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嫁接”技术赋能产业_莆田_中科院_中心

莆田发挥科技服务平台作用,推动中科院研究成果落地转化,全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科学布局。

“嫁接”技术赋能产业

制造业是莆田经济的支柱,占全市GDP比重超四成。去年,莆田上榜2022先进制造业百强市。为给产业增加“竞争力”,当前,莆田正全力推进鞋服、食品加工、工艺美术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科学布局新型功能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发展离不开技术,技术创新离不开科研。近年来,中科院STS(科技服务网络计划)福建中心莆田分中心(以下简称“STS莆田分中心”)发挥平台作用,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型功能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举办20多场次院地合作对接会,推动中科院研究成果在莆田落地转化,解决了一大批企业迫在眉睫的技术难题。

平台搭建,优化服务机制

近日,在莆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福建省飞阳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改良了一项镀镍金工艺,大幅提高了良品率,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公司总经理林鉖喜上眉梢,告诉记者:“这得益于中科院上海物理技术研究所的科研成果,多亏STS莆田分中心帮我们进行对接。”

中科院STS福建中心莆田分中心成立于2018年。当年,莆田市政府与中科院上海分院、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福建省科技厅签订四方协议,共建该中心,打造莆田产业创新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这是中科院STS福建中心在我省设立的首个二级分中心。

针对企业的技术需求,STS莆田分中心定期开展跟踪评价,同时联络中科院系统科研机构进行撮合。如果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或者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STS莆田分中心随即安排专人或专班负责跟进,加速孵化落地。由此,一条“收集分析、跟踪评价、联络撮合、孵化落地”的服务链逐渐成形。

2020年以来,STS莆田分中心收集了近百项企业技术需求,汇总了200多项科研成果。此外,STS莆田分中心还辅导企业申报省级、市级STS项目。去年,莆田企业申报的11个STS项目成功立项,获得800多万元科研经费。

供需对接,精准破解瓶颈

“我们跟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合作项目达成预定目标,取得系统性研究成果,就快要结题了。”在莆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福建国邦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文国说,“只有不断研发新产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在STS莆田分中心的协助下,福建国邦新材料有限公司采用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科研成果,成功破解困扰已久的技术瓶颈,推出一款配方研究型技术产品。该产品是一种无苯环保型材料,适用于诸多领域,助力企业扩大市场份额。

企业需要什么?STS莆田分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事先向企业征集技术需求,接着通过中科院STS福建中心等机构,发往中科院系统的机构和团队,在双方达成初步意向后,再组织企业小分队走访中科院系统机构,与研发团队面对面交流。去年,莆田企业小分队赴中科院物质结构研究所、中科院稀土材料研究所等多个科研机构对接科技成果。

除了带企业走出去,STS莆田分中心还把专家团队请进来,深入调研企业和产业状况,帮助企业梳理技术需求,指明产业发展方向,广泛收集企业和行业技术难题,为中科院成果精准对接和转移转化打下基础。

技术支撑,巩固产业链条

“下个月,我们同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的合作项目即将验收。”在莆田秀屿区石门澳产业园,福建中锦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总监段新付介绍说,合作项目成功破解色母粒均衡性难题,使之可以完全被纺织品所吸收,实现绿色生产和成本降低。

福建中锦新材料有限公司在石门澳产业园投资建设尼龙6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能可达60万吨。该项目生产尼龙6切片,为产业链下游纺织品企业供应原材料。

莆田新型功能材料是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目前产值已达700亿元左右。石门澳产业园是莆田新型功能材料产业的核心区,已经聚集了己内酰胺一体化项目、尼龙6项目、尼龙66项目等,初步形成一条以纯苯为原料到下游应用的产业链。

鞋服与新型功能材料息息相关,是莆田市首个实现千亿元产值的产业。作为传统优势产业,莆田鞋服更加需要技术支撑。以莆田市百合鞋业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携手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联合实施“超临界流体鞋材物理发泡技术开发”项目,该项目产品打破欧洲技术壁垒,使莆田鞋革成功打进欧洲市场。

(来源:福建日报4月24日头版,通讯员:林剑波 林章武 蔡爱兰 陈亚坤)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