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男子留宿寺庙,深夜尼姑摸进门,尼姑:不要动、莫出声_婶婶_差役_南召

明朝时,南阳府南召县有个姓董的人家,家主董万山四十有五,妻子陈氏温柔贤惠,持家有道,只可惜福薄,八年前因病去世,董万山长情,没有再娶。

董万山两子一女,长子董孝文二十岁、次子董孝武十六岁、小女儿董孝珍十二岁。

董孝文懂礼听话,早已帮父亲打理生意,年前与刘姓女子定下婚约,只因未来岳母病故,刘氏要守孝三年,婚期也就暂时延误。

董孝武与哥哥不同,他任性率真、性格散漫,董万山气愤其不长进,一年前让老伙计刘七将其带到方城,在自家分铺历练,希望以此改变其性格。

董万山还有个同胞弟弟名叫董万川,仅比侄子孝文大两岁,结婚刚三年,因董万川自幼体弱多病,董万山对这个弟弟异常疼爱,比对儿子更甚。

当时栾川境内有座文缘寺,香火旺盛,远近闻名,这年春上,董万山将家中事务交给老管家董沅,带着儿子孝文,女儿孝珍去往文缘寺礼佛,弟媳柳氏想为丈夫祈福,也跟着同往。

四人乘坐两辆马车,加上马夫随从共八人,众人行出五十里,林中突然窜出十数名蒙面大汉,当场杀死一名随从和马夫,将众人掳劫。

次日一早,老管家董沅正安排人打扫庭院,随行马夫杜力赶着马车狼狈归来,车上坐着惊魂未定的董孝珍。

见到董沅,杜力大哭:“沅叔不好了,老爷他们被劫了,山贼放我和小姐回来,说要咱们准备黄金五千两,两日后深夜送去四十里外黑树林,到时候有人收钱,等天明时在那里接人,若是报官,就杀了老爷他们。”

董万山好善,对下人宽厚,众人听到此言都为东家担忧,有两个厨娘不禁痛哭起来。董沅年过七旬,十岁时被董万山的父亲收留,对主家忠心耿耿。

董沅让杜力稳住情绪,即刻去方城接回二少爷董孝武,他自己则去后宅,将此事告知二老爷董万川。董万川自幼体弱多病,性格也柔弱,得知噩耗流泪不止,对于怎样应对,一头雾水没有主意。

下午过半,董孝武回到家中,此时,舅舅陈广德也在家中,他忧心姐夫和外甥的安全,双眼已经红肿。

展开全文

董孝武此时十七岁,虽说一年的历练让他沉稳了许多,但本性犹在,他大声道:“我这就去衙门报官,请他们前去救人,花多少钱都行。”

董万川胆小,说道:“孝武不可鲁莽,这样做会让贼匪撕票的,五千两黄金我家也拿得出,还是交钱赎人吧。”

陈广德接口道:“万川说得极是,贼匪没有人性,已经杀了马夫赵二和伙计李山,还是照他们的意思,交钱赎人吧。”

董沅老练,开口道:“既然已经杀了赵二和李山,说明贼匪手黑心狠,就算交钱,也有撕票可能,我刚才已经交代下人,不许透露此事,以我之见,还是偷偷禀告衙门,给他们一些钱,让他们提前埋伏,然后跟着收钱的人去往匪巢营救,这样或许稳妥一些。”

“衙门都是贪得无厌之辈,还不要你倾家荡产,再说了,谁敢保正不走漏风声,若是让贼匪察觉,姐夫他们就危险了,此事千万不能报官。”陈广德反驳道。

董万川同意陈广德之言,董沅虽对东家忠心,但毕竟是个下人,也就不再说话,董孝武还要坚持,被舅舅阻拦,就这样,几人确定交钱赎人。董家从事绸缎、药材生意,几家铺子都是陈广德协助董万山打理,筹钱之事就由他负责。

董家库房有黄金三千两,剩下的由陈广德去钱庄兑换,第三日傍晚,陈广德带着外甥董孝武,由杜力赶车,去往黑树林。陈广德顾念董沅年老,让其留在家里。

初更过半,几人就来到黑树林,三更左右,远处来了七八个蒙面汉子,将黄金分别放在带来的几匹骡子上,为首一人说道:“你们在此等着,待五更天亮时,家人自会到来,若有其他想法,小心他们的性命。”说完后,贼人快速离开。

董孝武担心,想跟上去,被陈广德死死拦住,他知道舅舅担心自己安全,就留在了原地,谁知五更时分不见人影,几人焦急难耐,日头升起、天光大亮,依旧不见董万山等人。

这时,董沅骑着一匹驴子赶来,得知情况大惊,不顾他人意见,即刻让杜力带着自己,去衙门报案。当地知县喜爱字画,董沅就将董万山书房中的两幅字画相送,知县大喜,即刻命差役们进山。

搜寻的结果,让董孝武悲痛欲绝。两日后,差役们在一个破旧山寨中,发现了董万山、董孝文以及马夫和随从的尸体,根据伤口判定,四人皆是被一刀割喉而亡。

奇怪的是,一同被劫的柳氏,不知所踪,差役们又搜寻两日,只找到柳氏沾血的衣衫和鞋子,差役断定,柳氏肯定也遭了毒手。

家遭惨变,董孝武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他虽悲痛欲绝,但心里知道,二叔身体不好帮不上忙,偌大一个家业,只能自己撑起。

董孝武虽任性散漫,但心肠良善,对遇难下人的家属,都给了一笔银子抚慰,待处理好父兄后事,董孝武开始学习掌家。

董沅早已视东家为自己的家,对董孝武关爱照顾;舅舅陈广德心疼外甥,担起董家生意,他时常将董孝武带在身边,教授生意之道;二叔董万川虽帮不上大忙,但也撑着身子打理些家务,给侄子分担一些;妹妹董孝珍已经十五岁,懂事听话,和二叔一起,忙活家务。

转眼过去三年,丧亲之痛依旧没有过去,董孝武经常疏通衙门人员,希望他们追剿那些贼匪,官府也接连剿灭几伙贼匪,但董家之事却没什么进展。

董万山的去世,对东家生意影响很大,尽管舅舅陈广德殚精竭虑,但相比以前,还是惨淡了许多,董孝武并不气馁。

这年春,老管家董沅病倒,他将董孝武叫来,吃力说道:“从你太爷开始,我就跟着董家,到现在近七十年,你父亲和大哥的事我很内疚,等去到地下,我会向老太爷请罪,你性格随你太爷,任性自由、善良果敢,将来定能光大东家,可有件事我不放心,就是你舅舅陈广德。”

董沅粗喘了几口气,接着说:“或许是我年纪大了,有些眼花看不准,但我总觉得你舅舅让人有些不踏实,有些问题,具体哪里不对,我也说不上来,只是感觉,你以后要多留个心思,人心隔肚皮,还是小心为好。”

这番话说完,董沅也闭上了眼睛,他在董家近七十年,形同自己的祖父一般,董孝武为其风光大葬,埋在太爷和祖父身边。

董沅临终的一席话,董孝武记在心中,但他不相信舅舅有问题,这几年来,舅舅殚精竭虑,对自己照顾有加,母亲去世时,自己才九岁,这几年从舅舅身上,体会到了久违的母爱。

当年秋上,董孝武去往洛阳,进入汝州地界时,救助了一名倒在路边的老人,等把老人安全送回家再次上路,已经耽搁了时辰。

出了汝州地界,离洛阳不足四十里时,已临近傍晚,他本想加快步伐,连夜赶到,怎奈突降秋雨,只得到不远处的寺庙求宿。

这寺庙有所别院,里面有二十几间净房,专供香客、行人留宿之用,董孝武添了些香油,进屋换下湿衣服,上床睡去。

也不知过了多久,一个娇小的身影来到董孝武门前,这人用细木棍拨开门闩,悄悄进屋,往床边走去,兴许是夜黑,不慎踢到凳子,发出了响声。

董孝武被惊醒,还未等他起身察看,那人上前捂住他的嘴,小声说道:“不要动,莫出声,是我呀,我是你婶婶。”

婶婶出事前,嫁入董家已三年,董孝武与其相处过两年,自然辨得出,这声音就是婶婶,他压住惊讶心情,低声道:“婶婶,真的是你,你还活着啊,怎么到了这里?”

柳氏压低声音道:“不要问,先跟我来。”董孝武没有迟疑,跟着柳氏悄悄出门,来到最后面一间净房,柳氏打开房门,将董孝武拉了进去。

进屋后,董孝武借着窗口透进来的月光,见婶婶柳氏竟然一身尼姑打扮,僧帽下头发寸许,显然之前已经剃度,董孝武一脸惊讶之色。

柳氏小声道:“先不要问缘由,你现在赶紧走,连夜去到衙门,就说这寺庙有几个流窜多年的贼匪,让他们前来捉拿,最好使银子打点,他们应该会来。”

董孝武与婶婶接触时间不算长,但她知道婶婶不是无中生有之人,见她一脸郑重之色,知道事情关系重大,回屋收拾行装,冒雨赶路,去往洛阳。

天亮后,董孝武来到洛阳,他未做迟疑,急忙去了衙门,在银子的打点下,知县派十几名差役跟着他赶往寺庙。

离寺庙还有三里路时,董孝武见到婶婶站在路边,柳氏见差役赶来,连忙上前说明情况:庙里有两个僧人,曾是落草的贼匪,三年前杀害南召董氏一家,就有这二人。在柳氏指引下,那两个僧人被当场擒获,带回洛阳县衙审问。

一番审问,两名僧人如实交代,他们一个叫冯材,是那伙贼匪的二当家,另一个叫沈二,都参与了当年劫杀案,二人接下来的交代,令董孝武气愤难当,同时也脊背发凉、冷汗直冒。

原来三年前董家遭劫案,实属预谋犯案,而罪魁祸首,就是董孝武的舅舅陈广德。因此案牵扯到南召董家遭劫案,洛阳知县派差役将冯材和沈二押送南召。南召知县问明情况,即刻命人将陈广德抓来严审,证人当前,陈广德无从狡辩,如实交代。

陈广德与董万山的妻子陈氏,是同父异母亲姐弟,董万山疼爱妻子,就让陈广德到自己绸缎庄做事,陈广德精明能干,上手很快,很快得到董万山信任。

特别是陈氏病亡后,为了好好抚养儿女,董万山将大部分事情交给陈广德。当时董沅觉得董万山此举太过草率,也曾出言提醒,但董万山没有重视。

随着时间推移,陈广德露出本来面目,他借着手中权利,做假账从中谋利,后来被董万山发现,陈广德流泪忏悔,将克扣银两如数交出,一口一个姐夫的喊着,希望董万山能够原谅。

董万山本就心善,又加上对妻子情深,一时心软就宽恕了陈广德,并且没有将此事传扬,依旧让其打理铺子,但账目之事不让他插手,也就是董万山的一时心软,为自家埋下祸根。

有道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眼见到手的无数银两成为泡影,又失去管理账目的权利,同时董家生意红火、蒸蒸日上的情景,让陈广德生了恨意,继而起了歹心。

当时伏牛山有几伙贼匪,其中一个叫陆彪的头目,与陈广德的远房表兄有些交际,陈广德就是通过表兄,与陆彪搭上了线,定下劫人勒索、收钱撕票的毒计。

依照陈广德的意思,除了放回一个马夫或者随从报信,其他全部杀掉,但陆彪这人有个规矩——就是不杀女人与孩童,所以才放杜力和董孝珍回家报信,至于柳氏,陆彪是垂涎她的美色,还留在了身边。

收到钱财后,陆彪命冯材等人杀了董万山等人,他担心官府扫山,就带着兄弟们去了陕州一处山中落脚。不久后,有两个兄弟在灵宝打劫,被官府盯上,继而被围剿,十七八名兄弟死死伤伤,各自奔逃。

陆彪带着柳氏四处躲藏,差不多躲了一年时间,柳氏多次想逃走,都未成功。后来陆彪逃到华州,由于柳氏一直不让其碰身子,要么就自杀,陆彪无奈,就将其卖给一家青楼。

柳氏宁死不接客,一天夜里趁机出逃,青楼老鸨派人追捕,柳氏无奈,便跑去一座庵堂出了家,法号依清。

虽说出家为尼,但柳氏忘不掉大哥和侄子的惨状,忘不掉丈夫董万川,也忘不了仇恨,想即刻返回南召,但青楼老鸨派出的人一直搜寻,同时还疏通衙门,贴出告示寻找,这让柳氏不敢出庵堂半步,更不要说离开了。

转眼过去一年多,青楼那边没了动静,张贴的告示也已撤下,柳氏知道时机到了,就向师傅妙凡说出心中所想。

妙凡虽是出家人,但也可怜柳氏的遭遇,就同意她返家,为了路上安全,妙凡建议柳氏,以僧人身份行路。柳氏貌美,妙凡就教了她一些易容之术,将自己扮丑,这样会更安全。柳氏辞别妙凡师傅,踏上返家之路,她一路化缘、一路打听。

董孝武借宿寺庙那晚,柳氏也是因为下雨,提前半个时辰在寺庙求宿,无意间见到当年劫杀董家的一个贼匪,竟然出家做了和尚,因柳氏易过妆容,这名贼匪并未认出她。

天色全暗之后,柳氏见那贼匪进了后院房间,就悄悄跟上去,到了窗前听到屋中对话,一人说:“沈二,我见到董家那个二少爷了,刚刚住进庙里,就在左边第二间净房,当初我们在黑树林接赎款时,这小子就在场,你说他是不是嗅到了什么,才来这里。”

那沈二说道:“老冯,我看你是太敏感了,当初接赎款,我们可都是蒙着面的,他哪里认得?这小子来庙里借宿,我看纯属巧合。”

“这几年为了躲避官府通缉,我俩东躲西藏,好不容易在这里假借出家,过了一年太平日子,我可不想再逃命,为防万一,今晚三更,就去将那小子干掉,埋到后山。”那个姓冯的说道。

柳氏听完又惊又喜,喜的是侄子住在庙里,时隔三年碰到了亲人,惊得是这俩贼人要谋害侄子,她悄然抽身出来,急匆匆回屋。

为了侄子能认出自己,她抹掉妆容,恢复本来面目,又担心动静大了警觉那俩贼匪,于是就用撬棍打开房门,进屋通知侄子。她担心侄子叫喊,才用手捂住其嘴巴,说出自己是谁,就这样,董孝武不仅逃过一劫,还为家人洗雪冤仇。

事情大白,知县按律判冯材沈二斩刑,陈广德罪大恶极,被判枭示,连同家人也牵连在内,卷宗整理完毕上交刑部。知县又命差役跟踪陈广德的表兄,希望能发现陆彪的踪影。

皇天不负有心人,半年后,陆彪在舞阳被抓,当年勒索董家的五千两黄金,至此也没有踪影,衙门对外宣称,陆彪之死都不肯说明,至此,本案就此完结。

后续:

一别三年,柳氏又见到丈夫,二人抱头痛哭。几日后,在丈夫和董孝武陪同下柳氏回去见了师傅妙凡,在妙凡主持下,柳氏还俗。

董孝武将各铺子账房叫来,在董沅孙子董修(董沅去世后,孙子董修成为董家管家)的帮助下,重新梳理账目,将陈广德这几年私吞的几万两银子全数追回。

两年后,董孝武娶张姓女子为妻,一年后,妹妹董孝珍也嫁了户好人家,叔叔董万川与婶婶柳氏也有了子女。又过了数年,在董孝武悉心经营下,董家再现辉煌。

写在最后:

美满幸福家庭,亡于亲戚背叛,究其原因,是董万山的善,还有陈广德的恶,有些人天生一副歹心肠,任何善意都温暖不了,改变不来。

董孝武虽任性自由,但心地善良,他能躲过灾难、为父兄报仇,除了婶婶柳氏的功劳外,与他自己的善良是分不开的,若非心善救助陌生老人,也不会误了行程投宿破庙,就不会有接下来的情节了。

婶婶柳氏虽是一介女流,但刚烈贞洁、心思灵透,许多男儿不及也。

故事中最睿智的,应该是董沅,这个老人为了报恩,在董家辛苦七十年,也是他最早发现陈广德有问题,只可惜董万山不听劝告,铸成大错。

陈广德为了钱财罔顾亲情,董万山虽与他没有血缘,但董孝文和董孝珍却是他的亲外甥、外甥女,对待血缘亲人都能下得去狠手,此人也算狼子野心、蛇蝎心肠了,到最后不仅自己送命,还连累家人,这就是因果报应。

民间故事:寡媳深夜外出,婆婆偷偷跟随,凶宅之内,揭开背后真相

民间故事:暮春老妇,夜变年轻姑娘,儿媳窗缝偷窥,揭开背后谜团

民间故事:老马说话,妻子反常,男子假装腹痛,揭开背后真相

民间故事:媳妇有孕,婆婆不喜反忧,公公一席话,道出背后隐情

民间故事:小叔子洗澡,新嫂子偷看,婆婆当场抓住,揭开离奇真相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