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女孩因家暴离家,幸遇好婆家,婆婆临终不放心我去会你父亲_母亲_阿姨_父亲

“我要宰了你喂鱼!”父亲一手拖着温力的脚,一手举着斧头威胁道。母亲吓得拼命护着温力,却被父亲一脚踢到一边。

多少次午夜梦回,温力都会从无尽的恐惧中醒来,浑身无法控制地抖成一团,同时也对留在家中的母亲充满担忧。

温力34岁,来自广东珠海,但其梦中的故乡湖北恩施花坪镇,却是其22年都无法躲开的梦魇。

温力的童年是在父亲的打骂中度过。父亲虽不是天天打她,但父亲属于火爆脾气上来,越打越兴奋、越打越停不下的那种人。

温力不是父亲家暴的唯一受害者,母亲与弟弟也同样无法幸免于难。温力被父亲打怕了,童年最大的愿望,就是远离那个令她窒息的家,远离那个令她胆寒的父亲。

01

温力记忆中的家非常贫穷,每年还未到春节,家里就已经无米下锅了。

展开全文

母亲借遍了周围邻居,实在无脸再登邻居家门。但母亲为了两个孩子不挨饿,还是厚着脸皮去邻居家借米。母亲每回只能借来两捧米,也只够给孩子们熬两顿稀粥。

温力懂得母亲的不容易,所以从不抱怨家境贫寒,只是父亲的暴躁脾气让她感觉特别绝望。

1995年,温力小学毕业,母亲没让她继续读书,而是托妹妹在花坪镇,给温力找了一家饭店打工,那年温力只有12岁。

“你这么小,在饭店打杂又累挣得又少,你跟着我去大城市,找个既轻松又赚钱多的活干吧。”

温力少不更事,在饭店没做多长时间,就被姨家表姐夫画饼骗出了花坪镇。温力没有分辨能力,觉得只要能远离父亲,不用再害怕挨打就行,于是满怀希望跟着表姐夫出门闯世界。

等温力来到重庆才知道被表姐夫骗了,没文化没技术,无论到哪里都是做最底层的苦力活。温力受不了,又在一个姐姐撺掇下一起逃了出来。

那个姐姐让温力先在一个大桥下面等着,等她安顿好后就回来接温力。温力傻傻地守在那里,直到深夜街道上几乎都没有人了,也未见那个姐姐的人影。

那天下的雨很大,温力浑身淋得精湿。那种孤独的无助感,让温力想起母亲,如果母亲能在身边该多好啊。

温力没有方向感,即便在白天也分不清东西南北,更别说在这漆黑的夜晚,她想再找回表姐夫的住处,也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

02

就在温力孤立无援无处可去时,一位路过的阿姨看温力可怜,好心将温力带回自己家。虽然阿姨是个女人,但温力还是害怕会遇到坏人,遂站在阿姨家堂屋中间一动也不敢动。

也许是吓得,也许是冻得,温力站在那里瑟瑟发抖,阿姨心疼地帮温力洗热水澡,然后又给她换上干净保暖的衣服。

那时温力因无人照顾日常生活,头发又长又脏,而且还爬满了虱子。可阿姨一点也未嫌弃温力,不仅帮温力剪断头发,而且还特地买来杀虫剂,帮温力除虱子。那一刻,温力感觉阿姨如果是自己的母亲该多好。

阿姨一家三口人,家境并不富裕,但他们却坚持让温力留下来,并给予温力从未享受过的家庭温暖。

每天吃饭时,四口人围坐在一起,你给我夹菜,我给你夹菜,有说有笑总让人感觉到浓浓的亲情流动。

阿姨家的女儿虽比温力小,但阿姨却总是把最好的吃食留给温力。温力看着面前满满一碗从未吃过的食物,却无法下咽,因为她想起同样未吃过这些食物的母亲,就想让母亲也尝尝这些美味佳肴。

温力感觉阿姨常给她买的一种饼特别好吃,于是每次只吃一半,剩下的就放进柜子里藏起来。时间长了,饼在柜子里都长毛发霉了,温力只能扔掉陈饼,然后再把新饼藏起来。

阿姨看到温力的举动不明所以,一问才知,原来温力总想着不知哪天母亲找到她,或是她找到家,她想让母亲也尝尝如此美味的饼。

温力懂事地令人心疼,阿姨也只有更加怜惜这个可怜的女孩。

03

“你父亲的行为属于家暴是犯法的,你可以去告你父亲。”

温力有时会给阿姨讲述自己在家的遭遇,但她弄不明白阿姨说的家暴是怎么回事。于是阿姨就找来一些案例图片,一点点给温力解释,父亲打孩子严重时会坐牢的。

温力太想念家中的母亲了,更何况阿姨的话似乎为她增添了一丝面对父亲的勇气,于是温力在阿姨的陪同下回到花坪镇。

温力的家乡在湖北山区,道路崎岖非常难认。温力只记得花坪镇,根本就不记得再到村里该怎么走。阿姨无奈之下,只得先带温力住到宾馆,等第二天再好好打听温力家在哪里。

“阿姨,我听外面说话的人,好像是我爸爸,如果他闯进来,我该怎么办?”

“孩子别怕,不可能是你爸爸,他怎么会知道我们在这里?”

谁料温力刚住进宾馆,就感觉父亲就站在门外说话,无论阿姨怎么安抚,依旧吓得缩在床角抖个不停。

阿姨看温力实在被吓怕了,于是就推两张桌子顶住房门。结果那一夜温力连眼睛都未敢眨一下,天还未亮,就催促阿姨赶紧带她离开花坪镇。

坐上公共汽车,温力低着头,连周围的旅客都不敢瞄一眼,只是紧紧伏在阿姨怀中,生怕被父亲或家里的亲戚认出来。直到汽车到达恩施,温力才稍稍稳住心神。

温力在阿姨的鼓励下,好不容易鼓足勇气回到离家最近的地方。但她对母亲的那点儿思念,却在对父亲的恐惧面前,顷刻间化为乌有,只想着尽快逃离那个阴霾之地。

04

温力26岁时,在朋友介绍下认识了现在的丈夫。温力虽然童年悲惨,但她离家后遇到的阿姨、叔叔以及丈夫,对她都非常好。

尤其是温力的婆婆,知道温力的经历后,对待温力比对自己的儿子都好。温力的婆婆很实在,不会讲什么漂亮话,凡是她认为最好的东西,都会毫不保留地送给温力。

婆婆觉得肉是最好的食物,于是每次做肉,都先给温力盛出满满一碗,以致温力的丈夫嗔怪婆婆太偏心,根本不顾亲生儿子,就连肉都先捡给温力。

后来婆婆生了重病,临终前最放心不下温力,总惦记温力打不开心结。于是婆婆拼着最后一口气,给温力壮胆:“孩子别害怕,如果你爸爸还打你,我这就去会会你爸爸!”

婆婆的离世让温力伤心欲绝,同时也让温力想起曾拼命保护她的母亲。母亲没有文化,除了像老母鸡一样,笨拙地将儿女护在翅膀下,再也没有其他方法对付父亲的家暴恶行。

温力总担心这么多年母亲早已被父亲打死,于是找到母亲就成其心中唯一的牵挂。

2015年,温力经常在网络上搜索母亲的名字,谁料竟真的发现了母亲发出的寻女启事。

温力看到母亲附在寻亲贴上的照片,第一反应就是母亲眼睛凹陷,不知是否生了重病,于是温力不愿再等下去,她迫不及待地想找到母亲,生怕母亲还未等到她就已经不在了。

只可惜母亲发布寻女启事的时间是在两年前,未留下任何联系方式。温力求助网络平台管理员,也未能找到母亲的任何信息。

温力知道母亲也在找她,这次没有再选择放弃。因为温力身后有阿姨一家,还有丈夫做坚强后盾,让她感觉自己已具备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与母亲的能力。

2017年,温力在宝贝回家网站以及《等着我》融媒体平台,登记了寻亲信息,并在志愿者指导下完成了采血入库。

志愿者根据温力提供的线索信息,第一时间帮助温力在网络上展开寻找,终于发现网上有一个母亲寻找女儿的帖子信息,与温力的情况特别相似。

于是警方加急为双方采血进行DNA检测比对,最终确认温力与杜绪华具备生物学母女关系。

温力时隔22年,终于找到了母亲。但令温力意外的是,早在她离家第二年,父亲就因中风瘫痪。父亲卧床8年后,家中实在拿不出钱看病,最终不治身亡。

温力与母亲、弟弟相聚的那天,温力看到母亲没有被父亲打死,而且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殴打母亲时,才稍稍放下那颗忐忑的心。

05

家暴只有零次与无数次的区别。我们不要以为家暴只是小打小闹而已,因为家暴很多时候都有反复施暴倾向,甚至有时严重家暴,会给受害家人带来一辈子都无法磨灭的阴影。

温力的父亲也许因生活压力感觉自己无能,以致脾气暴躁,但贫穷绝不能成为他施暴妻儿减压的借口。

温力年过而立都无法摆脱童年屡遭家暴的阴影,以致提到父亲就会吓得浑身发抖,这足以证明家暴对孩子的影响有多深。

温力的经历提醒我们,凡遇家暴一定要零容忍,因为家暴是病,需要根治,不然我们一次容忍,就会强化家暴者的行为,使其下一次还会采取家暴方式解决问题。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