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和情感栖息于生活之上_的是_有了_文学

形象和情感栖息于生活之上

——简评杨明强的《游云笔记》

《游云笔记》

□田闻一

我和杨明强先生相识相交多年,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

杨明强乐观向上,脸上总是洋溢着真诚笑意。他是资深摄影家,笔名晓风皓月,1963年生,四川省营山人,1984年毕业于南充师范学院(今西华师范大学)。先后担任营山中学、双流中学高中语文教师、文教局机关干部、后从事多年的新闻媒体工作,出任《招生考试报》主编18年。

我不时读到他在报刊上发表的多篇随笔、散文,加深了我的印象,认定他是一个记者型作家。近日读到他的第一本散文随笔集《游云笔记》,该书分为“行游走读”、“岁月寄怀”、“亲情友情”、“随笔言论”等7个专辑,洋洋洒洒,共计25万字。

让人欣喜的是,他不落于一般写作者就事论事的窠臼;不像一些摄影爱好者,手中端着一部照相机,事无巨细的记录下涌入镜头中的人和物,而是用一双作家敏锐的眼睛,有选择地记下他思想深处的、过滤过的人或物;他善于选择典型细节,并在这些生动典型的细节、细部中,突出形象赋予感情;如同作家海明威提倡的“冰山一角”,露出海平面的是冰山一角,潜藏于海面之下的是冰山的大部;于是他的文章就有了文学的美感,给人一种文学的享受。

以“行游走读”中的《走读突尼斯》一文为例。在这篇文章中,他发挥了作为摄影家的特长,以干净洗炼的文字,绘声绘色着重描绘了突尼斯埃尔·杰姆斗兽场的宏伟、建筑的精美;进而遐想到那个年代,人与人厮杀,人兽搏斗、鲜血淋漓的场景。在这里,他宕出一笔:“再次静坐于高高的看台,观望着埃尔·杰姆最古老的斗兽场、竞技场,飞翔的思绪和思索的羽翼让我高飞”。正是因为他有了这不凡的思索和飞翔,使得这篇游记与一般的游记有了质的区别。

更多的文学性表现在书中的“岁月寄怀”专辑,从第一篇《老屋和炊烟》到最后一篇《再起航,在梦开始的地方》,情感的表现都不浮泛,而是从若干细节,用浸透了他对故乡和亲人深情怀念的细密文字,显示出文学的魅力。

其实,要对这本书作出比较中肯、贴切的评价,最好是引用作者在书末的《追梦 圆梦》中诗一般的文字——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曾记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尽管流失的是青春,老去的是岁月,改变的是容颜,但不变的是如磐的初心和梦想:那便是靠近记者和作家的圈子,在历练和学习中加强自我修为。”

当然我也发现,杨明强的某些特点,同时也是他的弱项。比如他的好些文章,一看就带有明显的记者的视角、新闻的语言。从严格意义上说,新闻的表达和文学的表达还是有明显的不同,如果能有更好的文学思维、文学审美,杨明强的作品会呈现更好的文学价值。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