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在太空呆了多久(杨利伟降落地球后,为何再也没重返太空)_太空_宇航员_神舟

本文目录

  • 杨利伟降落地球后,为何再也没重返太空
  • 中国第一登上月球的人是谁,他乘坐的是什么,于几年几月几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出飞上太空,在太空停留了
  • 2003年杨利伟独自一人在浩瀚无垠的太空中,如果是你,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 中国刚有三位宇航员下来,为什么又要派人上去,而且是住6个月

杨利伟降落地球后,为何再也没重返太空

杨利伟1965年出生,2003年乘坐神舟五号进入太空时已经38岁了,或许很多人觉得他年龄太大身体素质跟不上才没重返太空,其实并不是这样。中国宇航员第一次进入太空的平均年龄都将近40岁,景海鹏3次进入太空,50岁还搭乘神舟十一号飞船上天,美国人约翰格伦77岁高龄还进入过太空,而杨利伟的年龄对于航天员来说正是黄金年龄。

之所以没再上太空是因为杨利伟在航天过程中曾受到过伤害,国家出于对英雄的保护才不让他重返太空。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虽然成功,但也并不像大家想像中那么顺利,当时的航天技术并没有现在成熟,杨利伟在他的自传《天地九重》中就曾提到他在航天途中遇到的危险,差点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神舟五号刚升空阶段,杨利伟感受到超重的负荷其实比他在训练时要小,除了有一丝紧张外,身体感觉良好。但当火箭上升到30多公里位置时,气流和空气阻力使火箭急速地振动,这个振动频率恰好和人体器官的固有频率一致,使杨利伟的身体产生共振,同时还需要承受火箭升空带来的6倍重力影响,要知道一般人承受4倍重力已经相当难受了,杨利伟同时承受6倍重力和共振,用他自传中的话来描述,就是感觉自己的五脏六腑快要碎了,感觉自己要牺牲了。

正是有了杨利伟这次亲身实验,神舟系列飞船后续才得到改进,神舟七号飞船上的三位宇航员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在升空阶段几乎感觉不到共振。

除此以外,杨利伟在返回地球途中也遇到了危险,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与空气摩擦,产生的高温将舷窗周围烧的发红发烫,舷窗外面的耐高温涂层还被烧裂了,让杨利伟误以为是舷窗破裂,心都提到嗓子眼了,返回地球着陆时冲击力太大,嘴角又和话筒撞在了一起,导致嘴角流血。

网络上也有传言称杨利伟当时满脸是血,处理后才出舱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

宇航员返回地球后都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调整,太空微重力和宇宙射线环境下,心脏和肌肉会萎缩,骨质流失加速;太空微重力环境体液会重置,体液重新分配后上半身压力增大,导致颅内高压压迫视觉神经,使视力下降;宇宙辐射更是会导致基因突变,患病概率增加。

杨利伟作为中国航天的先驱者,在中国航天发展的初期,用自己身体受伤换来宝贵的航天经验,这才让后来的航天者有了更舒适的体验,国家必定对他重点保护,不会重返太空了。

杨利伟现在已经退居幕后,负责起航天员的选拔和培养工作,据说培养一位宇航员的花销是同等重量的钻石价格。让更多有资历的人肩负起航天使命,这比自己重返太空更有意义。

中国第一登上月球的人是谁,他乘坐的是什么,于几年几月几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出飞上太空,在太空停留了

中国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是杨利伟。他乘坐的是神州五号飞船。2003年10月15日9分50秒时发射升空,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的安全飞行后,他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

2003年杨利伟独自一人在浩瀚无垠的太空中,如果是你,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无论换做是谁他的心情都是一样的,被国家培养成为宇航员,肩负重任进入无垠的太空,那是一种使命感,这是比生命还要重的东西。

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航天员杨利伟独自一人进入太空,神舟五号在轨运行了十四圈,历时21小时23分,完成任务后于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安全返回。至此中国成为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成功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

我们要知道杨利伟和后续的其他航天员承受的压力是不一样的,因为这是我国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这也是我国第一次进行载人航天,技术上一定是已经验证过很多次了,但是无论怎么说都是首次,难免会有些技术上的缺陷。在杨利伟返回地球后也为后续的载人航天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

杨利伟进入太空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跟医学监督的医生说的:我感觉良好!他的声音非常平稳。当神舟五号绕地球第七圈的时候杨利伟在太空上开始展现国旗并向地面问好:向世界各国人民问好,向在太空中工作的同行们问好,感谢全国人民的关怀。

进入太空首先面临着的是失重的环境,其次是在密闭空间中的那种紧迫感,再者神舟五号的轨道高度上大气会非常稀薄,想一下如果是你一个人在太空中面临着这样的情况,即使理论上百分之九十九点九是安全的,但是你会每时每刻都在想着万一那百分之零点零一发生该怎么办,这就是心理上的压力。身体上还要有很好的素质,尤其是刚从地面升空的时候大约10分钟内要承受5个G的加速度。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国刚有三位宇航员下来,为什么又要派人上去,而且是住6个月

我猜测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是空间站是个庞大的系统,有很多科学研究和测试需要进行,这里面大量工作需要宇航员来完成的。

二是我们的航天工程是个系统工程,有非常细致的规划和目标,三位航天员下来,并不代表航天工作可以松懈了,背后的工作和研究分析还非常紧密,一切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推进。

三是神舟十三号和神舟十二几乎是同时在建设,十二起飞的那一刻,十三就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可以作为十二的备份使用,另外一个考虑就是从航天员的安全角度出发,一旦空间站出现意外,神舟十三随时准备升空。所以我们的航天员有备份,随时准备出发,航天器也是一样。

从以上三个角度考虑,我们国家真的是越来越强大了,航天工程是个长期工程,系统工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