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随访期间变大就一定要赶紧切?那可未必!_结节_随访_增大

我们知道,肺结节不等于肺癌,有良性也有恶性,因此在通过胸部CT检出结节后,很多时候医生会告诉我们不要着急,每隔一段时间来医院做一次CT检查随访即可。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的结节会保持多年稳定,患者也会慢慢地放下心来;但也有一小部分人的肺结节会出现体积增大、成分变化等风险指征。此时,就有可能必须要进行手术了。

来源:摄图网

目前,我国肺结节患者总人数预计已超过1亿人,如此大的体量下,结节在随访间出现变大的人也并不在少数。然而你知道吗?一部分肺结节患者,即便随访期间肺结节变大,也未必一定就要立刻手术!

精准医学时代,需要个性化的精准诊疗方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一个真实肺结节的诊疗案例,通过它,大家将会了解为什么有的人结节变大,也不必立刻切。

一、

患者基本情况简介

郭先生是一个非常注重健康的人,他从30来岁就开始定期体检,甚至每隔一年还会做一次PET-CT(强烈不建议健康人PET-CT作为体检初筛项目)。

连续8年的体检都毫无问题,但到了第9年,郭先生发现自己的双肺分别有一枚非常微小的肺结节。随访一段时间后,结节毫无变化,故郭先生没有太担心。

但又过了4年,郭先生的病情似乎发生了变化,经复查CT显示,右肺的那枚小结节较前稍增大,且右肺胸膜下长出了一枚实性小结节。

有医生认为,郭先生病情明显进展,且已浸润到了胸膜,且结节内有血管影,建议尽快手术治疗。

来源:摄图网

郭先生此时正处于两难:一方面他害怕真的是肺癌,不及时手术会延误根治;另一方面,他也害怕误切了良性结节,白挨一刀不说,还会损伤肺功能。

在这样的背景下,郭先生通过盛诺一家,联系到了一位美国权威的肺癌专家,希望以远程咨询的方式,为自己“把脉”病情,明确到底该不该手术。

二、

专家指导分享

郭先生预约的是美国权威肺癌大咖Azzoli博士,他是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临床实践指南委员会前主席,自2003年起一直担任肺癌治疗指南的主要作者或共同作者,以供临床肿瘤专家使用。

展开全文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Azzoli博士

Azzoli博士在仔细查阅了郭先生的既往资料后,很快在远程咨询中,给出了详细解答。

博士认为,根据既往数年的随访CT影像来看,虽然近一次的检查显示右肺那枚磨玻璃结节有所增大,但增大的程度极为有限。

来源:摄图网

不仅如此,考虑到郭先生那枚疑似增大的肺结节,所在位置比较容易出现压缩性肺不张,因此影像评估过程中,患者呼吸、憋气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影像结果发生微改变,形成“假进展”。

所以说,单次的随访中肺结节的轻微增大,未必真的是它长大了,也可能是拍摄环境导致的。

总体来说,从多年来的历次随访来看,郭先生的双肺结节病灶未发生明显变化,且没有很明显的恶性征兆,且体积较小;其胸膜下结节应为良性炎性结节,问题不大。因此当前并不需要立即穿刺活检明确良恶性,也没有必要立即手术摘除。

来源:摄图网

我们退一步讲,即便所谓增大的结节,真的是恶性,当下切除和继续随访一段时间切除,也不会给患者治疗结果带来任何影响,只要继续保持定期随访,待明确的恶性指征出现后再切除即可,患者的治愈率也不受影响,还能避免误切良性结节的风险。

当然,我非常理解郭先生对体内结节的焦虑感,这很常见。但根据大量回顾性病例研究显示,类似他的情况,即便继续随访观察6个月,5年生存率依然是100%,不会影响预后。

来源:摄图网

即便这次复查发现的结节“增大”是真的增大,也没有关系,因为患者的这枚结节,已经连续非常多年都保持稳定,按照体积变化程度来看,进展极为缓慢,不会快速进展为更严重的疾病。抗癌管家-康爱管家,我们一起抗癌,治愈癌症不是梦。但更大可能是,患者在继续随访中,发现结节能够保持稳定,甚至缩小,那么很显然,结节就是良性。

关于后续随访间隔,我建议是6个月一次检查。如果6个月后结节出现继续增大、密度增加等问题,则癌症的风险提升,需要进行根治性手术了。具体的术式,我建议选择胸腔镜下的肺段切除术,这样切口会比较小,也可以让患者保留更多的肺组织,损伤相对更小,未来的远期生活质量更佳。

结束了远程咨询后,郭先生宛如吃下了“定心丸”一般,不再焦虑和恐惧。而后的定期随访,也正如Azzoli博士所讲的,结节没有变大,而是保持稳定。

本文转自肺癌康复圈(由“抗癌管家网站-康爱管家”转载分享)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