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一封信引发的血案,《说英雄》被骂惨,《满江红》赚得盆满_满江红_秦桧_奸臣

最近大火的电影无疑是《满江红》《流浪地球2》,二者都是奔着票房几十亿去的,但口碑却各有不同。

《流浪地球2》口碑较稳定,评分也无太大变化,《满江红》却是评价两极分化严重,有人赞好,有人骂烂,在央视及一众自媒体大v的力挺下,《满江红》豆瓣评分也一路下滑,目前仅有7.6分。

虽然说评分不代表一切,毕竟票房更是群众喜好的风向标,《满江红》居于榜首的票房至少代表了作为商业电影,它是优秀的。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种优秀却是十足的老套路,观影完毕,观众并未看到太多新意和诚意,张艺谋所谓“十年打磨一剑”的说辞,完全不能说服大众。

为何这么说呢?

因为这部电影的构思实在没什么新意,就算加了喜剧、悬疑、戏腔等元素杂糅,那也只是表现形式上玩了花样,故事立意上真没啥新鲜感。

若干年前,陈导名作《无极》被归纳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今天张导名作《满江红》,其实也可以归纳一下,《一封信引发的血案》。

整部剧都围绕着金人送给秦桧的密信展开,虽然到最后结尾我也没看清那密信是啥内容(张大的字实在太丑了,还不整齐,看不懂),但张大等人要找出密信作要胁,秦桧等人则要找出密信作交待,围绕密信开始布局杀人(或自杀)。

咱们来捋一捋这戏的思路:

秦桧暗通金人还有密信往来,找到密信,就可以揭发秦桧通敌的机密,朝中正义大臣便可对其发动致命一击。但是,这样做又是行不通的,因为秦桧就是金人的代言人,皇帝怕他,明证就是武副总管(岳云鹏演的那位)手持免死金牌也被杀,干脆利落,皇权明显不及宰相权。张大等人似乎也早预料到这一点,因此他们的目的并非刺杀秦桧,而是逼秦桧当众背诵岳飞的遗言(剧里说他们不知道遗言是啥,但看大家反应,似乎都清楚是啥),当大奸臣(虽然是替身)带着全军将士背诵完《满江红》后,能够最后一击的孙均却放弃了杀秦桧(按剧设计,目的就不是杀),说要让他活着接受万人唾骂、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架上。

这思路够清楚吧?虽然为了实现这条思路,还反转又反转地杀了好几个人,也不知道是为了反转,还是为了杀人,但这么多故事绕来绕去,就是找密信威胁再放过。

这条思路新颖吗?家国情怀都照顾到了,壮烈吧?

要我说,不新颖,因为早就有人用过了,还挨骂了。

我记得去年上半年我看了一部剧,叫做《说英雄,谁是英雄》。

展开全文

这部电视剧是温瑞安小说改编的,小说是一个系列,有十来本,涉及人物众多,在武侠界也小有名气。

但改编成电视剧后,最后的一段剧情,主线与《满江红》主线十分相似(我不是说抄袭啊,别给我往抄袭上引,省得我还要解释辟谣)。

《说英雄》中王小石等人牺牲了数条人命,就为找到奸相蔡京曾经调动军队围杀大侠方歌吟所率领的抗辽义军的密令,想以此调令呈递皇帝,进而从政治层面上抹杀蔡京,还朝廷一片清明。

想法很好,可真正实施起来,王小石才发现,大家的牺牲毫无意义,当那封被众侠乃至诸葛神侯看得极为重要的信件送到皇帝手上时,却被皇帝轻描淡写地撕掉了。

皇帝说,你们以为这封信就能扳倒蔡京?不,这封信没有任何用处。

蔡京早已成了气候,即使皇帝免了他的官,他的党羽也能代他在朝廷发声,他在天涯海角说的一句话,也能成为朝堂上颇有份量的发言,皇帝已经奈何不了他了。

这样的剧情,是不是既无力又真实?

所谓奸相,并不是以一己之力成为奸相,他代表的是一个集团,是可与皇权相抗衡的存在。

《满江红》里秦桧的手下敢明目张胆杀死手持免死金牌的武义惇,正是皇权不及相权的明证。

在《说英雄》里皇帝撕信,其实就是一个道理,皇帝在妥协;而真实的历史上,南宋王朝对金人多番忍让、不敢得罪,也是妥协,不过赵构是否怕秦桧?这就真不好说了。

更多的学者认为,秦桧杀岳飞,是代表了赵构的意志,这皇帝是真不想迎回徽钦二宗,秦桧不过是他推在前面的挡箭牌,至于秦桧密通金人的事情,皇帝是默许并容忍的。

既然皇帝默许并容忍,结尾部分孙钧以飞鸽放出密信威胁秦桧,而秦桧竟然受其威胁,两名侍女因捕杀黑鸽而被孙钧反杀、秦桧落入孙钧掌控,这样的剧情就显得非常无厘头。

秦桧会在乎这个?远在天边的皇帝会在乎这个?通敌把柄,皇帝要的不就是他通敌?皇帝求的不就是他秦桧能有通敌的资格?

这比《说英雄》里的皇帝还要无奈,毕竟,王小石面对的皇帝只是在玩平衡权术,他分不清朝堂中谁是蔡京的代言人,谁是真实的表达自己意愿,但仍然免了蔡京的官,却不是因为一纸调令,而是因为有这个制衡的必要。

但这样一来,王小石等人就面临着一个问题,被免职的蔡京仍然可以影响朝堂,王小石想达到的目标仍未达成,那怎么办?

王小石作出一个决定,当街只身刺杀蔡京,并且成功了。

真实的历史上,蔡京是在宋钦宗即位后,被贬岭南,死于途中,死时将近80岁,而剧中导演帮蔡京加了一把劲,人到中年就横死东京街头。

这改编,不符合历史,但符合逻辑,正派死了那么多条人命,如果只是不痛不痒地结束,公理何在?天道何存?

王小石的刺杀,不符合历史结局,但符合观众和剧作方的期许。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如果要尊重历史而不能发,也做好铺陈,给出合理的理由,而不是强行为不杀而不杀。

正常逻辑下,张大等人牺牲几条人命,虽然是为将岳飞的精神传诵于世,但同样也是为解决掉一个奸臣,而不是强行以"历史的眼光"饶奸臣一命,留他作更多的恶,害更多的人,享受几十年荣华富贵后,才寿终正寝。

如果编不圆,哪怕你让孙钧被人出其不意杀死,也强过这种尴尬放过。

尬放的剧情,《说英雄》里也有过,被骂得很惨。

《说英雄》王小石并非仅刺杀蔡京一次,结局这次恰恰是编剧改的,原著小说里并没有,可以说编剧是在圆梦而已,在此之前,王小石还刺杀过蔡京,但没有成功,只得退而求其次,杀了另一奸臣傅宗书,开始了千里逃亡的历程。

王小石的千里逃亡是《说英雄》系列里非常出名的一段剧情,与《逆水寒》里戚少商的逃亡同样悲壮,一路上有人帮他,有人放他,也有人为他而死,只因他是"天下谁人不识君"的义士。

而在刺杀蔡京之前,王小石曾多次有机会杀奸臣傅宗书、蔡京,但却因为各种奇奇怪怪的理由放弃了,他以及他身后的人坚持要通过正当的渠道扳倒蔡、傅这样的奸臣,而不是通过暗杀。

这样的论调,现实或小说中一直都有。

有人认为暗杀救不了中国,近代孙中山等人也曾多次组织暗杀,甚至连周恩来年轻时也曾干过类似的事,历史上张良这样的大智之人也曾刺杀秦始皇,但最终他们选择了正大光明的方式,起义,夺取政权。

暗杀只会换上另一个奸臣,而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时代,但即使如此,奸臣在眼前,仍然难以从情感上拒绝将其从物理上毁灭的冲动。

因此,《说英雄》剧中王小石破坏了关七(一位武林名宿前辈,温氏江湖里的武力天花板级人物)杀傅宗书的行动,还出手救下傅宗书时,弹幕里一片骂声,这种痛骂持续到剧末;王小石等人天真以为一纸调令(与《满江红》中密信性质类似,都是能证明奸臣通敌的罪证)能够让奸臣伏法,却都惨遭现实打脸,观众依然开骂,牺牲这么多人,还不如直接宰了对方。

如果最后没有王小石杀蔡京的戏码,观众的愤怒估计能掀翻整个剧组。

但即使如此,仍然有无数观众表示不能理解:关七杀奸臣,你不帮忙无所谓,怕牵连金风细雨楼,但你还救奸臣?救完以后自己又牺牲大把人去杀奸臣?你脑袋秀逗了?

同样的逻辑,《满江红》里张大等人不杀敌、先杀己,费了数条人命,花费了至少三年时间的谋划,竟然只是为了逼秦桧背岳飞遗言?还是在亲兵将士面前背?

且不说秦桧会不会背,即使是肯背,万一岳飞遗言类似曹操“分香卖履”,都是些鸡毛蒜皮的琐事呢?或者是其他不宜大庭广众宣之于众的东西呢?这些并非不可能,都说盖棺定论,我们是后世之人,当然清楚岳飞的人品,也清楚历史上岳飞遗言仅八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可那些岳家军亲兵不知道啊,当众诵读,没有半点思想准备,也不留一点退路?

好吧,即使岳家军们有百倍的信心偶像不会翻车,但他们对秦桧也有百倍信心?万一秦桧在众将士面前胡言乱语,瞎掰岳飞遗言,再次诬陷忠良呢?

从逻辑而言,这才是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因为皇帝忌惮的不是秦桧通敌,而是岳飞抗金迎回二帝,也是被当众翻旧账、指出他杀岳飞是错的!

宋高宗赵构这一生也未为岳飞平反,直到二十年后宋孝宗继位,因为主战的需要(金人撕毁和议再度再侵),才追封岳飞武穆的谥号,封鄂王,追责秦桧。

而在宋高宗时期,岳飞若平反,则等同于高宗自打耳光,好面子的皇帝是不可能干这样的事情的。

《满江红》电影中秦桧(尽管是替身,但外界看来就是秦桧)当众领诵《满江红》,这就相当于是在为岳飞鸣冤叫屈,一个正气凛然的名将被冤杀,宰相慷慨激昂地背诵名将遗篇,几千将士亲耳听闻、亲眼所见,这是在打秦桧的脸吗?

不!这是在打皇帝赵构的脸!

这绝对是比秦桧被扒出通敌更严重的政治事件!

电影《满江红》整个故事的架构就建立在“不杀秦桧、逼其背词”的终极目标基础上,那注定是一场别扭的剧本杀游戏,设置好结局,调整前置情节,加几次反转,哪怕再生硬和尴尬,没关系,还有情怀垫底。

这样打造出来的"十年一剑"剧本,真的经得起推敲吗?

当观众一问“几条人命就为逼奸臣背《满江红》,意义何在?”时,某些机械人就统一回复:你不懂,这是传承。

语文课本里《满江红》是传承,但抱歉,军人的传承是捍卫国土、保护人民,而不是自杀式唤醒奸臣的良心。

对,秦桧的"良心"是觉醒了,那个替身其实就是秦桧之良心,不多但有,可电影的结局,恰恰是"良心"彻底死了,秦桧,还是那个秦桧!

放秦桧生路,留义士死路,这就是电影《满江红》最崩塌的剧情。

放过奸臣,《说英雄》可以被骂,《满江红》就不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