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
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兰科植物野外回归基地成果发布会
在宜丰举行
基地建设历时4年
累计回归大黄花虾脊兰、蕙兰等
兰科植物11属26种两万余株
大黄花虾脊兰在官山保护区
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回归示范基地
已关注
关注
重播分享赞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近年来
随着江西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各类珍稀野生动植物频频现身江西
植物
展开全文
苏铁蕨
2022年7月,九连山保护区专业技术人员在植物调查中发现一种罕见的蕨类植物,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咨询专家,确认此种蕨类为苏铁蕨Brainea insignis (Hook.) J. Sm.,为九连山自然保护区新记录。
苏铁蕨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物种,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云南、贵州、江西等地区,常生长在海拔450-1700米的向阳山坡,植株数量较为稀少,野生苏铁蕨面临灭绝,因而分别列入1999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和2021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保护级别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苏铁蕨被列为易危种(VU)。
植物
钳唇兰
龙南市林业局与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共同开展“江西省野生兰科植物资源专项补充调查”时,在市棋棠山生态公益林林场发现一罕见兰科植物,经此次调查技术支撑南昌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杨柏云鉴定,该植物为钳唇兰。
此次钳唇兰属植物的发现在江西省属首例,对我省兰科植物研究有积极意义。
植物
二脊沼兰
2022年,赣州市石城县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开展植物资源调查时,发现一种罕见植物,经专家鉴定为珍稀濒危植物二脊沼兰,这是江西省境内首次发现二脊沼兰。
二脊沼兰属兰科沼兰属,是地生草本植物,对自然环境要求苛刻。沼兰一般生长于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倾斜山坡或石隙,或有遮阴、日照时间短或只有星散漏光的地方。目前,二脊沼兰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NCU)中,保护级别为濒危(EN)。
▲ 珍稀濒危植物二脊沼兰(央广网发 罗龙英供图)
植物
浙闽龙头草
2023年3月,九连山保护区科研人员在野外调查时发现一种不常见植物。经精细解剖鉴定为浙闽龙头草,该种为2020年发表的新种,首次在江西九连山发现。浙闽龙头草为2020年发表的新物种,2011年在浙江和福建首次发现时,曾被认为是高野山龙头草。
动物
江豚
长江江豚是全球唯一江豚淡水亚种、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称为“水中大熊猫”,种群极度濒危。鄱阳湖是长江江豚最重要的栖息地,该水域的长江江豚数量接近长江流域全部江豚种群的一半。
2022年,生态环境部首次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征集遴选活动,筛选出一批具有全国示范价值的优秀案例,其中江西省长江江豚保护案例榜上有名。
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长江江豚保护。近年来,我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保护鄱阳湖湖区水质,深入推进长江“十年禁渔”行动,实现了6.82万名退捕渔民“洗脚上岸”,彻底解决“人豚争食”问题,使江豚饵料资源恢复走上“快速路”。近三年,全省每年放流2亿尾鱼苗,促进了江豚食饵环境的改善。我省还建立了江豚巡护网格化管理机制,成立省水生生物保护救助中心,联合各方力量,开展江豚等水生生物保护、救护等工作;同时,持续抓好江豚科普宣传教育,为江豚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鄱阳湖江豚种群连续15年稳定向好,数量单程观察均在450头次以上,“江豚携子进城、豚鸟和谐共生”的喜人景象频繁上演。
▲ 资料图。图片来源:新华网
动物
江西大鲵
2022年5月,靖安县发现大鲵新种——“江西大鲵”。
大鲵俗称“娃娃鱼”,在全球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科学家综合形态学和遗传分化证据,将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境内栖息的纯种大鲵野生种群,描述为一新种——“江西大鲵”。这是我国首个遗传身份明确且野外稳定繁殖的大鲵纯种种群。
动物
赣伊班蛛
2022年9月,在井冈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发现的伊班蛛新种,被以江西省别称“赣”,命名为“赣伊班蛛”。
2020年7月,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首次在井冈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采集到伊班蛛属蜘蛛。此物种通体呈绿色和灰黑褐色,主要栖息于低矮的灌木或乔木上,体长7毫米至10毫米,以蛾类、蜂类等为食。经专业技术鉴定,该物种为新种。
动物
黄胸鹀
2022年10月,世界极危物种黄胸鹀出现在南昌市红谷滩区。
“采风时,这只小鸟误闯进取景框,我拉近镜头仔细一看,胸部是亮黄色的羽毛,非常漂亮,特别像黄胸鹀,赶紧用相机拍了下来。”摄影爱好者边桂芳在南昌红谷滩区乌沙河凤凰洲段采风时,拍到一只体形娇小的小鸟,后经省林业局鸟类专家鉴定,该鸟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胸鹀。
据省林业局相关人员介绍,黄胸鹀是雀形目、鹀科、鹀属的鸟类,属小型鸣禽。近年来,黄胸鹀的数量急剧减少。2017年起,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黄胸鹀的评级从“濒危”升为“极危”。2021年,我国将黄胸鹀升级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今年6月,黄胸鹀曾在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被观测到,但在南昌市主城区内被发现属首次。
动物
白颈长尾雉
2022年,中国林业科学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野生动物调查人员在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钤山镇年珠村一山林,发现并拍摄到清晰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雄性白颈长尾雉。
白颈长尾雉是中国特产鸟类,性胆怯而机警,擅长飞行与奔走,雄鸟羽色鲜艳,民间称其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白仙子”。白颈长尾雉已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数量极为珍稀,又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 资料图。图片来源:央广网
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们用“脚”投票
它们的到来
为赣鄱大地的壮美生态画卷
增添了别样的风景
让我们一起努力
保护我们和TA们共同的家园!
来源:新华网、中国新闻网、江西晨报、江西发布、央广网、今视频综合
责编:徐婷
编辑:陈丽琴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