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残北约坦克,俄军反坦克导弹威力,换成中国红箭11效果更佳_乌克兰_作战_海军陆战队

俄乌激烈交战,美制导弹被拦截,俄军反坦克导弹凶悍围猎,给全球敲响警钟,中国海军陆战队坚定造自己的红箭-11。

俄反坦克导弹袭击乌军装甲车队

前言:

乌克兰危机成为了武器“试炼场”,在大量西方武器的涌入下,俄罗斯动用更先进武器装备,尤其是反坦克导弹下场,更是直接令局势变得紧张,毕竟就连北约坦克都被打残,这下俄军反坦克导弹也算是发挥出了实际威力,不过,外界直言,换成中国红箭-11的效果更佳。

事实上,乌克兰危机中,俄乌两国的战术、战果已经向外界敲响警钟,这场军事冲突将对世界武器装备体系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而中国海军陆战队装备发展也因此受到了一定启发,本文将通过对乌克兰危机中实际案例的分析,总结出一些教训与经验,同时,以此分析中国海军陆战队装备发展的重点,并指出今后中国陆军重型合成旅从这场冲突中得到的启发。

大口径火炮仍有用武之地

展开全文

1、俄乌冲突:西方武器“试炼场”

这场冲突一开始,西方国家就成为了乌克兰的“武器库”,源源不断的武器装备运向乌克兰,其中,北约“坦克大军”无疑是最吸引外界关注的,俄军自然不会善罢甘休,其直接祭出“坦克杀手”,也就是反坦克导弹,根据俄罗斯公布的热成像视频来看,俄军的反坦克导弹一发击中,乌克兰装甲车队中的一辆装甲车当场殉爆,巨大爆炸瞬间席卷周围,浓浓黑烟更是直窜天际。

俄军如此举动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要知道,北约试图利用大批坦克助力乌军作战,来自英国、美国、德国等北约国家援助的重型装甲车辆已经抵达前线,如今俄军直接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实力,将北约的坦克直接炸成“焦炭”,显然,未来战场上,还将有更多的北约坦克被俄军炸成废铁。

俄军“铠甲”系统多次击落乌军无人机和战机

这件事发生后,外界对俄军的反坦克导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俄军也算是利用这次机会向外界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事实上,西方国家援助乌克兰的武器多种多样,这场大规模“厮杀”导致世界局势变得更加紧张,另外,其也在刷新着人们对现代化战争的认知,很多国家因此受到启发,开始研制更先进的武器装备,提升自己的作战效能,值得一提的是,乌克兰危机还对中国海军陆战队装备发展产生了一定启示。

2、防空:加强作战效能

乌克兰危机中,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动用了大量先进无人机,尤其是俄罗斯,在伊朗“见证者-136”无人机下场之后,乌军众多军事目标遭到打击,大量基础设施被摧毁,这种局面对中国海军陆战队装备建设提出了一个关键建议,那就是加强部队的防空/反导作战效能,其中,强化前沿分队的防空能力是重中之重。

俄罗斯BMPT坦克支援战车

一般来说,中国海军陆战队的中远程防空任务是由两栖船团及护航水面舰艇负责,其在两栖登陆作战的装载上船和航渡阶段是没问题的,但陆战队上陆之后的防空/反导作战将遇到问题,首先来说,两栖登陆船团越接近海岸线的时候,越容易受到各类反舰导弹的攻击,虽然安装了“红旗”10近程防空导弹,但防空/反导能力依然存在问题,其次,防空资源的分配也存在一定问题,在多年的努力之下,中国海军水面舰艇的舰载防空/反导武器系统已经成为“世界一流”,远、中、近三层防空火力网层层防护,有效掩护两栖船团,不过,对于上陆的陆战队来说,其能够依靠的只有“海红旗”16和“海红旗”9,在各种考虑之下,搭载“海红旗”16的054A型护卫舰被编入护航编队,这样一来便有了争抢有限防空资源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是水面舰艇编队的防空/反导武器不足以覆盖陆战队的上陆作战范围,即便054A型驱逐舰为上陆之后的陆战队提供防空/反导掩护,也无法改变一些问题,比如射程不足和火力密度不够等。

综上所述,中国海军陆战队必须要强化旅属部队的防空/反导能力。

其一,组建直属于海军陆战队的防空旅,并为其配备性能优异的“红旗”16系列低空导弹和“陆盾”2000近防武器系统,之所以这么部署,主要是为了给上陆之后的陆战旅提供足够的防空/反导掩护,这点是非常有必要的。

红旗-17导弹发射瞬间

其二,在海军陆战旅内增编防空武器,目前,比较好的选择之一便是“红旗”17地空导弹。类似“方案”已经经过了乌克兰危机的实战验证,据了解,俄军驻蛇岛部队使用“铠甲”击落了1架乌克兰空军苏-25攻击机和12枚大口径火箭弹。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目前已有的装备之外,中国还可以考虑为前沿部署的陆战合成营配备激光武器。在乌克兰危机中,无人机成为了“热门选手”,大量无人机涌入战场,对前沿部队的防空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类无人机盘旋上空,即便不挂载弹药,也能对地面部队造成极大的干扰。如此背景之下,反无人机武器成为了各国研制的重点,对于我国来说,最好的解决方案便是为前沿营级分队配备自行式激光武器,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在轮式或履带底盘上安装1台50-80千瓦的激光武器并不是很难。增编防空武器既能提高海军陆战队自身的独立作战能力,也可以大幅度减少损失。

3、火力:提供远程打击火力支援

虽然俄军在乌克兰危机中一直占据着较大优势,但在一些对战中,也显示出了俄军的不足。这点在122毫米火炮的表现上尤为明显,其虽然也摧毁了一些重要目标,但在作为旅属支援火力时,该导弹便有些“力不从心”,无论是在覆盖作战地域上,还是在弹丸威力上,都存在一定局限性,当初,亲俄的乌东民兵便使用2S1型122毫米自行火炮对乌克兰目标发起攻击,但受威力不足的影响,一直没有获得关键胜利,一直到俄军投入大量152和203毫米火炮后才取得了巨大突破。

俄罗斯2S1康乃馨式自行榴弹炮

目前,中国海军陆战旅在抢滩登陆和上陆展开的时候都能得到水面舰艇的舰炮火力支援,但深入内陆之后,火力便只能依赖于自身的身管火炮和多管火箭炮,为了解决这种独立作战能力受限的问题,中国海军陆战队想了不少办法,最终得出关键结论,那就是在海军现有装备体系之中为陆战旅提供更好的远程打击火力支援。比如,将现有的“鹰击”83反舰导弹换装图像制导组件和对陆攻击战斗部,如此,中国海军陆战队在对陆攻击上将具备一定优势。

在具体运用方面,第一便是要完善陆战旅的空地/舰地引导体系,在脱离水面舰艇舰炮火力掩护范围之后,及时派出引导小组伴随第一梯队迅速前出,并在发现目标之后引导水面舰艇发射“鹰击”83陆攻型导弹实施打击。第二是“鹰击”83陆攻型一类的远程精确制导弹药的实战价值已经得到充分展示,随着图像制导技术的成熟和相关成本的降低,海基陆攻巡航导弹打击战术目标成为了可能。

不过,这种方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成本高、水面舰艇的携弹量有限,而且,火力持续性的表现上,这种方案也比较差,更适合用来攻击战场上出现的高价值目标。这种情况下,寻找一款性价比高的武器成为关键,经过探索,巡飞弹成为了我们的高度关注目标。

在近些年的局部战争中,巡飞弹露面十分频繁,作为地面作战的力量倍增器之一,巡飞弹也存在一定问题,为了使其成为符合我军需求的关键武器,就必须在射程、成本和携弹量上对其进行优化。在这个改进过程中,如果成本允许,那么巡飞弹也可以加装双向数据链或者是“北斗”导航组件。

俄罗斯“柳叶刀”摧毁“风暴”防空装甲车

4、攻坚:提高作战能力

本次乌克兰危机还暴露了一个关键,那就是在地面作战中,首先要解决好城市攻坚战的问题,而作为登陆作战的“急先锋”,海军陆战队不得不卷入城市攻坚战中,相比于陆军重型合成旅,陆军陆战旅的城市攻坚能力是比较弱的,主战装备上,二者差距不明显,但在步兵战车上,二者存在明显差距,陆军重型合成旅装备的ZBD-04A式步兵战车上搭载的是100毫米低压线膛炮和并联的30毫米机炮,而海军陆战旅装备的ZBD-05式和ZBL-08式步兵战车搭载的却只是30毫米自动火炮,虽然其也能轻易穿透混凝土墙壁,但是二次效应比不上100毫米杀伤爆破弹。

另外,中国海军陆战队也可以通过为单兵提供更好的反坦克导弹,来推动攻坚作战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红箭”-11反坦克导弹全貌

目前,国内现役的反坦克导弹中,“红箭”11轻型反坦克导弹是较合适的选择,其在技术层面更接近于“红箭”9重型反坦克导弹,另外,该导弹的制导模式也采用的是激光架束制导,配套红外热成像仪后便具备了全天候作战能力,搭配串联式破甲战斗部,如果在战时还能更换为杀伤力更大的温压战斗部,其也更适合城市攻坚战。

提到温压弹,便不得不提一下俄军在乌克兰危机中的表现,其使用温压弹摧毁了很多关键基础设施,这点大大证明了温压弹的有效作战效能,不过,因为射程比较近,所以温压火箭弹常常容易受到敌军轻武器火力压制的问题,这个时候,有人提出,如果将这款武器换成中国的“红箭”11,那么效果更佳,陆军队步兵城市攻坚能力将大幅度提升,即便“红箭”11存在重量大的问题,但整体作战效能依然是要优于俄罗斯温压弹的。

“红箭”-11反坦克导弹像是迷你版“红箭”-9

5、对陆军装备的启示

解放军陆军中有执行两栖突击任务的重型合成旅,其同样可以从乌克兰危机中吸取一些教训和经验。

(1)重新评估前沿分队的防空能力

陆军重型合成旅已经建立了近程防空体系,其核心为“红旗”17低空导弹,但根据俄罗斯和乌克兰较量中所体现出来的问题来看,“红旗”17的备弹量和射程都不够覆盖前沿分队的活动范围,而警戒雷达部署位置靠后,很难及时探测到敌军的小型无人机。对于陆军重型合成旅来讲,及时发现无人机活动非常关键,其有必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前沿低空目标监测预警体系,同时,还要确保该系统可以由连级单位携行和部署。

西南高原地区已经列装的新型车载155毫米加榴炮

(2)提高火力打击威力

根据解放军陆军重型合成旅自身的探测手段和信息化水平来看,PLZ-05A式155毫米加榴炮的研制已经不再是一个难题,随着旅属参谋自动化水平和军官职业化水平的提高,155毫米加榴炮将能发挥更强悍的作战效能,而其具备的后勤保障能力也可以使得合成旅在战时得到相应后勤保障。换句话来讲,即便短时间之内无法将PLZ-05式自行加榴炮下放到重型合成旅,集团军层面也可以组建组专门的反炮兵作战单位,提高火力打击威力。

(3)为陆军合成旅配备专门巷战单位

在乌克兰危机中,俄罗斯国民近卫军在巷战中表现出了极高的作战效能,这点引起我国的关注,事实上,我军的武装警察部队在装备、训练、反恐作战能力等方面都不逊色于俄罗斯国民近卫军,唯一的不足之处便是缺乏与野战集团军形成有机的嵌套和配合机制。如何在战时有效使用武警部队,将其融入解放军的作战体系成为了我国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综上,在地面作战力量的比拼上,海军陆战队要稍逊于陆军重型合成旅,如此情况下,通过对现有装备的挖潜改造和有针对性的换装是提高作战效能的关键思路。

结语:对于中国海军陆战队的发展情况,大家还有什么了解么?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和故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