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当初曝光美国“棱镜计划”,在俄避难7年的斯诺登,最后结局咋样
- 二战时,为何第一个死亡的美国大兵是死在了盟友俄国人的手上
- 一位美国退役军人陷入了一场暗杀总统的阴谋 影片
- 美国军人被敌方俘虏以后招供不算叛国
- 美国紧急任命新的北约总司令,是不是与俄军抓到亚速钢铁厂的“大鱼”有关
- 外军对士兵擅离部队是怎么规定的
当初曝光美国“棱镜计划”,在俄避难7年的斯诺登,最后结局咋样
01引言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之后,不但没有致力于团结各国发展,反而是想方设法压榨,打击各国。如今世界的格局日新月异,国与国之间早已没有任何友谊可言,有的只是国家的利益,因为这个世界是在处在恶性竞争之中。
美国为了捍卫自己的霸主地位,一直采用各种下三滥的手段阻碍各国的发展,而棱镜计划就是美国维持霸权手段之一。美国丑恶的嘴脸之所以能够在全世界曝光,全靠正义的斯诺登。曝光了美国的高级机密是一定会遭到美国的打击报复,那么后来斯诺登怎么样了?
02揭秘棱镜计划
现代是信息化时代,方便了我们的同时个人隐私也成了一大问题,美国正是利用人对网络的依赖性,对全美国乃至全世界的人进行监控。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美国的监视部门能够知道我们最近在看什么电视剧,知道我们的生活偏好,我们在互联网面前毫无隐私可言,这就是可怕的棱镜计划。
美国的罪行很快被一个看似平常的小伙子揭露了,这个人就是斯诺登。斯诺登家庭环境使得他充满正义感,他的父亲是军人,他的母亲是一名律师。起初他也是一个普通的美国大兵,不过训练的时候受了伤,本身又比较精通计算机技术,所以被中央情报局相中,一直在这里上班。
正是有了这个机会,他了解到了美国的棱镜计划。当时的斯诺登一度崩溃,自己的国家会干出如此下流的事情,但是事实摆在面前,美国政府确实是在做这样一件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起初他并不敢揭露,他深知这是美国的最高机密,揭露自己必定会遭到报复,但是良心过不去的斯诺登还是选择揭露。
03外逃俄罗斯
揭秘没有多久,斯诺登成了美国的头号通缉犯,美国恼羞成怒,想要杀人灭口。但是斯诺登早就料到这一步,早早地来到了俄罗斯,在俄罗斯美国的势力就不管用了。来到俄罗斯之后,不仅仅当地的政府给予了特殊照顾,而且全世界一致的对美国投以鄙夷的眼光,诺斯登也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美国还强行的要谋害斯诺登的话,必然会遭到全世界人的职责,况且棱镜计划已经曝光在世人面前,此时再抓住斯诺登的意义不大了。所以没过多久,斯诺登就将自己的家人全部顺利地接到了俄罗斯,过上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结语:美国的霸权主义,迟早会让自己一步步走向消亡,在如今这个复杂的世界,只有和平发展,互利共赢才是正道。
二战时,为何第一个死亡的美国大兵是死在了盟友俄国人的手上
二战时期,美国原本是保持中立的,但是后来看德国渐渐占领了整个西欧战场,美国于是就暗中帮助苏联,和俄国人成为了盟友,但是美国第一个死亡的大兵却是死在俄国人手中,并不是因为俄国人对其不信任,而是这个俄国士兵在向敌方甩手榴弹的时候,不小心连同这位美国大兵也一同炸死了。
原本按照美国人的计划,保持中立,再两边倒卖军火,从中得利,然后看轴心国和同盟国谁的胜算可能性大一点,然后就加入哪一边,等着胜利以后就可以瓜分胜利的果实了。
但是随着德国将英、法两国全部干趴下后,美国知道如果自己在不出手,德国将所有国家都干趴下后,下一个目标可能就是自己了,而德国在击败了英法两国后,就对苏联展开了闪电攻击。
没有想到,原本顺风顺水的德国却在俄国人这里遭到了很大的阻力,当战争到了僵持状态后,美国人似乎从中看到了一些希望,他们决定暗中和俄国人结成盟友,于是偷偷地派了少部分的部队和带去一些物资支援俄国人。
俄国人有“战斗民族”的称号,虽然目对强大的德军备感压力,他们不但从来没有想过退缩,而且一直保持着奋勇向前的坚强意志,再加上战争的激烈,俄国人向德军扔手榴弹的时候是快速而坚决的,这明显和美国大兵作战的风格有着很大的差异。
有一次,一位俄国士兵冲向前向德军扔手榴弹时,可能是以前没有美国大兵在身旁,所以他也忘了招呼这位盟友注意了,结果他扔完手榴弹就自己快速的卧倒了,随着手榴弹的巨响,美国大兵也随之丧命了。
当然这位美国大兵运气不好了一点,并不是俄国人有意要炸死他的,但是他却因此丧了命,当然那时美国和德国还没有公开撕破脸,还不能追究俄国士兵的责任。
一位美国退役军人陷入了一场暗杀总统的阴谋 影片
片名:狙击生死线
英文片名:Shooter
又名:神枪手
国家/地区:美国
区域:欧美
发行:派拉蒙
类型:剧情
导演:安东尼·福奎阿Antoine Fuqua
主演:马克·沃尔伯格 Mark Wahlberg
迈克尔·佩纳 Michael Pena
丹尼·格洛弗 Danny Glover
凯特·马拉 Kate Mara
内德·比蒂 Ned Beatty
分级:美国R
片长:105分钟
上映时间:2007年3月23日
剧情:丛林、小屋、爱犬和心爱的女友莎拉(凯特·马拉),在阿肯色州偏僻的某处,留起络腮胡的鲍勃·李·斯万格(马克·沃尔伯格)过着隐居的宁静生活。直到一天,一队人马找上门来。原来斯万格本是数一数二的神射狙击手,因为一次在埃塞俄比亚的行动失败,本来就厌倦了冰冷枪械生涯的他,毅然决定退隐山林消失踪迹。
前来“探访”的正是斯万格曾经的上司约翰逊上校(丹尼·格洛弗)。据情报局密探消息,总统的下一次重要街头演讲中,恐怖分子很可能会有所行动,当局惟有希冀借助斯万格的非凡狙击经验,在暗处确保总统的人身安全。碍不过昔日上司的恳求,斯万格应允接受了这最后的任务。
然而,这任务本就是危险重重的“陷阱”!总统演讲当天,潜伏在对面大楼监视的斯万格,不仅没办法保护政府高官,还冷不防背后中了冷枪,当场跌落窗台。虽然凭超强能力侥幸逃生,但斯万格发现自己已经稀里糊涂地被当作刺杀总统的疑犯通缉!遭人陷害成了替罪羊,还被迫到处逃亡,落难天涯的斯万格决定重拾狙击,开始反击复仇!
看点:动作戏火爆的狙击实录
一支来复枪可以如何翻天覆地?冰天雪地的松林狩猎,繁华热闹的街道混战,那些都是隐退狙击手的小试牛刀,一旦命悬一线、连死都可能不明不白,这位顶级神射手就将施展进出戒备森严的白宫如无物的绝技,追逐真凶。英雄末路,为求洗刷罪名而亡命天涯的戏码已经见惯不惊,可带着枪杆子的是寻常百姓还是天才枪手,结果却有着很大区别。
伏击、爆炸、肉搏、枪战,操纵狙击生死线走向的黑人导演安东尼·福奎,便是这场常规战的秘密武器之一。事实上,最擅长动作片种的福奎,不仅曾带让第一次闯荡好莱坞的发哥《血仍未冷》,也在《训练日》里捧出了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奥斯卡影帝,可谓艺术商业内外兼修。虽然近几年的打斗路途走得有些颠簸(《太阳之泪》、《亚瑟王》皆遭遇滑铁卢),但此次回归动作惊险题材,稳扎稳打只是小菜。
而在幕前上膛射击的个性小生马克·沃尔伯格,则是另一个隐藏炸弹。已经从昔日痞气坏小子完美进化成演技派烈性帅哥的沃尔伯格,怀揣《无间道风云》网罗来的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底气更不一般。既然勇于上跳下跃不用替身,从六块腹肌到凌厉眼神都无可挑剔,那么攒点旺盛体力和幕后黑手斗智斗勇这种任务,简直是沃尔伯格的囊中之物。
其它:总统+阴谋论,好莱坞似乎又闻到了金钱的“臭”味。风靡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系列阴谋论电影,在神神叨叨之余不乏精品。其中“世纪大阴谋”型的《刺杀肯尼迪》,虚实难辨的构架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嗜好这口的作家们灵感不断,1993年出版的畅销小说《着陆点》,也是这股阴谋浪潮中的中流砥柱。虽然流行早换了很多季,可向来不忘怀旧的好莱坞又打起了改编的主意,顺带产出的便是《狙击生死线》。 照着当下现代硬核派动作戏缺乏的空档,陷阱重重的狙击手复仇记也还算紧张刺激。传奇狙击手银幕示范狙击细节的噱头、动作至上的导演出马、正义与复仇的灰色领域,都是娱乐大众的不错消遣。虽然被莫名陷害而逃亡的题材有老调重弹、审美疲劳的嫌疑,但当红猛男马克·沃尔伯格既能把老掉牙的体育励志片《万夫莫敌》推上票房冠军宝座,如此商业味浓重的动作惊悚想必也不会意外落马。
下载地址:http://search3.btchina.net/btsearch.php?query=%BE%D1%BB%F7%C9%FA%CB%C0%CF%DF&type=0
美国军人被敌方俘虏以后招供不算叛国
美国军人被敌方俘虏以后部分招供不算叛国。
这是两国军队的体制、条令、教育、传统不一样的结果。
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国官方的《美国军人行为准则》(The Code of Conduct 起源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而且这一准则是针对被俘虏的美国士兵(他们认为只是被俘虏、而不是投降),贯穿这份准则的指导思想是:不论是作战,还是被俘,,军人都要为保卫国家做好牺牲生命的准备。下面是相关条款原文:
第一条:我是美国人,为美军效力,为保卫国家及我们的生活方式而战.我准备为此而献出我的生命
第二条:我绝不主动投降。如果我是指挥官,我绝不在我手下仍能抵抗的情况下让他们投降;
第三条:如果被俘我将以可行方式抵抗,我会尽一切努力逃跑并帮他人逃跑。我不接受敌人的假释和优待;
第四条:如果被俘,我将忠于被俘战友。我不参加任何伤害战友的行动。如果我是高级军官我会担负指挥责任。如果不是,我会服从上级合法命令,并支持合法命令;
第五条:如果被俘受审,我只能提供姓名、军衔、社会保险号码(相当于身份证号)、出生日期。我会尽力回避其它问题。我不会做任何背叛自己国家和其盟友或有损于其事业的口头或书面声明。”
第六条:我绝不会忘记自己是美国人,是在为自由而战.我要为自己的形为负责,要一心一意奉行使我国的自由原则.
结束语:我相信上帝!我相信美利坚合众国!
美国紧急任命新的北约总司令,是不是与俄军抓到亚速钢铁厂的“大鱼”有关
北约换了新的司令官,克里斯托弗·卡沃利悄然登上北约的官网,原北约司令美国空军四星上将沃尔特斯悄悄“撤销”了。北约总司令的上任往年都有非常隆重的仪式,今年却是很低调,故意让人忽略这件事情,联想到媒体说的“亚速钢铁厂内的大鱼”,很多人都猜测这条大鱼是不是真的存在呢?或者是这条“大鱼”确实很大,不然北约也不会有这样的异常动静。
其实北约司令长官今年更换人员是因为到期了,原本预期的日子是在2022年的6月份,但是突然提前到5月份,而且更换方式更是静悄悄的,原来的北约司令美国空军四星上将沃尔特斯更是很多天都没有消息了,让人琢磨不透,他去干什么了?
俄媒:亚速钢铁厂内有英美法高级军官
据顿涅茨克领导人的顾问表示:被俄军和顿涅茨克军队封锁的马里乌波尔亚速钢铁厂内有来自美国、英国、法国的高级军官。
这样的一席话瞬间让很多人都有兴趣了,为什么他能这样肯定呢?因为据亚速营成员、还有被俘人员和从钢铁厂出来的平民都这样说,那里有来自欧洲的高级军官,更有法国总统马克龙频繁打电话提出请求,也能证实亚速营里确实有些“大鱼”。
这条“大鱼”目前的说法有很多种,以下是最有争议的几个:
第一、加拿大将军卡迪厄
有报道加拿大中将特雷弗·卡迪厄退役后前往乌克兰,但是没有可信的证据证实他在马里乌波尔的亚速钢铁厂,也没有明确的证据证实他被俄方抓获并被带到莫斯科受审。
不过很多小道媒体说是这位中将在马里乌波尔试图逃跑时被抓获,不过没有得到证实。俄罗斯官方媒体俄新社在亚速钢铁厂外采访了一名从钢铁厂撤离的该厂员工,她对媒体说:“乌克兰军人说,有一名将军在地下室的某个地方。他得到了任命。他是亚速营的。他是雇佣兵,其本人与泽连斯基有联系。”
目前有很多媒体和小道消息都说是卡迪厄将军被捕了,不过俄罗斯官方和媒体都没有给予回应,加拿大人也开始进行辟谣,说是卡迪厄目前还在,并没有被逮捕。这条大鱼是不是卡迪厄中将真的很难说,他应该在乌克兰,但是没有被捕,不然的话早就被曝光了。
第二种、拜登的儿子
关于拜登儿子在亚速营的消息开始传播的沸沸扬扬,都没有确切的证据能证明这位公子哥是不是真的在乌克兰呢?很多人把这个消息当成故事停一停,不过最近美国第一夫人,也就是拜登的太太突然造访乌克兰,这样的动作令人寻味了。
乌克兰正在热火朝天的和俄罗斯掐架,这时候美国第一夫人去这里给乌克兰人民打气吗?还是说儿子是真的在乌克兰呢?我们拭目以待。
第三种、北约司令沃尔特斯
虽然这位司令的任期是到6月份才结束,但是现在进入5月突然就被美国总统给替换了,也没有交接仪式,也没有两位将军的交接,据说这位司令也很久没有在公众面前露面了。
什么情况呢?是不是这位司令官才是亚速营内最大的“大鱼”呢?估计很快就能水落石出了。
如果这位中将真的是在乌克兰,真的身处在亚速钢铁厂内的话,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美国突然更换了北约新司令官了,这么突然,这么急促都能解释的通了。
新上任的克里斯托弗·卡沃利中将,之前任美国陆军非洲部队司令,出生于德国,在俄罗斯留过学,精通俄语、法语等,拥有耶鲁大学俄语和东欧问题研究硕士学位,是个俄国通,还有阿富汗战斗经历,履历十分光鲜。
是不是因为有“大鱼”在亚速钢铁厂里,所以美国才不得不急切地更换北约总司令呢?这是一个有疑问的地方,您觉得呢?
外军对士兵擅离部队是怎么规定的
长期以来,美国军队在外界的眼中总是与责任、荣誉、国家相联。那里不但名将辈出,更是青年人成就梦想和抱负的地方。然而就是这支军队也一直有一个难解的“心结”
3月8日,一向对逃兵问题讳莫如深的美国五角大楼竟然破天荒地公布了逃兵记录:自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美军陆海空和海军陆战队的逃兵总数高达9000多人,是阵亡人数的4.5倍。
根据刚刚公布的这份记录,自2003年秋天算起,总计有4387名陆军士兵、3454名海军士兵和82名空军士兵当了逃兵。海军陆战队没有记录每年的逃兵人数,但截至去年9月,总计有1455名海军陆战队官兵逃离部队。
与此同时,五角大楼展开了一场规模浩大的抓捕行动,而锁定的对象不是这些小逃兵,而是那些已满头白发的越战老逃兵。越南战争已经结束30多年了,美国军方对当年越战逃兵的追捕行动多年来也基本上处于“休眠”状态。这次突然重启内部追逃程序,在过去18个月内,抓获了34名越战逃兵。
事隔30余载,美军方为何对“翻旧账”变得异常积极?还是美国媒体一语道破天机:征兵越来越难,逃兵越来越多!
重翻旧账 “躲在坟墓里也要抓回来”
多年来,美国军方对擅离职守者进行调查后遗留的“死档”,一直尘封在历史的案卷之中。但是在过去的18个月里,美国海军陆战队军警重新启封了其中的数十件档案,甚至还翻出指纹记录协助“抓逃”,截至目前已经拘捕了34名当年的逃兵。
越战时期,由于种种原因逃离部队的美国大兵,如今都已是五六十岁的老人。他们隐姓埋名地过了几十年相安无事的日子,准备安度晚年了,却又突然身陷囹圄。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是在反战呼声高涨的时候脱离部队的。目前还有125名越战逃兵依然在东躲西藏、隐姓埋名中过日子。
3月22日,英国媒体报道:36年前,在看到越南战场上发生的屠杀场面后,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欧内斯特·迈克奎恩溜之大吉。谁知今年1月12日,55岁的迈克奎恩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沃思堡他家附近的一个酒吧内被捕,随后被关押。至今,迈克奎恩依然认为自己无罪:“我不是罪犯,也没有骗人,我没有做错过什么。”“在我看来,越南战争从第一天起就是个错误,只是政治家们都不愿承认。”
不过,海军陆战队的军官们却不这样认为,正如军方发言人杰伊·德拉罗萨所言,既然参军入伍就要为国家安全承担责任,就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
而第一个被捕的老逃兵是40年前从美国海军陆战队开小差的现年65岁的杰瑞·德克希拉。去年8月他遭到拘捕,被关押了5个月。曾为德克希拉担任辩护律师的路易斯·方特说:“五角大楼想借这种做法告诉现役军人,如果他们当了逃兵,就是躲到坟墓里也要被抓回来。”
杀鸡儆猴 五角大楼意在警告驻伊美军
当前,因为低落的士气和频频遭到伊拉克人的偷袭,驻伊美军中的逃兵不断增加。在沙漠烈日的炙烤下,漫长、枯燥、乏味而充满了危险的生活导致了美军士兵强烈的厌战情绪,不少美军士兵动了“开小差”的念头。据沙特《利雅得日报》披露,许多美军士兵通常花上几百美元,通过当地人的帮助逃到伊拉克周边的约旦、叙利亚等国家,再设法回到本国。
事实上,“抓逃”风声鹤唳,越战逃兵频频落网。五角大楼这样做的真正用意恐怕还是要“杀鸡儆猴”,让已经做了或有心做伊战逃兵的美军士兵知道“厉害”。五角大楼的这一系列做法是要告诉正在服役的军人,如果他们逃跑,那么就会被穷追到死。
因为不愿杀害无辜百姓而逃离部队是越战老兵惯用的手段。如今,这一方式也被驻伊美军士兵所效仿。2004年,美第82空降师25岁的陆军下士辛茨曼在接到开赴伊拉克作战的通知后,带着妻儿悄悄地离开部队,前往加拿大避难。今年2月1日,辛茨曼一家搬到多伦多,随后他向加拿大政府申请难民身份。
此外,与美军同在伊拉克的盟友——英军,逃兵问题也是空前严重。由于许多英军士兵认为伊拉克战争是不义之战,他们选择了逃离军队,而不是上战场。据英国官方数字显示,英国陆军的逃兵数字急剧上升。过去两年,从部队开小差或擅离职守的士兵人数增加了两倍多,现在仍有近千名士兵下落不明。
惩罚逃兵 各国都不手软
其实,古今中外,无论哪个国家的军队对逃兵的惩罚都是相当严厉,甚至是残酷的。1994年5月17日到19日,萨达姆对逃兵进行了一场“割耳战役”,近3500人受到了这种“耻辱性的惩罚”;德军则修建特别监狱,以用来惩戒处罚逃兵;美军对待逃兵,在战时可以判处逃兵死刑,在和平时期也可以判5年徒刑。
从2005年开始,俄陆军也开始大打“逃兵战役”,许多逃兵在此期间被抓回部队。据俄罗斯《红星报》报道,俄罗斯陆军统帅部与执法机关共同组织追查逃兵的行动。
据美联社报道,3月22日英国一法庭做出决定,一位因质疑伊拉克战争合法性而拒绝参战的英国空军军官将面临军事法庭的审判。英国法院作出的判决称,其将面临包括拒绝接受合法命令在内的五项起诉,可能会被处以5年以上的监禁。
民众声援 逃兵成为反战斗士
“一切军事上的远征,都是文化上的彻底失败。”美军在伊拉克人心尽失,“荣誉、梦想、牺牲”在美国式的反恐战争中构成了一道虚幻的光环,而在光环的背面则是挥之不去的浓重阴影。美国赢得了在伊拉克的战争,却无法赢得这场失去人心的战争。正因如此,美国民众给予这些逃兵更多的是理解和宽容,而非鄙视和责难。
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3周年。全球200多个城市都在同日举行抗议活动。组织者说,这是美、英等国家和伊拉克首次举行相互协调的示威游行。
在这种背景下,美军逃兵事件不再仅仅是数字上的多寡,而更多地折射出美国军人乃至民众观念的变化。有些逃兵在受到惩罚后,反而成为更加坚定的“反战斗士”。
治愈痼疾 解铃还须系铃人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靠战争带来无限荣耀的美国军人,也因“名不正”且“行不端”的伊拉克战争而黯然失色。几年来,美军在伊拉克一直遭受着强烈的抵抗,从而使这场战争成为继越战之后美军第二个“伤心之战”。美军荣誉感和吸引力的丧失有着多种原因,毫无疑问,怕打仗、怕打不得人心的仗,才是美国士兵对军队说“不”的主要原因。
伊拉克战争从2003年3月20日打响第一枪起,就是一场争议之战。随着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理由不成立,以及布什不久前公开承认,伊拉克战争是建立在假情报基础上的,他本人受到了误导,等等。所有这一切都使美国民众和美国士兵油然而生一种上当的感觉。
同时,伊拉克战争也是一场大大影响美军名誉的战争。自开战以来美军始终丑闻缠身,尤其是引起世界舆论哗然的虐俘事件,更是令美军在全世界面前颜面扫地。这一切都无形中削弱了曾培养出艾森豪威尔、巴顿及麦克阿瑟等赫赫名将的美国军队的凝聚力。
当前,美国实行的是志愿兵制,加入军队并不是公民的法定义务。而对于习惯了安逸、富足生活的美国本土居民而言,伊拉克就像是梦魇,对死亡的本能恐惧让越来越多的美国士兵极其厌倦军旅生活。一份民意调查显示,美国畏惧当兵的人比4年前增加了近一倍。从这个角度看来,美国军方如果继续采取以暴制暴的方法,只是一味地通过加紧征兵、延长兵役期限、严重整治逃兵等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只会使自己陷入更加孤立的境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