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山地农业前景广阔_陇南_康县_精深

卖了20多年的土特产,甘肃陇南市康县农民郑文山经过不断实践,逐渐摸索出了经营之道:不能只挣辛苦钱,精深加工才能提高土特产的附加值。

“最开始我骑着自行车下乡收购,妻子到县城摆摊售卖。后来有了电商,简单弄个包装就是产品,但利润也不大。”近两年,郑文山开启了自己创业的第三阶段:成立公司,办理生产许可证,注册自己的商标。通过向超市供货,价格也卖得好,郑文山说,“普通板栗卖5元一斤,做成即食食品,一斤能卖40元”。

去年,郑文山的康县兴源土特产商贸有限公司在农业银行康县支行的支持下,投资新建了香菇酱生产线,开发食用菌系列产品。“我办理的是信用贷款,不用抵押物,银行根据公司的流水额度授信,在手机上操作,不到一小时200万元贷款到账。”郑文山告诉记者,近几年他在农业银行的支持下,先后建起了花椒油、牛肉酱、香椿酱等多条生产线,“我已经注册了10多个商标,目前销售80多种土特产,今后将重点走精深加工的路子。”

地处秦巴山区的陇南市,是甘肃唯一全境属于长江流域并拥有亚热带气候的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丰富的土特产,特色山地农业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近几年,陇南市实施《加快推进特色山地农业优势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以精深加工为牵引推动农业特色产业价值提升。

据了解,目前陇南市共培育绿色有机地标产品230个,总面积达430.52万亩;全市已有8个区域公用品牌及65家企业商标入选“甘味”品牌目录,区域公用品牌及企业商标入选总数均居甘肃全省第一。今年,陇南市本级财政将安排特色山地农业发展引导资金3000万元,撬动产业链贷款2.5亿元以上,推进核桃、花椒等重点产业链产值稳步增长。

在康县阳坝镇,云之谷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建的茶叶加工厂已进入收尾阶段,为即将到来的采摘季作准备。“以往春茶采摘结束后,大量的夏秋茶资源被白白浪费,我们利用这一资源,开发出了白茶系列,每亩可为茶农增收1万元左右。”合作社负责人杜小燕告诉记者,去年合作社共销售茶叶4万多斤,今年新厂投运后,根据订单将实现10万斤的销量,带动更多群众增收。

文县碧口镇李子坝村的4500亩耕地已全部置换成以茶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型产业园区。为开辟新业态,李子坝村党支部书记任华章去年贷款30万元,将自家房屋改造成乡村民宿。任华章说,村里依托茶园发展,乡村旅游前景非常好,自己先带个头,后续还会有村民跟进。

“我们要建设农业强市,必须用工业思维谋划农业,坚定不移走农产品精深加工之路。”陇南市委书记张柯兵表示,将培育一批重点农业产业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鼓励龙头企业建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打通产业上下游,贯通生产、加工、销售全链条,带动特色产业价值链不断提升。 (经济日报记者 陈发明)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