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让你的孩子大学毕业后进厂打螺丝或者去送外卖吗?_苦力_工作_螺丝

这段时间,有主流媒体把大学生不愿意俯身去做一些苦力工作比作是孔乙己不愿意脱下长衫去干苦力。建议“孔乙己”们要脱下长衫,为了生计,俯下身去做一些打螺丝之类的工作。这个观点,真的不能认同!

孔乙己文学

家长辛苦工作供孩子考大学,是希望孩子能够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生活质量。而大学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也扮演着实现这一目标的角色。大学教育不仅可以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合作和领导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因此,家长们在供孩子上大学时,往往会带着更多地期望和希望,希望子女能够通过大学教育实现自身价值和人生理想。

上大学找个好工作,不仅是学生的期望,更是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认知

然而,如果大学生毕业后只能去从事苦力工作,那么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本人,都无法感到满意和安心。一方面,苦力工作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低收入、低技能、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往往没有晋升空间和职业发展前景;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由于接受了高等教育的熏陶和影响,更加注重精神世界和思想层面上的追求。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去从事苦力工作,既无法满足家长的期望和支持,也会违背上大学的初衷,削弱大学教育的含义和价值。

展开全文

去工厂打螺丝,应该不是上大学的初衷,也不是大学教育的初衷

当然,这并不是说苦力工作就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相反,苦力工作在城市建设、农村发展、环境治理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切实改善生活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必要环节。但我们需要认识到,大学生们选择职业时,除了考虑待遇和实际利益外,还需要考虑自身兴趣、专业背景、人格特质等因素。只有找到与自身能力和追求相匹配的职业道路,才能获得发展的动力和动力内心的满足感。

每个社会工作岗位都有其价值,但不同岗位的职业发展完全不同,我们不相信外卖员靠奋斗能到美团总经理岗位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大学生不愿意从事苦力工作归责于他们的懒惰或者生活习惯。相反,我们需要关注更深层次的社会和制度性问题,如教育资源的分配、职业市场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转型等。只有通过综合改革和创新,才能够为年轻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和职业发展机会,让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和才能。

社会整个环境,应该创造对应的就业岗位给到我们的孔乙己们

综上所述,家长们供孩子考大学的初衷,是希望孩子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而大学生不愿意从事苦力工作的现象,则反映了当下社会中存在的多种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在尊重个体选择的同时,推动社会和制度性变革,为年轻人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互惠互利,促进全面、平衡、可持续的发展。

劝大学生脱下长衫,这个观点是极其错误的,父母辛苦种田供出来一个大学生,却要他脱下长衫进厂打螺丝,不知道父母心里作何感受,与其这样,不如不上大学,还能省下上大学的费用,也能提前打螺丝好几年,最终成为打螺丝高手!

螺丝打的好坏,和学历没联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