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乐义回忆与王伯祥的两张合照:伯祥书记是一心为民的好书记_大棚_寿光_书记

记者 田汝晔 张锡坤

1989年前,寿光冬天的菜地里,没有果菜,只有芹菜和大白菜。

这一年,在寿光原县委书记王伯祥的动员支持下,寿光市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带领村民建起17个冬暖式大棚,种起了黄瓜等反季节蔬菜,一举改变了我国北方冬季吃不上新鲜蔬菜的局面。

3月15日,王乐义在三元朱村村史馆回忆了与王伯祥两张合照的故事,都与冬暖式大棚有关,“伯祥书记是一心为民的好官,我们要把伯祥书记的作风继续传承下去。”

把大棚技术推广出去

王乐义回忆的第一张照片,是自己向王伯祥书记保证:一定做好村民工作,把大棚技术推广出去。

1990年,三元朱村带头建的17个冬暖式大棚大获成功。村里管理最好、收益最高的是时任团支部书记的徐少华,他种的大棚一亩地产了2万多斤黄瓜,卖了30003块钱。在寿光历史上,一亩地创造的蔬菜产值能超过3万元,这是老百姓们想都不敢想的事。

王乐义在三元朱村村史馆回忆与王伯祥合照的故事

那年大年初二,王伯祥来到三元朱村,希望王乐义能在全县推广大棚技术。

王乐义对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伯祥书记跟我说,能不能把这个技术传到全县,让全县人民过上好日子。”王伯祥问他推广技术有什么困难,他说没什么困难,就是各个乡镇接送非常耽误功夫。王伯祥当即表示,帮他想个办法,经县委常委开会研究后,给三元朱村送来了一辆吉普车。

“有这个吉普车就好了,我一天跑11个乡镇40多个村庄,慢慢地就传开这个技术了。”

1990年,三元朱村举办定期大棚技术推广培训班,推广大棚种植技术,这一年培训班办了18期。同时,王乐义带领村民们把大棚技术推广到全县27个乡镇,一共建了5130个大棚,这批冬暖式大棚为全县人民增收6700万元,当时全县的财政收入只有8600万。

展开全文

1999年,寿光打造了62亩冬暖式大棚,农民的收入随之提升。

“百姓书记”的由来

王乐义回忆的第二张照片,是他和王伯祥讨论全县推广大棚之时拍的。提到这张照片,王乐义分享了为何大家亲切称呼地王伯祥为“百姓书记”。

三元朱村的村民没有对大棚技术“搞封闭、搞专利”,随着冬暖式蔬菜大棚在全寿光推广,寿光作为蔬菜之乡也正崭露头角。

三元朱村的第一代大棚

那时的王乐义,成了县里大棚种植宣传推广员。“伯祥书记陪着我,我去哪个乡镇他去哪个乡镇,县委新买的吉普车他让我坐,他坐旧的。我要换过来,他说不行,不能耽误大棚推广。”

有一次,王乐义和王伯祥去稻田镇推广大棚种植技术。王伯祥坐着旧吉普车,老百姓误把坐着新车的王乐义当成了县委书记。“下车后,乡里乡亲都围着我说话。”王乐义随即向大家介绍,王伯祥书记才是县委书记,大家纷纷疑问,这个乡委书记怎么和老百姓一样,他穿着和普通百姓一样的衣服,不像一个当官的。

从那开始,老百姓就亲切地称呼王伯祥为“百姓书记”。在王乐义印象里,王伯祥待人亲近,没有一点官架子,就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赢得了老百姓的爱戴。“伯祥书记这个名是实实在在的,我们要把伯祥书记的作风继续传承下去。”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