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鸟飞过来有几万只”_湿地_鸟类_栖息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群鸟 万只 过来 湿地 鸟类 栖息

□ 本报记者 丁蔚文 王静

“这里能看到30多种鸟,啄木鸟比较多。刚刚还看到几只啄木鸟在打斗。”4月19日上午8点,记者在南京鱼嘴湿地公园遇到了来观鸟的市民老刘,滨江湿地里柳树高大茂盛、芦苇随风摇晃、清水缓缓流动,老刘指着远处树上的一只小鸟说:“你看,那是斑姬啄木鸟,除了紫金山,在南京很难找到。”

“鸟类和其他动物不同,它是长距离、大范围移动的物种,江苏位于中部地区,鸟类春秋两季迁徙时经过这里,从空中俯瞰过来,有合适的地方就停一下,鸟类要找一个安全、有食物的地方。”相关鸟类专家介绍。

栖息地是鸟类赖以生存的港湾。江苏目前建立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4处、湿地公园75处、森林公园72处,湿地保护小区535处,划定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48个,为鸟类的栖息繁衍营造了良好环境。江苏正在建立各种形式的保护区,把这些生态质量好、鸟类分布集中的热点区域保护起来。近5年,全省修复湿地35万亩,自然湿地保护率从48.2%提高到64.3%。

在南京浦口省级绿水湾湿地保护公园,记者见到大片的各种候鸟以及新踩踏的脚印,而此前这里曾遍布养殖鱼塘。对于退化或消失的湿地,我省积极修复或重建,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春回大地,极危珍稀鸟类勺嘴鹬又来到盐城东台条子泥湿地换羽、停歇,补充能量。为看护好湿地候鸟的“家”,盐城放弃已依法批准的条子泥、高泥、东沙区域百万亩围垦计划,将这些区域作为鸟类的栖息地,严格保护起来,并在条子泥观潮区大堤内侧专门开辟720亩地,打造国内第一块固定高潮位候鸟栖息地,供涨潮时迁徙候鸟停歇。2021年,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非政府组织论坛上,盐城“恢复鸟类栖息地为目标的自然解决方案”脱颖而出,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

一个个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为鸟类等打造了一个又一个新家园。在大丰建川养殖区,当地对退养鱼塘进行生态修复时,探索生态种植养殖与湿地修复相结合,为鸟留食,保护鸟类安全、改善鸟类栖息环境。在射阳1号水库生态修复项目中,当地恢复湿地,包括引水补湿、地形改造、疏通水网水系、建设生态岛屿、营造栖息地植被、构建水生食物链,打造自然的生态环境,恢复成自然湿地。如今,项目区内有大量鸟类栖息。

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主任吴其江介绍,盐城是湿地大市,共有两处国际重要湿地,是候鸟迁飞的重要枢纽。2022年,盐城市修复退化湿地面积3.37万亩,位列全省第一;去年10月,盐城海洋生态修复保护项目入选自然资源部2022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中央首批资金2.5亿元已下达,目前项目进入施工阶段,预计2023年底完工。

鸟类是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指示物种。苏州在全国率先设立“湿地好不好,鸟儿说了算”的考评体系,引导湿地公园运用鸟类监测数据,与往年本区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客观反映鸟类栖息地保护管理现状,查找问题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管理措施。

“不管是湿地公园,还是生态修复,我们一般倡议要因地制宜,做基于自然的生态修复。天福湿地设计了大小、深浅不一的水塘,搭配水位调节,可以满足不同季节不同鸟类对栖息地的需求。”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站站长冯育青介绍。苏州昆山天福国家湿地公园与上海相邻,原为水稻田、鱼塘及河流,修建沪宁高速等道路时,该区域成为取土区,原有水系、生态景观发生改变,遍地深坑和垃圾填埋场。2006年天福湿地开展了生态修复工程,为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记者了解到,为解决湖泊湿地缺乏鸟类觅食和栖息的浅滩问题,天福湿地用水生植物编制生态浮岛,为越冬雁鸭类营造栖息地,再通过植被管理,保障候鸟栖息环境。2020年,天福湿地与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站及台湾官渡自然公园开展了湿地修复,对原先的生境进行了优化,扩大水鸟栖息地面积。

“在盐城湿地保护区,候鸟迁飞的季节,有时候一群鸟飞过来有几万只。”吴其江向记者描绘鸟类栖息地的壮观景象。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