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高达226万例,超过了肺癌的220万例。乳腺癌已经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
在我国,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约为42万例,发病年龄早于西方国家,发病高峰在45—55岁。
有研究结果显示, 2020年,按癌症发病数计算,我国排名前五的癌症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肝癌。按癌症相关死亡数计算,排名前五的癌症依次是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和结直肠癌,占中国癌症相关死亡总数近70%。
世卫组织表示, 目前30%-50%的癌症可通过避免风险因素等得到预防。此外,如能得到早期诊断和适当治疗,许多癌症治愈的可能性很高。
乳腺癌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
乳腺结节不一定发展成乳腺癌
据央视新闻报道, 在我国,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约为42万例,发病年龄早于西方国家,发病高峰在45—55岁。随着体检的普及,很多女性都会定期进行乳腺彩超检查,有些人查出自己有乳腺结节。那么,结节一定会发展成癌症吗?乳腺结节离乳腺癌究竟有多远呢?
乳腺结节,包括乳腺癌,也包括乳腺的增生结节、乳腺囊肿以及乳腺纤维瘤等良性肿瘤。绝大部分结节都是良性的,尤其是长期存在又无明显增大的结节。 一般良性乳腺结节不需特殊处理,定期复查即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主任医师 林华:发现结节,大家不要紧张,我们可以定期观察。 如果结节合并疼痛,多半都是良性,我们也管它叫增生结节;如果发现结节没有疼痛,同时这个结节也不断地增大,这种结节我们就要严格重视。
很多人以为结节迟早会变成癌症,事实上,结节的性质是不会发生改变的,也就是说,已经明确为良性的结节是不会癌变的。如果检查提示乳腺结节有恶性风险,则需要尽快处理。
展开全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主任医师 林华:常规彩超检查,我们主张 特别是40岁以后的女性,每半年要查一次,也可以每年做一次钼靶片,这种检查就可以了。如果家族性有遗传史,也就是母亲如果是乳腺癌的话,子代可能要比她提前10年发病,所以我们要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我国肺癌死亡率最高
男性比女性情况更糟糕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2020年全球肺癌发病人数为220万,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而 因患肺癌的死亡人数为180万,居恶性肿瘤的第一位。
在我国,近20年来,肺癌的发病与死亡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对于有家族史、吸烟史、职业暴露等肺癌高危人群,应该定期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
据澎湃新闻报道, 在近50年中国居民死因的跟踪调查中,癌症是中国人最主要的三大死因之一。2020年,癌症死亡率在中国人全死因中占到23.87%,仅次于心脏病。 相当于每5个死亡的人里就有1个是死于癌症。
在各类癌症中,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是中国居民死亡率最高的五大癌症。其中, 肺癌死亡率的增长速度最快,2017年粗死亡率(不考虑人口等因素)较上世纪70年代涨了快9倍。对比来看,2017年中国肝癌、胃癌的粗死亡率较全国三次死因调查期间(1973年—2005年)出现了回落的趋势。
分性别来看,男性五大癌症的死亡率在历次调查中均高于女性。差异最显著的是肺癌和肝癌,2017年男性粗死亡率几乎是女性的两倍。值得关注的是, 女性乳腺癌死亡率近年来有明显的上升趋势,2017年已成为女性第五大癌症死因。
导致癌症的原因是什么?
癌症预防的方向在哪里?
据新华社报道, 世界卫生组织将癌症定义为一组可影响身体任何部位的多种疾病的通称,其另外的术语是恶性肿瘤和赘生物。它的一个决定性特征是异常细胞快速生成,这些细胞超越其通常边界生长,并侵袭身体的邻近部位和扩散到其他器官,后者被称为转移。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预期寿命增加,癌症将变得更常见。 世卫组织表示,预计未来几十年癌症新发病例数将大幅增加,到2040年全球新发病例数将比2020年增加近五成。
关于导致癌症的原因,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指出,癌症是一种基因疾病——它是由控制我们细胞功能的基因发生变异引起的。导致癌症的基因变异会出现的原因有多种,例如细胞分裂时发生错误、有害环境条件如烟草中的化学物质或者太阳紫外线导致脱氧核糖核酸(DNA)破坏,以及父母遗传等。 身体通常会在细胞癌变之前自动清除受损细胞,但随着年龄增长,这种能力会下降,这就是晚年患癌风险更高的部分原因。
就外部因素而言,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去年8月发表的关于2019年全球疾病、伤害和危险因素负担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包括吸烟、饮酒在内的多种风险因素在2019年造成了全球445万例癌症死亡(约占当年所有癌症死亡人数的44.4%),其中 排名最前的风险因素是吸烟、饮酒和高身体质量指数(BMI)。
世卫组织也提醒公众,约三分之一的癌症死亡是由 吸烟、身体质量指数过高、水果和蔬菜摄入量过低、缺乏体育锻炼及 饮酒造成的,其中 吸烟是最重要的癌症风险因素。因此,不吸烟、经常锻炼、健康饮食、避免过度饮酒,都是有效的癌症预防方法。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央视新闻、澎湃新闻、新华社 |编辑:陈旭 |审校:冷兵 |签发:安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