年偏低。一个地区温度升高,一个温度偏低,温差偏离正常年份平均气温。因此厄尔尼诺现象才是形成四川盆地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气温低的主要因素。
谢谢阅读。
立冬节气到了,为何农村老人说立冬宜晴不宜雨呢立冬下雨有啥说法
立冬节气不知不觉中要到了,在11月8号,农历的十月十二,作为24节气之中的第19个,立冬就会到来,立冬之后气温会感觉明显的下降,树梢的黄叶也会在寒风之中,铺满地面,关于立冬节气的民间老话,从来都没有缺少过,尤其是对于立冬这一天的天气变化,农村老人认为会预测着整个冬天是否寒冷,或者是否雨雪较多,是旱冬,还是雨雪丰沛的冬季。
农村老人说立冬宜晴不宜雨,其实也是过去的说法,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立冬有句老话叫做:立冬晴,雨鞋挂烂绳,立冬雨,防烂冬,立冬当天晴空万里,天气暖烘烘的,那么这个冬天是晴天比较多,雨雪比较少,少的我们连雨靴都不用穿上一次,雨鞋被挂在高处,连那挂鞋子的绳子都以为长时间的没有打动,开始出现了腐烂,这也是一种夸张的描述,也是暗指这个冬季干旱,暖和,是一个不冷的冬天,在过去的冬天,缺少保暖措施,生活条件不好,最难熬的就是一个漫长的冬天,如果是一个不冷的冬天,是很容易度过。
为什么还有句话叫做:宜晴不宜雨,立冬冬当天下雨,也预示着这个冬季,是一个烂冬,烂冬也是指雨雪比较多的冬天,过去的道路不畅,不像我们现在的农村,村村都有公路,过去都是土路,尤其是村子里面,跟是遇到降水就会有积水情况发生,而且是白天是泥塘,夜晚气温下降之后,又会冻成冰坨坨,白天消,晚上冻,虽然不是很多的降水、降雪,村里面的泥泞会持续很久很久,道路破烂不堪,是很难出行,不但道路泥泞难行,而且气温极低,天气很冷,老人在寒冷的冬季,是最难熬的。所以农村有农村老人爱说:立冬宜晴不宜雨。是担心烂冬。和天气寒冷难过冬。
但对于大多数村民来讲,对于立冬这一天,还是希望下雨的,冬天寒冷雨雪多,才是村民最希望看到的,冬季雨雪较多,能够让庄稼很好的越冬,还能够补充水分保持墒情,对于来年的丰收又很多的益处,冬季降水好处多,极低的气温对于农田里面的好处也不少,寒冷的气温能够将蛰伏在土壤深处的害虫给冻死,来年之后,农田里面的虫害就能够大幅度的减少,对于农田收获也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立冬除了降雨和天气晴朗有说法之外,就连刮什么风也是有老话在里头的,农村老话认为,在立冬这一天如果是刮得北风,那么我们这个冬季会比较得寒冷,如果立冬这一天刮得是暖呵呵得南风,那么这个冬季暖冬得几率比较大,但随着大环境气候得变化,我们得整体温度一直持续得上升,冬天不冷,夏天热得要命得天气已经习以为常,刚刚气象局还发布了今年冬天得预测,答案是:今年的冬天极大几率是不会冷,暖冬已经成为了常态,所以我们很多的农村老话,那些多年延续的规律,在今天的气候变化面前,也不再那么的灵验,只能作为参考使用,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
春节放假,可是买不到火车票,汽车也没有,你还回家过年了吗
遇到这样的情况确实挺闹心的,如果家里有重要的事非回不可,也不是没有办法,现在私家车很多,可以拼车,费用差不多。坐飞机更快更方便,就是费用太贵。
2008年春运期间遇到冻雨灾害,高速公速上数万辆车陷在路上动弹不得,道路上厚厚的一层冰,车身上裹着大雪闭。火车电线上结着长长的凌冰,造成电路中断,火车停运,数十万人滞留在广州火车站。
当时我一个同事买了到贵州的火车票,在车站滞留了一个星期,许多人都返回出发地,他依然天天在车站等消息,白天吃方便面,晚上睡在天桥下面,天气又冷还在下雨,这种苦真
不是一般人承受得了的。
后来我们才知道他父亲身患绝症,日子所剩不多,赶回去见最后一面。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回家过年团聚,陪伴年迈的父母,同时也是对父母的孝道,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已经烙下深深印记。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人骑摩托车回家,有人爬火车回家,有人骑单车回家,甚至有人步行一两千公里回家!
2020年的拉尼娜会和2008年的拉尼娜,一样严重吗
我们都知道拉尼娜与厄尔尼诺会交替出现,且这两个现象对我们都有较大影响,传统上我们更关心厄尔尼诺现象,因为其造成的影响往往更大,但其实拉尼娜现象也同样不容小嘘。根据当前最新的东太平洋地区风场,和海面温度震荡活动分析来看,2020年拉尼娜现象的出现概率已经超过50%。
拉尼娜现象出现的判断依据,主要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有没有持续异常变冷,如果此区域的海水表层温度持续6个月以上低于平均值0.5度以上,则代表拉尼娜正式生成。今年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水表层温度已经连续3个月低于平均值0.2度,且不排除8月以后平均温度持续走低的可能,所以才说2020年拉尼娜大概率出现。
因为2020年拉尼娜现象能否最终产生是一个未知数,所以无法与2008年的拉尼娜影响做横向直接比较,但可以通过拉尼娜现象正式生成前的气象数据做纵向间接比较。2008年拉尼娜的雏形从2007年8月就已经展现,当时东太平洋海水平均温度已经低于正常值0.5度以上,并且一直持续到了08年1月,温度累积降低值创60年最低。而从当下8月份的东太平洋海水温度数值来看,降低值很难超过2008年。
另外,2008年拉尼娜现象之所以影响比较大,原因除了拉尼娜强度高以外,也与拉尼娜之前的大气环流异常有关。2008年进入1月份以后,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呈现西高东低分布,且持续时长超过20天,这使得西北部冷空气持续侵扰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再加上青藏高原南缘的南支低压槽活跃,连续翻越云贵高原向我国南方输送暖湿空气,两者相遇后便形成大面积冻雨。
同一时间,拉尼娜现象又“粉墨登场”,对冻雨天气推波助澜,当时我国多地大雪纷飞,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冰雪给20个省(区、市)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灾情,尤其是贵州、湖南、江西都遭遇罕见冻雨灾害,冻雨导致道路和输电线路严重结冰,造成的公路交通瘫痪、电力受损、列车滞留等,都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当时南方冻雨发生的1月上旬,刚好赶上我国一年一度的春运,从广东地区北上的列车出现了停运、延误,很多人被困在路途,过了一个特殊春节。而且输电线路结冰,出现压垮崩断,很多电力抢修人员加班加点抢修,错过了团聚,总之也正是2008年的那场冻雨,让人们逐渐知道了拉尼娜。
有了以上影响,这才让很多人产生了拉尼娜现象到来时,南方必发生冻雨的印象,但其实2008年南方冻雨影响,是一次综合气象堆积结果,并非拉尼娜一己之力造成的。转过头来看,2020年拉尼娜当前还处在“萌芽”阶段,且萌芽数据低于2008年,即便真的能最终生成,也要有类似08年的综合气象条件助力,影响力才会超过2008年。
最后,说到拉尼娜就不得不提一下当前的气象规律,以往厄尔尼诺和拉尼娜通常交替上演,虽然不能完全抓住规律,但根据“蛛丝马迹”也能分析出十之八九,而当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气象规律未知数变得越来越多。比如,有研究机构称:普通厄尔尼诺现象会对大气变暖作出反应,产生新型厄尔尼诺现象,从2009年开始,已被国际气象机构普遍认可。
且气候不确定性也体现在今年的降雨,今年的强降雨基本覆盖了我国珠江、长江、淮河、黄河流域,这四大流域都产生不同程度的洪水,尤其是长江流域,强降雨规模、持续时长都高于正常年份,当中的原因就与“若厄尔尼诺现象”有关。再加上北极圈内频繁爆出异常高温,冻土融化,都标志着地球要加强对气候变暖的重视。
总结:拉尼娜现象的生成,不是一两天就可以断定,最终的宣布至少要有6个月的数据支撑,在没有正式宣布前,一切数据仅仅是参考,一切提前说2020年拉尼娜影响的言论都不完全准确。另外,气象影响往往不是单独的某一个现象就可以导致,通常是综合叠加形成。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专家说2021年冬天比往年更冷,为什么现在比往年温度还高呢
多谢邀请了!到目前为止,我们这边最高温度还有20℃,确实温暖如春。不是说今年是“拉尼娜年”吗?怎么不觉得冷呢?其实细想想还没有“进九”呢,不冷也算正常。黄河以南地区冷在“三九”天,所以我们不能认为寒冷、冰冻雨雪天气过去了,我认为,持续性降雪可能还在后头。2008年元月也是“拉尼娜年”,整个元月份我们这边都在下雪,寒冷无比,连腊鱼、香肠都没有好天气晒干,我腌制的两条青鱼,差点臭掉了。今年元月正值数九寒天,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以南地区,仍然有发生冰冻雨雪及冻雨灾害的可能性。当前我们这边并没有进入一年最冷的时候,我们这边一年最冷的时候在元旦至春节前这段时间。
一、2021年冬天尚未结束,后期可能仍然发生持续性降水降雪天气
目前还没有到“冬至”节气,也没有“进九”,天气仍然暖和的,让人觉得今年是个“暖冬”。但我们不能高兴的太早了,2021年冬季刚刚过去一半,我们不能说,不会出现冰冻雨雪天气。冷还是要冷的。农村有句俗话:“三九天不冷也要打哆嗦”、“冷在三九”、“雨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就在四九”。由此可见,一年最冷的还是在“三九”、“四九”。今年“三九”在元月下旬,所以,元月可能还是要下雪的,天气可能元月、二月是最冷的,并且有持续性降雪。当然,局部地区有可能温暖如春,比如说东北地区,元月份可能不那么冷了,温度有可能回升。“拉尼娜”现象,就是天气反常嘛,北方温暖,南方可能寒冷。
二、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要做好御寒准备
当前,我们还有要做好御寒准备,腊货早准备,利用当前晴朗的天气、温暖天气洗洗涮涮,准备好大米、食用油。对小麦打一次除草剂,因为气温低于6℃以下就不能打除草剂。准备好木炭、电暖器。大棚要做好加固排障工作,配置好加温补光保温设施。老人要补充营养,注意添衣保暖,有慢性病的人,出门要戴帽子,穿羽绒服,戴口罩。另外,没有事尽量宅在家里,不聚集,不聚会,不剧烈运动,不聚餐,每天都打开门窗通风。外出打工的人要尽快订火车票,早点返乡。各级政府部门要抓好“菜篮子”、“米袋子”,做好元旦、春节物资储备工作。车辆运输驾驶员要做好防滑链准备,防控高速路封了。
三、总而言之,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冷的时候在元月
“拉尼娜年”气温偏低概率大,但也不是绝对的,专家预测也是这样说的。从2008年情况看,道路积雪冰冻严重,多条高速封闭了,车辆停在路上前进不得,后退不得,连吃喝都困难。南方高压线结冰、高压线塔折断停电,火车停运,给农民工返乡带来极大困难。所以,我们还有提高警惕,未雨绸缪,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美国德州受寒潮袭击,可是最低温度只有零下10℃,为何如此严重
政府军费的庞大投资为资本权贵创造红利,国家几十年的发展红利的绝大多数,进入了钱权交换的私囊,全球争霸,其实就是这个戏法上蒙着的红布,民生基础设施与军工寡头、资本大鳄的红利无关,就被政府政策无视了几十年,即使面对新冠疫情的空前灾难,政府首先保障的仍然是资本的利益,致使民生基础设施如此不堪一击。
有些观点对这个话题第一时间发飙,拿08年南方8八省冻雨灾害与之相提并论,无知无畏贬损母亲不失时机。个人本无意与某种观点争论,但也感觉有义务,给那些心智未开无畏的蒙昧一点提醒,先离开问题的主线,探讨一下这两场自然灾害中各自应对的结果。
天壤之别的四大条件下,抗灾的结果大同小异!
第一.当年南方八省灾害持续了两个多月,抗灾需要连续奋战两个多月,2千多小时的抗灾跟德克萨斯等州的24小时无法相比,如果把德州的这场灾害延长到2千小时,后果如何不言自明!
第二.德州这次遭遇的是风雪,比重、对输电线路设施的附着力、压力的量级与冻雨无法相比,如果南方八省遭遇的也只有24小时,可以断定还形不成灾害,如果德州这24遭遇的也是冻雨,电力设施会被摧毁到什么程度?恢复供电需要几个月?
第三.德克萨斯等州的地理环境,多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南方八省的输电线路,却绝大多数处于莽莽大山中,修复被压倒的沉重的铁塔、超长大直径线路等设施的难度,估计德州的抢修人员见都没见过,想也想像不到!如果让他们去负责那种难度的抢修,不知道敢不敢?
第四.以那个年代,应该说是在那个年代之前若干年,我们的经济条件、政府财力大概达不到超级大国的一半,而在那种地理环境条件下,建设那么高难复杂的输变电设施,需要投入的经费至少需要翻上十几翻吧?技术年代的积累就不提了,为什么“德州”(应该不止德州)的供电系统会如此不堪一击?
话归正题,所有的优越条件都占全了,但是政府资源的投向不在民生基础设施上,连土耳其、南亚的三哥等三流实力国家的人民,都享受了高铁那种高端服务了,超级大国的新任运输部长皮特,面对媒体享受不到这种服务“调侃抱怨”的诘问,却也只能继续给人民画饼充饥;
特朗普羡慕马克龙的阅兵式,也想在华盛顿搞一场更大排场的嘚瑟嘚瑟,却只能让首都人民万人空巷跑到荒郊野外去“骄傲炫耀”,MD华盛顿四五十年前的桥,没有一条路能让展示威武雄壮的【M1A2】通过!事实上超级大国的民生基础设施,时间最短的也已近40年没进行过更新改造了,老骥伏枥首先也需要草料精心饲养,否则的结果就是卧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