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建筑工人年收入的中等水平,甚至超过一些在上海工作的小白领。
近日,快递员与外卖送餐员的薪资之争一直甚嚣尘上,可是在背后还有一个被忽略的高薪工种,就是建筑工人。随着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工程项目的增加,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数量却逐年减少,市场供需的不对等逐渐推高了建筑工人的工资。那他们的“高薪”有多高?为什么有了“高薪”上海的工地上年轻面孔依然越来越少?建筑企业又如何留住他们?新年伊始,上海市各项重大工程均陆续恢复建设,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先后走访了多个不同类型的建设工地,一探究竟。
建筑工人来源地越来越远
“我去年的收入是6万多元,带回家5万元。”48岁的张顺华来自安徽阜阳,在中建八局有限公司的一个项目工程上做小工,他的薪资水平几乎与普通快递员和外卖送餐员持平,而这个没有技术要求、工作强度也不大的工种收入已经是上海建筑工人收入的最低档。该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像水电工、钢筋工等技术工种的日薪已经达到230元至250元,没有技术含量的泥工等普工也要200元左右一天。而技术含量更高的木工,日薪可达400至500元,如果超出每天10小时工作时间,每超出3个小时则按照半天的工数计算。这样看来,上海建筑工人年收入的中等水平,甚至超过一些在上海工作的小白领。
不过虽然工资高,从事这个行业的年轻工人却越来越少。上海建工集团重大工程党建工作指导员丁和建告诉记者,以上海浦东机场卫星厅工程项目为例,4500人左右的农民工工人中,35岁以下的不足30%,以技术工人为主;50岁以上的约占25%,其中花匠工、杂工等无技术含量的工种全部为50岁以上。建筑业劳务工赚的是辛苦钱,工作时间长,如果遇上赶工期,则“全月无休”,这可能是让年轻人敬而远之的原因之一。
此外,随着各地建筑施工量的增加,建筑工人的薪资水平也向上海看齐,而生活成本却远远低于这里,因此“有人回家过完年就不回来了”的现象并不少见,这其中就包括张顺华的众多安徽老乡们。根据从事工程管理十余年的丁和建观察,近年来上海的建筑工人来源已经发生了变化,从10年以前江苏、浙江为主,到安徽再到现在以贵州、江西、湖南、河南、四川等省份为主。
上海企业留人有无妙招
根据建设行业的规律,如果施工项目工人的流失率超过30%,就会影响项目建设的进程,如何留住这些农民工,保证工程的建设,成为了建筑企业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展开全文
全市范围内安全文明施工的夯实落实是上海的优势之一。记者走访的各个工地看到,安全生产警示牌,专职安全巡视员等基本为每个工地的标配,工程脚手架等设施安装操作也完全遵照规范。“我每年会回来上海打工,一个是这里项目的生活条件比较好,另一个是工地安全管理也比较有保障。” 张顺华说,他在这个项目已经工作了4年。
中铁上海工程局施工现场设置安全体验区。
而为了一句“生活条件比较好”,上海的建筑企业也是下足了血本。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将工地的标准化建设直接落实成册,协作队伍区的宿舍楼,即农名工的生活区域每一个细节都得到了标准化的规定。从宿舍楼的建筑材料到到地面地板地砖的铺设,甚至精细化到材质和颜色。中建八局则组建项目工会联合会,扩大农民工入会覆盖面。同时考虑到中青年工人群体的需求,在每一个项目的联合工会工作站都配备了齐全的活动设施,除电脑、书报架等,甚至还有动感单车,投影仪等。张顺华说,每天下了班,在这个工作站里看电影便是他最大的乐趣。中建八局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李现花告诉记者,保障薪资的发放是留住人关键因素,后续的福利保障服务跟上,也必不可少。中建八局年均使用农民工达21万人,如何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公司一直在探索。
中铁二十四局工地大学现场。
除了娱乐,年轻工人还有技能提升需求,学习的需求也更加旺盛,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在项目部创办了“工地大学“,取代原有的“农民工夜校”,给予农民工心理上尊重的同时,定期教授其安全与技术课程,并进行考核,从工地大学的毕业的农民工先后有4人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农名工,最后成功落户上海。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