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格诺战争如何成为法国振兴的起点?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_法国_路易_王权

本文目录

  • 胡格诺战争如何成为法国振兴的起点
  • 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
  • “太阳王”路易十四是如何把法国搞得民穷财尽

胡格诺战争如何成为法国振兴的起点

百年战争后的权利博弈

在漫长的百年战争结束后,法国处在一个比较奇特的境地,实际上虽然百年战争持续时间很长,但因为其发生的状态是时断时续,对法国所造成的伤害实际上并不剧烈。更重要的是,因为之前法国境内,以勃艮第公国为代表的众多地方贵族在英法博弈中左右摇摆,逼迫法、英两国王室给予他们更加优厚的待遇,这直接导致了尽管英法战争以法国的最终胜利而告终,却在王权力量上产生了进一步的衰退。此时的法国与神圣罗马帝国有所相似,都是地方诸侯与正统王室间相互对立,而诸侯与诸侯间的联合甚至可以直接挑战王权力量,迫使其低头接受自己条件的半独立状态。

然而统治法国的瓦卢瓦王朝显然要比神罗的霍亨斯陶芬王朝有头脑的多,在任国王路易十一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办法利用外交手段孤立勃艮第公国,再通过各种手段鼓动其领主大胆查理向外扩张,最终使其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而被彻底剿灭。作为法兰西境内最具实力的封建领主,勃艮第公国的垮台给了其他贵族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他们发现王室已经开始着手处理和修剪起国内诸侯的羽翼,并且试图将其纳入麾下,而他们也必须在这种情况下做出自己的选择。

教派间的对垒

彼时近代民族主义思想还远远没有到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刻,而贵族在对抗王权时所拥有的最大底盘恰恰是扶植起一个能够被自己所操控的国王。出于这个目的,最方便拿来利用的,也只有作为意识形态存在的宗教,于是,胡格诺教派便进入了贵族们的视野。

“胡格诺”是基督教新教中,加尔文派的法文音译,也就是说,归根到底胡格诺战争的起因,实际上跟几十年后三十年战争爆发的导火索如出一辙,都来源于新教和传统天主教的矛盾。而信奉胡格诺教派的主力人群,同样也是新型资产阶级和和中下层贵族,这些人在政治上没有地位,经济上备受压迫,自然对于旧贵族和王权充满了愤懑。很快,两个势力以宗教信仰成型:天主教势力代表的吉斯家族以及新教胡格诺联合势力。

在这种情况下,战争的爆发也只是简单的时间问题,公元1562年,吉斯公爵在路过瓦西镇时发现此地有新教徒的大规模宗教仪式,作为虔诚的天主教徒他自然不允许这种大规模的异端活动,于是公开发动了对平民的进攻,使新教徒死伤惨重。

胡格诺教派开始反击,战争正式开始。此后的数十年内,新教和天主教势力相互攻伐,彼此之间各有胜负,虽然也达成过和平协议,但是都没有维持太久,而且两者间的根本矛盾,即对王位的争夺始终没有决出胜负,而演变到后期,王室也开始直接插手,希望在其中浑水摸鱼,这也就引发了胡格诺战争后期的“三亨利之战”。

战争终结与南特敕令

胡格诺战争的最后阶段被称为“三亨利之战”,得名来源于参与这场争夺的三个人分别是时任国王的瓦卢瓦王朝末代国君亨利三世,吉斯公爵亨利和胡格诺势力中波旁家族的亨利。原本占据优势的是吉斯公爵,因为他获得了掌控巴黎的天主教势力的支持,最终得以入主首都,但是非常不幸,近卫军依然效忠于王权,在吉斯公爵亨利进入巴黎没有多久,就被近卫军暗杀,国王亨利三世重新回到巴黎,他满以为自己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但是1589年他也被另一名狂热的新教徒刺死。胡格诺所支持的波旁亨利最终白捡了王位,成为亨利四世,并且颁布下《南特敕令》,宣布了胡格诺战争的终结,也给了新教徒以充分自由发展的空间。

相比较三十年战争最终促使神圣罗马帝国彻底失去统一的希望相比,胡格诺战争给法国带来的则是新生,弥合了内部最大的宗教问题,瓦卢瓦王朝及其后接任的波旁王朝所展现出的是手腕灵活的另一面。贵族们被牢固的团结在王权手下,而他们因为相互消耗和随时的力量也不再成为法国向强权国家迈进的阻碍,此后伴随王权的改革和内部动员力的整合,象征着法兰西成为欧陆霸主的最大障碍,终于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

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

近代英国之所以率先产生工业革命,首先是由于英国率先产生了科技革命。

1760年代,人类的第一次科技革命首先就是在英国诞生的。这一次以机械化为主要特征和载体的科技革命,对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

1760年代,英国产生了第一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有两个最主要的象征,一是珍妮纺织机,二是瓦特蒸汽机。大家知道,在珍妮纺织机产生之前,作为人类最古老产业的纺织业,基本上还是通过手工作坊。但是,珍妮纺织机的发明就使手工作坊开始向大机器生产过渡。

而稍后发明的瓦特蒸汽机,则更是成为后来蒸汽机革命和全球贸易大发展的先驱。蒸汽机革命的诞生,首先使人类航运的时间大大缩短,成本大大减少,效率大大提高,由此极大的促进了人类全球贸易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科技革命先驱的因果,当然首先得益于其中,也由此成为人类最早工业化的大国。

至于英国为什么会率先诞生科技革命?这个说来话长,但是长话短说,首先取决于英国从世纪开始的思想开放。以后如果有时间,我会跟大家再详细分析这里面的一些问题。

“太阳王”路易十四是如何把法国搞得民穷财尽

路易十三与1643年5月驾崩后,继位的路易十四尚不足5岁,故由太后“奥地利的安娜”摄政。但掌握实权的仍是路易十四的首相马扎然。

1661年3月,马扎然去世后,23岁的路易十四开始亲政。亲政后,他有意凭借君权神授观念强化君主专制,并向大臣宣布:“我就是我自己的首相。”在其亲政的54年中,他从来没有委任过首相,朝中诸事,不分大小,一概由他亲自处理。他最著名的治国名言就是“朕即国家”。

他自诩为上帝的代表,并被朝臣们称为“太阳王”。为了体现“太阳王”的威严,使宫廷真正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路易十四斥巨资在巴黎西南郊修建了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凡尔赛宫历时10年建成,宏伟瑰丽,令人惊叹。他还把大批贵族招入宫中,充当侍臣,并给予丰厚的俸禄和赏赐。

在国际上,他也积极扩大法国的影响力。为了扩大法国的疆域和霸权,在他亲政的54年,有31年让法国处于战争状态。无休止的征战,不仅使得法国国库空虚,而且还给人民带来灾难。在他统治后期,人民完全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路易十四废除了南特敕令,使得大批有技术、有资金的信仰新教的工商业者逃到了欧洲其它国家,给这些国家带来了诸多好处,但对法国来说无疑是一个灾难。

所以,最终由于他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挥霍无度,导致法国在其统治后期日趋没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