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江苏南京一条小河边,一个老人高呼:“全体上刺刀,我们跟小鬼子拼了!”随即,他纵身跳入冰冷的河水中,幸运的是有好心人路过,将老爷子拖回到河岸上。当老人缓过劲来,一边挣扎着要起身,一边急切地大喊:“你们不要拦着我,我有重要任务。战友都牺牲了,我不能倒下……”路人听到老人的话,知道他意识还没清醒,只能心疼地安抚老人的情绪。正当大家不知所措的时候,老人的家人闻讯匆匆赶到了。他们一边感谢大家的救命之恩,一边解释老人的痴呆症又犯了,大家了解了实情后,纷纷感叹不已。
因为老人落水前后的怪异言论和行为,不久就传遍了大街小巷。
有位报社记者听说此事,对老人的过往很感兴趣,于是就来到老人家中了解详情。在老人清醒的时候,他断断续续地讲述了以前的风云岁月。
1921年,孙秀清出生在南京高淳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家里虽不富裕,但尚有祖辈传下来的几亩薄田,父母省吃俭用,攥下钱来让孙秀清进入私塾读书。
1937年12月,正在南京读中学的孙秀清,亲眼目睹了“南京大屠杀”的惨状。好在那时他机灵,趁南京完全沦陷前,成功跑回了老家,总算是逃过一劫。
1938年,面对国仇家恨,孙秀清拜别了年迈的父母,毅然决然地前去报名参军。
展开全文
为了明志,孙秀清改名为“孙建勋”。就是激励自己在前线多杀鬼子,建立功勋的意思。
孙秀清参加的部队是国民党37军,相继参加过第一、二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在抗日战争期间立下无数战功。
在孙秀清已经支离破碎的记忆中,“长沙”是他喊得最多词语,这也应该是他记忆里最深刻的一段往事。
在长沙会战前,孙秀清因勇敢作战,被长官提升为连长。
在战役打响前,上级给孙秀清补充了新兵和弹药,并下死命令道:“坚守新墙河南岸阵地,擅自退后者斩!”
临行前,团长给孙秀清连壮行。一人一碗“壮行酒”端在面前,百余名士兵在连长孙秀清的带领下齐声喊道:“人在,阵地在!”
说完,喝下烈酒,摔碎陶碗,头也不回地上了前线。
开战伊始,河对岸的日军集中炮火摧毁了中国守军的防御工事。
在第一次日军冲锋时,就有十几个鬼子摸上孙秀清连的阵地。猝不及防之下,连队损失了二十几个官兵,才将日军全部消灭。
整个白天,日军发动了3次中队规模的强攻。最危急时刻,孙建勋拔出大刀与敌人肉搏,士兵们见连长拼命都士气大振,很快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深夜,日军不甘心白天的失败,发动了一次夜袭。
过河时,日军的行动,惊醒了正在放哨的士兵。顿时,守军阵地轻重机枪一顿猛打,日本鬼子丢下10几具尸体后,仓皇撤退了。
第二天清晨,日军出动数架飞机对守军阵地狂轰滥炸,虽然给孙秀清连造成了很大伤亡,但战士们在连长的带领下毫不退缩,顽强阻击着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无计可施的情况下,狠毒的日本鬼子,不顾国际公约悍然施放了毒气……团部在得知消息后,立即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战士一个一个痛苦地倒下,面对成群结队冲过来的日军,孙秀清举起了大刀,可还没等冲上去,就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了……
当孙秀清醒过来时,已经在后方的医院里了。他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连里的兄弟都怎样了,我们胜利了么?”
因为孙秀清负伤太重,给他治伤的医生只能安慰他道:“你们连完成了任务,战斗胜利了。”
其实,他们连加上孙秀清活下来的没超过20人,没有一个人当逃兵,他们虽败犹荣!
养好伤的孙秀清,又再次投入到了抗日的战场上。几场大战打下来,孙秀清身先士卒屡立战功,最终被保送到黄埔军校学习。
在军校学习期间,蒋介石发动了内战。孙秀清不想到前线“打自己人”,于是他脱下军装回到家乡过起了普通人的日子。
从此,孙秀清很少再提起当年自己带兵打日寇的经历。
新中国成立,孙秀清也娶妻生子了,一家人平安和睦,这就是他盼望的日子,他觉得很知足。
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读报和听收音机,了解国家的时事新闻。后来生活条件好了,家家普及了电视,孙秀清除了每天准时收看新闻,就是喜欢看抗日电影和电视剧。
看着看着,有时他会默默流泪,有时也会跟着喊几声抗日的口号。
一开始,他的儿女以为老人经历过不堪回首的岁月,并不知道他们的父亲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后来父亲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经常会“胡言乱语”说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话,干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
有一次,老父亲把装满粮食的袋子挪到院子门口堆积城墙,说是要建造防御工事抵挡日本鬼子的进攻……
还有一次,父亲离家出走,在路上追着一辆卡车跑。司机怕出事就停了下来。孙秀清抓着司机的手激动地说:“鬼子打过来了,我找不到部队了,你能不能带我上前线……”
直到此时,他们才知道埋在父亲心底的秘密。
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有时连儿女都不认得的老兵,却始终牢记他曾经身负的使命。
谨以此文,致敬抗战老兵,英雄不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